骊山行诗词

君不见开元至化垂衣裳,厌坐明堂朝万方。

访道灵山降圣祖,沐浴华池集百祥。千乘万骑被原野,

云霞草木相辉光。禁仗围山晓霜切,离宫积翠夜漏长。

玉阶寂历朝无事,碧树萎蕤寒更芳。三清小鸟传仙语,

九华真人奉琼浆。下元昧爽漏恒秩,登山朝礼玄元室。

翠华稍隐天半云,丹阁光明海中日。羽旗旄节憩瑶台,

清丝妙管从空来。万井九衢皆仰望,彩云白鹤方徘徊。

凭高览古嗟寰宇,造化茫茫思悠哉。秦川八水长缭绕,

汉氏五陵空崔嵬。乃言圣祖奉丹经,以年为日亿万龄。

苍生咸寿阴阳泰,高谢前王出尘外。英豪共理天下晏,

戎夷詟伏兵无战。时丰赋敛未告劳,海阔珍奇亦来献。

干戈一起文武乖,欢娱已极人事变。圣皇弓剑坠幽泉,

古木苍山闭宫殿。缵承鸿业圣明君,威震六合驱妖氛。

太平游幸今可待,汤泉岚岭还氛氲。

踏莎行诗词

1踏莎行·心儿寿诞(七部韵)

文/白山黑水

雪送康祥,心儿寿诞。友朋欢聚屏前见,

吟诗作赋诉衷肠。

欢欢喜喜聊佳缘。

歌唱悠扬,女中硬汉,为人友善人人赞。

多群交往苦同甘,欢欣笑语同声叹。

——————————————

2踏莎行(三部韵)

文/白山黑水

月暗星稀,孤身独倚,心情烦闷无人理。

屏前漫步诉离心,痴心一片情难止。

人去难留,情深依始。一人在外全家意。

辛辛苦苦打工求,个中滋味谁人记?

————————————————

3踏莎行(三部韵)

文/白山黑水

天有阴晴,人离悲喜,一人在外家家是。

秋收春种一人提,心酸苦乐何人记。

故土难离,情深不已,临行有语从何起。

车前招手举频频,回头一顾离愁里。

——————————————————

4踏莎行(四部韵)

文/白山黑水

北雁南飞,莺莺细语。

月圆之夜难离去。

回头三顾步依依,悲悲切切人难去。

离后衣衫,离时妆具,思人睹物时时觑。

家乡皓月冷冬寒,回归之日何时聚。

————————————————

5踏莎行(四部韵)

文/白山黑水

情似蚕丝,人如杨絮,空楼独守徒相觑。

一江春水向东流,何时得与离人叙。

睹物思人,盈盈泪注,星稀月暗无人诉。

孤楼独守断肝肠。何期月下人团聚。

——————————————————

6踏莎行·苦吟(八部韵)

文/白山黑水

瑞雪飘飘,河封冬到。欢欢喜喜迎猴啸。

早行上网报平安,晚归辞赋篇篇妙。

苦战公关,诗词赋告。苦吟平仄看谁俏。

偶赢诗友赞声高,鲜花拍手人人道。

——————————————————

7踏莎行·晋级感怀

文/白山黑水

风雨羊年,迎新辞旧,是良是莠谁优秀。

地摊摆起赛威风,证书齐亮看谁厚?

胜者风光,败何伤酒?人生欲望何时够?

酸甜苦辣喜悲甜,高高兴兴明天奏。

——————————————————

8  踏莎行

文/白山黑水

人静更深,孤身寒驻。离情难诉无眠度。

屏前敲键字难寻,搜肠刮肚词难悟。

双鬓寒霜,青春不驻,无成一事忙忙渡。

夕阳西下更光辉,老当益壮何难误。

兵车行诗词

杜甫 唐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释】:

(1)辚辚:车行声。

(2)萧萧:马鸣声。

(3)干:犯,冲。

(4)妻子:妻子和子女。

(5)防河:唐时吐蕃常犯边境,故征兵,驻防在河西(黄河以西之地)。

(6)营田:即屯田,平时种田,战时作战。

(7)但云:只说。

(8)点行:按丁口册上的行次点名征发。

(9)里正:里长。唐制百户为一里,设里正管户口、赋役等事。

(10)裹头:古以皂罗三尺裹头作头巾。

(11)武皇:汉武帝,历史上以开疆拓土著称。此暗喻唐玄宗。

(12)山东:指华山以东的关东地区。

(13)荆杞:指荆棘,比喻荒芜冷落的环境。

(14)秦兵:来自秦地的士兵。

(15)陇:通“垅”,田埂。两句意谓壮男皆出征,即使有健妇耕作,庄稼也种得不成行列,难辨东西,势必影响收成。

(16)长者:即上“道旁问者”。

(17)役夫:应兵役者自称。

(18)敢:哪敢,怎敢。

(19)县官:指官府。

(20)啾啾:这里指呜咽声。

(21)比邻:近邻。

(22)青海:青海湖,唐和吐蕃常在此交战。

(23)信知:真的明白。

(24)恶:不吉利。

【译文】:

兵车隆隆作响,战马嘶鸣,征夫们弓箭挂在腰上。爹娘妻儿追来相送,尘埃迷漫看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路痛哭,哭声凄惨直冲云霄。过路人向征夫来探听,征夫诉说:这些年点兵征调没个完。十五岁的少年北去守河防,四十岁再调到河西去屯田;记得出发时里长帮他扎头帕,归来头发已白又被派去镇守边城。边境上的鲜血淌成了海水,皇帝开边拓土始终不肯休兵。您没听说,汉家关东二百州,千万个村落长满了荆棘。纵然有壮年妇女下地锄犁,可那零落的田禾已长得杂乱稀疏。更因为西北兵能征惯战,调来遣去就好比赶狗驱鸡。多承您老人家关心询问,役夫我怎敢尽情吐出心头忿恨!只说今冬这时光,关西士卒正在边关打仗;官府还逼着家中交纳租税,请问哪一家能把税交上?这年岁生了男孩实在太晦气,生个女儿反倒命好;女儿还能平安嫁到近邻,男儿却死在异乡埋入荒草。您没见过那青海湖边,自古以来累累白骨无人收。新鬼叫冤旧鬼哭泣,天阴下雨哭声更是凄惨。

【赏析】:

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它以目击者的身份,纯用客观叙述的表现手法,真实地揭露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莫大灾难。诗的开头写军人家属送别儿子、丈夫出征的悲惨情景,描绘了一幅催人泪下的'送别图。接着通过设问,役人直诉从军后妇女代耕,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最后写征夫久不得息,连年征兵,百姓惟恐生男和青海战场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栗的情景。全诗把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揭露得淋漓尽致。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中张弛有序,前后呼应,严谨缜密。诗的字数杂言互见,韵脚平仄互换,声调抑扬顿挫,情意低昂起伏。既井井有条,又曲折多变,可谓“新乐府”诗的典范。

全诗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它所带来的痛苦。地方官吏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横征暴敛,百姓更加痛苦不堪。这是诗人深切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杜甫在长安候官那几年,世事看得多,逐渐对社会矛盾有了越来越深的体会。发为诗歌,便有《兵车行》这类针对时事发感慨的诗。

从开元末到天宝初,西南边境上进行过石堡之战和南诏之战。唐军伤亡惨重。仗还得打下去,于是继续征兵。杜甫痛惜人民的鲜血,因而根据生活感受,虚构出一位战士和作者对话的情景,发抒与人民共有的愤懑。这手法是从乐府民歌那里学来的。诗中语句通俗,间中使用口语,多处运用接字修辞法,民歌味十足。

开头几句,使读者像目击凄惨的场面,耳聆震天的哭声。细细品味,情韵无穷。诗中提到车马,都用象声词,而提到征人,则只写他们“弓箭各在腰”,以表示他们虽在行军,却死气沉沉。从车马有声到行人无声,转折了一下,但接着便大写人声了。那是爷娘妻子四种人在哭,一位征人就惹起四种哭声,读者可以想像其声之大;再加上“牵衣”“顿足”“拦道”几种哭法,都是凄厉、悲惨到声嘶力竭的,则其声之大更非常态可比。还有,那些爷娘妻子是“走”着的,即跑步追赶队伍的,他们脚步声和哭声混合起来,尘土飞扬,喧闹不止,整个场面更加乱七八糟了。

本篇在艺术上还有几个特别成功的处理:

“行人但云点行频”,只把一切痛苦的根源轻轻点出,却已经概括了征人无尽的悲哀。试想,他们的悲惨经历能冷静地逐条逐项地列举出来么?无数的悲愁翻涌着急于倾诉,结果却如公路出意外大塞车一样,嘴巴喃喃地只说得出“点行频”三个字。叙事如此,真是“得其神”了。诗人作家怎样才能在写人叙事之中“得其神”?必须全身心投入,形成生命体验!

前半首诗主要用七言句,显得激切;后半忽然插入五言句,节奏变得稍舒缓,恰到好处地反映着行人絮絮诉说的口吻。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是顿挫的句子。先说了不敢伸恨,然后又絮絮地伸恨,反映了行人的情态:起初有所顾忌,吞吞吐吐,终于忍不住,一副豁出去的样子,还是说了。

结尾以鬼哭回应开头,句式也从五言变回七言,使读者感到今日之行人即明日之鬼队,不寒而栗了。

全诗从前线写到后方,从经济破坏写到社会心理变异,十分深刻。

踏莎行诗词及鉴赏

生平简介

陈尧佐(963—1044)字希元,号知馀,世称颍川先生,阆中(今属四川)人。端拱间登进士第,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罢相。庆历四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惠。《宋史》有传。工诗文,善古隶八分,点画肥重,世称之“堆墨书”。其词作《踏莎行》一首,见《湘山野录》卷中。

●踏莎行

陈尧佐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

翩翩又见新来燕。

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

画梁时拂歌尘散。

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陈尧佐词作鉴赏

此词为作者唯一留传于世的词作,是作者为感谢宰相申国公吕夷简荐引其拜相之恩德而作。词中采用比兴、暗喻手法,以燕子自喻,寄寓了词人的感恩思想。

词的起首三句点节序,写环境,以燕子的翩然来归,喻朝廷的济济多士,同时也寄寓了词人对如同明媚春光的盛世的赞美与热爱,以及词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二社,指春社与秋社,是祭祀社神(土地神)的节日。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联系下文来看,这里主要指春社,之所以要说是“二社”,因为要与下句的“千秋”对举。就作为候鸟的'燕子来说,相传春社来,秋社去,故亦可称“二社”。“千秋庭院”,一作“千家庭院”。“千秋”义较胜,即秋千。燕子于寒食前后归来,而秋千正是寒食之戏。此亦暗点时令,与“二社”照应。“翩翩”,轻快。燕子一会儿飞向空中,一会儿贴近地面,自由之态可掬。句中着一“又”字,说明燕子的翩然来归,非止一双,“新来”切己之初就任,语虽浅而意深,进一步歌颂朝廷的无量恩德。

三、四两句暗喻吕夷简的退位让贤,并自谦依附得太晚。词人把这一层意思,表达得极为婉曲,令人觉得含蓄蕴藉而不直白、浮浅。“凤凰巢稳许为邻”,以凤凰形容邻座之巢,意突出其华美与高贵。不说“占得”,而说“许为邻”,亦谦恭之意。“潇湘”谓燕子从来之处,当系虚指。“来何晚”三字,充满感情色彩。从语气上看,似为自责,其中大有“相从恨晚”之意。

过片二句以象征、比拟手法,通过描写心情舒畅的燕子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的意象,表达出词人当时的欢乐、畅适心境。“红楼”为富贵之家,“绿岸”为优美之境。“乱入”形容燕子的纷飞。下片第三句“画梁时拂歌尘散”,据刘向《别录》云,汉代有虞公者,善歌,发声能震散梁上灰尘。华堂歌管,是富贵人家常事,燕子栖于画梁,则梁尘亦可称作“歌尘”。此亦为居处之华贵作一点缀。

结尾二句以“主人”喻吕夷简,以“燕”喻词人自身,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感恩之情。“为谁归去为谁来”,纯为口语,一句提问,引起读者充分注意,然后轻轻逗出“主人恩重珠帘卷”,悠然沁入人心,完成了作品的主题。这种代燕子立言以表示对主人感激的象征手法,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虽然格调不高,但它以曲笔抒深情,笔愈曲而情愈浓,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艺术上不乏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