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怀古的经典散文

一下车,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岳阳楼。岳阳楼是我肚子里的一条老蛔虫了。我心中的岳阳楼该是巍峨的,起码得有五六层吧。唯有如此,人才能极目洞庭湖,放眼大世界。然而,现实中的岳阳楼却让我的心凉了半截——才三层!人微微仰头,就能看尽它的全貌。其实,这样的岳阳楼才是合情理的。它的平凡,正好说明这块土地的贫瘠。而唯其贫瘠,才招致诸多的迁客骚人来这儿吃苦。想当年,还是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大环境下,政府才有点资金来修这岳阳楼。这修缮的资金还真是不易!

这样一寻思,我对岳阳楼就谅解且肃然了。

拾级而上,随手触摸那古老的栏杆,我就感觉到一些沧桑的味道。那工正的碑刻,一下子拉近了我与古人的距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本是前不见逝者后不见来者的匆匆过客。倘若古人没有什么遗物,我们彼此间实在无法联系起来。而我们的世界将是何等的狭小?我们的心境将是何等的寂寥?我们的聪慧的先人们,发明了诸多“在此一活”的方法,或留墨于纸张,或造楼于水滨,或凿河于平原,或架桥于山间……文本流香,飞跃着他们的思想;实物革新,展示着他们的智慧。

岳阳楼算是滕子京给我们后人留下的遗物,算是范仲淹给我们后人留下的“遗笔”。它的珍贵就在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就在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感。倘若没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岳阳楼的名声能流传多远?倘若没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滕子京和范仲淹又能流传多久?滕子京的聪明在于借人之笔,留己之为;而范仲淹的聪明刚好在于借人之地,留己之名。

倚窗而望,但见洞庭湖在炎炎烈日之下静静地卧着。没有波澜,没有船只。日光与水光相融,茫茫如雾。极目远眺,不见山峦。

该是怎样的山呢?该是怎样地衔着?该是怎样的长江呢?该是怎样地吞着?疲惫不堪的洞庭湖上,实在也找不着完美的.答案。就听听水的絮语罢。

都说鱼儿离不开水,真正离不开水的恰是人的心!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看上去是分开说的,实则是一个整体。山和水都是人心的依赖,是仁者智者共同的乳。一个人,读了万卷书不够,还得行万里路,读万卷山,读万卷水。滚滚长江被多少人读过了?浩浩黄河被多少人读过了?八百里洞庭包蕴了多少世间哲理?又被多少人品味过了?谁能将水的丰厚一一领略?既然读不尽,那就长此以往地读吧,那就修一座楼吧,那就常常抽空儿来坐坐吧,来看看吧。如果说洞庭湖是一部深厚的书,那么岳阳楼就是一把沉稳的座椅。

楼傍水而立,水傍楼而流,楼作中介,是人心走近水的跳板。

楼几经破败,几经修缮,今之楼已非昨之楼。

湖几经屯田,几经缩小,今之湖已非昨之湖。

岁月流逝,人物皆非。多了过客,少了骚人。带走了热闹,而留下了寂寥。

但是《岳阳楼记》伴着两个人的名字,依然醒在碑上,醒在人的心里,且成不朽。

望雪怀古的散文

总觉得“怀古”二字是相当有分量的,它应当配予的是古色古香的镂空花窗与午后三点半的橘色阳光——总想让人干些什么却又来不及。

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雪是冬之精灵,如雪莱所说预示着新的开始。雪似乎与怀古隔着几个世纪的距离,可望着雪,我就想起了怀古。没有为什么。

以怀古的心情望雪,美得难以形容。但这没来由的心情就像没有狗牌的狗,随时都会有匿迹于大街的危险。我怕这享受会瞬间消失。没来由的消失、永远的消失。记忆的洪流里,我站在河中,像一个淘金者想在最深处挖掘出隐在骨子里的、属于这份“怀古”的线索。

探索着、摸索着,渐渐有了眉目。那是很小的时候,屋后两棵大桃树,奶奶曾捧着热水袋对满目白雪的我说,看来明年结的桃子不会全喂鸟了。我不懂,这句话执着了好几年才明白奶奶是想说明年结的桃子可能能和哥哥家结的柿子一样自己能吃了,而不是想以前那样每年都被麻雀啄去。

第二年的桃子到底能不能吃我已经忘了,但那年的大雪着实为我出了一口气。由于高处不胜寒,也由于因果循环,哥哥家柿子树的好几根主枝丫被雪压断了,让老欺负我的哥哥心疼不已。

万事开头难,又是一段记忆从河中拍浪而起。在家校路路通出现之前,有时也是很痛苦的。在隆冬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匆匆赶到学校却发现空无一人。经路人提醒才注意到校门口的公告:由于下雪,出于安全考虑,暂停一切教学活动。从此,大家年年都盼暴风雪。

记得最大的雪是在08年看到的。08年,北方干旱,南方雪灾。南方降雪成灾,给许多地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可古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雪似乎永远是温顺的绵羊,温顺到小王子也不必担心它是否会吃掉他的`玫瑰。那年,我用一个雪人堆积了我所有的祝愿。虽然它还是化了,但水循环会把我的祝愿送到天涯海角。

我循着时间的痕迹跑着,就这样来到了河的前头。回首,是我最新最清澈的记忆。雪如棉花糖般洋洋洒洒铺满人间,轻盈盈地落下果真如鹅毛一般。熟悉到令人陌生的校园重着新衣,给人以温馨的视觉盛宴。

我将记忆的闸门紧紧关上,这些都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碎锦,值得用一生去珍藏。

表达怀古的经典诗句

导语:怀古诗是诗歌题材的一种,怀古,指思念往昔;怀念古代的人和事,多见于朝代变更的`时候。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表达怀古感情的诗歌,欢迎参考!

01、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____杜牧《题木兰庙》

0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____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03、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____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04、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05、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____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06、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____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07、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____李益《隋宫燕》

08、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____康与之《菩萨蛮令·金陵怀古》

09、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____陶渊明《咏荆轲》

10、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____文征明《满江红·拂拭残碑》

11、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____许浑《金陵怀古》

12、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____文征明《满江红·拂拭残碑》

13、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____刘禹锡《金陵怀古》

14、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____苏轼《屈原塔》

15、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____文天祥《金陵驿二首·其一》

16、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____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17、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____李纲《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18、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____倪瓒《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19、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____钱谦益《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

20、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____杜甫《八阵图》

21、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____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

22、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____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23、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____王国维《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24、霸业成空,遗恨无穷。____查德卿《蟾宫曲·怀古》

25、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____***《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26、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____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

27、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____刘禹锡《汉寿城春望》

28、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____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

29、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____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

30、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____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31、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阑。____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32、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____舒頔《小重山·端午》

33、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____杜牧《读韩杜集》

34、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____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35、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____吴激《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事》

36、林深藏却云门寺,回首若耶溪。____张可久《人月圆·会稽怀古》

37、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____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38、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____杜牧《齐安郡晚秋》

39、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____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40、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____王守仁《元夕二首》

41、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____杜牧《西江怀古》

42、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____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43、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____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44、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____岑参《登古邺城》

45、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____姜夔《姑苏怀古》

46、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____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47、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____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48、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____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49、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____刘禹锡《金陵五题·并序》

50、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____徐再思《人月圆·甘露怀古》


未到岳阳楼重读岳阳楼记散文

作为一个湖南人,我也到过全国不少地方,尽管囊中羞涩。可我居然没有到过岳阳楼,深以为憾。

对于岳阳楼,我还是30年多前初中时读过一篇必背的课文,才有那么一点印象。那篇课文就是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如今30多年过去,我依然记得:“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但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现在已成为至理名言而千古传诵。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就是北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写这篇文章已经过去970周年了。近千年来,这篇文章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爱家爱国,近千年来,这篇文章鼓舞了多少有识之士忧国忧民?

我没有到过岳阳楼,无法体会她的壮美,但我能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感觉到她的雄壮气势,你看,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你看,岳阳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北宋王朝(960-1127)只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从来没有统一过全国,与之对峙的政权还有辽、西夏、西州回鹘、吐蕃诸部和大理等。北宋吸取五代十国时期“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的武将专权的教训,采取重文轻武政策;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地方赋税除一小部分外全部由中央掌控,造成了强干弱枝局面。这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据史料统计,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员人数比实际需要的多出两倍以上,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100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了三倍多。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部门入不敷出。

范仲淹写此文时(1046),正是积贫积弱的北宋中期,庆历新政夭折后被贬流放之日,于邓州知州任上。庆历年间(1041-1048),包括宋仁宗在内的统治集团的.一部分人,都感觉到,若不采取措施,缓和矛盾,北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庆历三年(1043年),他出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掌实权),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到邠州、邓州任知州(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长)。堂堂国家副宰相,从中央贬到地方做知州,心理落差有多大?那种报国无门、为君分忧的理想从此无法实现。但范仲淹没有怨恨,还在处江湖之远忧其君。这种思想,就是今天的我们每个人都能有的吗?

我作为一个湖南人,因未到岳阳楼而遗憾;因北宋从没统一全国,积贫积弱而遗憾;因范仲淹新政夭折,壮志未酬而遗憾……

我作为一个湖南人,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欣慰;因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而欣慰;因他“先忧后乐”的崇高思想而欣慰……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被贬官员,尚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难道这不值得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公仆们学习和反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