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摇心诗歌

1.

江南的清秀

顺着岸边直到天际

一点红唇,在莲叶碧绿里

无语,接风拂面轻轻

这是谁写的一首诗句

素腕绘画桥下流水的风景

叶张张,莲朵朵,皱纹水倒影

美不胜收,打动方寸心境

约个时间,无人声处

徘徊千年的流云

蹙眉冷清,静看如画人间多情

飞袖脱去,化为雨落笔泪清

风月无痕,四季孤独走去

城市边缘憔悴遇见

萤火虫亮起来当初最爱的梦想

月光在水面打开莲的心扉

情感的翅膀,若荷叶约定的呼吸

我一下醉在此刻,要追去

莫名流泪,惟有听琴人

说不出来,在叶面上滚动难眠的滋味

我突然感到自己比不上这些花儿

她们可以不想太多

只要去开,留香有意的.人

灿烂了平凡的人间

我的心池

淋漓,在一场夏雨纷飞

安静,雨呐喊里消失

我相信,云外的月一尘不染很美

2.

繁花可以让我

看花了眼

可是一见到你

才知道不染尘埃的概念

恋你的羞涩

喜爱你那一份清纯淡然的碧绿

雍容大方,优雅华贵

心湖涟漪着你

亭亭玉立的身影

不要说话

你依偎我心怀的时候

这份安静最美

最浓,最甜,最喜人

红唇点燃夜月

生命的火花

宛若情感最初的火焰

照亮心底善与恶的面对

引出悲喜交织的嘘唏

一抹前世与今生

如梦如幻的思念画面

悄悄念出你的名字

眼角收住你的妩媚

落一滴清泪

安抚那绿裙舞起的不舍

3.

当我独自看够山巅

云聚云散

遇见你才更知道

生命的珍贵

当我漂泊看透红尘

世态炎凉

爱着你才更喜欢

宁静的美好

当我忧愁读着人心

贪婪狡诈

呵护你才更明白

纯净的重要

当我看多来往很多

浮躁繁华

恋着你才更清晰

简单的幸福

一念心清净,青莲处处开散文

我也许就是暮风中那朵低垂的清莲,在今生的渡口,透支着来世,去赴前世约定的梦。红尘如泥,而我却是尘世中一朵素洁淡白的莲,只为懂我的人或娇或艳或浅或淡。

是谁在唱歌若潇湘夜雨,飞过沧海,穿过桑田的淋漓,将忧伤化做天籁,一双隐形的翅膀穿过黑暗,于飞花逐月的静夜里一一放逐素馨。雅韵萧萧化作诗词行行,于无声处淡淡暗香,一念心清净,青莲处处开。

今夜,风高月明,今夜字如落花悄无声,今夜端坐如云,梦前尘如烟,往事如风。就这样浅浅笑锦瑟,就这样淡淡逝韶华。听!谁的.清音乱了序?看!谁的回眸迷了风。一怀清清静静,一抹幽幽暗暗,于帘卷素秋的一帘幽梦中让怨你,恨你清影孤灯的长夜里,吟唱一曲思的缱绻,舞一曲念的翩跹。深坐蹙娥眉,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今夜就让我走进李白的诗里,浅吟一阕相忆的平平仄仄,低唱一曲相怀的重重行行。

人生,一个没有返程的风景,坎坎坷坷。

过客,一个只有擦肩的无缘,平平淡淡。

归人,一个错过千万次又相逢在路上的宿缘。轰轰烈烈。

今夜我愿抛开世俗的信守,还来一个至善至纯,至美至真的紫陌红尘里梦若心莲处处开。

若生命真的可以选择,我愿意回到,你挑水,我纺绵的平淡里度此生。

若生命真的可以选择,我愿意回到,你为我理红妆,我为你添香的清心雅韵里伴君至地老。

若生命真的可以选择,我愿意回到,你吹笛,我弹唱的琴瑟和鸣里陪君到天荒。

然苍天捉弄,我恨君生早,君隔我天涯。

然人生戏弄,君恨我生迟,我隔君海角。

恨不能如梁祝化蝶去,朝朝暮暮伴君不离分。

你说:“花开时淡妆素颜,花落时宁静致远。”我说:“今生无缘,来世你做青叶,我做莲,朝对暮眠涟漪间,我敬君亭亭,君慕我婉婉。”冰轮升,荷塘晚,沐清风,赏云闲,对月影,青衣翩翩,娇柔绵绵,鸳鸯慕,神仙羡...

然人生戏弄,君恨我生迟,我隔君海角。

然苍天捉弄,我恨君生早,君隔我天涯。

恨不能腋下生翅化蝶去,山高水长去寻君。

人生既然人难逆天,天难遂人愿,那就与歌同乐,与诗同行,唱清丽,写婉约,唱尽沧桑,唱来本真...

错过学会淡忘,不刻意。轻装上阵。

遇见学会珍惜。不无视垂手的风景。

如果可以感谢,我感激生命给了我花开,如果可以更改,我愿意淡然而从容。心随梦动,梦随心求,即使无法牵你的手看日出月升,亦感激有你的每天,每年,我不在刻意的要你陪每刻,每分,不在任性的让灵魂夜夜买醉、、、做不到风轻,做不到云淡,那就做回最初的自己。始终相信一念心清净,若莲处处开。

梦若心莲,清如水,净如月,冷寂亦宛然。朝时,白衣胜雪,自怜自芳。暮时,闭眸不语,清高中幽香袅袅。秋时,背倚东风,藕红瘦,暗香仍残留。是夜,月如钩高悬,我关上悲欢离合的心绪,我不去,你不来,恍然入梦,梦里一如那日那夜的霜薄漫天,那夜月落乌啼,那夜的荷塘夏晚,翠浪滚滚处身旁朵朵青莲处处开……

《金刚经》与清净心

《金刚经》的精髓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以下是《金刚经》与清净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源于古代印度、名震东方世界的佛家奇书《金刚经》,传世两千多年来,不知倾倒了多少虔诚的善男信女和儒雅风流的文人学士,也不知使多少像梁帝明皇这样的天之骄子仰慕不已,呜呼赞叹。即使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金刚经》的神奇魅力也没有受到丝毫的动摇。

这是为什么?

因为人类在任何时代都需要一颗清净的心。

清净心,即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无怨无忧、无系无缚的空灵自在、湛寂明澈、圆融无住的.纯净妙心。也就是离烦恼之迷惘,即般若之明净,止暗昧之沉沦,登菩提之逍遥。有了清净心,则失意事来能治之以忍,快心事来能视之以淡,荣宠事来能置之以让,怨恨事来能安之以忍,烦乱事来能处之以静,忧悲事来能平之以稳……

清净心的培养离不开般若波罗蜜,《金刚经》作为般若法门之精要,她传授给人类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清净之心。

《金刚经》一开始,佛弟子须菩提便问佛曰:“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全经义脉即由此总问而敷演开来。“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即佛陀开示人类的清净之心。这样的心何处可得?何处可住?而我们的染心迷情又如何得以降伏呢?

佛回答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如是”即如经中所言,《金刚经》义脉正是由此“如是”二字而奔涌流动,跌宕起伏,时如镜湖见底,真言洞澈;时如霞光万里,秘义昭融。见之者,如仰日月中天;悟之者,如探宝珠于沧海。

《金刚经》义脉出“云何”之门,爬“如是”之途。弟子的频频请益,佛陀的谆谆叮嘱,勾勒出一幅静心悟性、去妄归真的神妙图画。一问一答中,饱涵着远古圣贤的超俗智慧,一字一句中洋溢着千秋相垂的济世慈情。全经义脉之鼓动,无时不映现出弟子们追求超然净心之渴望,无处不渗透着如来佛揭示神妙静心之真谛。所以,我们说金刚般若义脉中流淌着一颗神奇美妙的清净之心。

明代成祖皇帝朱棣曾说:“朕惟佛道弘深精密,神妙感通,以慈悲利物,以智慧觉人,超万有而独尊,历旷劫而不坏,先天地而不见其始,后天地而不见其终,观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盖可见矣。是经也,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论不空之空,见无相之相,指明虚妄,即梦幻泡影而可知;推极根源,于我人众寿而可见,诚诸佛传心之秘,大乘阐道之宗,而群生明心见性之机括也。”

成祖皇帝接云:“夫一心之源,本自清净。心随境转,妄念即生。如太虚起云,辄成障翳;如宝镜蒙尘,随韬光彩。如此逐缘而堕梦幻,安能返妄以归真?惟如来以无上正等正觉,发慈悲至愿,悯凡世之沉迷,念众之冥昧,为说此经,大开方便,俾解粘而释缚,咸涤垢以离尘,出生死途,登菩提岸,转痴迷为智慧,去昏暗即光明。是经之功德广矣!大矣!”

开卷而阅,掩卷而思。掩卷而思,开卷而阅。我们的心会伴随着般若义脉的搏动,沿着佛陀开凿的那条智慧之河,渐渐地离开这个尘嚣纷扰的俗世;而当我们再次走入这个并不能远离的社会时,就会忽然发现,我们的心已清净了许多许多,我们周围的一切已明澈了许多许多,我们的生活已充实了许多许多。

这时的我才是真正的我,自在的我,快乐的我。

因为,我已有了一颗清净之心。

拓展阅读:读诵金刚经须知

1、问:怎么读诵金刚经?

答:一要有心,二要根据读诵仪轨。

2、问:金刚经要每天读诵吗?

答:随喜诵读,要有心。

3、问:读诵金刚经,用读梵文还是中文?

答:不要有分别心,,二者皆可,不精通梵文者推荐用中文。不懂的字可查阅 金刚经注音。

4、问:读金刚经之前要什么准备?

答:清净心,慈悲心,菩提心。

5、问:看金刚经和读金刚经的区别?

答:金刚经不是单纯用来读的,而是要用心去“读”去领

悟的,更重要的要去在生活中修证金刚经 ,不要有分

别心。

6、问:读金刚经有什么作用?

答:给您善缘福德,智慧力量。

7、问:读诵金刚经,普通话不准有关系吗?

答:心诚则灵。

8、问:什么时候读金刚经好?

答:不分时候,分心境。

9、问:读金刚经怎么回向?

答:回向应该先大后小 先回向广大的法界众生离苦得乐,再回向自己的事情。也可以只有大方向或小方向,随缘随分即可。

《金刚经》的清净心

《金刚经》在说我们能达到什么境界,我们是什么——我们即是永恒。下面是《金刚经》的清净心,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源于古代印度、名震东方世界的佛家奇书《金刚经》,传世两千多年来,不知倾倒了多少虔诚的善男信女和儒雅风流的文人学士,也不知使多少像梁帝明皇这样的天之骄子仰慕不已,呜呼赞叹。即使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金刚经》的神奇魅力也没有受到丝毫的动摇。

这是为什么?

因为人类在任何时代都需要一颗清净的心。

清净心,即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无怨无忧、无系无缚的空灵自在、湛寂明澈、圆融无住的纯净妙心。也就是离烦恼之迷惘,即般若之明净,止暗昧之沉沦,登菩提之逍遥。有了清净心,则失意事来能治之以忍,快心事来能视之以淡,荣宠事来能置之以让,怨恨事来能安之以忍,烦乱事来能处之以静,忧悲事来能平之以稳……

清净心的培养离不开般若波罗蜜,《金刚经》作为般若法门之精要,她传授给人类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清净之心。

《金刚经》一开始,佛弟子须菩提便问佛曰:“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全经义脉即由此总问而敷演开来。“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即佛陀开示人类的清净之心。这样的心何处可得?何处可住?而我们的染心迷情又如何得以降伏呢?

佛回答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如是”即如经中所言,《金刚经》义脉正是由此“如是”二字而奔涌流动,跌宕起伏,时如镜湖见底,真言洞澈;时如霞光万里,秘义昭融。见之者,如仰日月中天;悟之者,如探宝珠于沧海。

《金刚经》义脉出“云何”之门,爬“如是”之途。弟子的频频请益,佛陀的谆谆叮嘱,勾勒出一幅静心悟性、去妄归真的神妙图画。一问一答中,饱涵着远古圣贤的超俗智慧,一字一句中洋溢着千秋相垂的济世慈情。全经义脉之鼓动,无时不映现出弟子们追求超然净心之渴望,无处不渗透着如来佛揭示神妙静心之真谛。所以,我们说金刚般若义脉中流淌着一颗神奇美妙的清净之心。

明代成祖皇帝朱棣曾说:“朕惟佛道弘深精密,神妙感通,以慈悲利物,以智慧觉人,超万有而独尊,历旷劫而不坏,先天地而不见其始,后天地而不见其终,观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盖可见矣。是经也,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论不空之空,见无相之相,指明虚妄,即梦幻泡影而可知;推极根源,于我人众寿而可见,诚诸佛传心之秘,大乘阐道之宗,而群生明心见性之机括也。”

成祖皇帝接云:“夫一心之源,本自清净。心随境转,妄念即生。如太虚起云,辄成障翳;如宝镜蒙尘,随韬光彩。如此逐缘而堕梦幻,安能返妄以归真?惟如来以无上正等正觉,发慈悲至愿,悯凡世之沉迷,念众之冥昧,为说此经,大开方便,俾解粘而释缚,咸涤垢以离尘,出生死途,登菩提岸,转痴迷为智慧,去昏暗即光明。是经之功德广矣!大矣!”

开卷而阅,掩卷而思。掩卷而思,开卷而阅。我们的心会伴随着般若义脉的搏动,沿着佛陀开凿的那条智慧之河,渐渐地离开这个尘嚣纷扰的俗世;而当我们再次走入这个并不能远离的社会时,就会忽然发现,我们的心已清净了许多许多,我们周围的一切已明澈了许多许多,我们的生活已充实了许多许多。

这时的我才是真正的我,自在的我,快乐的我。

因为,我已有了一颗清净之心。

拓展阅读:《金刚经》的三种境界

《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等等,那个“住”字,我也理解为执著。因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三心”都不可得。在这种状态下,你就有可能找到真心。当然,一定要多亲近善知识。没有善知识的点拨,你就会错过认知真心的机会。

诵经的目的主要在于体悟“三心不可得”的那种状态,并在日常中保持如如不动的真心。诵读《金刚经》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理上明白了,但体悟上没达到那种境界;二是座上修时可以安住真心,但是不能把那种状态贯穿到生活中去。

如何将那种状态贯穿到生活中去呢?就是记住《金刚经》中的三种境界,精进修行,见到真心后,在行住坐卧中,让真心生起妙用。

第一,要明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因为一切眼前的东西都像梦幻泡影一样,很快就会消失,它们都是因缘聚合之物。比如我和你今天见面了,过几天你就走了,虽然看上去有这个现象,但它本性是空的,不是永恒不变的。你一离开,这眼前的场景就消失了,像梦一样,不会永恒的。再比如, 这所房子,你看起来很坚固,但大地震之后,城市都被毁掉了,可别提这楼房,即使不毁,几十年之后它也会被拆掉重修。所以一切都没有自性,都了不可得,那么就不要执著它。这是第一个境界。

第二个境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住”就是执著心中的念头。“无所住”就是任其来者自来,去者自去,不跟念头走。“生其心”就是真心的妙用。真心不是顽空,而是智慧。只有空而没有智慧,就不可能解脱,还有可能会堕入无色界。所以,要在真心的观照下做事,用行为去体现那颗真心。

最后一个境界:“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如果行者说“我证得了大手印”,那么他还执著于自己证得的那个东西,就没有真正成就,因为最后的一关还没有过。

要把你证得的那个名相也抛掉,不要执著。换句话说就是,当你将空性打成一片的时候,如果你还执著于那个空性,就是著法、著相。这是你的另一种执著,像给自己捆上了另外一道绳子。只有一切都不执著时,才是究竟解脱,有执著必无解脱。当你证得了大手印,而执著于大手印的“明”时,就堕入色界;执著于空性,就堕入无色界;执著于大乐,就会堕入欲界。真心是超越一切名相的。

所以说,《金刚经》是了义的经典,当你不但道理上明白其中的这三种境界,身体上也能体验到这三种境界的.时候,也就解脱了。不过还有人说,《金刚经》太深奥,不适合现代人的根器。

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修炼之法相当于药,有多少种烦恼就有多少种对治的方法,你不能说只有这种法才能对治烦恼,其他的就不能。比如,你不能说六味地黄丸是个好药,但不适合现在的人吃。同样的道理,既然有这种法,就肯定会适合一些人的根器。

还有一些修行人总爱在事相上打转,总是讲一些诸如弹酒的时候要在什么位置,打坐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哪里,是前面一尺,还是更远之类的东西。其实,酒往哪儿弹都能证得空性,因为无论你怎么弹,心中的那个东西是不会变的。要明白如何见性,如何解脱,这才是关键。

有一天,有几个老太太来找我,她们把世间的一切都抛下了,什么都不要了,修行了很多年。我问她们:“你们修的是什么?”她们说不知道。我又问:“你们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吗?”她们也说不知道。我再问:“没有人给你们讲过吗?”她们说:“没有。”像她们这样的人有许许多多,有些人已经没信心了,有些人已经死了,死时他们仍然不知道自己在修什么,该怎么修。所以,那时候我觉得如果我再沉默的话,就对不起这些人。后来,我才开始接触了一些人,告诉了他们解脱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修行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才能解脱,等等。

单纯只在形式上修炼是绝对解脱不了的,比如水的颜色不是水的本质,水的本质是另外的东西。如果仅仅在形式上玩弄一些技巧,肯定是不可能解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