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豆腐的散文

每次回家,都想着从街上称几斤豆腐回去。白白嫩嫩的,切成一些薄薄的豆腐片,放在油锅里煎炒出来,适当地放点蒜加点盐,吃在嘴里,不用细嚼,柔软光滑,有一种很温馨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一家人一年到头是很少能吃到豆腐的。能吃豆腐的日子,就仅仅限于杀年猪和过春节的时候。那时母亲还在世,一进入腊月,母亲就要忙着拣好豆子做一二个豆腐,一部分用来杀年猪时食用,一部分用来过春节。杀年猪时,把豆腐在盆里揉碎,接了猪血汪子,然后用手揉碎蘸了猪血的豆腐,红中有白,白里渗红。到一盆豆腐完全变红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把这些血豆腐捏成馒头状,然后用一些叶子盖着,放在瓦檐上让阳光晒。稍干后拿一个来切薄煎煎炒炒,放上一点辣子蒜叶。那味道既有豆腐的清香,也有一些猪血的`腥味,吃起来特别爽口。那时更多的是把做好的豆腐打成一小块一小块,方方正正地放在簸箕里,让阳光晒得失了水分,颜色变成了苍黄,母亲就加一些姜和辣子,放上点盐巴,佐上一点香料,做成卤腐。到了开春,煮上一锅洋芋,就着卤水卤腐,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为春节准备的豆腐,大多被用来做成臭豆腐。做臭豆腐简单,把一个豆腐切成方块,放在垫着青松毛的簸箕里,用一两枝青松毛盖在上面,放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等豆腐慢慢发酵,长出一些绒绒的豆腐毛。这个时候煎炸出来,那种味道好极了。那时我觉得这是豆腐最极致的吃法,闻着臭,吃着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去会泽,那个地方有一种叫毛豆腐的东西,和宣威的臭豆腐差不多,外皮长着很长的细毛,里面却有新鲜豆腐的味道,特别好吃。前两年去却吃不出原来那种味儿,酒肆的老板告诉我,那是制作工艺不同让豆腐变了味道。

“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过去在乡下做豆腐都是纯手工制作,做出来的豆腐特别香。做豆腐先是选豆浸泡,去壳磨浆,过滤压榨,加热煮沸,继而酸浆点制,压制成型。整个豆腐的制作过程,既是力气活,又是技术活。做好的豆腐如果需要着色,那还少不了一种叫姜黄的染料。在宣威的宝山倘塘一带,用姜黄染出的黄豆腐,那真是一绝。陈爱琼老师的《家有赛西施》一文中对此有详细地描述,形也小巧精致,色香味更是诱人。陈爱琼老师说“云南十九怪,倘塘豆腐拴着买”,那姜黄色的豆腐,用结实的细线拴着,一挂挂地放在房檐下,想想,就是一片风景,满街满村一片铺开的金黄,那是一种非常晃眼的风景。

但凡家有红白喜事,豆腐倒是少不了的一道菜,且可以做成很多的菜品,什么小葱拌豆腐、皮蛋豆腐、麻婆豆腐、臭豆腐、豆腐鲫鱼、豆腐碎肉……我喜欢吃的是豌豆尖煮豆腐或者番茄煮豆腐,清新馥郁。

豆腐是一种大众化食品,其色白净,其质柔软,老少咸宜。

豆腐是大众食品,承载着满满的百姓情怀。在“一清二白”中,透着一份坦坦荡荡,就像《汉书》所言:“大味必淡,大音必希”。五味尝尽,方归于清淡,这是中国文化中最高境界的“致和”思想的体现。

从这点看来,这豆腐已经不单单是一道食品了,更多的是文化的一种符号,人的一份情怀,一种纯真、清淡、方正。

豆腐味儿散文随笔

每次买豆腐,我都会一边凑近闻,一边问老板:“这豆腐有豆腐味儿吗?”大多老板都觉得好笑,说豆腐还没豆腐味儿?

其实,还真是如此。

我爱吃豆腐,从小就爱,对豆腐味儿太熟悉了。那时在老家农村,豆腐是家常菜,凉拌热炒,都是美味。即便没钱买,也可用自家种的黄豆换。村里有家卖豆腐的,天刚一亮,那家院里,白烟腾腾,浓郁的豆腐香味儿,随风四处飘散,引得村民拿高粱秆做的托盘往那里聚,有时我也是其中一员。金黄色的托盘里,白色豆腐冒着热气,引得我凑近使劲闻,使劲吸气儿,闻着闻着张嘴就啃上了,到家,那块豆腐便会少了一大角。

先闻后买的毛病,可能就是那时落下的.,可惜,经得住闻的豆腐,渐渐少了。有一天,在所住小镇的菜市场闲逛,老毛病又犯了,见了卖豆腐的摊位,便像警犬一样,凑过去把鼻子猛吸几下,摊主是位老太太,她笑着说:“使劲闻吧,香着呢,不怕闻。”我的眼睛亮了!那久违的豆腐味儿,证明了她的自信,我成了她的老顾客。

半年后,在称好的豆腐上,老太太额外又添加一大块,还说是送的。送的分量差不多和买的一样了,我笑道:“是老顾客,也不能这样优惠,叫我咋好意思再来啊?”她叹口气说:“拿着吧,以后就不来了。”急问原因,说是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因为辛苦,孩子们又不想干这个。

我的美味豆腐啊!仔细想来,又好久不曾吃了。其间,我也在菜市场找寻过,却终难遇到心中那种味儿。

镇上相继开了两家大点儿的超市,里面的豆腐,都用玻璃隔着,就算鼻尖挨上去,也闻不出味儿了。

我心里也慨叹起来:唉,现在有很多东西,真的没原来的味儿了!

油豆腐散文

我的病被省城里的权威医院断为不治之症以后,草头郎中便成了家里的座上客。树皮草根倒不难吃,只是那“忌口”的清规戒律让人受不了。鸡鸭鹅蛋牛羊鱼腥葱韭蒜薤酸果辣椒甚至芋艿萝卜芥菜什么的全在禁食之列,能吃的似乎只有猪肉青菜豆类了——且慢!豆类也不行,绿豆就切切不可,据说绿豆性寒,大忌!

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准备起各色年货来,惟有我家少有动静。我知道全是因为我,家里经济拮据,况且父母怕我眼馋,尽量不买“违禁”之物,这却连累了两位无辜的弟弟。我于心不忍,那天一早便私下请求母亲不要只顾我而委屈了弟弟。母亲苦笑笑点点头,疼爱地抚摸着我日见羸弱的肩膀:“那你想吃什么,只要……”可我能吃什么?屋子里空空如也,我下意识地四下望望,一眼看见了盆子里的`豆制品,忙用一种高兴的口吻说:“油豆腐,油豆腐炖肉蛮好的。”

那年头油豆腐绝对是希罕物事,市面上平时见不到的,到了过年才凭票供应,每户也就那么半斤。可中午父亲下班时却带回来了好多好多,他的同事听说是我要吃,都把豆制品票让了出来。一时间,家里仿佛开了豆制品店。

可事有凑巧,这时有人又介绍来一个草医。见了那堆油豆腐,他不容置疑地断言,我万万不能吃这玩意儿,道理很简单,油豆腐是菜油炸的,而菜油是“发物”,吃了准发病乃至不治。

送走了草医,母亲看着那一堆子愁苦不堪。我连忙若无其事地表示自己其实并不喜欢吃油豆腐,况且还有不少像豆腐、豆腐干、豆腐皮以及猪肉什么的可以吃。说着说着,我还故意叭嗒叭嗒嘴巴。

父亲闷声不响地出去了。这天是星期天,本不用上班,可他直到暮色四合才回。父亲一向不苟言笑,我病了以后更是少言寡欢,这时却显得很是开心。原来他去过豆腐作坊了,那儿的师傅知道原委后深表同情,说菜油不能吃可以用豆油炸。他们还热情地向父亲传授了油炸技艺,还破例卖给他不少原料豆腐,让他用豆油自己炸制。可那年月哪找豆油去?父亲整个下午就这么四下奔波着,见人就问,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从一个同事的朋友处搞到了极金贵的一瓶。

次日是大年三十了,但父亲还得上班,于是他只好在夜里炸制那些油豆腐了。我是早早就上了床的,却久久无法入眠,尽管父母的说话声很轻很轻,油锅里的沸爆声也很轻很轻……

豆腐人生优美散文

人们听过与豆腐有关的很多具体的名字,比如:西施豆腐,麻婆豆腐,东坡豆腐,貂蝉豆腐等等,很具体,具体到了一个人身上,说明豆腐与人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一个名称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就能带来强烈的食欲,而食欲就是生命长河里生存下去的动力。当然,还有很多与豆腐有关的名称:虎皮豆腐,三美豆腐,五香豆腐,八宝豆腐等等,其中加添了很多营养食材,无不是让豆腐深入人心,诱人馋涎,而食之大快。

我认真回忆了一下,越能深刻感到,豆腐的诞生,与中国人的渊源是何等的深厚。毫不夸张地这样说,豆腐不但主宰了人的舌尖部分,还主宰了人生命的大部行程。一言以蔽之,豆腐是人的命。注意,这不是笑话。当然也许是笑话:某人嗜豆腐如命,常对人说:“豆腐,吾之命也!“然赴一宴,见鱼肉埋头大啖之。人戏之曰:“尔命亦在,何不食豆腐乎?”某回曰:“见鱼肉就不要命了。”不要命,也是命之所在。若是,反映出豆腐与中国人,相互依存,难解难分。试想,若没有了豆腐,中国人是否真的成为病夫,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是否危言耸听,需社会学家去做论断。不过,豆腐确确实实有着丰富的营养呢。

豆腐素有“植物肉”之美称。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生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优质蛋白,其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可与鱼肉相媲美,乃植物蛋白中之佼佼者。可以这样说,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它全有,且消化吸收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五。你说厉害不?关键还在于,大豆中百分之十八的油脂,大都转移到豆腐之中。其亚油酚比例大,也不会产生胆固醇什么的,还有益于人体的血管、大脑的生长,也是三高人群、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首选。当然,其蕴含的植物雌性激素,还能防治骨质疏松。所以,科学家研究豆腐时惊奇的发现:豆腐的营养价值与牛奶接近,虽然不是替代品,可以想见,中国人在没有食用牛奶习惯的古代,能繁衍至今,豆腐功不可灭。难怪华夏的老祖宗认准了豆腐,让子孙后代分享的同时,还使得华夏种族绵延长久。豆腐如此重要,生命不可或缺,我要为豆腐高歌一曲。

我爱吃豆腐,虽然没有达到与命同等之高度,但肯定的是,此生入腹之豆腐不知其数。论重,比我的体重不知重了多少倍;论量,肯定比我不知多出多少个。怎么说呢?对于豆腐,不但了解其制作全过程,而且,亲手制作过几百斤。所以,制作豆腐如数家珍,加工豆腐也不遑多让。豆腐做法实在是太多了,就于出版的食谱菜谱中,就列举豆腐菜肴制作方法不下数百种。不过人家用料讲究,咱自个家里做,只能参考,不能照本宣科。就加工而言,就有炒、煎、炸、炖、腌、炝、拌、冻等不同种类,而适合家庭常常食用的豆腐菜肴,不过寥寥数种。用一个比较蹩脚的比喻说吧,就是大多是高大上的宴席所适用,属于阳春白雪,而芸芸众生之中的百姓呢,是下里巴人,吃的不过是家常豆腐而已。家常,平常而已,讲究不来,但入味即可。当然,民间就有“没有豆腐不成席”之说,可见,豆腐确实是民间极为重要的食材之一。仅仅一个豆腐,细细算来,搞一个豆腐宴也不是不可能,要是不怕客人不高兴的话。

豆腐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宠物。豆腐如一位妙龄少女,依季节变化,不断变换着美丽的面孔。春天,小葱、香椿匆匆赶来,为人们的食欲添加了一缕诱惑。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名菜品之一。既点明了做人应该清廉正直,不能糊糊涂涂过日子,又说清了这道菜的简约实惠。具体做法,豆腐直接切或开水焯一下,切成小碎块,小葱择好洗净,切碎,放一起,加香油、精盐拌匀即可。此为农家风味,白绿分明,清爽可口。鲜嫩的豆腐与嫩绿的小葱搭配,是不是像一个少女穿上了葱绿裙子呢?哦,若不能增加食欲,是你的胃口有问题了。我在与朋友喝酒的时候,必上此菜。秘密在于,省钱,省事,简捷,不用等待。人多,多弄豆腐和小葱,人少就少准备。而且,自然绿色环保。别看简单,人们都喜欢,筷子夹不爽快,小勺舀,大口吞,那才爽口。尤其是酒半醺之时,吃几口小葱拌豆腐,胃里顿时安静下来,头脑清醒,多饮几杯。如今有了味精鸡精,也放少许,或许味道鲜一些了,但是,那种发自食材内里原始的自然的的味道,反而被抑制了。这个菜,四季皆宜。夏日祛湿,可以加些花椒油;冬日驱寒,放点辣椒油也未尝不可。

香椿拌豆腐——名菜品之一。因为香椿是时令食材,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所以,刚采摘的鲜嫩香椿芽,那才是春天奉献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发着独特香味的椿芽,透着独特的暗红色,十分引人瞩目。何以这么说呢?因为家中院子就有一棵椿树。每年春季,凡是够得着的地方,都成了秃光光,院子里散发的香味,数日不去。有一年,为得到更优质的香椿芽,将鸡蛋壳套于芽头,椿芽蜷缩于内,憋屈的生长,蛋壳被顶起时,采摘开始。肯定的是,椿芽粗实肥壮,更加鲜嫩。洗净切碎,与豆腐碎丁拌匀,加精盐、香油,吃吧,还没入口,就流口水。其实,加香油hi多余,不加香油味精之类,更能品尝出香椿独特、自然的香和鲜。就那么几天,香椿树风也似长大了,似乎躲避被采摘的贪婪,只能选择长高。够不到了,竹竿也够不到了。季节也过去了。就这样,椿芽就成了一年的回忆。不过有人将之吃不完的冷冻了,随时可以食用,但那已经没有了最鲜美的味道,只能炒鸡蛋,与豆腐的缘分,已经过去了。

鸡爪豆腐——不知道吃过没有?新鲜豆腐,加上切碎的小葱、芫荽,点几滴香油,少许精盐,然后注意,不是搅拌,而是下手抓。前提是把手爪洗干净就是。嗯,慢慢地抓成豆腐泥状,置于白底淡花盘中,还用那只手,稍稍盘成型,白里透出星星点点绿意,如雪山春意盎然,能说面对如此美妙之食物,不动心吗?至于其它的凉拌做法,属于各地的创造,加什么,不加什么,因地制宜,就不好说了。比如皮蛋豆腐(又名玛瑙豆腐)、怪味豆腐、红油豆腐等等,都是凉拌,但有了地方特色,吃过,口味不同,不敢妄自评点,只能说:不错,不错。

至于豆腐菜肴的热加工,更是花样繁多,不胜枚举。但还是就我吃过的说道说道。大葱炒白豆腐,应该说是最平民化的家常豆腐菜。大葱斜切棱形段,豆腐切棱形大块,只有油盐,不加酱油之类,大火炒熟,放一些湿淀粉,挂糊,然后点一滴香油,出锅。经常做,就不必客气,为什么要放淀粉?因为豆腐不易进盐味,故加点淀粉挂糊,让盐味挂在豆腐表面即可。还有炖豆腐,这个各地都有,里面加料随季节而定。冬日食用最佳。我最喜欢的是麻婆豆腐,不会做,但会吃。大米饭浇一勺,麻中带辣味,下饭。不过,豆腐本味被泯灭了。最让豆腐不失本色的,除了凉拌外,蒸或煮当是最佳简而又简的食用方法。豆腐切方或长方大块,上屉蒸透,或下水煮透,瓷实,紧凑,有弹性,取出入盘。我说的入盘,也有点做作的样子,其实随你的意,爱咋咋,入口才是目的。白豆腐蘸酱:这个酱料随你,想怎么吃就准备什么酱料,至于咸淡、酸辣还是麻辣、孜然味道,那不是别人能左右的。对,就是这么吃。豆腐的本来质嫩的.味道,淡雅,鲜嫩,先注视着欣赏一两秒,让豆腐加入情感,酝酿之后,再去蘸点佐料,那不过是点缀。入口之刹那之间,人生的种种,闪过瞬间,还有初心更让人记忆深刻么?

豆腐的一生,豆腐的生成,就是这样的。从春种秋收开始,就历尽种种劫难。经过浸泡、挑拣、磨浆、过滤、加热、点卤、揉搓、压制,几经磨难,每一关都是水深火热,但是没有这坎坷的经历,怎能去除渣滓,保留精华,成就如脂如玉之辉煌?而煮之,蒸之,炒之,炖之,几经折腾,反复煎熬,豆腐还基本全身而笑到最后,这是不是豆腐的涅槃再生?经历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人是复杂的,人的初心,是有理想抱负和远大志向的,但是在社会的煎锅之中,有的人迷茫了,有的人胆怯了,有的人畏惧了,有的人退缩了,甚至有的人逃之夭夭。希望与失望,追求与不平,羡慕与嫉妒,竞争与攀比,在汗水浸泡、大浪淘洗、冰火陶冶、职场竞争、压力山大之中,徘徊,挣扎,小心翼翼,努力不服,有很多人带着挫折与愤懑之心,回到原地。复杂的情感与波澜的心态缠绕着,不断噬咬着灵魂。一颗完整的心似乎碎了一地。而有的人不屈不挠,奋力拼搏,取得不错的成就。我端详着豆腐,细腻,洁白,它若是有思想的话,它会想什么?与宴席上的膏梁厚味相比,如果与面子,虚荣,人情,利益纠结在一起,它会不会自卑?是不是感觉很是乏味?没有的。豆腐完成了它完美的一生。人应该向豆腐学习。当你终归厌倦的时候,突然会想起白发爹娘,蓬头稚子,糟糠发妻,以及那久久回味的粗茶淡饭,还有给人以力量的清爽简约、恬淡俗味的白菜豆腐。豆腐人生,是否上了一课给你?品味的绝不仅仅是其单单的本味,而是浓浓的人生的五味杂陈。

哦,真的说远了。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豆腐而已,哪有那么多的感慨。豆腐就是人类创造出来,为了人而服务的。豆腐会以一种极为温顺、柔软的方式,调教着人们的胃口。菜不够,豆腐凑。豆腐就是这样,不计较身份,没有任何怨言。你能够百吃不厌,是因为豆腐价格低廉,家家户户都能消费得起。你能够大快朵颐,是因为豆腐质地细腻,口感柔软,老少皆宜,四季皆可品尝。豆腐人生,还可以看作豆腐风情。当炎炎夏日,来一盘白豆腐,酱汁为辅,喜欢的,韭菜花酱为伴,淡者越发淡雅,浓者更加浓郁,淡妆浓抹总相宜。胃口不开,不要紧,来些辣酱,要郫县的。一个清淡爽口,一个热情洋溢,两种意境,别样风情,都让你享受了。三九冬日,水煮或砂锅豆腐,任你挑选。豆腐须大片,要厚。水中可任由自己添加,清淡为主,放一些肉片未尝不可。荤素相依,补充营养更好。豆腐在咕嘟咕嘟中沉浮,翻滚,经历着更热烈的拥抱。我曾历历在目,看得呆了。

古人咏豆腐:“一身清淡七分水,通体晶莹四面光。富贵贫困皆厚爱,人人称其菜中王”。豆腐,菜中王。信然。唯其淡泊,才有人生之慨。须知淡泊生涯在,水乳交融味最长。这是豆腐人生的最高境界。道理人人明白,可真要达到淡泊人生之境界,一日三餐,饭饱即足矣,这等境界,又有谁人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