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婺源古村落的诗

(第一首)

婺源三月暖,林麓郁芊芊。

水白云磨镜,桥飞影合圆。

清晖穿旧阁,老巷辩残联。

露饮村原外,依稀五柳烟。

(第二首)

青石小径探幽源,村社群山掩映间。

黛瓦粉墙彰古道,吴风楚韵育儒贤。

勤读勤垦民情厚,亦贸亦农家业延。

朱子衣钵传万代,茶盐天下墨香酣。

(第三首)

蒿溪黛瓦翠微森,惬意斜阳证古今。

一圣朱熹亦凄惨,九巅天佑几浮沉。

歙徽百宅黄花圃,县治三迁白鹭林。

水媚青春川最媚,老祠挑月鉴初心。

(第四首)

青山绿水白云间,鸟语虫鸣百卉香;

流水潺潺桥下走,无穷魅力在山乡。

高山流水弹一曲,羡煞当年伫听郎;

靖节先生归去也,桃花源里不堪当。

(第五首)

大树千秋绿,清溪绕古村。

墙高三尺巷,井老几街人。

石板留苔迹,灰砖刻旧痕。

小桥流水去,故事掩深门。

(第六首)

碧水石桥衔落花,空山老树抚流霞。

居中堪念三玄远,转首犹观一径斜。

鸡犬闻声殊轨辙,舟车绝影淡生涯。

欲留残息此间驻,但恨桃源非我家。

(第七首)

夜雨无妨入赣中,春风万里觅芳踪。

垂杨尽处接桃李,遍地黄花份外荣。

晓起村头还晓起,一坑过后又一坑。

嶂山婺水应知我,月月年年忆旧盟。

(第八首)

苍天钟秀古村行,四面青山抱水迎。

商埠依稀烟雨过,民居仍旧小桥横。

曲星斗井文渊默,明月宗祠剑匣鸣。

青史斑斓龙尾砚,随风直上绿萝茎。

描写古村落的诗

(第一首)

疏放身心意自闲,饱餐徽韵醉灵山。

麦田春绿披风逸,油菜花黄笑我顽。

乡野梦怀痴望在,日斜游客倦知还。

静闻牛笛烟岚里,暂作神仙天地间。

(第二首)

疏放身心意自闲,饱餐徽韵醉灵山。

麦田春绿披风逸,油菜花黄笑我顽。

乡野梦怀痴望在,日斜游客倦知还。

静闻牛笛烟岚里,暂作神仙天地间。

(第三首)

鏊山东侧响崖旁,探秘寻幽入画廊。

流水小桥添雅致,浓桃艳李竞新妆。

四合院落岚烟笼,百载楸槐灵气藏。

枯井朽屋皆至宝,众人上阵葺营忙。

(第四首)

东湖自古美名扬,荟萃群英甲一方。

特色银丝风味美,人文古厝韵淳香。

山清水秀桃源影,茂林修竹遍野芳。

壮丽宏图春色绘,骚人情醉赋词章。

(第五首)

崖边古寨九天来,栉比依山吊脚宅。

日映高峰别有韵,童嬉小径净无苔。

画栋廊桥舒锦绣,鼓戏花灯畅客怀。

老井当圆先祖梦,沧桑世事问樟槐。

小店寻幽访豹乡,依山傍水对斜阳。

(第六首)

灵山秀水三阳地, 素雅清淳西递村。

胡氏开基兴族落, 陶公隐仕入桃源。

老街店铺琳琅物, 古屋牌楼风雨轩。

厚德承传贤子嗣, 天人合一誉乾坤。

(第七首)

碎石铺就邻闾路,砖木雕成影壁墙。

庭院深深深舍静,花藤满满满村香。

桥前小憩回眸望,暮色苍茫到太行。

(第八首)

黄山脉络盘村落,北宋千年创世间。

庭院青石竹雅月,园林画栋水清弦。

宏村阁井千余座,西递桃花百里传。

水色天光云影幻,迷离仙境岁绵延。

(第九首)

百年古村七月红,梦萦牵绕省长情。

昔日种得葡萄在,今朝再夸三甲人。

(第十首)

老树萧萧高似盖。篱边石径曲犹深。

墙垣斑驳举人访。巷陌纵横文院寻。

寂寞门庭陈迹驻,疏芜屋舍古风侵。

荣衰交替看徐岙,独立苍茫感不禁。

婺源寻随笔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写婺源,却以佳人开篇,想来自己终归是一个附庸风雅的浊人,胸中没有几点墨水,只能在事后狠狠地意淫一番。

但细细想来自己的拙见,风物自古只是“佳人韵事”的陪衬。西湖是宋盛入衰的借口,歌舞让人堕落,暖风使人迷醉;滕王阁本该是政通人和的写照,最终却只成为文人墨客的代称,现今只剩下那篇滕王阁序的阴影。

于是我为我的婺源美人找到了堂而皇之登堂入室的借口。

之初,我说,婺源,得淋一淋那一场花雨吧,听一听那蜜蜂的忙,嗅一嗅那花散的馨香,让那玉田花海浸一浸那被染了千百种颜色的目。

于是便带着两袖清风火急火燎的搭上了梦的车,本来只以为是四个男人的旅途,却意外地发现有四个美女的作陪,那过程中不时的小惊,都一一化作那缕缕入肺的暖意。

近两个小时车的颠簸,终于将我们送入了那个金灿灿的国度,除了那路途中不时向我们迎来的一簇簇明灿灿的油菜花,进而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那错落有致古派建筑,黑色的仿瓦,白色的墙面,黑白相间,给人以一种明快的干净。我们未来得及收拾那被车程扰累的心,便迫不及待地奔向那真正的玉田花海。

当到达目的地,我们的心再一次沸腾,我们带着喜悦奔向花海,不知是还没静下那份狂热的喜悦,还是被眼前的景物深深陶醉,同行的一位女伴纵身向花更为繁茂的的地方跃去,刚好重心不稳,一个趔趄,身子坐倒在地上,我和另一个男伴立马冲上前去充当了一次护花使者。同伴也笑在了当场。经过了那一场捧腹,我们才发现我们早已饥肠辘辘了。

我们在花海旁边找了一家农家小店,乘着芳香入饭。在蓄饱了一身的劲后,我们再次奔向花海,女生们头上每人带一个油菜花环,尽情的在花海中追逐嬉戏,我们男生却竟然在那静静地看着,或许我们男生都意识到苍老的我们实在不适合和这些少女们去跳跃,谁都不愿意去煞那副活泼的美景,在那途中一位小女孩撑着一把油纸伞缓缓走来。于是女生纷纷们围向那个小女孩,然后连借带抢的拿过油纸伞,她们如愿以偿地过了一把把弄油纸伞的瘾!

在婺源的第二天,去了婺源的一个山村。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除了那无际的花海,当然还有那令人神往的山光水色了,我们此行便是寻那山泉瀑布。村庄里那青瓦砖房沿溪水而建,小桥流水人家,更显那份古朴的韵味。我们所置身的,便是那画卷才有的意境里。

我们沿着溪流向山谷中走去,在靠近山的地方出现人工雕琢过的长廊,长廊的围栏仿树枝缠绕向高处蔓延,使得那份天然不受人工雕饰的腐蚀。溪水很清,清得令我震撼。沿着山势往上,岩石裸露,随地势的起伏形成一道道湍流的瀑布,瀑布下方因水的常年冲击,岩石被打磨而形成小潭,望向小潭,像一块无暇的碧玉待人发现,他透澈到可以看到水底石头的斑痕,仰看瀑布,飞流直下,声若洪钟竹笛,悦耳洪亮,湍急的水和激起的浪花,白得纯粹灵动。我们仿佛都不舍得迈开脚步,怕这份空灵过快的远去我们慢慢地挪着脚步,不时用相机定格那瞬间。

我们快到达山顶时,女生们踩着平坦的石头,向水边走去,它们用肌肤去亲吻那透澈清凉的泉水,掬起一捧清泉像远处荡去,她们有的披着散发,只留给我们以背影,或不是转过头给我们一个微笑。

婺源文化习俗

婺源在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县一样,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宋代宣和三年,朝廷改歙州为徽州,辖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六县。

徽文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外来移民,这些移民来源于为躲避战乱而迁徙来到徽州的难民,也包括在这里做官或喜爱这里山水的'人。外来移民带来了比山外居民更为丰富的儒家文化,更为先进的文明。徽文化正是以历史上的古徽州府为核心,并扩展辐射到其他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

徽文化既是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儒家文化,又反映着中华儒家文化的特性,具有典型性和标本价值。

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沿袭了中原文化的精髓,成长鼎盛于明清,延绵古今,影响播散于海内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主流文化特征,对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徽州山多田少,随着人员的增加,生活需求和实际满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于是在南宋之后,徽州人逐渐外出经商。外出经商的徽州人凭借文化优势,迅速致富,并逐渐发展成著名商帮。徽州商人将经商利润的一部分用来作为继续经营的资本,另一部分带回徽州,用来购田地、建造房屋,注重教育,培养子弟读书做官。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各种文化要素较之其他地区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而使徽文化走向了繁荣和辉煌。

徽州有着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许多古村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直观的标本,不仅是旅游和经济资源,而且也能让人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