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合《闲居》诗歌赏析

不自识疏弊,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姚合(约779—846)

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元和十一年进士,任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官终秘书少监。擅五律,其诗多以自然景现、悠闲生活为题材,以苦吟著名,类贾岛之风,世称“姚、贾”。有《姚少监诗集》,并编有《极玄集》。

【赏析】

本诗通过对闲居生活的描写,表现了闲居的'禅趣,表白了一位闲士对古禅的向往。

不识自性是因为他不解禅观,但他的自性中有对禅的体悟。他以门无车马喧为乐,以满院蝉聒为静;以带病苦吟自傲,以休官不仕为清,可见是一位上根之器。当他静心皈依,自会识自性而悟大法。

另一首禅诗《谢韬光上人赠百龄藤杖》可资印证他向禅之心:“衰病近来行少力,光公乞我百龄藤。间来杖此向何处,过水缘山只访僧。”

其友人朱庆馀的《与贾岛顾非熊无可上人宿万年姚少府宅》一诗则讲述了寒士们闲居时诗禅会友的融融气氛:“莫厌通宵坐,贫中会聚难。堂虚雪气入,灯在漏声残。役思因生病,当禅岂觉寒。开门各有事,非不惜余欢。”

韦应物《闲居寄诸弟》赏析

引导语:韦应物的作品《闲居寄诸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是诗人韦应物写给弟弟的怀念诗,下面我们来对这首诗进行简单的赏析。

闲居寄诸弟 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赏析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丛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树的清幽境界。诗以“独怜”二字领起,诗人把自己置于西涧僻静的环境中,去独自观赏山水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声息。也使读者似亲眼见到这位卸任不久的地方官,正踽踽独行于山水之间,充分领略自然美景,一洗胸襟。因此,这“独怜”二字实为赏析本诗的关键。

“怜”是爱惜之意,诗人置身西涧上,他喜爱这里的什么东西呢?

首先是他脚下涧边的幽草。草用幽来形容,不仅写出了草的茵绿、繁茂、厚密等形态,而且写出了草的深邃、静谧、未经践踏等意态,传达出环境的幽僻氛围。其次是他头顶上林木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啼鸣。涧边之上是层层峰峦、树高林密,黄鹂就在林木深处,那婉转悦耳的歌声传到诗人的耳朵里,深深地吸引了诗人的注意。如果说“幽草”给诗人以静的感受,那鸟鸣就带来了动的乐趣。这里用笔简练,意境清幽,还成功地运用了古典诗歌中以声衬静的`手法,使画面生机盎然。这婉转动听、清脆悦耳的鸣声,非但丝毫无损于西涧环境的清幽宁静,相反倍显其静。

此两句就诗人的感官而言,既有视觉活动,也有听觉活动;就画中的景物而言,既有上下高低之分,又有纵横远近之别。只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将茂密的绿树、鸣啭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画图,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注释

①尽日:终日、整日。

②高斋:高大宽敞的书斋。

韦应物《闲居寄诸弟》诗句赏析

引导语:韦应物的《闲居寄诸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怀人诗,是诗人韦应物写给弟弟的作品,关于这首诗中的“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这两句是说,终日在这宽敞高大的书斋里,没有事作,独自一人在芭蕉叶上题写诗句。诗围绕着“闲”字写,这两句即反映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闲适的意境,读来如见其人。

闲居寄诸弟 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注释

①尽日:终日、整日。

②高斋:高大宽敞的书斋。

赏析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丛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树的清幽境界。诗以“独怜”二字领起,诗人把自己置于西涧僻静的环境中,去独自观赏山水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声息。也使读者似亲眼见到这位卸任不久的地方官,正踽踽独行于山水之间,充分领略自然美景,一洗胸襟。因此,这“独怜”二字实为赏析本诗的关键。

“怜”是爱惜之意,诗人置身西涧上,他喜爱这里的什么东西呢?

首先是他脚下涧边的'幽草。草用幽来形容,不仅写出了草的茵绿、繁茂、厚密等形态,而且写出了草的深邃、静谧、未经践踏等意态,传达出环境的幽僻氛围。其次是他头顶上林木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啼鸣。涧边之上是层层峰峦、树高林密,黄鹂就在林木深处,那婉转悦耳的歌声传到诗人的耳朵里,深深地吸引了诗人的注意。如果说“幽草”给诗人以静的感受,那鸟鸣就带来了动的乐趣。这里用笔简练,意境清幽,还成功地运用了古典诗歌中以声衬静的手法,使画面生机盎然。这婉转动听、清脆悦耳的鸣声,非但丝毫无损于西涧环境的清幽宁静,相反倍显其静。

此两句就诗人的感官而言,既有视觉活动,也有听觉活动;就画中的景物而言,既有上下高低之分,又有纵横远近之别。只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将茂密的绿树、鸣啭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画图,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阅读训练

(1)总体把握全诗诗意,分别说明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在诗中的作用。(4分)

答:

(2)诗的第四句,历来被人称之为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1)《闲居寄诸弟》是一首怀人诗。诗的第一句点明白露时节秋草生满庭院的季候特点,说明了思念诸弟的原因,诗的第二句则与诗的题目呼应,直接点出了思念诸弟的题旨。(2)这句诗描写了“芭蕉叶上独题诗”的生动细节,“芭蕉”的意象,历来与怀人有关;而蕉叶题诗寄人,既新颖又别致。句中一个“独”字,更是集中体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寞思念之情。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赏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作者: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

1、墟里:村落;

2、孤烟:炊烟。

3、接舆:这里北裴迪。

译文: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

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

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

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

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赏析:

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此说有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