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炫耀的人缺乏安全感的散文

工作中,你会遇到这样一类人:喜欢通过炫耀和上司间不同寻常的关系,来寻求自己的身份和作用,心理专家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心理学上称之为缺乏安全感型人群。具体表现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自尊心过于强烈,且自我能力有限;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在能力上不容易超越别人,因而缺乏自信,不知道该如何立足于自己的团队中,所以会采取别的方式来突出自己的价值。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这么做呢?这类人炫耀的“资本”和动机又是什么呢?

第一,可能是心理方面的问题,通常被认为有“心理强迫症”。他们“吹嘘”自己其实没有任何恶意,只是到了一定场合,就喜欢渲染自己的“特殊身份”和优势,让自己的头上多一道光环。但是,时间一长,他们的能力高低就显现出来,因而这类人往往不会在某个单位久留。这是职场中比较多见的现象。

第二,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一旦他在自己身上制造的这些焦点和特殊关系得不到别人注意时,就会转移至编造别人的所谓“内幕消息”,以表现自己的高人一等。他们尤其喜欢传播上层之间人际交往方面的“小道消息”,因为这些“小道消息”往往无法查证,容易被人相信;而且通过这些消息,也可以抬高他自身“与众不同的'身价”。所以,一旦周围人轻信于他,则会以讹传讹,反而对那个谣言的主角造成某种伤害。

最后,专家还告诉记者,无论是什么原因,日常工作中和这样的人相处,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只要不贪小,不崇拜权力,也就无所谓别人和上司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更加无所谓这种关系的真假,也就无从受到伤害了。如果真的有人在你面前用这些特殊关系来炫耀,那也不必多加纠缠,只需要一句:“既然你那么能干,怎么还和我在一个办公室?”你胸怀正气的这一句话,就可以将他问得哑口无言。

安全感 散文

有的同学说,生命是一课小树,无论风吹雨大,它总是坚强的挺立在前方,但小树也会长大,会慢慢枯萎,所以人的生命都是短暂而宝贵的,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加倍热爱自己的生命!

安全感 散文:你是你所有的安全感

我曾用力奔跑过无数次,在杭师大破旧的操场。我总是在加完班的晚上,不吃晚饭,回家换双球鞋就去跑步了。一圈一圈地跑,跑到原来跟我一起跑步的人都不见了,跑到操场尽头的灯都灭了,跑到最后整个操场只剩下我,和一只猫。

好像只有在跑步的时候,我离自己最近。轻松呼吸,小步慢跑。这个时候,我可以把很多思路和心绪理理清楚。那些困境与疑惑,痛苦与不甘,在一次一次的跑步中,得以找到某个宣泄的出口,我也因此相信,如果努力认真地过好当下,每个今天都让自己优于昨天的自己,很多你在昨天担忧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跑完出一身汗,感觉自己好像整个身体都被清洗过,又好像整个身体被填得满满的。这个清澈饱满的自己,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那种双脚紧贴大地的踏实,就好像大树的根牢牢地扎进泥土。

跑完步回到住处,我在房间里读张超写的文字,就是那个写《我想和你说说话》那本书的张超。我把她的文章都找出来,一篇一篇地读。小声地读,一句一句清楚明白地读。有一篇叫《在一座城池慢慢疗伤》的文章,写的是她在台南旅行的一些际遇。文章里写:“在台南和黎妈、她的故事、她帮助的这些非洲小孩相遇,真是件奇妙的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伤,都有很多过不去的坎,可我们总要想办法去安抚,学会和过去的伤痛和平相处。黎妈选择的方式是帮助在路上的孩子,拿关爱一点点帮助自己建筑起坚强的堡垒,把心藏在里面。我不知道这样的办法是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但是我知道,很多时候不是别人需要帮助,是我们需要去做这些好事,让自己感觉完整和值得被爱。”

读到这里,觉得莫名的感动。心里忽然生出一种力量。总有一些东西,让你相信而笃定地前行。如果我们对生活还有一点期待,我们有没有可能更超越的去看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感情?于是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不是为了当下的私心,而是用你旺盛的生命力去感染别人,让你的生命成为别人的礼物。因为无所求,所以无所畏惧。

因为无所求,也让你在一段感情中,更愿意冒险。爱情开场时,带着甜蜜幸福,也带着惶惑不安。理性的人,总是有诸多现实考虑;感性的人,总是难免患得患失。我们甚至会在决定开始一段恋情时,评判哪些人适合结婚,哪些人只适合恋爱,从而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可是如果你对自己足够自信,你对未来足够有把握,如果你可以不管未来发生什么事情,都能够接受并处理好,那么你还会怕开始吗?我们惧怕开始,无非是没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的缺乏,让你在爱情开始时畏畏缩缩。你害怕,害怕你们不合适,最后会分手;你担心,担心选错了人,最后被抛弃。但是如果你足够强大,你相信自己可以在任何境遇下,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去发展,那么分手了又怎样,被抛弃了又怎样?

当我们不害怕失去,也许我们就不惧怕开始了。相信自己,拿出你的智慧和爱来,比去害怕开始,会更有意义。真正智慧的人,从不害怕自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而是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选择,变得正确。

今晚,我打算提前把本周的电台录完。拉上话筒,戴上耳机,调好设备,录了一段,我发现音轨里的声音听不到,于是叫室友来帮我处理。室友先是调试声卡,然后重置系统,最后没办法只能重启电脑。我看着她刚洗过的头发,还湿漉漉的,室友没有先去吹干头发,而是先帮我调好录音设备。这一刻,我突然觉得,好像只要有她在,就什么都不怕了。

我想安全感不是生来就有的,起码我不是。我无法去要求别人,只能提升自己,强大自己。跑步让我从身体上得到安全感,阅读让我从精神上得到安全感,自信让我在爱里得到安全感,亲密关系的建立让我从人与人之间得到安全感。

人生那么长,伤害和困境在所难免,我从不幻想把自己的安全感交给别人。没有什么能一劳永逸,也没有一步到位的完美爱情。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悔和恐惧中,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的认识自我,不断的重建自我。然后,今天的我,又比昨天,更好了一点点。

安全感 散文:关于信任与安全感

我想讨论的是亲密关系中的信任与安全感。

恋爱或婚姻中的人们,谁敢说对自己的伴侣有100%的信心,相信对方不会出轨或者疑情别恋?

回答no的人:别太紧张,你只是现代经济社会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

回答yes的人:别急着得意,让我们分析一下yes的层次,以及它背后是否暗藏着不安。

信任与安全感的问题只是青年一代(80后、90后 and 可以预测的下一代后)在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方面所遇到的具体困难中的一个。至于为什么会有这许多困难,我的答案是:因为具备爱的能力的人非常稀少。

因此最好从“爱的能力”说起。爱是一种能力,这个说法可能已经让许多人困惑了。

如果你仍然认为所谓爱,是那种在遭遇“心仪”的异性(或同性)时彼此之间那种强烈的吸引及与对方“结合”的欲望,你可能不会意外于这种“爱”的短命。是的,几乎每个有恋爱经历的人都知道热恋是短暂的。激情消退的如此之快是因为欲望本身就是“渴求→满足”的模式,想要体验同样的激情只有转向新的渴求对象。

“热恋之后,爱情逐渐变为亲情”,这句话流传如此之广,让它仿佛变成了真理。

这里我想说,首先“热恋”不是“爱情”,其次所谓“亲情”如果不包含彼此之间爱的行动,也许只能算是两个人的相互凑合。实用主义的“爱情不是激情,而是找个人踏实过日子”也并不一定高明多少,如果当事人不具有爱的能力,这样的关系同样难以深入。

爱的能力 爱的行动

那什么是爱,什么是爱的能力呢?

对爱下个定义并不容易,我个人的观念同样是东拼西凑出来:在亲密关系范畴中,所谓爱应该是在个人意志基础上,对自主选择的爱的对象的关注、了解、接纳、尊重,以及促进对方心灵成长、成熟的能力和行动。

因为最终落脚在“能力”和“行动”上,所以我所谓的爱就不是那种异性(或同性)之间相互(基于性欲的)吸引的感觉了。这种“感觉”更多是动物性的,大约是为保证种族繁衍的一种“设计”。作为人类的爱,欲望只能是其中一小部分,而不能是主导性的,因此我们就暂时把它凉在一边吧。ps:“像猪一般在肉欲的食槽中进食”,大概是我所听过对这种原始欲望最尖刻,但又十分贴切的描述了。

回到爱的能力以及爱的行动上。爱,首先是一种在自身积极情绪的作用下,一种主动“给予”的能力及行动。在积极情绪的作用下,意味爱不是一种牺牲或一种逃避寂寞的手段,而是一种主动的行为——给予、付出。“能力”意味着并非每个人都具有,但很多人可以通过学习掌握。“行动”意味着爱不是一种说辞或一种感觉。

在个人意志的基础之上,意味着一个人需要发展出所谓的“个人意志”。在缺乏深究时,仿佛个人意志是天然具有的东西,仿佛我们的一切行动都必然是基于个人的意志,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但一个人开始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之后,就会发现自身行为的动机、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外界因素的支配,比如社会、文化、身处的小群体、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等等。这种被支配很可能从父母第一次要求我们“听话”就开始了,在这些因素的左右下,我们的生活当真好像是一场戏,需要如此多的观众,如此多的认同,不自觉的寻求和别人一样。在对这些控制我们的外界因素缺乏认识之前,一个人很难发展出关于“我是谁,我想要什么”的意识。我们想要的无非是“别人想要的”,或者“所有人都想要的”。

除了外界干扰因素,一个人还需要意识到内部的干扰因素,这包括自身过去的直接或间接经验、道听途说或不知道在哪被灌输的顽固理念,既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经验、理念、观念无时无刻不在支配着我们的行动,把我们眼中的世界塑造成一个特定的样子(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内部因素在一种程度上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容易,但它们毫无疑问同样对我们造成了限制和支配。对这种限制和支配缺乏意识的个人意志同样是有缺陷的。

一个人发展出人个意志之后,ta面临的最大风险也许就是自由。因为此时一切行动都是基于个人选择,而不再是被命运、被社会、被别人安排,甚至不再被自身的自动化思维所驱使。基于个人选择意味着个人要对这种选择负责,无法再把任何结果归结于命运、运气、社会、他人等外界因素。

在发展出个人意志后,对自主选择的`爱的对象,还需要关注、了解、接纳、尊重。关注最容易做到,当喜欢上一个人时,很难做到不去关注。然而从了解开始,难度系数直线上升。去了解他人,意味着首先要具有了解自己所必须的洞察力,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是不可能去了解他人的。除此之外,还需要摆脱自恋,意识到并尽量减少自己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扭曲。很多时候,一个人面对爱人,所看到的不过是自己脑海中为满足自己而勾勒出的对方的形象而已。在这样的关系中,有一天突然大家都觉得彼此很陌生,就不意外了。

了解的基础之上才有接纳,接纳意味着允许、鼓励一个人成为ta的存在。试图把对方改造成自己脑海中理想的形像,本质上等同于没有摆脱自恋的状态。不能使自己成为自己的人,通常也不能允许别人成为ta们自己。接纳不意味着漠不关心或纵容,始终记得你可以选择你爱的对象。尊重,根植于接纳之上。能够成为自己的人有尊重自己的能力,尊重自己的人才可以发展出尊重他人的能力。

促进对方心灵成长、成熟,意味着爱应该促进一个人成为自己,发展自己。不允许孩子独立的母爱、父爱,限制伴侣自由的情爱,像这种无视对方心灵成长的使人退化的“爱”,其实只是披着爱的外衣,本质上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而已。

你的选择

回到开头对伴侣是否有100%信心的问题,yes和no已经不再重要。一个具有爱的能力的人,不再通过伴侣去定义自己,不再通过牢牢抓住伴侣去填补内心的空虚和不安,不再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需要一个人。一个具有爱的能力的人,通过成为自己,爱自己、尊重自己,有能力负责任的选择爱的对象,去关注ta、了解ta、接纳ta、尊重ta,促进ta的成长和成熟。所谓“信任和安全感”,完全是自己内心的东西,不依赖于ta人的存在。如果对方选择的爱的对象不是你,或者对方重新选择了爱的对象(基于对方的独立自主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你并不会因此失去任何东西,你仍然是你,过你的生活,选择你爱的对象。你还可以仍然爱ta,发自内心的祝福ta未来的成长、成熟,活出自己的人生。

在当前以价值交换为基础的商业社会中,爱的各种虚伪形态横行于世,爱的乞丐随处可见。人们盘算着如何得到爱,如何用爱满足私欲和填补空虚。爱的乞丐与爱的乞丐如何能够相爱,令人好奇。构建在这种质地的爱之上的亲密关系,能够稳定才真正是意外吧。而基于这种关系之上的缺乏信任与安全感,大概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不安。而号称信任伴侣的人,这种“信任”也往往带有一种神经症性质——一个声音大声告诉你应该信任对方,令一个声音悄悄告诉你要小心被信任的人背叛。

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是,现代人物质生活水平的上升造成了人们独立,发展的个性和物质上不需要相互依赖的事实造成了人们的自我,进而失去了爱和相处的能力。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之处在于,物质生活水平上升——yes,造成人们的独立,人们的自我——no。事实上物质的泛滥在某种程度上使人更加远离自我,远离生命力,进而更加空虚,心理上的依赖性更强,只能在食槽里拱出短暂的满足。

选择是握在每个人手中的。想要爱,唯一的选择是学会爱。

想保持自己爱的乞丐的身份同时,去锻炼出识别拥有爱的能力的人的眼力,进而发现并牢牢抓住这样一个人无疑是困难和得不偿失的。自己没有爱的能力意味着无法分辨爱的模样,而拥有爱的能力的人往往又是自由而不受约束的。

自信就是安全感散文

周末在家闲着无事,打开QQ听着自己中意的音乐,任思绪随着动听的音乐飞扬。

在这复杂俗世向我这样手捧一杯绿茶,耳听音乐坐在窗边可以发呆的也许是少之又少,女孩子谈恋爱总是挑三拣四,说的最多的就是安全感,是啊,女人需要安全感,我也不例外,但是,安全感必须要男同胞给吗?

我想,靠男人给总也靠不住的,呵呵,我听老人说过,靠山山要地震,靠别人,别人会跑,细想的确有意思,只有靠自己,那才是最真实,最实在,一个女人只有自己经济独立,思想独立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宁,才有踏实的安全感,有人说找个比自己年纪大一点的,什么都有了,不需自己跌滚打爬,话没错,可想到没有成熟男人已经经历诸多的磨难,是尔等单纯女孩的终究归属吗?会给我们安全感吗?

也曾羡慕过自己的同学学校一毕业找了个金龟婿,我们在忙着找工作,她却开着轿车在我们眼前张扬的驶过,还高调的对我们说,她的安全感是百分之百,曾几何时,午夜电话中只闻其哀怨的哭泣声,再也不见她笑靥满面了。另有一位同学嫁了个公务员,老公一直要她在家做全职太太,可这位*学笑尔置之,到现在她已做了单位部门主管,谈起安全感,她也是这么认为只有自己经济独立,思想独立才能给自己主够的安全感。

我认为,安全感是自己给的,不单单表现在经济上,个人的`人格,性格脾气都有决定因素,《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生活在贾府那样的地方,她感到没有安全感。她曾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自是不同。母亲去世后,她便投奔外祖母。首先所见的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因此,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雪雁给她递手炉,也被她抢白。一则是借机奚落宝玉,二则是对薛姨妈表明自己的心意。这是因为她内心自卑和恐惧产生了害怕,也就少了安全感。

女孩子要的安全感不必从他人身上得到,只有自己自信面对一切,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

安全感还是要自给自足散文

从别人身上得到的安全感,更像是一种依赖。一旦别人停止给予,你就无所适从了。安全感还是要自给自足,不必害怕离开,也不必担心失去。一个人最好能守心自暖,时光微热。

人在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我们一直努力着。只是有时候即使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无法得偿所愿。于是,我们的生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口,而能填补这些缺口的东西就是安全感,让我们安心地继续努力,不要轻易放弃。

小时候,我需要陪伴。父亲工作非常忙碌,母亲还要照顾弟弟,我作为姐姐没有撒娇任性的权利。我希望父亲能有更多的时间陪我玩,希望母亲能有时间听我说话,可是父母没有察觉我的期望,总以为我已经长大了,应该懂事了。想要的陪伴得不到,我把这份渴望转而投入到学习之中,我用优秀的成绩换取老师的喜爱,同学的关注,父母的称赞。渐渐地,我发现即使我没有父母的陪伴,我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让别人给我陪伴。

安全感还是要自给自足

青春期,我需要理解。父母担心我会学坏影响到学习,所以对我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即使我一再向他们保证我会认真学习,不会让他们失望,但是他们依然认为要防患于未然。对每一个打电话找我的人,他们都要再三询问;对我看的`电视、网站、书本,他们都要确认没有问题才允许我看。我能理解这是父母的关心,但是我希望父母也能理解我,信任我。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我把所有心情写成文字,以优美散文等多种体裁表达出来。当我的作品得到肯定的时候,我也收获了来自别人的理解。

毕业后,我需要鼓励。我想要和几个朋友一起创业,但是父母并不同意,列举出很多我不适合创业的理由,还有创业事业的事例,以及各种可能发生的糟糕境况。在他们看来,我最好的出路不是冒险创业,而是安安分分地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找一个合适的对象结婚生子就好。我并不期望父母能全力支持我,但至少可以给我一些鼓励,而非一直向我泼冷水,认定我一定会失败。即使得不到父母的鼓励,我也固执地投入到创业当中,用忙碌冲淡心里的委屈。当我成功踏出创业的第一步时,那份成就感完全取代了那份委屈。

一开始,我试图从父母身上直接得到我想要的安全感,却发现父母能给我的并不够。所以,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给予自己安全感。人生就像一个被分成好几个部分的大圆饼,每一个部分都会有缺失的部分,我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很可能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才能填满这些空缺,争取让我的人生越来越圆满。

安全感还是要自给自足。别人给的不一定是你想要的,别人给不了的你也无法强求,最好的方法还是自食其力,认清自己想要的,然后努力地完成。也许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是你会发现这样的生活很充实,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