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羡他人亭台楼阁,只恋自己一亩良田哲理散文

01

前一段时间回家,吃饭时父母提到了一个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说她毕业后考入了厦门民航局,月收入颇高。

话题进行到这,我大概能猜到接下来的内容。

父亲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你现在一个月到手有多少啊?”

我低着头,一口一口把饭往嘴里送,小声回答:“三千左右吧!”

我不再说话,话题到此也就戛然而止……

父母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别人家的孩子十分羡慕,而对我,每月只能拿到足够养活自己的工资,颇感无奈。

我的工作很清闲,每天整点上下班,几乎不用加班,也没什么压力,我有大把的闲暇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一直以来,我并不认为我拿到的工资与我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我自得其乐。

可这舒服的状态,却总是会在和别人比较中被打破。

每次和长辈出去,他们总会提起谁给父母买了新手机,买了新衣服,谁又带家人去旅游......当这一条条他们眼中的孝顺行为罗列出来时,我就会深切地意识到:我赚的钱,并不能满足别人攀比的需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被放进了一张张对比图中,每一个方面都成了比较的内容。

从工作、收入到对象,再到孩子,人生的每一步都会有一些无形的对手,能拔得头筹自然最好,若不能,也不允许拖了大部队的后腿。

有人说,在这世界上,我们那么努力地往上爬就是为了想要过比别人都好的生活。

但我觉得,我们努力,只是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与别人毫无关系。

02

在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收获而无比满足。

但选择了攀比,就意味着人生开始为他人而活,我们的快乐、痛苦等种种情感都是在与另一个人的比较中产生,渐渐我们就会忽略自己的付出和所得的回报,失去成功的快感。

年底,又到了发年终奖的时候,朋友小优在一个机关单位工作,年底七七八八的补贴加起来,奖金也有两万多元。

但小优还是对单位有很多抱怨,我就感到疑惑:对于一个在单位工作一年多的人,年底能有上万的奖金,已经不错了,为什么还是不满呢?

后来,她在电话里给了我答案:和她同期进来的同事,因为是研究生,每月工资比她高好多,加上人才引进政策,每年能比她多好几万的补贴。

小优的抱怨,是因为她只看到了事情的结果,却没有发现,不同的结果是因为不同的`过程。

她和同事,不同的起点,不同的年龄,自然得到的也不一样。

其实像小优这样一毕业就能找到稳定工作,在别人看来,已经是人生赢家,可生活中每个人都倾向于往更高的地方看,看的太高往往忽视了自身。

发年终奖本应该是一件让人期待、兴奋的事情,可小优却在与别人的攀比中,失去了得到奖金的喜悦,这难道不是一种遗憾吗?

03

攀比不同于简单的比较,“攀”让比较的人不可以而为之,最后得到的只是落寞和自卑。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著名的情节“三气周瑜”,文武双全的周瑜,本是东吴的一名大将,但却陷入了与诸葛亮攀比的漩涡中。

有大将之才,却无大将之气,最后才会在讨伐荆州失利后,被活活气死,只能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愤恨。

但其实这世界上,哪有什么人可以自诩无人能敌呢?

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总会有人在某一些方面比自己优秀,但再优秀的人也会有自己的弱点。

人们需要的并不是自己要比谁强,而是在与强者的较量中学会进步,让现在的自己可以战胜曾经的自己。

倘若小说中的周瑜能谦虚地取诸葛亮之长来补自己之短,相信故事的结局定会更加圆满。

小说中的情节,没有人可以证实是真是假,多少也带有夸张的成分,但从“三气周瑜”的故事中,我们还是能看出,攀比的人生真的很辛苦,到头来只会发现,一辈子都在为别人而活,错过了无数美好时光。

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亭台楼阁,我们有自己需要的田园小筑,人生在世,云聚云散,寒来暑往,花开花落自有时。

拒绝攀比,倾听自己的声音,豁达宽容,学会放下,安于平静,这样的人生才是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才能获得更多幸福。

自己的大书哲理散文

有人说读《堂吉珂德》,少年读时觉得滑稽好笑,成年读时肃然起敬,老年读时则使人潸然泪下。

我认为说这话的人是一个有哲学头脑的读者,他以暗喻的方式对《堂吉珂德》这本伟大的书作了一个相当精彩的譬喻,同时也暗含着这样一种见解:伟大的作品,正是那些能够为我们的不同人生阶段提供各种养料的书。

当雅斯贝尔斯说,我们能够读懂的东西,恰是我们人性中存在的东西。这是他以存在主义的观点说出同样的意思:一本书的意义存在于读者的主观体验中,而由伟大的人格写出来的书,我们是永远也读不尽道不完的。

我们注定读到的只是一些片段。

其实,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无论是大作品还是小作品都不过是印在一本我们自己的大书上的一些片段而已。

我们自己的这本大书犹如古代阿拉伯人所发明的羊皮书,它由我们个体的总体阅读经验以隐形的或显形的字迹写成。这是一本始终开放的书。一次新的阅读经验,就为它添入了新的片断。由于新文字的出现,一些旧文字就可能被擦掉,已隐去的文字也可能复现。而整本书的结构也因此做出调整,产生新秩序,获得另一个新的文本。

然而,对执迷于心灵镜式观念(即认为人类的心灵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是一种镜式的映照)的人说来,这却是一个难以发现的真理。在一个天真的读者看来,读过《红楼梦》,就是读完一百二十回,并不会因为这本大书的缘故,使我们仅看到了一些仁者见仁,淫者见淫的片段。

一本书之所以在天真的读者那里是完整的,其实原因在于我们的情绪和想象是完整的。我们有我们自己的逻辑。虽然维特与简?爱只有那一个,但有一千个这样的读者,就可能有一千个维特,一千个简?爱。但这并非就是不幸。实际上,正是依靠这种主观创造性,我们每个人才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大书。

孩提时代,那第一本使我们兴奋不已的书,那第一个让我们顶礼膜拜的.作家,一般说来,正是它们的磁场决定了我们这本大书的雏型。

郭沫若爱读司哥特的历史小说,因此几乎读遍了他的所有作品。我因为陶醉于《女神》,少年时代通读了《沫若文集》。许多人读了《忏悔录》,便连同卢梭的政治主张也一起接受了下来。当卡夫卡的藏书被发现之后,难道它的诱人之处就仅在于学术价值?

维特根斯坦说,你一旦真喜欢上某个作家,你甚至连他喜欢的书都想去读。是的,我们是非这样不可的,因为我们这本大书的第一个版本正由喜爱写成。

实际上,我们自己的这本大书最初也并非由我们自己写成,是黑格尔、马克思、维特根斯坦、卡夫卡、波德莱尔、兰波在为我们撰写;是萨特、海明威、塞林格、加缪、加西亚?马亚克斯、布留东、里尔克、博尔赫斯、海德格尔、乔依斯、本杰明、昆德拉,是在为我们写作。这时候,我们自己就是维特根斯坦、卡夫卡,是博尔赫斯和里尔克。

挑战,来自于我们读到了更多的作品,我们自己的这本大书变厚之后。

钱钟书说,误解,圣解也!该话虽不像出自于一个学者之口,然而,为了保持我们自己这本大书的纯洁性,某种程度上、甚至是本质上的误读似乎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有关德国作家赫姆林的故事,颇能说明这个问题。赫姆林十三岁时读到了《共产党宣言》。在后来的岁月里,我至少读过二十几遍。其间,他还专门听过一个据说能从头到尾背诵这本书的人的讲授。按理说,赫姆林对《共产党宣言》是不会有误的。但在他五十多岁时,却发现这些年来他是始终将其中的一句话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误读为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

这不是一般性的误读,而是原则性的,根本对立的误读。前者所说的是历史唯物主义所理解的自由,后者则属于自由主义。但火与水在赫姆林自己的那本大书中还是相融了,正是通过这种误读,既为赫姆林保留了一本完整的《共产党宣言》,又使得他的自由主义信念免于毁灭性的直接打击。

天真的人总希望自己所爱之物,彼此也能相爱、相容。但就是他,也不会永远无视这样一个问题:当两种以上同时为我们所爱、所信奉的东西,发生了根本性冲突时,我们就非得做出取舍不可。

如果说,上述赫姆林式的误解来自于我们的感情,那么,没有感情也就没有误解可言,有的只是认识论上的漠视与缺席,而对立的情感只会引起我们理性上的否定与怀疑。事实上,更为常见的也是,一本书的存在反倒构成了阅读另一本书的障碍。现代派的读者一般不会去读现实主义的作品。一类作家几乎命定成了另一类作家的克星。当我狂热地读过荣格的著作之后,克尔凯戈尔的作品便从视野中消失了。海德格尔嘛?就像刚做完了一场恶梦。还有萨特、加西亚?马亚克斯与乔依斯。同时,我也与弗洛依德、与福柯告别了。

到了这个时候,也可以这么说,我们自己的这本大书又变薄了。然而,这却是一本已经赋予了向性与结构的大书。如果说,我们自己的这本大书第一个版本由感情写成,那么它的第二个版本就是由理性写下,我们的这本大书也因此真正具备了羊皮书的品质。

自己的路哲理散文

有这样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才形成了路,是呀,城市里马路上好多车,路每天都为大家出行提供方便。

还有一句话大家总拿这句话来开玩笑,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我听着这句话就有点怎么好象有点要抢别人饭碗的感觉呢,总之每个人对路的理解可能会也不一样。我们脚下走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特别是人生这条路。人生这条路上岔道很多,要看每个人自己要怎么选择,有的人呢,会选择宽广的大路,有的人呢会选择小路捷径,所以这要看个人的意愿了。

我们人生这条道路不仅有岔路还要许多路障,这些路障都是锻炼我们对选择的这条路意志的考验,有的人遇到了路障就会反身往回走,而有的人呢,想方设法去清除路障,往往清除路障的人在人生这条路上会走的更远,走的更加成功,就算是走的这条件路是条死路,他也要在死路上自己创造出一条新路来。

可难有人会说,你说的容易,做起来可不会这么容易,是呀,我也知道坚持下去是很难的,所以这就是磨炼你意志的时候,只要你能坚持下去就说明你的意志力很强,如果半路坚持不住,那么你就需要停下来磨炼自己。

路在我们脚下,怎么走最终选择权在于自己,不管怎么选择一定要坚持下去,遇水搭桥,遇山开路,只有这样你的人生道路才丰富多彩。

只做好自己哲理散文

白衬衫,黑裤子,白球鞋,简单,随意;不漂亮,不温柔,随心。随性。或许我不是你眼中的宝,没有你所谓的女人味。琉璃心,但又有什么关系?我的生活由我自己来主宰就好,舒服。平淡才是我的世界,是我想要的生活,是我为之不断努力的方向。

每一个人都是一方天地,也是一个小的世界。在这个小世界里,你可以随心所欲,可以自由自在的做自己。不用担心别人异样的眼光,不用害怕爸妈失望的眼神。不管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用再向任何人报备,也不用和其他人攀比,不需要考虑任何的因素,只要做好自己就好了。可是当我们走出了自己的这个空间时,又能有多少人会做到那个特立独行的自己呢?我们总是在意的太多,害怕自己哪点做的不足够好,害怕自己的不优秀,害怕自己不能够让别人喜欢。其实说到底我们是害怕失去,在物欲横流的年代,我们得到的真的不多。所以只能紧紧的抓住那些虚无飘渺的东西。自己甚至会欺骗自己,告诉自己这些就是自己所拥有的,也是自己希望得到的。所以我要努力的珍惜,如果连这些都失去了,那么我还能剩下什么呢?一个人孤单的前行,真的太寂寞了。

夜已经很深了。大多数的人都已经进入了梦乡吧。而我仍旧一杯清茶,一本书,在孤独的世界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走着。一路跌跌撞撞,一路磕磕碰碰,却从来就没有想过会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天有那些花儿相伴,还有几条小鱼,一只可爱的小狗,其余的时间就是这些我从来不愿舍弃的文字一直在陪伴着我了。日子简单,平凡,甚至可以说单调的有些无聊。而我却乐在其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的世界就是一本书足矣。简单的生活,不去计较太多,也不会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想安静的看看书,听听喜欢的歌曲,没有事情的时候,约上三俩个好友小聚一下。不去在意未来我还可以拥有多少的东西,只想好好地把握当下,珍惜已经拥有的。因为,我不会知道什么时候,有些事物或者某些人在自己还没有察觉到的时候就已经悄无声息地消失掉了。我们一路前行却一路遗失着,不知道自己可以得到什么,也不知道未来会留下什么可以陪伴自己。所以,我所能做的只有在拥有的时候好好的珍惜,这样在有一天失去的`时候也不会遗憾,不会后悔曾经错失了什么。马伊琍的那句“且行且珍惜”说得真好,我想能说出这样的话应该也是一位豁达的女子吧。宽容,不计较得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不去在意他人的看法,只做好自己。像朵花儿一样,开在太阳里,温暖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想法也会各不相同。就像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安静一样。我们不能说哪种生活方式比较好,只能说哪一种更加适合自己,是自己想要追寻的。世上的事没有对错,只是选择不同罢了。不管选择了什么样的路,都不会一帆风顺的,没有不经历风雨就能见彩虹的人,不管是失意。坎坷。挫折还是多么沉重的打击,都不是我们不能重新振作的理由。可以流泪,可以哭泣,但是之后,我们仍旧要上路,继续前行。

所以,不管你选择了什么,坚持了什么,都不要在意太多,只管坚持自己,做自己就好。做那个能温暖自己也能照亮他人的人。也许我们不完美,会有太多的缺憾,但是所有的一切都不妨碍我们去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只做自己就好,只要你愿意,就会遇到那个闪亮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