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乡的土地上吟唱散文

1

这是我选定的一些词汇

是我漂浮岁月唯一的根基

贫困的命运安放在泥土的肢体

生殖 繁衍 死亡一茬一茬轮回

三条大河从雪山来

卷着水沫 划开发黑的土地

牛羊和谷物在这里疯狂生长

女儿在这里生长 母亲在这里衰老

祖先在地下化为尘土

埋葬着永远未知的疼痛和危险

太阳燃烧我起伏的血液

我以控诉的方式 吟唱故乡

2

我趴在三月冰冷的河床上

聆听季节艰涩的呻吟

西南风刮过高原的腹地

积雪融化的讯息使得河流受孕

我的大渡河 我的青衣江

我的泯江畔火一样的杜鹃花

开得如此张扬

我的皮肤黝黑的哥哥啊

请卷起你泥泞的裤脚为我耕种

让二十四个节气都长成

我们茂盛的儿女

3

我无法深入到庄稼的根部

黑皮肤的哥哥 你犁开一亩地

幼小的`女儿和庄稼一起拔节

收获离我很近

我忙碌地觅食 播种

日子停靠在粮食上最难将息

我幸福地咀嚼粮食

泥土的温度滚烫

黑皮肤的哥哥 太阳低下头颅

和西南风一起消亡

我的泪滴在故乡的脊梁上无声无息

4

我走向静静的村庄

点燃一首古老的土地民谣

在三条河的****里耗尽春天的热情

我祈求高山将我抱起

带我回到最原始的巢穴

我在落满谷粒的光阴里掩面而泣

黄昏的马匹驮着贫瘠远离

哪一条河水可以给我深刻的抚慰

我的高山静如处子

我命运多桀的土地淌出一滴泪

就容纳我全部的绽放和凋零

心灵吟唱散文

一篇好的散文,总是兼有诗的韵律和画的具象的特质的,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名篇《故都的秋》即是这样的美文佳作。作者在文中将北国的秋色写得感情浓郁、意味隽永,极具感染力。这是因为作者是用自己的灵魂在触摸北国的秋,用自己的心灵在吟唱这故都的秋。

作者笔下的秋有色有形有声,是生动的秋,带着秋的特质和鲜活。

秋天是有色有形的,是可视可感的。早晨啜着浓茶,看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心情也便如那天色一般高远和晴朗。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静静地面对着蓝色的喇叭花,便也是静静地面对了自己美好的心。那牵牛花底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更是秋的鬓边极好的点缀,渲染了极浓的秋意。凋落是秋天不可避免的告别,使秋别有了一番寂寞和悲凉的意味,更有着一番难以言说的唯美和悲剧的色彩。面对着散落一地的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与其说作者是用身体在感觉落蕊,毋宁说作者是在用心在感知,那样“极微细极柔软”的落蕊,也只有一颗极柔软极敏感的心才能感知吧?有欣喜,也有落寞。作者认为这是秋的“深沉”之处,其中包含着深深的人生的感触。而高远的蓝天、盛开的喇叭花、衰落的秋草、满地的落蕊又何尝不是能代表秋天的典型物象呢?就连那扫街的在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都触动了作者那颗恋秋的心,让作者感受到“细腻”“清闲”和“落寞”。在满是秋意的心中,天涯何处不秋风?看来,古人“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的情怀与郁达夫此时的`心境是相通的。

秋天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声音的。清晨那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秋天偶尔跳动的音符,带着明朗的色彩。那“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树是蝉的伴侣,有树的地方即有蝉声。这“秋蝉的嘶叫”似乎是秋的背景音乐,这生命的鸣唱中有着深深的落寞,带着告别和死亡的意味,让人感觉到一种忧伤。

还有秋雨。“息列索罗”的秋雨下起来,洗去了夏天的狂热和躁动,人们的心便也沉静下来,蕴蓄着岁月的沉淀。

“唉,天可真凉了——”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人们说话的语调都缓慢悠长起来,平平仄仄的,像诵诗,又像吟唱。

这是秋天独特的韵律,秋天的清肃和凉意落进了人们的心里,渗透进生命里,那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秋天的意味,安静而又落寞。

这些自然与生活中极其平常的事物与景象在作者的笔下都获得了灵性与生命,带着北平独有的特点,又带着秋天共有的气息,它们表达出作者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忧郁而优美的情怀。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意绪。

“一切景语皆情语”,此篇在写景状物方面很成功,是作者对北平的秋天的深挚的眷恋之情使然。作者是在用自己的心灵触摸秋从而吟唱秋的。作者融情于景,将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客观外物,赋予它们性情与灵性,绘形绘声绘色,从而为我们描摹了一幅富有立体感和音响效果的“北平秋景图”。这由主观感受和客观描绘相统一而构筑的色彩美、画面美和音乐美,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独特个性和美学价值。

《故都的秋》创作于1934年。“故都的秋”这个写作对象本身就为文章提供了一种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不免也夹杂着苦涩的意味。

对于一个善感而多思的作家来讲,自然、人生与社会的种种美丑、悲喜与善恶都会沉淀于作者灵魂深处,成就文学的华章。

行走吟唱在茶间散文

总是希望岁月可以像落叶一样飘逝,轻性地、温和地,像少女悠长动人的一声叹息,在阳光和灰尘中有些许的光亮,也看得见忧伤的脉络,每一次飘转都那么自然,了无牵挂的神气。

但岁月却总是像候鸟,蓬头垢面不住迁徙,只能偶尔停歇在漫长的时间的河中,品啜丰盈或是触摸忧伤。

所以感怀成了一种流行。我亦是喜欢感怀之人,在云淡风清的下午,泡上一杯茶,慢慢斟酌,不计较茶的类别,面对杯中优雅的淡橙、清新的碧绿或厚重的赤褐,闲闲淡淡地想着,细细地品味,而口中留有余味,似苦若甜,回味无穷,安静中少了几许的期盼,淡淡的惆怅倒仿佛添了几分。茶喝得多了便越来越觉得喝茶与回忆有所关联,人世沧桑,物换星移,逝去的是时光,变化的是心境。值得留恋和回味的却都在记忆中。回忆,如品一盏隔夜的茶,浓淡相间的、冷冷的,有种不舍丢弃、可品多了又伤身的`情结。

大学毕业前一直喜欢白色的棉质T恤,温暖的外套,喜欢柔软的胶底鞋子,走路没有声响,喜欢慢吞吞的小说,节奏可以自己掌握,喜欢坐在靠窗的写字台前,抬起头就可以看见阳光散淡得像一片粉色的沙滩。对于这些喜乐,我一直恶狠狠地惦记着,现在我在繁华的城市中呼吸着浑浊的空气,甩着膀子冲向拥挤的公交车,住在没有窗的逼仄的小屋,但我没有抱怨,这是自己的选择,选择的同时就是放弃,选择成长所以不能留恋过去。

只是不能留住的不只是时光,但可以寻找新的寄托的方式――就像喝茶。每次喝茶,我都觉得日子是储存着过往的水罐,正倒出汗水和泪水来堵塞我的喉咙,甘甜多些或是苦涩多些,靠的不是感官却是感觉。

常在茶汤中行走吟唱,心就有向禅的感觉。有时带着激昂奋扬的情绪,呷几口茶,慢慢咽下,心就会平静下来,生活中无谓的淡然与简单的从容包容了情绪,这时我会选择用笑容显现自己的性情,眼神中尽管显现出忧郁迷离的幽怨,但生活所需的人生信念在生活历练中才能彰显颜色。许多举起茶杯的时候,阳光就在身后,只是阳光的脚步很轻,不曾察觉,如果转过身,可能它会乐意与你握一握手。

古时就有人说境由心造,想造境的时候我便喝茶。喝茶时我可以怀念过去那些单纯而平静的日子,舒缓、安宁,就像我许多年来总是惦记着童年时看到的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没有云遮住它。可以放下所有,不去理会那些自觉聪明,却如效颦的东施一般,难掩丑态的人们,可以自顾自怜,在静远的心境中找寻可以让自己疼痛的记忆。找到了便呷一口已微凉的茶,咽下后悠悠地道一句:“好茶……”

秋天的吟唱经典散文

秋天,踏着季节的脚步如约而至。湛蓝的天,金黄的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在我的记忆中,秋是丰收的季节,是最值得讴歌的。我向来不喜欢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结,不屑于悲悲切切的无病呻吟。我会为金秋而欢呼,为金秋而歌唱。

早在儿童时代,虽然不懂得欣赏春的繁花似锦,但不忘于秋的硕果累累。这固然与当时生活艰难的条件有关,漫山遍野的果实,成了我们的“半年粮”。采集这些果实,可以填充饥饿的肠胃,可以健壮瘦弱的腰身,难怪经历了艰难岁月的人忘不了硕果累累的金秋。后来,虽然生存条件有很大的改善,但由于饮水思源的缘故,总忘不了大自然给予的无穷恩赐。每逢秋天,总会特别抽上几天时间,去乡村的田间山坡走走,感受丰收给予农民的喜悦,回忆艰难而又温馨的岁月。

何止是欣赏秋的硕果,从小我就喜欢秋高气爽的天气。瓦蓝的天空偶尔飘荡几朵云彩,蓝天白云,是一年中天空最干净、最纯洁的时候。这时,如果天空有雄鹰盘旋,心中自然也会有一种冲天的凌云之志,渴望着有朝一日,一鸣惊人。即使不能青云直上,也能够尽抒豪情,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实现梦寐以求的愿望。如今回想起来,走过的历程虽然黯然失色,但每逢秋高气爽之日,还是有一种“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叹。

特别喜欢秋日夜晚,碧蓝的天空,由于有朗月的辉映,天空中只有几颗闪烁的星星。尤其爱在月圆之夜,在微微的凉风吹拂下,披一袭秋衣,翘首遥望婵娟。夜空如水,映着月亮皎洁的`身影,有山有水,还似乎真有一棵桂花树。脑海中,真的会浮现出吴刚伐桂的场面。好羡慕这位仙人,虽然不能砍倒桂树,却无意中成了护花使者。一辈子能与自己心仪的人共度,哪怕是磕磕碰碰,感觉不到多少乐趣;但回过头来想想,却是无上的幸福。倘能如此,夫复何求!

于是,我特别喜爱在秋天盛开的桂树,那是我和朋友相识相知的“红娘”。在婆娑摇曳的桂花树下,月亮是证人,见证了我们心心相印的一刻。嗅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聊着分离后的相思岁月,其情其景,已是印在心坎中最隐秘之处,什么东西也取代不了。花开花谢,只要秋风瑟瑟,我必会凝视夜空,回忆最温馨的时刻,祈祷过往诸神,保佑心中的桂花永远芬芳,永远灿烂。

我更钟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深秋了,是它取桂花而代之,还大自然以生气,让人不觉得秋的萧瑟。其实,我从来就没有萧瑟的感觉。我欣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有时甚至会突发奇想,觉得陶公之所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应该是舍不得家乡某位温柔可爱的女子。不爱江山爱美人,历史上不乏其人,陶公应该也是其中的一位。是啊,秋风过处,严霜降临,菊花还能倾情绽放,灿灿如金,怎能不让人陶醉!何况是丢掉“五斗米”,即使是丢掉江山,我想也在所不惜。

站在空中花园,偶尔看到村姑在山坡上采摘野菊花,我觉得特别富有诗意。虽然村姑采菊有功利的成份,为的是卖给药铺作为治病救人之用;但是那随意往发髻上插几朵的动作,却让人陶醉。就这么一插,让村姑焕然一新,春光灿烂。“菊花插满头”,这是古人向往的化外之境,让我在无意中看到了。于是乎心情特别舒畅,记忆中曾经为朋友插花于头的场景自然而现,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久别的人儿断肠。菊花为证,我心依旧啊!

今晚,又是一个如水的秋夜,圆圆的明月悬挂于天空,如同我的心悬挂于记忆的旷野。那明月其实就是我的眼睛,在寻寻觅觅,秋的精灵,你在哪里?你还好吗?我心依旧,你知道吗?旷野给我的是一片如雪的浓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