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支圆珠笔的幸福感散文

陶琦是个上海姑娘,到古巴去寻求商机。在阿瓦拉一个聚会上,邂逅了一名古巴男子,两人一见钟情。恋爱之后,男友带她回家见父母,当时是傍晚六时许。她一心以为会在男方家里用餐,可是,直到朦胧的暮色变成浓黑的夜色,男友家里都没有开饭的意思。她饥肠辘辘,实在忍不了,只好匆匆告辞。事后,她才知道在物资极度缺乏的古巴,和大部分捉襟见肘的家庭一样,男友的父母无法拿出款待客人的食物。

第二次在受邀到男友家时,男友要求她给父母做个蛋炒饭。她打开冰箱,里面只有一碗米饭和三个鸡蛋。她全拿了出来,但是,男友一脸难色的`说:“你只能用一个蛋,另外两个蛋我爹娘必须留着慢慢吃。”

时至今日,粮食不足依然是古巴人民面对的大问题。有人指出,在古巴尽管大家都吃不饱,可大家都有饭吃不会有人被饿死。另一方面物资的欠缺,使古巴人民的精神永远处在“饥饿”的状态中。有些微不足道的东西,竟然是他们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在阿瓦那,有一回,我坐在公园享受满眼绿意和徐徐春风时,一男子以流畅的英语与我搭讪。他是大学讲师,精通英文和西班牙文,知识渊博,谈起古巴的历史,如数家珍。大家谈了一个小时后,愉快的握手道别,这个极具学者风度的大学讲师突然说道:“你有圆珠笔吗?给我一支,好吗?”我错愕的望着他,他的眸子里装满迫切的期盼,期盼我能给她一支圆珠笔。

圆珠笔

到博物馆去参观,知识丰富的讲解员把古巴的历史说得引人入胜。参观完毕,我举起拇指称赞他,他露出腼腆的笑容,问:“你有圆珠笔吗?”

在手工艺品集市上,有个摊主指着我插在口袋里的那只四色圆珠笔,像口渴的人看到甘霖般,满眼饥色的说,:“给我,好吗?我的妻子是教师,他需要!”我说:“我就一只而己,自己要用啊,怎么给你呢?”他以为这是托词。正拿起一件纪念品,说:“换,和你交换。”

许多时候,搭乘计程车,下车时,司机也会问:“你有圆珠笔吗?”

如今,我已返回国门,可是,一拿起圆珠笔,我的眼前,便会浮现一双双满是饥望的眸子。

想买随时便可以买得到、想用随时都可以取来用,竟也是一种幸福呵!

李白圆珠笔画画教程

主要材料:画纸所需工具:铅笔橡皮圆珠笔制作步骤: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第4步:

第5步:

第6步:

第7步:

第8步:

第9步:

第10步:

第11步:

小贴士:

圆珠笔画了不能擦 所以要小心啊~

孟浩然的幸福感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

幼时常常念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上学了,才知道,它的作者是孟浩然;多年后,才品出那20个字,掩埋着那么多的哀伤。

那正是公元739年,李白刚刚出川,怀抱热望,游历天下,经不住这么一个“世外人”高风的映衬;虽然说,求仕也不是什么叫人自惭形秽的事儿,但总归不如人家孟夫子淡泊清新,于是席间半酣之际,他毫不掩饰地高歌“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李白所言的风流,是“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看看周遭的,远处的,但凡有点资本,莫不广求门路,躬身仕途,以期得到朝廷重用;而孟浩然呢,隐居鹿门,不温不火,不为所动,闲来喝喝酒,兴起写写诗,十足的隐士模样。孟浩然悠哉游哉,过得很是惬意。

但到40岁上,年届不惑的孟浩然忽然有了困惑,他辗转枕席,反思自己的隐士生涯,他现在想要入京求仕做一番事业了。

反复斟酌后,孟浩然跃跃欲试地来到长安;可长安诗界,对他并不“感冒”。直至有天,孟浩然在太学与人联句,吟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这幅云淡雨疏的夜色图景,彻底镇住了那帮自以为是的长安诗人!他一炮走红,轻松博得众人好感。一时间,王维、张九龄、王昌龄等诗界权贵,都将他奉为座上宾。

他的“田园风味”并不合科举的“胃口”,公元729年,孟大才子名落孙山。正在失意的当儿,王维相邀饮酒,就去了。谁知酒具刚刚摆上,忽听门外一声:“皇上驾到!”玄宗皇帝来了。

王维赶紧整肃衣冠,孟浩然彻底慌神。一则无职人员出现在官署,不合礼法;二则科举不中,无颜觐见。情急之下,孟浩然躬身钻到了床底下。玄宗皇帝进屋,看到酒具,疑问。王维只好如实禀报,又极力推荐,说是襄阳才子孟浩然,因怕圣上怪罪,所以躲到了床下。唐玄宗哈哈大笑,说:“朕久闻其名,未见其人,何不请出来见见。”孟浩然只好战战兢兢钻出来谢罪。玄宗很感兴趣,就让孟浩然将最近的诗作念来听听。不清楚那老孟是本质清高、不解人情世故呢,还是要激将皇上,以得重用。信口吟道: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意思是说,世态炎凉,朝廷不理睬,自己怀才不遇,鬓发已白而功名未就。

唐玄宗听罢,极为不悦,他质问孟浩然:“什么叫‘不才明主弃’?朕从来没有抛弃过你,你为什么要诬蔑朕呢?”孟浩然手足无措,哑口无言,唐玄宗拂袖而去,“面试”彻底失败。

重挫之下,孟浩然只好选择还乡。长安这个伤心地,让他不忍去又不得不去。他承受着曲折痛苦的内心折磨,在家乡小住数月,便开始了5年的吴越之旅。吴越的自然风光,成为他伤痛的平复剂;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潜在心理,又渐渐回笼,他似乎寻回了做隐士的感觉。只是,当年的快乐与从容,已经悄悄置换为狂放与酸楚,幸福感的内涵悄悄地悄悄地,发生了那么一点变化。

孟浩然或许清楚了,隐居江湖也好,高居朝廷也罢,找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关键的问题是,给心一个稳当的归处;或者,找个支点,把心支稳当了。日子总是要过的.。

拓展:孟浩然的文学创作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他的诗虽不如王诗题材广泛,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 《早寒江上有怀》、 《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清代王士碌推衍严氏绪论,标举"神韵说",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分甘馀话》)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清代潘德舆曾指出:"襄阳诗如'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养一斋诗话》)然而这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苏轼说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是颇为中肯的。

孟襄阳虽为唐山水诗之始创者,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何也?一因其才气不殆,二因其诗意常未若王维高远。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甘,此情多发之于诗,令其诗每有寒俭处。而王摩诘一生出仕入仕,几经周折,于世情之变体味颇深,此情发之于诗,则往往意趣清远,无迹可寻。

虽则,孟诗亦自有其过人处。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不减王维。如"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等句,真可谓"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

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与王维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

当浪漫李白与“现实李白”相遇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一、设计思路

1.整堂课力图有一条清晰的线。从我们熟知的李白:诗仙李白即浪漫李白,其诗其人导入;(从文本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导入)了解李白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政客李白即现实李白;(利用背景创设情境,意在一举两得)当浪漫李白与现实李白相遇,势必会出现行路难的李白。重点赏析行路难的李白,采用以读代讲,赏析语言两个层面来完成对文本的解读。最后还原一个真实李白。(把学生带到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

2.分析学情。七年级学生已知的李白诗歌,已经初步了解一些语言赏析点,但赏析能力较差,适当为其搭建梯子会为课堂助力。

3.力图做到有效评价,以真诚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领读。

二、课堂实录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提起李白,便想起人们赠予他的最美的称号――诗仙,他的诗豪放飘逸,积极浪漫,让我们一起走进他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出示PPT)。我们配合读,我读提示,你们读诗句。

在诗仙眼里,月亮是:《古朗月行》中“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在诗仙眼里,瀑布是:《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诗仙眼里,高楼是:《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在诗仙眼里,距离是:《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在诗仙眼里,友情是:《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在世人眼中李白就是这样一位仙人,天性率真洒脱、充满幻想,世间万物一经被他吟咏,便仙气四溢,令人感动。然而,李白却未想过让自己成为一名“诗仙”,他毕生的追求是做一名政客。(出示PPT)

理想:李白以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为理想。希望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即做宰相一类的重臣,济世安邦,为万民效一己之力。

遭遇:于是(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开始了求仕的生命旅程。历尽周折,终于在他41岁时被征召入京,受到皇帝重视,“降辇步迎”“驭手调羹”“龙巾拭吐”“力士脱靴”万千恩宠从天而降。李白一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将大展宏图。但是历史却在这里和他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因为皇帝只是把他的旷世诗才当作寻欢作乐和歌舞升平的点缀而已,再加上小人的谗言排挤,他还没等到“功成”便被“赐金还山”,实际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驱逐出朝了。理想很美丽,现实很残酷。

师:如果你是李白,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1:愤怒。

生2:悲痛。

生3:惊讶、悲愤。

师:对,悲愤,李白也是人呀,就在朋友为他送行的宴会上,他用满腔的悲愤写下了这首《行路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体会它的悲愤之情,读出他的悲愤之情。(出示PPT)

吟读――理解诗人复杂的感情。

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读出抑扬,读出感情变化。(痛苦的感情应该抑,高昂的感情应该扬)

师:请你来读,要求很小,就是读准字音。

(一生读的.字正腔圆且节奏感情皆到位)

师:本来想你若读得准给你一百分,可是你读得既节奏准,又感情准,我应该给你一百乘以十,你来领读吧!(该生领读,这一遍读得感情更浓烈)

师:谁能按大屏幕上的要求,再来读一遍。

(一生读,声情并茂,他的朗读赢得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师:你的朗读堪称范读标本,解决了我的大难题,你来示范性领读吧!(生领读)我注意到领读时你的抑扬处理得更明显了,俨然一个“小李白”。

(课堂朗读再上一个台阶)

师:行路难,乐府古题,常用来写世事艰辛,行路艰难。李白在诗中是如何描写其行路艰难的?

生: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想渡过黄河时,河水却结冰堵塞,想要登上太行山却大雪封山。意味着艰难险阻,寸步难行。

师:李白真的要渡黄河,登太行吗?

生:不是,这里暗指李白的从政之路,是指他被赶出朝廷的事,预示着李白的人生梦想就要破灭了。

师:我们应读出什么感情?

生1:读出痛苦与愤懑。

生2:读出悲痛与无奈。

师:请你读出这种感情,并领读。诗人的确是这种心情,诗中又是如何描写的?

生: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师:重读哪些词语才能把这种内心的悲苦表达出来?

生:停、投、不能、拔、顾。(生读)

师:一点小指导,“心茫然”要低沉、缓慢,读出无所适从的感觉。(生再读,读完后一片掌声)

师:如果遇到挫折李白只是苦闷抑郁,那他就不是李白了,李白是豪放的,是浪漫的,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这一点?

生:应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以姜太公和自己自比,觉得自己有朝一日一定会再次被重用。仿佛又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可以看出

诗人在苦闷之后仿佛又找到了方向。

师:对,这就是李白特色的思维。他总能在绝望之巅为自己点燃梦想的火花。这一句该怎样读?

生:(一生读)我用的是上扬的语气,想读出希望,读出梦想。

师:浪漫的李白游走在现实与理想的岔路口,一会儿“冰塞川”,一会儿“梦日边”,无法渡还是要渡,不能登却执意要登,这也许是最难的吧!面对如此纠结的状况,诗中又是如何表达的呢?

生:“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我读得比较急促,想读出李白的呐喊,这是最能表现李白痛苦感情的句子。

生:我觉得李白太痛苦了!我感觉到他的壮志难酬。

师:那我们就以呐喊的方式来读。(齐读)入情入境。这一声发自肺腑的呐喊,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真的是壮志难酬啊!经过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最终李白是否拨开重重迷雾找到出路了呢?

生:找到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师:你能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吗?

生1:李白相信:总会有一天,“我”还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生2:海阔天空,意气风发,实现理想。

师:齐读这一句,读出豪情满怀。(出示PPT)

李白的感情在现实与理想中挣扎。

若有所失的茫然与彷徨。

壮志难酬的痛苦与愤懑。

迷茫心田的一线希望。

发自肺腑的挣扎与呐喊。

生命底蕴的昂扬与奋进。

齐读大屏幕上的文字,再次体会李白的思想感情。

师:根据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再来读诗,自己读也可,小组读也可,同位读也可。

生:六人小组读,(每一个都投入得让人感动)三人分层读。(迎来阵阵掌声)

师:李白叹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行。即使他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即使现实不认同他的理想。他却一直坚持做他自己,浪漫书写他的一生,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他痛并快乐着,慷慨悲歌,渐行渐远。就是这份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锐意进取的精神也足以照亮整个中华了吧!让我们齐诵这首《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