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欲休妻》阅读答案

孟子妻独居,踞①。孟子入户②视之,谓其母曰:妇无礼,请去③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④,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⑤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言妇归。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

①踞:箕踞,坐时随便,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相。②户:此处指内室。③去:除掉,去掉,此处指男方把女方赶回家,即休妻。④堂:正屋,客厅。⑤燕私:闲居休息。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同类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入户视之     公将鼓之           B、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   见渔人,乃大惊

C、入户视之,谓其母曰   其妻献疑曰     D、令人踞而视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4、内容理解(4分)

(1)孟母用礼经上的一个观点来教导孟子与人交往,孟母认为与人交往应该做到: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2)孟母的话,告诉了我们这样两个与人相处的道理(2分)

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13、C

14、①不掩人不备也

②与人交往,要注意礼貌。与人相处,要严于律己。

译文: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文言文《孟子欲休妻》练习题

孟子妻独居,踞①。孟子入户②视之,谓其母曰:妇无礼,请去③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④,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⑤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言妇归。

【注释】

①踞:箕踞,坐时随便,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相。②户:此处指内室。③去:除掉,去掉,此处指男方把女方赶回家,即休妻。④堂:正屋,客厅。⑤燕私:闲居休息。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同类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入户视之 公将鼓之

B、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 见渔人,乃大惊

C、入户视之,谓其母曰 其妻献疑曰

D、令人踞而视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内容理解(4分)

(1)孟母用礼经 上的一个观点来教导孟子与人交往,孟母认为与人交往应该做到: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2)孟母的.话,告诉了我们这样两个与人相处的道理(2分)

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1、C

2、①不掩人不备也

②与人交往,要注意礼貌。 与人相处,要严于律己。

(译文)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孟子休妻》原文及翻译

孟子休妻(原文)孟子妻独居,踞①,礼仪培训教案7:孟子的故事(2)。孟子入户②视之,谓其母曰:“妇无礼,请去③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④,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⑤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言妇归。

(译文)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休息,因为是独自一个人,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叉开坐着。这时,孟子推门进来,一看见妻子这样坐着,非常生气。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叉开坐为箕踞,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礼貌的。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看到孟母,便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教案《礼仪培训教案7:孟子的故事(2)》。”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孟母又问:“因为什么而认为她没礼貌呢?”,“她双腿叉开坐着,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那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孟母问。孟子便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礼貌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难道你忘了《礼记》上是怎么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进房后,眼睛应向下看。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声、不低头就闯了进去,已经先失了礼,怎么能责备别人没礼貌呢?没礼貌的人是你自己呀!”一席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没提什么休妻子回娘家的话了。(小知识)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古人唯一正规的坐姿是跪坐,臀部搁在脚跟上,跪坐是对对方表示尊重的坐姿,也叫正坐。姿势就是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有时为了表达说话的郑重,臀部离开脚跟,叫长跪,也叫起。

《孟子·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附答案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23.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

通        意义

2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断子之手足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之意不在酒                 或以钱币乞之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诲汝知之乎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投诸渤海之尾

25.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26.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                     的`观点,甲文则用                            论证了                      的观点。(3分)

27.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3分)

答案:

23.“辟”同“避”,“躲避”的意思。(2分)  24.A(3分)

25.(1)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2分)[来源:]

(2)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2分)

26.万事莫贵于义(1分),舍鱼而取熊掌(1分),舍生而取义(1分)

27.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1分)。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