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石拱桥散文

时时在心中描绘着故乡的样子,是山,是水,是绿叶,还是沟壑;细细地回忆,把童年的时光慢慢拉长,总是想像不出清晰的图形。

记忆里,那连绵不断的沟沟坎坎,起起伏伏的山山垄垄,找一方最险最高的山巅,放眼遥望,云遮雾挡,仿佛呈现在眼前的是飘飘渺渺的仙宫。极目搜寻,总是在那一条沟壑的下面,会有一串串的木房错落有致,层层叠叠地相互依存,傍山而立,高高低低,就象是大街上的人群,虽没有规则,却散发着热烈的气息。

我家就在那一片房屋中最边的一棵大树旁,站在沟壑的另一侧,在正午的阳光里,那一间间的木屋,敞开着一扇扇不大不小的窗户,那一件件花花绿绿、五彩缤纷的衣服在山风里荡漾着轻快的身躯,在山村清澈的阳光下,象是无数的彩蝶在翩翩起舞。

每天我就在这山坡里象一个精灵般穿梭其中,在沟壑的最低处,不知是发源自那里,一条小河象轻狂的孩童,无忧无虑地跳动着轻松的脚步,闪动着淘气的眼晴,有时象是累了,停下来歇息,就在那一方背弯的阴凉处,打一个漩,形成一个深深的水潭,最大的有几百平方米,最小的才几平方米,就这样走走停停,朝远方而去,我曾经无数次问过村里的老人,没人能说清小河流到了何方,我以曾经沿着小河走了很久很久,最终被父亲拖回了家,于是一个梦就永远埋进了心田。

小河时急,时而缓,一会直,一会弯,在走过村头时,仿佛是恋恋不舍,回头看最后一眼山村的纯洁,形成了一个几百平方米的湖,可能是山里人从来没有见过湖,对湖没有什么印象,只是见了村头的这一潭水,已不知是谁首先叫的,一个很大气的名字,“湖洋水”,为什么又是湖,又是洋呢,村里的人都说不清,只是我懂事起,就听村里的人都这样叫了。也许是大山里的祖辈们对湖和洋的一种梦想的寄托吧。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在“湖洋水”的上方,一座石拱桥象一个年迈的老人横卧在河上,将山村的两半联接起来。从晨曦初露到月落西方,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少的;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也不管是本村的,还是外村的;走过石拱桥时,总会驻足小息,特别是在夏日的烈日里,坐在小桥的桥沿,茁壮的小草在微风里轻抚着身体,痒痒的,小河的风带着浓浓的凉爽,疲劳、汗珠象害羞的精灵,瞬间便跑得无影无踪了。在晨曦的微明中,一个苍老的身影肩扛着如一弯晓月的犁,手里牵着一头肥壮的牛,慢步着荡过小桥,长长的牛尾摔着优闲的旋律,在清晨的朦胧里象是一幅优美的水彩。

石拱桥象一个山村里忠诚的老人,日日夜夜守护着山村古老的传说。岁月的风霜只是在那一块块的青石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暗白,仿佛就象是古稀老人脸上的一道道印痕,透视着历史的苍伤。在石桥的表面,郁郁葱葱地长着许多说不出名字的草,有的象羞怯的少女,将头伸向桥下;有的,象玩皮的孩童,高昂着头,在山风的伴奏里舞动着优美的身躯。站在桥面,仿佛听到了一首首原生态的歌。

每次从远方回到故乡,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石拱桥,特别是在朝霞的斜照下,远远的望去,象是一道美丽的彩虹,点缀着山村的一切。在石拱桥正中间的下面,悬挂着一把宝剑,站在桥下看,已经锈得没有了锋利的光芒。听村里的老人说,村里的这条河,经常发洪水,爆雨象发狂的巨龙,翻滚着滔滔的浪花,蚀略着成片的梯田。特别是四五月份,一块块梯田里的秧苗绿油油的,在微风吹拂下,荡漾着层层的涟漪,象蔚蓝色的大海,整个山村都沉静在绿色的喜悦和希望里,可是那猛烈的暴雨总是在不知不觉里就会将梦想、希望和欢乐冲击得支离破碎,时时是在洪水过后,一块块的梯田娈得面目全非。不知是什么时候起,村里的先人们总是认为,每次的电闪雷鸣,狂风和爆雨,都是大山深处的巨龙要出海,因此渲起滚滚洪水,冲毁成片的梯田和庄稼。为阻止巨龙出海,修建一座石拱桥,在桥下悬挂一把宝剑,可以镇住深山里的巨龙,不知道这样的说法是何时传出的,已不知道修建好了石拱桥后,村里沿着小河的梯田是否受到过洪水的蚀侵,只是在我记事时起,不管下多大的雨,从没有见过河水冲毁农田,这个故事在村世代相传,丰富着山村父老兄弟姐妹的精神生活。

每到夕阳余辉时,童年的伙伴总是牵着自家的牛,吼叫着最粗犷的山歌,来到石桥下。人和牛一起深深地扎进清澈的水里,荡漾起无数的波纹,相互交错,象是弹奏着一曲曲悠扬的'旋律。每到下午,拱桥的水里总是荡漾着一池的欢笑,一个个光滑如玉的少年象无数欢腾的鱼,自由地享受着人世间的快乐。此时,村里的老人总是在拱桥上坐成两排,一脸的翔实和淡泊,象是站岗的士兵,守望着心中的梦想。而那家一位晚归的少女,却羞怯怯地站在远处,焦急地躲在一处树荫里,等待着玩水的少年穿上衣服。才急冲冲地奔过小桥,向一阵风,消失在山村的绿叶间。而河里的少年洒下一阵欢笑久久地荡漾在山村的夜空。每当此时,总是会有村里的小媳妇,悄悄地把孩子们的衣服藏到远处的树荫或是草堆里,当月亮照明山村时,此时彼伏的呼叫声响彻在山村的夜空,久久的回荡在绿油油的田野,那是父母在叫孩子们回家吃晚饭!钻出河水的少年就欢叫着,到处寻找着自己的衣服,那份发自心灵的欢叫,感染着山村的纯洁和甜蜜。

当夜色染上一层厚重的洁白,月光轻舞着纱巾,象是从天空偷跑的少女,来到了石桥边。此时,村里那家的一位少年,总是会站在石桥上,一曲曲飘飘渺渺的旋律象是从水底,又象是从天空中传出,仿佛是缠绕着洁白的月光,伴随着夜色的山风,久久在回荡在山村的旮旮角角。

梦里,总是呈现着快乐的日子,童年的记忆在心灵珍藏成一杯杯浓烈的美酒,醉了远方的游子。好久没有回故乡了,不知那座石拱桥是否如记忆那样依然欢唱着动听的歌,伴随着家乡的亲人呢!

故乡啊故乡经典散文

谨将此文,敬献给我记忆深处的家乡

———题记

观阳河畔,仿佛就是我们的自家大院。

美丽的白沙滩,见证、记录了我们孩提时代的许多斑斓影像、多彩时光。

夏天的沙滩表面,经常晒得暖暖的,中午甚至烫脚。整个沙滩仿佛蒸腾着看不见的滚烫热气。但是沙表层以下是凉的。我们脱下鞋子放到一边,赤着脚。一会儿把脚放在沙滩表面的热沙上,“烫”一烫;一会儿再把赤脚插进沙滩深处,“扎”一扎,用脚板抚摸沙滩的第二张脸,感觉像酷暑艳阳下吃一根扎牙的冰棍。要凉要热,你尽可随心选择。

看看,50年前,我就已经开创了“沙滩浴”!不知道这是不是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我肯定,沙滩浴的发明者证书上,写的一定不是“米粒满仓”,真气人!

现在的孩子们很幸福,什么玩具都有现成的可买。比如有一种玩具叫沙盘,等于是一个沙滩微模型。在一大盘细沙里,可以堆堆砌砌挖来挖去。我们那时候,可没有买的正规玩具,乡下没有卖的,有也买不起。都是自己土法胡乱制作一些,自娱自乐。河滩,就是我们儿时不花钱的大玩具——免费大沙盘!

如今,有时候去海边玩,总能见到一些孩子在海边沙滩玩沙。我往往会悄悄地站一边,很专注地看上一会儿,也不打扰他们,否则就看不到精彩细节故事了。他们,对泥沙那么着迷。我呢?则是对幼小的他们着迷。看着他们迷失其中,我仿佛看到了幼时的自己!

孩子们与泥土、与水,是与生俱来就亲近的,亲得好似朋友、亲戚、一家人!至少是从来不嫌弃泥沙,不像大人那么爱干净,尽力远离泥巴。小孩天生就是以泥巴、以水为伴,可谓从小在泥、水里面摸爬滚打、越滚越大。

在沙滩上,可以制作一些简单东西。如堆沙雕,说是“雕”,其实就是糊弄乱堆。徒手用沙子堆玩偶、小动物,当然都是形状结构简单的,复杂的玩不了。还有堆胖娃娃等。用水浸湿沙子,或者在沙滩上徒手挖个小沙水坑,从中取湿沙用。也不使小铲。尽管沙湿,还是经常堆不成形、就坍塌了。题材内容基本是随心所欲,跟着感觉走,想起什么堆什么。没有耐心时,堆了半截就一把扫毁,换一样再玩儿。沉迷其中怡然自得。

更多的是,堆砌水坝、长城、大湾、平塘、碉堡等。仿照村里的水塘模样或主观臆想的物事形状,徒手胡乱挖沙坑。边挖,水便随之渗出来,坑挖好了,水库同时也建成、水满了。所以,后半截挖的沙子,实际是从水里捞出来的。把个沙滩搞得沟沟岭岭一片混乱。我们则乐不思蜀、不能自拔。

再就是,在沙滩上作画。蹲着或者坐在沙滩上,先把手当作大扫帚用,在两腿之间的沙滩上大刀阔斧、扫刮出一块平和地,用手指头或树枝、草棍开始“绘”画,是线描、“工笔”等艺术技法,沙面上没法“泼墨”。哈哈。画画房子、树木、花草,人物等。比如,画一个小茅屋,有门有窗,屋旁边卫兵站岗似地长一棵大树,有大人孩子、鸡鸭鹅等。

这些画面,也会出现在我们的画本里。

现在,有一种艺术绘画——沙画,多次在网络视频里看过,不知道是不是跟小时候的我们学的?哈哈。“沙画家”在一盘不大的沙盘上,用手抓沙粒徒手挥撒描绘。大约一分钟就能画一幅画,画好一张,接着涂掉再画下一幅。一会儿工夫,就创作完成一批佳作。太美了,那美术效果简直绝了。人家,这才叫艺术!我们那是瞎胡闹。

在沙滩上玩渴了,就临时挖小水塘,故意不到河里喝。现在看,此法其实歪打正着了。河里的水,不如在沙滩上挖水坑喝水卫生些。用手挖出小坑,刚挖好的沙坑,立即渗出一湾水。小水面上还漂着一些细沙粒,没法喝,需要用手撇出去,再沉淀一会儿,水中沙末都沉底了,水彻底清了才能喝。

这个小水坑,等效于自家的一口小水井!你想啊,在自己亲手掘出来的井里喝水,那股水的清甜,那种成就感,是不是应该狠狠地陶醉一次、得意一番?

童年,就在这么随心所欲的玩耍中,嗖嗖地过去了。小时候,我们无权无势,却是自己生活玩耍的真正小主人!

在沙滩上面胡玩儿乱挖,无意中经常会挖出小沙蛤(蛎),淡水的。它们完全与沙混为一谈。沙蛤的颜色也与沙粒很相近。这可能也是其自我隐藏保护功能在起作用。

我们经常在沙滩上面挖蛤蛎。其实,一般不吃,太小了。挖来挖去捣鼓半天,往往都是扔掉了,或者不知道忘到哪里去了。也可以带回家煮着吃。有比较生猛的乡下人,喜欢生食河蛤,大人孩子都有。就是在河边挖出来,顺势掰开把蛤肉喝掉!据说很鲜美!哈哈,我没有经历,谈不出什么成功经验和指导意见。

湿沙滩上,只要见有一个小凹坑或小洞洞,用手指插进沙里几厘米深,就有个小蛤蛎撞到你手指尖。沙蛤有大有小。大蛤的坑洞也粗大些,你仔细看其竖洞,可见它的身影就在下面,有的还大大咧咧地张着嘴巴,不知道是在休闲?午睡?还是餐饮空气?它完全不知道克星、死敌已经兵临城下。

有时候,湿沙地上的小坑或小洞还在冒泡泡,那就更确定下面有小蛤了。它们似乎故意在招引人:“我在这里呢!你看见我了吗?”可能太想和你捉迷藏,又生怕你看不见、找不到它。

干沙滩是没有蛤蛎的,它们懂得随着水的来去而迁徙、随时搬家移居。就像人类、各种动物、植物,都会自然而然地追随河流、湖海等水源一样!

大自然里,万事万物的生存技巧与本能,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在沙滩上玩耍,有晒粉条的就捡粉条。玩够了粉条,就去河水里看玩艺儿,捉小鱼小虾玩耍,或在沙滩上挖小蛤。挽起裤腿儿或裤衩下沿。河里水清清、鱼嬉游、虾蹦跳。在清凌凌的浅水里,水下的沙滩清晰可辨,在波动的水面上看去,各色大小沙粒也显得晃晃悠悠,仿佛河底在动!在这些晃动的背景上,看或动或静的小鱼小虾就很困难了!它们都晃到一块去了。热了,我们就下河里,在不深的河水里浸泡,降降温清凉一番,很是享受。

在河水里,掀开小石头,下面常有淡水小河蟹,大米粒或黄豆大小。有淡水小蛤蛎,也有小鱼小虾,藏在小石块缝隙里。你一掀开石块,它们个个急不可耐地四散逃开、乱跑乱窜,其一举一动非常鲜活、生动有趣!外加几分疯狂。有时候,拿着玻璃罐头瓶抓小鱼虾,瓶里放半瓶水。也可以用阔口瓶子,在水里“扣”捉小鱼虾。

捉完鱼虾、玩够了沙,你可以再去正式拜访一次树林!

夏天、冬天,不管热了冷了,都可以钻进森林,树林里冬暖夏凉。反正,四季里无论何时,你进森林都没有错,都不会后悔,每一次进去都是英明、正确的!树林是富有的,永远都不会亏待你!进去的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幼都能得到一份厚礼——富氧、清爽、沁人肺腑!还有永远免费的迷人美景!

有时候,在河里遇上了小朋友,就在沙滩上追逐、疯闹。或一起在水里玩,在河岸林里游玩闲逛、看花草、捉虫虫。有兴致时,会在沙滩上赛跑,看谁跑得快。谁跑得快,谁就算有能耐,就有了傲人的资本,就提高了身价。然后,便有了高高在上、藐视众生的权威和地位。

在沙滩和旁边的树林玩够了,有时用高草和树枝树叶编织成花冠戴在头上。既凉快、不热,又满足了贪玩心。

小时候,我喜欢“收藏”东西,常在沙滩捡些好玩的小石子装在衣袋里,大的、小的,往往是彩色的。有时候,都忘记了它们的存在,没几天,就把衣袋磨碎了。

要回家了。两手往往满当当的。抓的几条小鱼小虾,用草棍穿着,或者装在有水的玻璃瓶里。还有在树林折下的.小树枝,带着好看的树叶,以及几棵漂亮好玩的各样高草,回家放进有水的瓶瓶罐罐里“生”着好看!这一切,都是我们河畔之旅的丰硕收获。提留着它们,提着鞋子,赤着大脚丫,头戴花草皇冠,浑身到处沾着沙子,脱下的三大眼白背心搭在肩上,或像毛巾似地顶在头上,溜溜达达便回家了。

其实,我们挖蛤、捉鱼虾,都有名无实。实用价值不大,鱼和蛤都小,几乎很少吃它们。玩为主、食为辅。不过是冒用捉鱼挖蛤幌子的玩耍而已。

小时候,在沙滩上一玩儿就是老半天。手抹弄沙玩耍,垒成各种形状的东西。回家以后,在大人的斥责声里,才发现浑身多处沾了不少沙粒、泥尘,草屑、树叶。那时候,懵懵懂懂“原生态”的我们,在原生态的河滩上,玩着各种原生态的游戏,那才是原生态的生活、纯粹的田园生活,田园牧歌式的七彩生活呢!

最关键的是,孩子的脾性、生活和世界,是与整个大自然和谐统一、水乳交融、完全融为一体的!两者本来就没有距离,是天生合二为一的。

沙滩故事,沙滩生活,这一切也许值得、能让我们回味一生。甚至永志不忘。

“小”我这种真正的“自由”、闲适、恬淡、本真,令今天的“老”我无限艳羡而神往!

观阳河畔,我们儿时的乐园、生态园!

想念故乡的散文

慢慢的我的思绪不在那么细腻,不在多愁善感,徜徉南国,徘醉椰风,跋目楼林,品着青春的精彩与苦涩,我淡忘了,黄河! 淡忘着那粒粒黄沙的乡间,不知觉现在是什么季节,家中是农忙,或是清凉,是否应添衣裳,爸爸妈妈说到我的终身大事没,只望不要多愁!儿时伙伴,添的新车生意应该会好吧,久未谋面的外甥,此时也许玩得正欢。

淡淡乡味的安阳市区,路从来不会堵,正在潺潺流淌的洹河水是否越过卵石,那寒瑟的北风不知有否止于殷墟博物院的牌坊前,王陵开发也有几日,游人如织否,或说林滤的风景,是不是已不再单调。 洛阳的牡丹听说是开过了的,只是友人前晚的.一编牡丹颂,总给我一种“一城之人皆若狂”的错觉,我还品出了“谁家玉笛暗飞声,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愫动,只曾记当日,凭铁骑捷安特,顺洛河直上,洛城渐渐已过身后,横过了务建的郑西客运线,故城真的被我抛到身后了,卵石开始没了边际,金灿的水被堵成了好几条,洛水第一次变得这么可爱。

也许长大的思绪不自觉的理性了,只是奔忙于当下,微风又起,只是数片黄叶,也许真的可以勾起乡思!

故乡的风散文

从故乡走出去的是肉体,留下的是灵魂。——题记

作者:冬天小雨

故乡的风,如同母亲温暖、温柔的手,一下一下轻轻地、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脸颊,拂去了我们心中的不快、孤苦、无奈,抚慰了我们幼小的心灵,抚慰了我们的欢声笑语,抚慰着我们在小村里逍遥自在地长大。

故乡的`风是温柔的。阳春三月里,吹面不寒,催促百花吐艳,催促万物蓬勃,迎来了春天,更吹进了人们的心里。“杨花落尽秭归啼”。春天里的杨絮、柳絮被风吹得如蝶、如雪,伴随着布谷鸟的声声啼叫,满天灵性地飞舞着,飘飘洒洒,就是不肯落在大地上。榆钱挂满在枝头上,招摇地俏丽着,诱惑着不懂风情的春天,摇动着一串串的幸福,引得孩子大人们投去渴望的目光。草芽率先顶破了冻土,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就漫绿了我们的眼睛,向人们郑重地昭示着生命的顽强与伟大。“玫瑰一笑暗香来”、“丁香吐蕊十里香”。那一簇簇的玫瑰花、丁香花也不甘落后,次第打开花苞,鲜艳艳地开放了。花开了,在小暖风的微微吹拂下,花香就长了翅膀、长了灵动的眼睛,窈窕地飞腾了,漫步在农户房屋的里外,院子的里外,还有村庄的里外。来到村庄,我们就走进了翠绿的世界,就走进了馨香的世界,完全浸泡在故乡的馨香里。此刻,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我那乡村啊,真的是香村、香村啊!”

故乡的风是亲和的。透过那风的吹拂,我们欣慰地看到,在小村里,老少爷们你帮我扶,大事小情有人张罗,红白喜事办得周全,盖房上梁人声鼎沸,大伯、大娘、老婶子、小哥、老妹子、大侄子叫得特殊亲切,真是家家互相帮助,户户亲如一家,人人热情相待,一家有难大家帮,一家有喜大家欢,大团结的乡情氛围相当浓厚,弥漫着整个乡村。所有这些,都是和谐和睦的民风,都是朴善敦厚的民风。

故乡的风有时也是疯狂的。那时,我们多想停止狂风的脚步,却被狂风嬉笑着无情地拽走了,拽得东倒西晃,就是不肯停下脚步。呼呼作响的大北风、大南风,扯天连地凶猛地刮着,刮黄澄了天,刮混沌了地,也刮出了故乡的大气、粗犷、豪放的性格,有时还让我们听到了小村贫困、落后等等沉重的喘息,以及艰辛、苦熬、无奈的低吟。尽管如此,可那风啊,就是没有刮歪故乡人们的身子、没有刮垮人们的美好向往……这些,都是时代的烙印,躲不过,绕不开,我们就得无谓地、勇敢地面对。

故乡的风,是苍天恩赐的美酒,我们就应该坦然地、欣喜地跪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