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札记爱情篇

《诗经》中包含了生活、爱情、性爱、婚嫁、劳动、政治、战争、祭祀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涉及爱情之诗最多。其还与性爱、婚嫁密不可分。因为最适宜表达、讴歌爱情的文学文艺是诗与乐。而《诗经》正是诗与乐的结合。《诗经》涉及爱情之诗,主要集中在《国风》中。此外《雅》也有两三篇。在孔子修订的文化典籍中,可谓无郑不《春秋》,无爱不成《诗经》。

一、真情告白

《关雎》是《诗经》开篇之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一章是表达了作者对窈窕淑女的爱恋。这是我的梦中情人,可以与我厮守一生的佳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第二章的内容是作者打算追求自己的心上人。第三章言追求爱人,初战失利。小伙儿辗转难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最后两章,是君子演奏琴瑟和钟鼓作为爱情告白,淑女则为知音。二人情缘已定。

孔子以《关雎》作为首篇,似乎在暗示《诗经》将以爱情作为主基调。

《蒹葭》可谓《关雎》的姊妹篇,是《诗经》中最富影响力的篇章之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历代文人对此诗好评如潮:“宛转数言,烟波万里”,“意境空旷,竹影风声,邈焉如仙”,“《国风》中第一飘渺文字。”

由于《蒹葭》的内容与《关雎》大致类似。故不在赘述。

二、为自由与爱情而抗争

《行露》的主题是女子对强迫婚姻的抗争。一位贵族想利用权势迫使女子嫁给他。女子作诗批之: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作者表示绝不屈服,痛骂该男子是无耻鼠辈。鄙人感觉诗中男子即便是最终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也无法降服之。甚至会成为灰太狼第二。

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被誉为千古绝唱。其实在周王朝,亦有先秦版的梁祝。这便是《柏舟》和《大车》。

《柏舟》是女子心有所属。而父母却要把她嫁作他人。作者宁死不从。作诗明志: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大车》之诗有云:

大车槛槛,毳农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噭日!

祝英台榖死矢靡它,榖则异室,死而化蝶的故事。与《柏舟》、《大车》前后呼应,共同演绎了坚贞不渝之爱——山无棱,天地合,弗敢与君绝!

先秦人民作《行露》、《柏舟》、《大车》,是为表达个人情感。而孔子将其选入儒家教科书,无疑是在歌颂女子为追求人性与爱情的自由而勇于抗争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子可谓先秦版《梁祝》的编剧。

三、只爱靖哥哥

在天津卫视主办的《爱情保卫战》中,先后有多位女嘉宾嫌男友不懂风情,是榆木疙瘩。扬言对方必须改变,否则就要分手。

但有些少女偏偏对老实巴交的榆木疙瘩情有独钟。众所周知的有《射雕英雄传》,郭靖就不懂风情之人。在他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风趣和浪漫。但黄蓉却对靖哥哥情有独钟。《诗经》中《褰裳》与《候人》的作者便如黄蓉类似。

仲春时节,在郑国溱水与洧水交汇处。成千上万的未婚男女在此自由恋爱,寻觅意中人。一位少年在此时见到女孩儿。不敢主动示爱。女子便作诗戏虐、激励之: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从诗中隐约可知,这对青年男女此前已经相识。彼此都有一定的了解。互相有好感,但并非恋人关系。突然在相亲大会中相遇,少年十分羞涩,不敢主动示爱。女子便作诗戏虐之:你这个傻小子,如果心里有我,就赶紧过河。来追求我。否则俺就找别人了,到时候你就悔之晚矣。

候人是先秦时期,负责治安和关卡进出的官吏。一位怀春少女爱上候人。便作《候人》之诗:

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诗中第一章,称赞其形象威武,工作尽职,多次得到国君嘉奖。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第二章戏虐小伙儿不大胆追求自己,实在不称穿那身官服。侧面反映出这位青年男子有点像郭靖,是个傻小子和榆木疙瘩。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第三章作者使了小性子——若不积极主动,就别想讨到老婆。哼!

第四章可谓此诗的点睛之笔:荟兮蔚兮,南山朝齐。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吟诵至此,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一位婉娈佳人,怀春少女情窦初开,情欲浓浓。与青山、白云、绿草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等待心上人来品鉴与珍藏。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其实不尽然。有时却是小伙不傻,少女不爱。

四、打情骂俏

爱情是神圣庄严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榖则异室,死则同穴。”同时又是轻松浪漫的`。在《式微》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这是在雨过天晴后,恋人约会相互戏虐之诗。诗中之“露”寓言男女之情。诗中男子两次发问,女子两次应答。在略带嬉戏和撒娇的对话中,将恋人之间燕妮之情,音容笑貌细腻微妙的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对情侣皆风趣幽默,会制造浪漫。

与《式微》中恋人一唱一和完全不同。《山有扶苏》则是女子唱独角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这是一首恋人约会时,女子对男子戏虐之诗。作者在山隰之中,与恋人约会。见到情郎后,作者戏虐道,俺来这儿约会,没见到帅哥,却见到你这个傻瓜。

与《褰裳》、《候人》中类似靖哥哥的男子形成鲜明对比。《式微》作者偏爱情趣相投之人为伴,两人问的有趣,答的有味。语浅而意深,含蓄而有致。而《山有扶苏》的作者的心上人,却与靖哥哥大体类似。女子古灵精怪,机智幽默。男子则是傻头傻脑的榆木疙瘩。

五、林妹妹

《泽陂》的作者犹如林妹妹一般,委婉含蓄,多愁善感: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作者爱上了一位在泽宫习射的男子,却没有勇气表白。便忧伤不已,辗转难眠,泪如雨下。

纵观《诗经》中爱情之诗,有些怀春少女面对自己的心上人古灵精怪,机智幽默;有些的积极主动,大胆表白。而《泽陂》的作者却多愁善感,郁郁寡欢,宛如林妹妹一般。

人与人有所不同,这个世界才精彩纷呈。

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出其东门》是一首东门恋歌: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在此诗中,郑国东门美女如云,但作者只钟情于那位缟衣綦巾的少女。

《叔于田》则体现了怀春少女对情郎之爱。在作者心中,除了情哥哥外,街巷无人亦: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出其东门》是表达了男子对少女情感之专一;而《叔于田》则是表达了女子对情哥哥之爱。这两首诗歌互为呼应,相辅相成。所谓有此一人,胜过无数。

七、花前月下

在男女热恋之时,约会是必不可少的。《诗经》中必然有多篇男女约会之诗。《隰桑》有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女子与恋人相约与野外隰桑,两人相见之后,云何不乐,何日忘之。

《静女》也有一首约会之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作者与爱人约会,女子故意躲起来。作者见不到心上人,急的抓耳挠腮。这是姑娘送给作者彤管,男子珍惜备至。这是美人之遗。

《晨风》之诗有云: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作者等待情郎约会,心上人未至。作者忧心忡忡,是不是他把我忘记了。少女之痴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丘中有麻》是一首恋人约会之诗,作者等待情郎赴约。其诗有云:

丘中有麦,彼刘子国。彼刘子国,将其来食。

作者等待情郎来与之约会,渴望享受云雨。

八、对面的小伙儿看过来

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对面的女孩儿看过来》。其实早在数千年前,亦有类似之诗《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女子们在采集梅子,此时有一小伙儿从此经过。一位怀春女子对这位小伙儿一见钟情。便作此诗吟唱。希望小伙儿关注她,大胆追求自己。

此诗可谓先秦版的《对面的小伙儿看过来》,一方面体现了人民对劳动的热爱,一方面体现了对爱情的追求。

九、邂逅相遇

古今中外,无数的爱情故事皆是由邂逅相遇,一见钟情而起。《野有蔓草》则是《诗经》中的典型: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吟诵此诗,一幅画面跃入眼帘:在一个露水瀼瀼,清爽宜人的早晨。钟情少年与怀春少女在野外邂逅,心有灵犀,一见钟情。《天龙八部》中,木婉清之名便源自此诗中的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诗经》中的最经典爱情故事,有一则鲜明的特点,就是往往成双成对。既有《关雎》与《蒹葭》;亦有《出其东门》与《叔于田》;还有《野有蔓草》的姊妹篇《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一位怀春少女带着小狗在野外踏青。邂逅一位男子,两人一见钟情。于是,男子便献上猎物示爱。怀春少女提醒意中人,莫动我的佩巾(即脱衣服),小狗会咬你的。

陬邑大夫叔梁纥与颜徵在野合而生孔子。与此诗中的场景大体类似。详见本文拙作《诗经》札记——云雨篇。

十、撕心裂肺

《诗经》之中,《日月》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爱情之诗: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从诗中可知,作者与心上人原本情投意合,两情相悦。但最终情郎背叛了誓言,将作者抛弃。女子愤而作此诗,以痛斥男子之无情。所谓天地者,人之始,父母者,人之本。作为疾呼天地父母,足见情郎背弃誓言之后,作者撕心裂肺之痛。使读者观此诗后,永世难忘。

十一、享受爱情

爱情除了给人类带来痛苦与难忘外,更有幸福。《箐箐者莪》之诗有云: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作者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情郎,男子向其示爱后。她心中的快乐与幸福。这一场景,与《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向紫霞仙子表白“爱你一万年”后,紫霞仙子快乐之状类似。

此诗是《诗经·小雅》中为数不多的涉及爱情之诗。其文风与《国风》类似。

《有女同车》是一首迎亲之诗: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作者与心上人终成眷属,赞美爱人德貌双全。作者对新娘之爱溢于言表。

十二、相思之辞

《草虫》是一首相思之诗,还涉及性爱: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我心悲伤。表达作作者对爱人的思想。见到爱人后,两人巫山云雨,尽享欢爱。

《子衿》之诗有云: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位女子珍藏着赠给她的佩衿,思念着心上人。仅一日未见,热恋中的少女便心神不宁,如隔三月兮。

此外《采葛》更为后世留下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名句: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所谓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人比黄花瘦。相思古今同。

《诗经》中一些怀春少女面对自己的心上人时,古灵精怪,机智幽默;有些则积极主动,大胆表白;而有些女子却多愁善感,郁郁寡欢,宛如林妹妹一般。不同的作者造就了不同的诗篇,既有风趣幽默,轻松快乐;亦有邂逅相遇,一见钟情;既有可歌可泣,有的撕心裂肺;更有幸福甜蜜,终成眷属。

人与人有所不同,世界才会精彩纷呈。爱情更是如此。

《诗经》札记

《诗经·郑风》共有诗歌二十一篇。其中二十篇是爱情、性爱之诗。《大叔于田》是唯一的例外。其内容是共叔段随郑庄公田猎:

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襢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诗中称赞共叔段驾驭之术精湛,箭法出众,甚至徒手制服猛虎。把共叔段的勇武与英姿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在另一部儒家经典《左传》中,共叔段贪得无厌,欲发动叛乱。最终多行不义必自毙,成为丧家之犬。故一些学者认为,《诗经·大叔于田》与《左传·隐公元年》的记载相矛盾,可能是共叔段党羽所作。甚至对《郑风》大肆批判——“二十首淫诗+ 一首颠倒黑白之诗”。也有一些学者的观点完全相反,认为共叔段谋反是未然之辞,是被栽赃嫁祸。一时间众说纷纭。

要捋清共叔段的是是非非。还需在《左传·隐公元年》的传文中寻觅答案:

姜氏厌恶长子郑庄公,偏爱幼子共叔段。曾屡次请郑武公废长立幼。郑庄公即位后,姜氏请庄公封共叔段于虎牢关。庄公虽拒绝了这一请求。但母命难违,还是封其于京。故共叔段又被称为京城太叔。

祭仲曰:“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分之一。而京过百雉,国之害也。蔓草犹可不除,况君宠弟乎?”庄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说明其对弟弟早有提防。

西鄙、北鄙本属郑国公室直接管辖。共叔段使其同时听命于己。所谓“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公子吕谓郑庄公:“欲与太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庄公曰:“将自及。”可知庄公胸有成竹。共叔段又独吞二鄙,其野心已昭然若揭。

太叔缮甲兵,聚卒乘,将袭郑。夫人则打开城门,里应外合。此处传文曰:“公闻其期。”说明弟弟与母亲的一举一动,皆在庄公掌握之中。庄公即命子封率车二百乘伐京,京人叛共叔段。败走入于鄢,庄公伐之,太叔出奔共国。

在老谋深算的郑庄公面前,共叔段简直是跳梁小丑。不自知,更不知彼。尚未叛乱,麾下先叛己。这一方面是其不得人心,还有可能是庄公暗中操作。

平定叛乱后,郑庄公将母亲姜氏置于城颖,并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但又“即而悔之。”此四字,值得回味。郑庄公后悔的不是自己不孝,更不是自己良心发现。而是后悔自己的不孝之名传遍天下,被世人唾弃。幸亏有机智的颖考叔,使庄公即不违背誓言,又挽回了自己的孝子之名。

在《左传》的经文中,只书六字“郑伯克段于鄢”。这是孔子对鲁国官方史书所作的笔削。目的是赋予春秋大义:段不弟(通悌),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通过传文对春秋笔法的解读可知:为何共叔段会有不悌之行?郑庄公作为兄长没有教育好弟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若经文言“出奔”,则专罪共叔段。未言出奔,是为责难郑庄公——共叔段叛乱,正是庄公的期盼,符合他的意志。

再关联传文中的“公闻其期”可知,共叔段的一举一动,尽在郑庄公掌握。唯一的可能就是郑伯在弟弟身边安插了卧底和细作,并且此人深受共叔段信任。才能得到太叔偷袭郑都,夫人里应外合的重要情报。由于郑伯希望弟弟叛乱,然后除之。从而高枕无忧。他安插的卧底应当挑唆共叔段叛乱,再加上姜氏煽风点火。最终使共叔段铸成大错。需要指出的是:“大叔缮甲兵,聚卒乘,”说明叛乱的事实确实已经发生。并非未然之辞。

共叔段身败名裂由两大因素造成:一个是自身;另一个是外部,即哥哥的操作与母亲的溺爱。

孔子对共叔段叛乱一事的态度是:共叔段固然不悌,应当批判。但最大的责任人是假仁假义,伪孝伪悌的郑庄公,以及教子无方的'姜氏。

至此,我们再回顾《郑风》中所谓的淫诗。儒家对男欢女爱之事态度很开明:人之大欲,饮食男女。孔子更言:男女媾精,万物化生(详见本人拙文《诗经》札记——云雨篇)。再结合孔子之言:诗三百,一言蔽之。思无邪!可知孔子对《郑风》的认可。其既非淫诗,更没有颠倒是非。

《大叔于田》告诉我们:像共叔段这样英姿飒爽,英明神武之人。由于母亲的溺爱和哥哥的“成全”,最终身败名裂。假如郑庄公真心疼爱弟弟,并严加管束。母亲姜氏能有赵姬(重耳之女)一半的深明大义。那共叔段很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甚至与郑国贤大夫子良、子产一样流芳百代,名垂青史。

这才是孔子作《春秋》,修订《诗经》真正目的——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劝善惩恶。这也孔子将《大叔于田》选入儒家教科书的根本原因——发人深思,启人良知。

最后再作一个假设:子产若有郑庄公一样的哥哥,姜氏一样的母亲。他最后会功成名就,还是身败名裂呢?!行文至此,我们才能彻底领悟孔子之言的真谛——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诗经》札记的内容

由于生僻字过多,致使《诗经》难读。最令人头疼的是借字——明明是一个“东”字,偏偏要念成“西”,因为这是借的东西。由于鄙人古汉语功底浅薄,无力解析生僻字和借字。只对自己能够勉强应付的字词作浅略解析。此文可谓名副其实的班门弄斧。

一、饮食男女

“食”通常是指食物、美食和饮食。在《诗经》中却另有寓意。

《丘中有麻》其诗有云:丘中有麦,彼刘子国。彼刘子国,将其来食。

《狡童》的内容是恋人闹别扭,小伙儿不理女孩儿。女子作诗吟道: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作者称,你这个傻小子,生气后便不与我欢爱。没有爱情的滋润,俺吃不下,睡不好。读者吟诵此诗,别有一番情趣。

《有杕之杜》之诗有曰: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中心好之,偈饮食之。

《株林》是修筑株林的役夫所作,讥讽陈灵公与夏姬这对狗男女不知廉耻:

胡为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无论是“人之大欲,饮食男女”,还是“食色,性也。”其寓意皆与《诗经》相同,即指性爱。

对饮食男女的解析,本文只蜻蜓点水,详见《诗经》札记——云雨篇。

除了饮食外,《诗经》中凡提及露水,以及鱼、鱼梁,也多与男女之情相关。对此不再作进一步解析。

二、多义之词

1、君子

《诗经》中“君子”一词。其大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贵族,二是指情郎和丈夫。

在《国风》中,君子大多指丈夫,是女子对爱人的敬称。

《汝坟》是一首思妇之诗,此诗的背景是周王室面临危机,丈夫服役出征以定王室。妻子思想丈夫所作: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肆。即见君子,不我遐弃。

还有《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以上两首诗中,还涉及性爱,所谓人之大欲,饮食男女。在其他篇章中,将对其作进一步解析。

总之,《国风》中绝大多数诗篇中的君子是指丈夫。极少数诗篇中的君子,是指贵族。

《诗经·雄雉》中出现两个不同含义的.君子。其第二章有云: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此君子是指作者之丈夫,作者为爱人牵肠挂肚。

最后一章有云: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此君子是指贵族,因贵族征发丈夫,使夫妻分离。作者批之。

与《国风》截然相反的是,《雅》中的君子大多指贵族,极少数是指丈夫。 其大致规律是,但凡涉及情感、婚姻之诗,其君子多指丈夫。凡涉及政事之诗,其君子多指贵族。

《诗经》中的君子,没有一处是指道德高尚之人。这与《论语》形成鲜明对比。

行文至此,插一点花絮:

在春秋时期,曾爆发了著名的齐晋鞍之战中。在战前,晋国大夫韩厥与御者互换位置。被齐人邴夏识破,于是谓齐侯曰:“射其御者,君子也。”齐顷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邴夏所言之君子,是指地位高的贵族,同时也是晋军的将帅。而齐顷公却误以为是道德高尚之人。此君子非彼君子也。

对君子之意的不同理解,不但会决定将帅的生死,甚至会决定战争的胜负。此外,还会误读经典,详见本人超级无敌大作《君子远庖厨》。正因如此,笨笨才会详细论述之。

2、子

众所周知,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等等。下面解析子的其它含义。

子的本义是指儿女。若说某人生子,可能是儿子,也可能是女儿。正如《诗经·硕人》所云:齐侯之子,卫侯之妻。此处之子,便是指庄姜,即齐国国君之女。

而对男子的尊称则是子的延伸义。除此之外,子同时也是对男子的通称。

《左传·宣公十年》记载:陈灵公、孔宁、仲行父三人同时与夏姬通奸。夏徵舒耻之,杀陈灵公,孔宁与仲行父出奔。传文曰:二子奔楚。奸夫被称为子,绝对不是对二人的尊称,而是对男子的通称。

此外,子亦是对女子的通称。《诗经》中还多次出现“之子与归。”是指女子出嫁。

《击鼓》是一首军旅之诗,作者在军旅服役之时,思念家中妻子。回想起昔日对妻子的誓言——生死契阔,与子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以上两首诗中所言之子,皆是对女子的通称。

3、衣裳

衣裳今义是指衣服。但在古代汉语中,衣与裳(发音为chang)是有区别的。衣是上衣,裳是下衣。

《绿衣》之诗有云: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此之谓上衣下裳。皆为本义。此外还有延伸义。

《诗经·无衣》有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若将此诗之“衣”理解为上衣,就成了别人没上衣,你却给他裤子。这是说不通的。

在此诗中,并非其本义的上衣,而是延伸义,泛指衣服。

就如同墨子所言:使饥者有食,寒者有衣,劳者有息。墨子肯定不如此刻薄,使寒者只穿上衣,而不穿下衣。墨子所言之衣与《无衣》相同,皆是其延伸义,即衣服。此二者有别与《绿衣》之本义。

4、名词作动词——衣食

古代汉语中,常以名词作动词。最典型的是衣、食。作动词之后,衣、食主要是指给予衣服,给予食物。

《诗经·鹿鸣》有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此食与今义相同,即吃、食用。

《莆田》之诗有云:我取其陈,食我农人。此食意为给予食物。念si。即周天子慰问农夫,给予农夫食物。(孔子曰:使民如承大祭。是言对执政者人民要有一颗敬畏之心。《莆田》中农夫耕作,周天子送饭,慰劳农夫。此诗中的周天子基本符合儒家君道的标准。以法家思想治国的秦始皇对人民断不会有敬畏之心。)

衣与食相同,皆可名词作动词。还可进一步延伸。

《诗经·斯干》所云:乃生男子,载衣之裳。乃生女子,载衣之裼。

此处之衣,是对给予衣服的进一步延伸,即给出生的婴儿穿衣服。

鄙人古代汉语知识浅薄。此文可谓男人露屁股——献丑。难免贻笑大方。希望各位方家多多交流,提出宝贵意见,不胜感激。

诗经札记解氓

《氓》是一首叙事诗,又是一首怨妇之辞,其内容是作者与氓从相恋到婚嫁,结婚三年后两人离异。虽然后世对诗中的内容没有异议,但对此诗的解读却大相径庭。

《毛诗序》中对此其解读为:男女无别,随相奔诱。花落色衰,复相背弃。

此诗第一章有云: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在第一章中很明显,氓找作者商量婚事。作者称必须有媒妁之言,要明媒正娶。作者与情郎是自由恋爱,但二人并非私奔。故“男女无别,虽相奔诱”之说无从谈起。

今天教科书则解读此诗为妇女反奴役和压迫,诗之结尾可以为证: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果决的离开男子,挣脱了压迫妇女的桎梏。诗中歌颂了劳动妇女的反抗精神。此解析可谓今天的主流。

面对不同的解读,鄙人基本赞同刘毓敏老师的观点。本文就以其为基础,并对其增益补充。

这是一出家庭婚姻的悲剧。作者与氓两人自由恋爱,明媒正娶。并且经过占卜,体无咎言。本应该一桩完美的婚姻,却以悲剧而收场。反思这段婚姻,吸取其中的教训,这才是本诗最大的现实意义。

造成这段失败婚姻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氓对作者不够体量和宽容;二是与其他家庭成员的矛盾,例如婆媳关系不睦。作者可能因此亦受丈夫斥责;三是二人所处阶层不同。

其中,前两点相互关联。首先,作者在与其他家庭成员相处中,最大的`可能是存在婆媳不和之类的矛盾。在处理妻子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时,丈夫对妻子包容理解不够。甚至训斥过作者。最后作者觉得,自己一边“靡室劳矣,夙兴夜寐,”一边忍辱受气。于是愤然与这个家庭决裂。这应当是两人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但非根本原因。

两人最终离异的根本原因是,所处阶层不同。从诗中“抱布贸丝”可知女子家附近有集市。从“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可知,作者居住在城市。而男子的身份则是氓。在此先解析一下民的含义。

民若按职业划分,可分为农、百工、商贾以及医巫等。其中,农、工、商是民的主体。在法家出现之前,这些职业的政治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法家之后,除了农之外,其他职业皆为贱民。秦朝甚至将工、商没籍,充作奴隶。

若按居住地域划分,民包括国人和野人。野人即乡野之人。国人与野人之别,就如同北京人与黄土高坡的农民类似。在理论上两者政治地位完全平等。但在实际上,国人的文化和见识比野人更高,生活水平也高于野人。此外,国人也更关心政治。

野人的主体是原居野人,此外还有外来野人。外来野人主要是因战乱、饥荒等原因,从其他诸侯国流亡至此。为了增加人口,本国政府往往会给予其国民待遇。这些流亡而至的外来野人被成为氓。

从理论上讲,氓与原住野人、国人的政治地位完全平等。但在实际上,最肥沃的土地早已经被开发,氓只得重新开垦相对贫瘠的荒地。并且没有太多的财产和家底。其生活更加贫困。

所谓“由贫入富易,由富入贫难。”在本诗中,一位城市小姐,嫁给了一位外来流民。家庭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再加上巨大的贫富差距。这才是造成两人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

我们再回顾此诗: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从诗中,隐约可知。作者的亲人,尤其是兄弟们最初不太同意这桩婚事。其初衷是不希望自己的妹妹跟着氓受穷。但兄弟们并没有强烈反对,还是比较尊重作者个人意愿的。尤其是占卜之后“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作者的亲人们觉得,既然卦象显示吉利,那就没什么可反对的了。父母、兄弟还是深爱作者的,并在结婚之日,拿出丰厚的嫁妆“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以示对亲人未来婚姻幸福生活的祝福和重视。等到婚姻失败之时,作者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哥哥之言,嫁一个门当户对之人。

需要言明的是,本诗绝不是一首弃妇之诗。因为并非氓把作者抛弃。而是作者把丈夫抛弃。在周王朝,男女相对平等。丈夫可以休妻,妻子也可以休丈夫。

我们先回顾当初: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作者对氓之爱真挚无比。再与之与这桩婚姻悲剧对比,让人惋惜之极。

这首诗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若两人真心相爱,但出身不同。对两种不同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贫富差距要有充足的认识。对将来婚后由此产生的种种矛盾、隔阂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爱情是浪漫的,婚姻是现实的。只有正确处理好爱情与婚姻的关系,以及不同门第之间婚恋的关系。避免此诗中婚姻悲剧的发生,才不辜负作者作《氓》之诗。这才是孔子修订《诗经》,将此诗选入儒家教科书的初衷。

鄙人认为,男婚女嫁,门当户对。此言并非封建糟粕,而是实践总结出的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