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合集

篇一:《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及分析

《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及分析

刘德凡

复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重点文言字词,能简洁通顺翻译课文。

2.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以及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

知识链接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 。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填空

1)柳宗元: 字 ,世称“ ” , 又称“ ”。 代著名 家,

“ ”之一。与韩愈倡导 ,并称“ ”。

2)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宋朝的八个最著名的散文作家,他们是唐代的“韩柳”( 和 ),

宋代的“三苏”( 、 、 )以及 、 、 等

八人。

2、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清liè( ) 为chí( ) 为kān( ) yǐ然( ) 俶尔( ) xī忽( ) .

篁竹( ) 参差( ) 斗折( ) 差互( ) 悄怆( ) 幽邃( )寥( ) .......

3、字词句积累:

( 1)古今异义。

去:(古) (今)

小生:(古) (今)

(2) 一词多义

以: 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

为:①全石以为底( )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 ②以其境过清( )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不可知其源( )

差:①参差披拂( )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

见 ①下见小谭( ) ②明灭可见( )

从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②隶而从者 ( )

而 ①潭西南而望( ) ②乃记之而去( )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

(3)佁然不动 ( ) (4)影布石上( ) ...

(5)俶尔远逝( ) (6)俏怆幽邃( ) ....

(7)以其境过清( )( )(8)乃记之而去( ) ...

(9)往来翕忽( )(10)其岸势犬牙差互( ) ....

(10)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

(11)斗折蛇行 斗:( ) 蛇:( )

(12)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13)凄神寒骨 凄:( ) 寒:( )

(4)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7、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石潭------ ------ ------ -----

二、合作探究

1、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或“似与游者

相乐”写到了“乐”,与后文的“凄神寒骨,悄怆幽违”是否矛盾?为什么?)

2、课文写景之中又处处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有喜有忧,忧是全文的主调。作者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内心凄苦,寄情山水。试想,当我们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

三、展示提升 四、检测巩固

1、阅读课文,理解填空。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直接写潭水清澈语句是:

(3)、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

(4)、文中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句子:

(5)、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A 鱼静态的句子:

B 鱼动态的句子:

C 鱼情态的句子:

(6)“伐竹取道”与上文“ ”呼应,又为下文“ ”埋下伏笔。

(7)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句子是

(8)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照应的句子: (9)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10)文中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11)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12)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

2、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多选)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3、“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方,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 )

A. 闻水声,如鸣佩环。 B. 皆若空游无所依。 C. 似与游者相乐。

4、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有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深 。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5、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作者分别从 、 、 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 ,却又无处不在写 。

2)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赏景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C、F、G a 、b是,c不是 D 隔篁竹 寂寥无人 先乐后忧

水 水 游鱼、阳光、影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教学反思

1、 课堂结构及教学精神均符合市级课题“语文发展性阅读”课题模式的要求。

2、 教学内容全面具体,能达到中考复习的要求,也符合本班学生实际。

3、 教学重点突出,虽然不能包罗万象,完全应对中考,但毕竟只有一节课,只能有所取舍,其他内容让

学生在自学中学习。

4、 通过实际教学过后,我发现有以下问题:1)自主学习部分内容还是太多,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使

得合作探究部分时间不够充分。解决办法有二,一是减少题量,二是巧用方法节约时间,如分组展示、组内展示、轮流展示等,还有就是学生要训练有素,尽力减少衔接的时间和不必要的话语。2)

篇二:小石潭记复习课导学案

《小石潭记》复习学案(一课时)

温馨提示:这节课,我们一起重温千古美文,希望大家能大显身手,牢固记忆回顾的知识 复习目标:

1、积累重点词汇。

2、能翻译文中重点语句。

3、能背诵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掌握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大显身手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 )。

2.记:是一种( ),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学过的文言文中还有哪些以一个字代表一种文体的?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为坻( ) 参差( )佁然不动( )悄创幽邃( )( ) ......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水尤清冽(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 ..

(3)佁然不动( ) ..

(4)俶尔远逝( )( ) ..

(5)斗折蛇行( )( ) ..

(6)其岸势犬牙差互( ) ..

(7)凄神寒骨( )( ) ..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 ) ...

(9)乃记之而去( ) ( ) ..

(10)隶而从者( ) .

4、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合作探讨,交流讨论

(一)再读文章,将本文当中涉及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重点字词归类建立字词档案

1.一词多义:

2、词类活用

⑴名词作状语

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二)小组为单位再次诵读课文,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1.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小标题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每一部分都分别用了那些手法和修辞?

2.小石潭的特点如何?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如何?

3.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结合背景来说)

三、当堂检测

以下为理解性默写

1、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2、写潭水源的句子:

3、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

4、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

5、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 杂然相许 ..

B、凄神寒骨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C、潭中鱼可百许头 / 可以一战 ..

D、以其境过清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6、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俶尔远逝 / 亲贤臣,远小人 ..

B、伐竹取道 / 齐师伐我 ..

C、乃记之而去 /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D、心乐之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7、本文写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篇三: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

参考资料

作者与写作背景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也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曾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任柳州刺史,死于柳州任上,年仅47岁。又称“柳柳州”。名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柳宗元在他被贬谪到永州后任上所作八篇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最著名的一篇。

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来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里对此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道路,向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屿,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小石垒,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有时呆呆地一动也不动;有时却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向水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我们坐在水潭旁边,四面有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空寥,没有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久地停留,于是我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同行的人有:我的朋友吴武陵和龚古,我的弟弟宗玄。随从的两个崔家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

城关一初中 执教者 郭永超

复习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翻译重点词句2、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

复习一:复背课文

1、写小石潭的全貌的句子: 2、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

3、 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4、写潭水源的句子:

4、 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 写鱼动态的句子: 6、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 复习二:掌握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佁然不( )

(4)俶尔远逝( )( )(5)斗折蛇行( )( )(6)其岸势犬牙差互( )

(7)凄神寒骨( )(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 )

(9)乃记之而去( )(10)隶而从者(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复习三:课文重点内容回顾

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用一两个词写出来。

2.本文使用了什么写法?具体说明。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中考链接: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a b c d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篇四:小石潭记中考复习学案

小石潭记

复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能背诵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理解文中写景顺序及景物特征,整体把握文意。

4. 分析作者情感变化及其原因,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复习过程:

一、背诵课文(能熟练背诵)

二、文学常识

1、《小石潭记》作者 ,字 , 代著名文学家,是 之一,他曾被贬永州,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解释词语 1、心乐之:乐, 2、水尤清冽:尤,

3、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许, 4、日光下澈:澈,

5,影布石上:布, 6、佁然不动:佁然

7、俶尔远逝:俶尔, 8、往来翕忽::翕忽,

9、斗折蛇行:斗, 折, 10、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11、凄神寒骨:凄, 寒, 12、悄怆幽邃:悄怆, 邃,

13、以其境过清:清, 14、不可久居:居,

15、乃记之而去:去,

四、一词多义

清: 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以: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其境过清,不可知其源

五、活用(找出活用的字并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下见小潭

3、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彻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 7、心乐之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六、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七、阅读理解:

1.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第二段写了潭水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

3、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文章写景融有感情,说说本文作者在写景中,感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八、中考链接

一阅读《小石谭记》后答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8分)

(1)悄怆幽邃 ( ) (2)斗折蛇行( ) ..

(3)乃记之而去 ( ) (4)潭中鱼可百许头 ( ) ..

(5)以其境过清 ( ) (6)不可名状 ( ) ..

(7)伐竹取道( ) (8)佁然不动(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14分)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

C. 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7、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

8、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2分)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

9、作者抓住小石潭的 特点,写出了自己 的感受。(2分)

10、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2分)

11、读了第2自然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分)

12、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3分)

13、理解填空。(4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4、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15、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4分)

16、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2分)

1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二、对比阅读(62分)

(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谭记》后答题(10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悄怆幽邃(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乃记之而去 而伯乐不常有 B.盖竹柏影也 盖一癞蛤蟆也 ....

C.以其境过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乃记之而去相 冷光之乍出与匣也 ....

3、乙文中与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2分)

4、从选文中分别摘抄出最能反映作者心境的语句。结合两文的写作背景,试归纳一下选文甲、乙中两者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的共同点。(4分)

甲文:

乙文:

共同情感:

(二)2022年安徽试题(14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贝《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以其境过清( ) (2)窥谷忘反(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2022年海南调研试题(16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见曦月(xī) B.素湍绿潭(tuān) c.其岸势犬牙差互(chā) D.佁然不动(y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略无阙处( ) ②良多趣味( ) ③俶尔远逝( ) ④斗折蛇行( ) .....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 。”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 的特点。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 , , 。”(6分)

(四)2022年湖北荆州试题(10分)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百[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

1、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2分)

A.如镜之新开 学而时习之 B.不可知其源 其真不知马邪

C.似与游者相乐 负者歌于途 D.山峦为睛雪所洗 全石以为底

2、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4分)

①负势竞上(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于时冰皮始解(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急洏甚箭,猛浪若奔。

4、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

B.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五)2022年湖北仙桃试题(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①②③④⑤(乙)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⑥⑦幽阒辽,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⑩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12分)

⑧⑨

篇五:《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

《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

姓名:

复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以、之、而”等的用法,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的心境。

复习课时: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熟读课文及课下注释并能口译全文

二、文章理解探究

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

是什么?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游览顺序)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

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

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三、当堂检测

1、解释加点的字词

水尤清冽 为坻为屿 ...蒙络摇缀 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

悄怆幽邃 ..

2、翻译句子

①如鸣佩环 ②全石以为底 ③蒙络摇缀 ④皆若空游无所依

⑤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阅读短文做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①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 冽:凉 B.卷石底以出 卷:弯曲

C.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可以 D.乃记之而去 去:离开

②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记之而去 马之千里者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何 ....

C 潭西南而望 而伯乐不常有 D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 ....

③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B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C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动,“俶尔远逝 ”是静。

D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 ,实为写水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④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⑤翻译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

一、依照所学内容,自主完成: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 坻( ) 披拂( ) 佁( )然 俶( )尔远逝 翕( )忽

犬牙差( )互 寂寥( ) 悄怆( )幽邃( )

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________ (朝代)文学家、哲学家,_________之一。与_________共同倡导唐代的_________,并称_________。

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皆若空游无所依。(空: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_________ 蛇:_________)

⑸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凄:_________ 寒:_________)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A、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_______________)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______________)

B、⑴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______________)

⑵似与游者相乐。(乐:_______________)

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

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可:_______________)

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游:_______________)

⑵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二、再读课文,小组内合作完成:

6、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7、通读全文后,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②、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③、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④、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⑤、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小石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和重点句的翻译。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特征,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理解作者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怨愤抑郁的心情。

【流程一:自主学习】

一、 给加点字注音

篁竹( ) 珮环( ) 清冽( ) 为坻( )

为嵁(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二、 题解和作者

1、“记”是古代一种 ,以 (填表达方式)为主,相当于今天的 文。

2、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代 家、 家和思想家,与 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 并称“刘柳”;与 、 、 、 、 、 、 并称“唐宋八大家”。柳宗元参与革新,遭反对而惨败,后被贬永州司马,10年间写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和诗歌,最著名的是《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三、 知识清单

1、 解释加点的字词

心乐之 水尤清冽 卷石底以出

可百许头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2、 辨析一词多义

⑴以: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⑵而:①潭西南而望 ②乃记之而去

⑶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明灭可见

⑷清:①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⑸游: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同游者

3、 找出下面词类活用的词并加以说明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斗折蛇行

⑷其岸势犬牙差互

⑸凄神寒骨

⑹心乐之

⑺近岸,卷石底以出

【流程二:文意探究】

一、 阅读课文,用原文回答问题

1、 文章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从文中“ ”和“

”两个句子空游看得出。

2、 文章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3、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用了什么手法?找出文中相应的动词。

4、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来写了小石潭?

5、 小石潭的源流溪身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6、 在观赏景物的时候,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

二、 主旨把握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 ,将自己的心情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渗透着自身的感受和情怀,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流程三:能力修炼】

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导学案

《小石潭记》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下面是yjbys小编分享的小石潭记导学案,更多资料请点击(www.qianwenw.com/wenxue)。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2.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自主预习案】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本文的文体“记”。

①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_____的第四篇。

② 写作背景

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③ 《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2、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簧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嵁( )

俶尔( ) 翕忽( ) 怡然( ) 幽邃( )

3、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用“|”画出停顿)

全 石 以 为 底 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4、翻译下列句子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本文是按_____ 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 ) ——小潭源流——( )——交代同游者

6、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

检查预习效果。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走近小石潭。

1、轻松听一听。

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2、大胆读一读。

下面,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3、勇敢试一试。

哪位同学大胆地站起来读一读全文?

(二)认识小石潭。

1、说一说。

同学们,要想把课文读的更顺畅,更明白,我们还得掌握一些字词句的含义,请大家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边读边口译课文,弄懂字词句的含义。哪儿有疑问,做上标记。

自主学习后把不懂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交流。4人一小组合作交流。

2、比一比。

小组讨论交流后把不懂的问题提交全班共同解决。可以学生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老师答,也可以老师问学生答,小组之间或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比一比。

(三)感受小石潭。

1、找一找。

作者初见小石潭的感受是怎样的?你从原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后来作者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

2、悟一悟。

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谈一谈。

(四)品味小石潭。

1、这篇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刻画小石潭的?你最喜欢这些景物里的哪一处?它的什么特点让你觉得特别美?请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2、探索尝试:小石潭如此之美,请你分析分析:柳宗元是如何把这小石潭写美的?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柳宗元虽“记之而去”,但那一汪小潭而今已成永州的著名旅游景观,一日,作为导游的你带队到此游览,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呢?请结合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写一段导游词。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二、课外语段阅读。

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

〔乙文〕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节选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凹陷(又作“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二段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______。

2、解释下面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⑵以其境过清 清:

⑶南流数十步 南: ⑷不可名状 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自主预习案】

1、①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③抒情议论 散文 2、huáng liè chí kān chù xī yí suì 3、全 石/ 以 为 底 皆 /若空 游 /无 所 依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4、A、(岸上)青葱的树枝,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B、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速,犹如在同游人逗乐。C、(那幽深悲凉的气氛,让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游览 潭中景物 潭中气氛

【课内探究案】

二、(三)1、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2、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四)1、围绕小石潭周边,作者描写了篁竹、青树、藤蔓;围绕小石潭本身,作者描写了水声、潭水、游鱼、溪身、气氛。第1段描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人迹罕至,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第2段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潭水的特点是清澈见底,游鱼的特点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整段话无一处写水,又无处不在写水:鱼儿就像在空中浮游,写出了水的清;阳光下,鱼儿的影子落在潭底的石头上,更显出了水的清,这种方法叫侧面描写。作者先写鱼儿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这是静态描写;忽然,鱼飞快地窜往远处,非常活跃,好像跟游人逗乐,这是动态描写。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渗透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感到快乐。第3段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写小溪,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态;溪水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动态。一静一动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小溪曲折延伸,望过去,看得见的一段水面映着天光云影,亮光闪闪,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精确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 2、(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鸡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4)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5)对比描写。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6)拟人。“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笔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

三、各位尊敬的旅客朋友们,早上好,今天由我带领您参观一个不知名的小石潭。大家请看身边的这个小丘,虽然小,但却是景色宜人。四周郁郁葱葱,人烟依然很稀少。大家跟着我一起往西走。大家请闭上眼睛,知大家有没有听见什么?有些像?与环相互碰撞的清脆声。现在请随我顺着这条小路下去,让我们来一探究竟。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小潭就是大家刚才听到的清脆声的发源地。大家可以看到,这小潭的潭底,是以一整块石头做成的,大家现在可以走近些,但小心脚下不要滑倒。这小潭的潭底有些地方已经凸出来了,就像海上的岛屿,水中的平地一样。这个小潭里大约有一百来条鱼,因为水太清澈,所以看上去好像在空中游动,也没有什么依靠。早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就会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有些鱼懒得一动也不动,但有时却突然间的游走,马上又游回来,好像在跟大家开玩笑似的。请大家顺着小潭向西南方望去,就会看到一条小溪,这条小溪便是这潭水的来源,这小溪曲曲弯弯,有时能看见有时却不能看见,因为多年水流的冲击它的两岸早已参差不齐,像犬牙一样。这个小潭不仅谭美,周围的景色也很美。它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层层环绕,如果一个人来到这里,就会感觉到它独有的清静,让人心旷神怡。在这里呆久了,就会感觉到它独有的魅力——让人抛去心中一切的杂念,感觉就像在仙境中一样,没有让人喘不过气的压力,没有让人头疼的事业,倍感轻松,心也静了下来,这里一切的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为大家介绍了这么多,不知有没有人知道这里是哪位名人笔下的景色?对了这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好了时间不早了,我们要告别这美丽的景色,到下一个景区去了。

【拓展检测案】

一、1、⑴隔篁竹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2、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4、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二、1、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⑴大约、大概 ⑵凄清、冷清 ⑶向南 ⑷说出 3、⑴那石岸的形状想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⑵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遮蔽。 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