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白马自西来散文

在某些城市,我有时候选择酒店的运气不佳。在这次黄河之旅中,洛陽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许多酒店为了创收都办起了夜总会,我房间的下方不幸就有一个。即使戴上耳塞,依然能听到下面的卡拉OK,都下半夜很晚了,还在那唱个不停,搞得我一一夜未眠,最痛苦的是我早上也睡不成,因为我想赶在旅游巴士之前早点到达龙门石窟这个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于是,在太陽还将升未升的时候,我就昏昏沉沉地冲出酒店,来到门前的大街上,坐上了前往龙门石窟的班车。我猜想那一定是个首班车。

龙门石窟位于洛陽以南十五公里,在伊河西岸,是中国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公元五世纪到八世纪,在伊河岸边的悬崖峭壁上,凿刻了数千尊大大小小的佛像。尽管许多佛像被外国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盗走了,但留下来的一些佛像依旧让人深感震撼。我是七点到的,正逢第一缕陽光从河东边的山上射过来,明亮地打在悬崖上。此时大门开启,景点开始售票了。

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商队每向前到达一个地方,就会停下来向神灵谢恩,感谢神灵保护他们平安地走过了这段旅程。当他们进入中国境内,停下来的第一站是敦煌。在他们的财力支持下,敦煌留下的佛教艺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宗教艺术之一。从敦煌开始,丝绸之路一分为二。一些商队向东走,在大同留下了云冈石窟。大多数商队继续向东南走,前往长安、洛陽。沿路上,他们也留下了类似的艺术宝库,如兰州附近的炳灵寺石窟和天水附近的麦积山石窟。在丝绸之路的尽头——洛陽,他们为中国艺术留下了最伟大的遗产——龙门石窟。

尽管经历了岁月的侵蚀、盗贼和无德收藏家的掠夺,在长达两公里的伊河岸边仍保存着两千多个窟龛,十万余尊佛像。大多数佛像都不太大,许多只有几寸高,还有许多遭受了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但那里有一尊即使不是全世界也是全中国最宏伟的石雕佛像,那就是十七米高的卢舍那大佛。大佛在公元七世纪开凿于峭壁之上,佛像位居窟龛中央,现今依然保存完好。大佛的旁边还有两尊菩萨像: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他们负责接引信徒前往极乐世界,另外还有两位尊者的雕像,一位是“多闻第一”的阿难,他凭借博闻强记保证了佛陀教法的传承;另一位是印度禅宗第一代祖师迦叶,他和佛陀之间“拈花微笑”的公案是历史上最美丽的一个谜。清晨陽光明媚,四周静悄悄的,我一个人站在巨大的佛像前,享受着难得的宁静。这一幕令人难忘,要等旅游巴士来了,这里才会有大量游客,而这还需要一个小时。

大多数来看龙门石窟的人,都只在伊河西岸悠游。而我在看完峭壁上的佛像后,穿过桥来到河对岸。这里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公园,有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白居易的墓,他公元九世纪曾生活于此。不同于当时流行的、只能被文人圈子读懂的陽春白雪的写作风格,白居易为所有人写作,他的诗歌读者包括各色人等:蒙童、农夫、妓女、宫女、僧侣和商人。有些诗甚至被题在了寺庙和客栈的墙上,还有一些抄本被人在市场上贩售。

每个中国人读他的《长恨歌》,都会为唐玄宗的薄命妃子——杨贵妃的惨死而叹息。唉,随着白居易的健康和家财每况愈下,他自己也不得不让他那两个樱桃小口、杨柳细一腰的小妾离开了,然后在离他现在的墓不远处的一个小庙里,与青灯古佛相伴了此残生。我在那里凭吊了一阵,随后坐在一张石桌旁,眺望着伊河和龙门石窟的大佛。桌上落满了樱花。据看园人说,这些樱花树是日本人赠送的,他们几乎和中国人一样喜欢白居易的诗。事实上,日本小说《源氏物语》所引用的诗歌,大都是白氏的作品。

我就那样一直坐着,神思着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情怀,直到看见河对岸有大量游客涌来,才又过桥回到对岸,沿着一条岔路去看另一座墓。这位不是诗人,而是将军,他就是关羽,多数人习惯称他关公。关羽生于相邻的山西省,那里也是我正打算去的地方。但这里是他的葬身之地,或者至少说,是埋葬他首级的地方。

关羽生活在公元三世纪上半叶,当时中国分裂为三个互相对立的政权,其中一个政权由刘备统治。刘备希望统一中国,匡复汉室。关羽追随刘备打天下,他是一个红脸黑髯、战无不胜的威猛丈夫。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他的英雄事迹,把他描写成一个义薄云天的人物。当他被孙权擒获并斩首后,曹操感佩于他的忠义,便将他的首级带回洛陽,以诸侯礼安葬于此。

从此,关羽就成了忠义的化身,在中国随处都可以看到奉祀关羽的神龛。他的红脸长髯的塑像被许多看重忠义的士兵、警察、商人、官吏甚至罪犯所供奉。当然,在他首级冢的石碑前,我也凭吊祭拜了一番。

随后我回到高速路,我的下一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东汉初年,汉明帝曾派遣使一团一出使西域。公元68年,使一团一回到洛陽,同行的还有两名印度高僧和一匹驮着佛经的白马。高僧被安置在都城西门外的一处院落,后来那个地方更名为白马寺。古都洛陽后来移址,新建的都城向西移了十公里。所以曾经就在洛陽西城门外的白马寺,今天在洛陽东边十几公里开外了。

车走了不到一小时就到了。我经过那个与第一批僧人一起来到中国的白马的雕像,开始参观白马寺的神殿。白马寺后殿是当年高僧们翻译和编辑第一批佛经的地方,包括翻译《四十二章经》,它是一部早期的佛教教义,向中国人介绍了佛教的基本观念和修行方法。

佛教首次传入中国时,人们都以为它只是道教的另外一种形式,直到大量的经文译成中文,人们才注意到二者明显的差异。两大宗教是并行关系。回到大门附近,那里有把经文带入中国并首次译成中文的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的墓冢。覆盖着墓冢的连翘刚刚开始绽放,同样是翻译的我禁不住为他们上了炷香。

没等香烧完,我就出门来到主路。我还想去另一处景点看看,但并不是旁边那座尼姑庵里高二十四米的齐云塔,我还有其他感兴趣的东西。沿着路向前又走了大概半公里,我穿过高速公路,下了路基,又过了铁道,以期能更好地看到那个位于右侧的平顶小山丘——永宁寺的旧址。永宁寺曾经是中国最大佛塔的所在地,二十四米的齐云塔看起来已经相当高了,但永宁塔有一百三十米高,是它的五倍。永宁寺的建造几乎耗尽了当时的国库,却在建好才二十年的时候,就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烬,那个建它的王朝,也随它一起灰飞烟灭了。而现在呢,连灰烬也消失殆尽。

回到主路,我拦了一辆西行回市区的车,在火车站附近的一个面摊解决了午饭。之后我叫了一辆出租车,这回我要去北边。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生在苏杭,死葬北邙。”杭州在上海西边,过去一千年中有很大部分时间曾是中国的文化中心,那时候肯定是个居住的好地方。而邙山是条洛陽和黄河之间层峦起伏的山脉。这儿被认为是墓葬的最佳之地。其中风水最好的,当属洛陽以北那些较矮的丘陵,那里叫北邙。除了风水好,它被这么看好还因为它附近的洛陽城从公元前771年的周朝起曾是中国许多辉煌朝代的都城。因为山上的陵墓太多了,因此当年洛陽流行一句话:“北邙几无卧牛之地。”整个山上没有别的东西,任何人放眼望去,看见的除了坟墓,还是坟墓,即便不是坟墓的地方,那也曾经是坟墓。就在我去的前几年,市zheng府的官员们利用这些一眼望不到头的坟墓,在北邙建立了一家中国最独特的博物馆——北邙古墓博物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考古学家一直在发掘洛陽地区的古墓。北邙古墓博物馆所做的,就是用墓葬中原有的材料重建一部分重要的古墓。早期的墓葬,大多数结构和随葬物品都相差无几,但后期的墓葬,尤其是从一千年前的北宋以后的墓葬,就表现出极大的艺术性。特别令人难忘的,是在一个宋墓入口的石门上雕刻了一个女孩子向外张望的脸,就好像她正在偷看人间尘世一样。她似乎在招呼我进去。可我更喜欢这红尘滚滚的人世间,于是回到正在等我的出租车上,再回到洛陽。

洛陽除了它的.历史遗迹外,还有其他许多吸引人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当属那里四月底或五月初盛开的牡丹了。早自唐朝起,洛陽就被称为中国的牡丹之都。但确切的有关洛陽是何时起、又是如何与牡丹扯上关系的,还真说不清楚。也许是因为牡丹在中国最早种植于两千年前的汉朝,而洛陽曾是汉朝的都城之一。所以自然而然地,人们就把洛陽和牡丹联系起来了。过去的两千年中,许多画家都喜欢以牡丹为题作画。牡丹也同样是花匠们的最爱。洛陽一年一度的牡丹节堪称一大盛事,它标志着洛陽旅游高一峰的到来。幸亏我提前一个月就到洛陽了,否则肯定找不到酒店,估计连楼下带“夜半歌声”房间也甭想。

除了牡丹,如今的洛陽,更以中国第一拖拉机厂的总部而著名。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比无处不在的各种用途的私家机动车更能体现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了。中国的所有公路上,都拥挤着许多的机动车。洛陽第一拖拉机厂就是机动车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它生产著名的东方红拖拉机,为了顺应当前的经济改革,“东方红”已经被涂成了鲜艳的橙色。

我本想去拖拉机厂看看,但最后还是去了乡间一个被几乎所有来洛陽旅游的人忽略的地方。在市北二十五公里处,葬着中国最著名的统治者之一,他的名字叫刘秀。他领导的起义,推翻了篡取汉朝皇位的王莽。之后刘秀重兴汉室,史称汉光武帝,建都洛陽。那是公元25年的事,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洛陽的第一批牡丹花开放了。三十四年后,刘秀去世,葬在都城以北的黄河岸边。尽管黄河频繁泛滥,但它对这位皇帝表现出了极大的敬意,不仅没有伤他的墓一丝一毫,还自己主动向北移了一公里。

我之所以对汉光武帝有着某种偏爱,是因为一个故事。刘秀登上大位后不久,便前往沿海的浙江省邀请他的一位童年伙伴入朝为官。可他的这位朋友对他说,他更愿意以钓鱼来打发日子,说着就把脚搁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睡着了。刘秀的这位朋友名叫严子陵,他那时几乎与皇帝一样的闻名,但他是个隐士。中国人喜欢讲这个故事,显然不是为了赞美严子陵,而是为了赞美光武帝刘秀,赞美他的大度。然而,尽管他们可能还在继续赞美刘秀,却不愿意到他的坟头去看看他,至少我去的那天就没有别人。要说完全没有别人也不对,那天除了我和司机,还有一个人,一个小女孩。她在那跑来跑去的,给那些柏树绑上白布条。柏树不是一棵两棵,而是好几百棵。白布条被风吹得飘飘乱舞。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希望风把她的祈祷带去天堂吗?我坐在那儿看着她,正打算走过去问问,我的司机却按响了喇叭。他一定等得不耐烦了,这是催着我回洛陽呢。我只好不辞而别了,唉,怪异又美丽的小女孩,还有这位,伟大的、大度的皇帝。

老白马散文

很多人问过我:你为什么对动无情有独钟,过去的了却还是思念至今,我自己至今也说不清,也许是我太重感情吧!

表面上我给人的感觉没心没肺,但谁又会想到我确实是个怀旧之人,童年与少年家里姊妹很多,我又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很健康,所以父母就没有必要担心我,所以把大部分的爱都给了小弟和姐姐,我就自由的玩耍与乡间各处,除了小伙伴,再就是小动物,因为动物会对我产生依赖,再者它们会聆听我的心声。

念念不忘少年时家里面养的一匹“老白马”它——辗转周折为好多主人效力,最后以1300百元被卖到了我家,当年它骨瘦如柴,却是仁义忠厚又能干,牵着它去哪里它从不反对,那时它已经是风烛残年,由于特别能干又忠厚,再加上年纪过大便所以瘦到了皮包骨头。

那时的所有主人都是不太精心的照顾它,只要它干活,到了我家它吃到了饱饭,喝到了干净的水,农活自然轻巧了很多,它也许是为了感谢,在多年未育的情况下,生了一个健康的小马驹,它这算是老来得女。

每日带着它那个调皮的孩子拉着车,无怨无悔的耕作,一生不违背任何指令,言听计从,那时路不好走车子陷住了它瞪着双眼,跪着拉车,拼命拖着沉重的货物,那一幕我少年的心酸了,一匹老马,一副老骨头,难为了。

记得那是九八年发大水,地里离家很远,刚下过雨上游的.洪水平推河套,老白马满身是雨水就屹立在天地之间,它的小女儿就使劲的靠着它,雨稍有缓解,父亲套上车赶着它想要回家,老白马此时叛逆了,就是不走,父亲回家心切,使劲的打它,而它却闭上双眼死也不走,任你抽打。

我们心疼它,阻止父亲,小马也是一个劲的往父亲身上靠,意思是心疼它母亲,父亲的鞭子落在满身雨水的老白马身上,水花四溅,一条条檩子滴下“汗雨”夹杂着落地,我抱住父亲再次举起的马鞭,不忍它在受苦。

老白马慢慢的睁开了双眼,眼球被鞭子抽红了,嘴唇裂着口子滴着血,伴着雨水不知该有多痛,我抱着老白马嚎啕大哭,姐姐也是跟着心疼,这一幕至今难忘,老白望着远处的洪水又闭上了双眼,父亲还是要打它走,被临地的乡亲阻止,说“老马识途”,你没见这湍急的水流,要是过去你们岂不是都会被冲走,父亲此时恍然大悟,也是佩服老白马。

时间慢慢过去水流渐渐撤去了,老白睁开了双眼拉着我们走向了它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小心翼翼的迈着每一步,我们在它的马车上安全的回了家。

马寿二十五,它在最后活了二十九,这在人来说是英年早逝,死了也好,解脱了劳劳碌碌的奴隶生涯,最后疾病缠身,死在我们的关怀下也算得了善终。

回想起在它背上骑着奔跑的那一刻,回想起它满身汗水把秋收的果实带到家,晚上疲劳的站在冰冷的马厩里,用那口老牙慢慢的咀嚼着干草,寒冬里在缰绳的固定下不知耐过了多少个日夜,二十九年沧桑走过,不知挨过多少鞭打棒槌。

终老时那两只耳朵上面都已是伤痕累累,莫说遍体。

你已逝去十几年,庆幸我还记得你,但愿你经过这一世轮回之苦,不再为奴,有个好依托。

少年的记忆一是公鸡“铁鹰”二是老马“老白”三是大狗“阿辉”四是白羊“山山”五是花猫“如虎”。

其实人生故事很多,性情中人就难免要动感情,生死本就平常,我本善良,我爱这些与我有缘的生灵如己,或许前生或许来生我们就是朋友,包括那木刻的套娃,五种寄托再也不会逝去,掰开看着去回忆当年的快乐,

峰即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我一定会妥善安置他,他不是我所爱我都不会抛他而去,更不会别有他念,生命中即已出现的又怎会轻言放弃,慢慢的任缘分摆布,缘分殆尽时我的尘缘已了。

红尘中恩恩怨怨,情情爱爱,生生死死,看透了你就不该唠叨,更不该抱怨,有则有,无则无,生则生,死则逝。

男人女人只要有豪情,心自会宽。

有堰西来的经典散文

一个充满诗意与遐想的名字,伴随眉山新区,走进我的视野。至少刚到眉山时,我的感觉是这样的——西来堰。

记得在多次眉山新区基础设施规划审查会上,无论交通,还是城建部门的领导,在汇报方案时,都提到这个名字。交通部门的领导说,省道106线纵跨眉山东西,连接仁寿、眉山、洪雅三县,是全区两纵三横交通网络的主骨架,必须彻底改造,才能适应发展。但考虑到资金承受能力,第一步,可先搞地势平坦,投资较少的西段,即从西来堰开始,至洪雅县城结束。第二步,再搞东段。城建部门领导的意见是,新区城市规划,不应走旧城改造路子。在城北片区规划发展新城,是一个开创性的思路;重点是北拓东进,北至太和,东至岷江,西至西来堰……

那时,我虽还不知道西来堰是啥样子,甚至不知其在何处,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白的,无论城还是乡,街或者路,新城和旧城,西来堰都是个节点。诗意与遐想,就是在此时产生的。

西来堰,西来堰。你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堰呢;从西而来,为何而来,往何处去;为何又与眉山如此息息相联?我相信,任何长久的存在,包括来和往,以及过程和状态,都与某种因缘有关。乐山凌云禅院门口有副对联:“大江东去,佛法西来”。记得,第一次看见这副对联时,我内心曾产生深深的震撼,关于西来与佛法。不信佛,但面对这浩浩大江,滚滚激流,我却感受到了强烈的威严。仿佛有双无形的佛眼,就在我身边,注视着这世界的秘密。

当然,更多的联想,还是在眼前——堰与规划。堰的功能是提高上游水位,便利灌溉或航运。显然,西来堰,并不为航运,而是灌溉,为接迎李冰父子的伟大功绩。这也了不起啊,谁能否认,这片川西坝子的奇迹;谁能否认,这千百年来的水旱从人。原来,在漫长的农耕文明风雨里,这里的风调雨顺,是有一种佛样的.宽广与慈爱,在呵护着,恩泽着,遮挡着。啊,亲爱的西来堰。

问题是,一切都在变。乡正成为城,路正成为街。这堰,西来堰,也在变。它不仅坚守于灌溉的本份,功能正在不断拓展,正成为眉山新城的一片风景,一道门,一眼窗,一份佛(福)缘。它伫立于新城的西门,无论眉山人出门远行,还是远处的人来到眉山,大都免不了由此出入;而首先要跨越的,就是西来堰。

有堰西来,你看见了什么,要告诉我们什么?

我相信,唯一的答案,是看见了变。这城市的变,这窗口的变,这行人车辆工厂商户的变,这堰和门的变。

天上的云彩是虚幻的,脚下的路是实在的。变就在脚下。此刻,我就站在桥头,而且是桥连着桥。不管有没有人看我,反正我在桥上看风景。变幻中的风景是复杂的,不能用惯性思维去判断。比如这桥,如果仅仅从桥出发,就去浪漫地理解“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就错了。的确,桥下有西来堰,宛若一道城池沟壑,横亘于省道106线上,需要这桥的飞架与引渡。但这远远不是桥的全部含义。这桥还有城市立交的功能,桥下不仅有大路,成昆铁路,成乐高速公路,还有跨越南北的物流园区,汽车城,商贸中心;桥西是南北走向的工业新城,有新兴的眉山铝硅产业园、机械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和金象化工产业园区,那里有成片的厂房正拔地而起。

当然,变化最大的还是桥本身。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当初,我们规划的省道106线城区段和西来堰大桥,已明显不适应了。改造,不仅仅是加宽,还要加美,加文化。宽阔的路面,流畅的曲线,配上古朴典雅的宋时门楼华灯,开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通衢大道,而是这个城市的现代之门,文化之门,文明之门,生态之门。

岷江东去,有堰西来,似佛眼,注视着这桥头堰尾的变。

大雁翩翩的散文

吃过午饭,沿着滨江路缓缓散步。时值冬季,太阳像十二三岁的少女,羞涩地躲在云层里不肯露面;风儿也脱去了柔和的夏装,刺骨般冰凉。走在户外虽然有点冷,但心情却很开朗,一抬眼雄伟大气的迎宾大桥呈现在眼前,正所谓“一桥跨西东,两岸展宏图”。

穿过迎宾大桥,沿滨江路风景带穿行,不大一会功夫,就来到了东门大桥。

站在桥头,百车飞流,千帆远影,跑马场里有大型机械正施工,修砌码头。只有古老的白塔静静地立在沱江边,遥想当年,这江边码头是多么繁华热闹。有人说为了镇河妖而修建的白塔,就是锁妖塔;另一种说法是古代科考前夕,读书人会收集读过的书,堆集在塔里烧,祭奠书仙,保佑自己考上状元。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收回思绪,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桥,向苌弘广场而去。

跨过东门大桥,高大帅气的黄桷树,映入眼帘,恰似中年的我,人生过半,一事无成,惶恐着是立于原地,任尘世蒙灰,淡然度日,还是?再看黄桷树,顶着风,迎着雨,撑起的是一片蓝天,那些枝桠,虽是冬天,却也蠢蠢欲动要发新芽。我想,做人也如此吧,不甘于平庸,不甘于寂寞,活成不一样的自己。

沿着绿化带向前走,绿油油的草坪,整齐的万年青,还有一排排分布均匀,栩栩如生的雕像,有乐师,有编钟,敲打声仿佛传来,悠扬悦耳,叙说着孔子访苌弘的远古传说。就连那一排排银杏树桂花树都有了灵性。

长长的防洪提岸上下,摆满了茶桌,无数靓妹俊男围桌品茶。突然,在奔流不息的沱江河面上,一群大雁欢快地拍打着翅膀,“嘎、嘎”地叫着,一下子映入我的眼帘,闯进我的心里……

抖动着翅膀的一群大雁,与斜对面美丽的沱江大桥,形成一副绝美的人间画卷,雁在水中飞,桥在水上游,大雁飞飞,天高水长。而岸边,水草茂盛,滩途遍野,大雁有的在“伊呀、伊呀”抖着翅膀,有的“咕咕”声不断,欢快地寻觅着滩地里的食物……

再往前走,堤岸上观看大雁的人三五成群,奶奶牵着孙子,爷爷牵着孙女,兴高采烈地笑着说着,大雁你又回来了,让雁城真的有了大雁了。

遥想三十年前,我初来资阳,偶儿一次去城北火车站,诺大的火车站广场上,有一只雕塑的大雁,展开双翅,正翱翔蓝天,那洁白的身子,高大威武。整体感觉很神气,活灵活现,特别是眼睛,精雕细刻,滴溜溜像在转,传神而生动。每次坐火车去外地,我总要在大雁雕像前坐坐,幻想一下天空中人字型飞舞的大雁。这雕像便深深地印在脑中了,以至于后来常常一个人跑到南门黄蟮溪沱江边去寻找雁鹅。真想见见真实的大雁,可每次总会失望而归。

后来看书才知道沱江河畔,金雁常驻,故名雁江,又称雁城。明清两代,资阳县志均有多处记裁。汉代王褒,在《僮约》中描述了养殖大雁,可见大雁在沱江河流域有家养,正所谓“城下江流金雁水,金雁来留故名江。”1935年,四川军阀刘湘的.部下范哈儿,驻防资阳,由于他克扣军响,他手下的士军用枪打大雁充饥,沱江河的大雁从此就消声灭迹了。

今天终于见到百雁齐飞,让雁城名至实归,怎不让我激动万分呢?

留恋于沱江边的美景,更留恋着沱江边的大雁。华灯初上,苌弘广场却是人山人海,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铿锵的鼓声敲响了,美妙的音乐奏响了,美丽的舞台亮起来了。

“怡然资阳雁归来,荧光夜跑爱满城”,第三届资阳九曲河荧光跑公益行动开始了,雁江区文联孟主席首先致词。他强调了此次活动的意义,介绍了雁城的来历和悠久的历史,倡导大家爱护大雁,为保护大雁做出贡献。隋后各界爱心人士及企业为“护雁队”进行了捐献。

紧接着欢乐的舞蹈跳起来,吉祥的唢呐吹起来,美丽的大雁舞起来,高雅的钢琴奏起来……各式节目把晚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随着主持人的一声呐喊:“怡然资阳雁归来,荧光夜跑爱满城开始了!”三百多名自愿者,打着彩旗,挥舞着荧光捧,红黄色的服装在夜景及荧光捧的陪衬下,流淌在九曲河畔,流淌在大雁身边,流淌在我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