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的语录35句

穿得丑,大家就会记得那件衣服有多丑﹔穿得美,大家就会记得这个女人有多美。——黑泽明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黑泽明的语录35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如果向技术追求,道路自然会打开,如果只忙于云云事物,忘记钻研技术的话,便会一事无成。

2、对我来说剧本是有生命的,我的老师山本嘉次郎曾说:要做导演先要写好剧本,了解到剧本的重要性。在那段时间里,我总不停的写剧本,而写剧本的和写剧本的方式让我充分开拓了自己的想象力,所以我不拘泥剧本的格式。有时会写出方格之外,有时会直接写下一场。

3、写到这里我很激动,因为我七岁的时候是那么呆头呆脑。学校生活使我深感痛苦,所以为了这样的孩子不由得把我这段生活写了下来。

4、瀑布来自高处,源头之水皆平静,到此成激流。——黑泽明

5、现在我写着这些往事,但耳朵听到的却是电视的声音、电炉子的响声,收废纸的扩音喇叭的叫声。这些,全是电器的响声。 ——黑泽明

6、电影是影象和音乐的乘数。 ——黑泽明

7、父亲告诫我:"不要着急,也没有着急的必要。"他还说:"要等下去,前进的道路自然会打开的。

8、我为了抵抗人的苦恼,戴上一副强者的面具;而植草却为了沉溺与人的苦恼,戴上了一副弱者的面具。事实不过如此。而且,我俩只是表面的不同,就本质来说,我们都是弱者。

9、我从来不拍摄我不想拍的东西,我对迫使我赢取票房而导演影片不感兴趣,不管它是好是坏。导演的信仰必须是真实的对待自己,客观地对待工作。制片人把钱交给导演,因此导演应该相信他的制片人。制片人同样也信任他的导演。

10、导演的工作就是创造电影,所以导演像人生一样是多方面的。导演不但是用来表达技巧、而且还是反应人生的工具,所以导演能拍出想拍的东西,其导演技巧便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导演的工作就是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来,最难以用逻辑解释的部分,便是导演的艺术风格。有人经常会问及我拍摄意图,我总是回答,"自自然然便成了这样"。我并不故弄玄虚,是真如此认为的。如果你们有志去做导演,要记得电影的实践比理论更重要。在实践中,通过挑战自己而取得经验,在众多记忆中,一定可以找出适合该作品的自我风格。

11、当我看到声嘶力竭拖着凄凉的腔调沿街叫卖蚬子的孩子时,我感到自己是个幸运儿。当卖脆饼的从盛夏季节似火的骄阳下走过的时候,我正站在橡树下举着捕蝉罩的竿子捕蝉呢。

12、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不知道失败是无可避免的那些人。——黑泽明

13、人能把卫星送进宇宙,可是在精神上却不会向上看,而是像野狗一样,只注意脚下,徘徊不已。

14、你锋芒毕露,这是你的弱点,你像把无鞘刀,锋利,但好刀应在刀鞘里。——黑泽明

15、假如世界上的人都这么想,那么,现在世界上发生的你争我夺就会因为大家认识到它是自相残杀而不再发生了。不过,到了那时候,地球上的人也会逐渐认识到地球本位主义也是狭隘的观点了。

16、刻意要画好画面会弄巧成拙,只要专心画好电影影象,自然便会构成有趣的图画。——黑泽明

17、想到这里,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比从前卖蚬子的孩子还可悲。——黑泽明

18、只忠实于导演意念的是不是正确的剪接法?每一个片段都有其现实。首先要聆听片段的呼声,才开始剪接。

19、讨人喜欢的.面孔,说话八面见光、滴水不漏的人,确实要防备,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黑泽明

20、有人认为奢侈是贫穷的对立面。其实不是,奢侈是粗俗的对立面。 ——黑泽明

21、如果只忙于云云事物,忘记钻研技术的话,便会一事无成。 ——黑泽明

22、我从来不拍摄我不想拍摄的东西,我对迫使我赢取票房而导演影片不感兴趣,不论它是好是坏,导演的信仰必须是真实的对待自己,客观的对待工作。

23、不要浪费时间敲一堵墙,你无法将其变做一扇门。 ——黑泽明

24、好剧本给予工作人员勇气,去克服几乎不可能的拍摄条件,好剧本让人发挥最大潜能。——黑泽明

25、永不放弃,即使中途变得困难。——黑泽明

26、面对可怕的事物闭眼不敢看,所以就觉得它可怕,什么都不在乎地看它,哪里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27、我没有时间讨厌你。——黑泽明

28、我不善于说话,但我倒世界任何国家去都没有合不来的感觉,所以,我认为我的故乡是地球。

29、因为孩子的智力发展参差不齐,既有5岁时就像7岁那么聪明的孩子,但是也是有虽然7岁却只有5岁智力水平的孩子。智力的发展有快有慢,一年有一年的水平,那种僵死的规定完全是错误的。

30、导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来,最难用逻辑解释的部分,便是导演的艺术风格。

31、剪辑一项很有趣的工作。拍好的菲林,只是剪辑的材料,我从未用过剪辑师帮助剪辑。我喜欢剪辑,我使用多部摄影机、手绘分镜都是为了剪辑做好工序。如果时间许可,我会马上剪辑给工作人员看,即使是最难明白的场面,看了剪辑效果便会恍然大悟,理解为何拍一场要这么久,通过剪辑来统帅摄制组的各成员,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2、我不懂得用逻辑解释电影,也特别讨厌解释电影。

33、然而时光倒流,世事重来。我唯一的希望,却是让光明和黑暗永无交集。

34、我想拍摄美好的电影,我执著于电影的追求,将近六十年了。

35、我很想拍的素材,便会抓紧它,拍成电影。

从心理学视角分析黑泽明的《梦》「论文」

《梦》是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制作的被世人称作是他的精神自传的一部电影。可以说这是黑泽明在经历了几次人生的大起大落,看遍世态炎凉人间百态后,在80岁高龄时创作出的一部集大成的影片,传递出黑泽明对现今世界、社会、人生最坦率的看法。这部灌注了黑泽明一生心血的电影结构精致巧妙,内容发人深省,放到今天依然有着警醒世人的作用。

影片《梦》由相对独立的八个短片组成:《日照雨》《桃田》《暴风雪》《隧道》《乌鸦》《富士山》《鬼哭》《水车村》。这八个梦分别描述了八个光怪陆离、互相毫不相关的梦境。心理学家雷奈·泽若指出,梦的内容如果被完全变换到银幕上去,就会造成一种晦涩难懂的电影。因此在理解这种类型的电影时就需要我们适当运用影视艺术心理研究方面的相关理论,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组织原则。当我们从整体的影片叙事结构看,发现八个梦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排列,而是导演从童年到成年再到晚年的生活经历以及内心思想成长的反映,体现了黑泽明在不同时期对世界、人生、社会的看法。

童年时的希望之梦

前两个梦描绘的是黑泽明童年时期所看到的世界,从影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起,就营造着梦境与现实相交融的氛围。《日照雨》中那栋在太阳雨中伫立的小房子模仿的是黑泽明儿时在小石川的家,门边甚至挂着一块铭牌写着“黑泽”,而少见的太阳雨、朦胧的水雾汽、天边的彩虹等元素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充满童真和幻想梦境。母亲所说的不要乱跑,下太阳雨时看到狐狸嫁女是日本传说中的禁忌,并没有阻止黑泽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在真的看到狐狸新娘后,选择拿起短刀继续寻找彩虹下狐狸的窝的行为,将孩子具有探索精神的性格呈现出来。这和黑泽明小时候出生于武士家庭,做过军官的父亲对他的严厉家教是分不开的。在强大的压力下黑泽明有着一颗叛逆的心,才会有冲破禁忌的原动力,以及日本武士所具有的勇敢面对挑战的坚定和勇气。

《桃田》讲述的是在三月三桃花节(也叫女儿节)的一天,“我”被一个小桃仙带领着,看到了被砍的桃树在人偶帮助下再次盛开的场景,同样是还原着黑泽明童年时期的经历。那位纯洁美好的小桃仙则是黑泽明早夭折的小姐姐的化身,这个姐姐在他心目中,“身上有一种水晶一般透明、柔弱易损、令人哀怜的美”,这个姐姐在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像突然被旋风刮走了一般,去了另一个世界”,当初和姐姐过人偶节时的欢乐气氛让他难以忘怀,这也是这个梦境产生的深层内心原因。同时这个梦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旨,只有内心仍拥有最纯真的童心才能够看到再度盛开的桃花,控诉了人们为满足私欲把树木砍伐殆尽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黑泽明用夸张的人物造型和借鉴日本传统音乐,以及扁平化的画面构图将人偶们跳的那段舞以及桃花的盛衰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展现出来,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撼,更有力地传达出导演对人们不敬畏自然行为的谴责。

成年时的坚持之梦

随着情节的发展,从第三个梦到第七个梦都可以算作是黑泽明成年时的梦境,相比于之前童年的两个梦风格和内涵上都更加严肃而深刻。在这个阶段,黑泽明的人生几经波折,从《姿三四郎》的一举成名开始,他的电影事业几经起伏,高到数次问鼎奥斯卡金像奖,低到公司破产无片可拍。各种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以及战争、核爆炸等灾难黑泽明都体验过,却仍然坚持着最初的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坚持着自己精益求精的理念。

一、对自然的态度。在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这个永恒话题上,黑泽明一贯有着鲜明态度。他坚持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试图改造自然甚至战胜自然。在第六个梦《富士山》和第七个梦《鬼哭》中,人们对自然的掠夺已远远不是童年时期乱砍滥伐那么简单,已经恶化到过度开采使用核能源,导致核电厂爆炸,人们只能走近海边,走向死亡;泄露的核辐射使动植物开始产生畸变,甚至产生了食人魔这一由人类演变而来的新物种。导演通过令人恐怖的弥漫的黑雾和怪异的红沙来加强观众对核辐射的恐惧程度,表现他对战争对核污染的厌恶和反感。将未来可能导致的后果用夸张的镜头画面具象化,比如比人还高的蒲公英,核电厂爆炸时殷红如血的富士山,还有食人魔痛苦地在血水边嚎叫挣扎的剪影等,以极具形象直观的镜头语言,将导演对不善待自然、过度开采开发核能源的无知批判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阴影下痛苦生活的一代人,他认为战争是黑泽家族支离破碎的罪魁祸首,也曾在父亲的帮助下逃过兵役。然而,越是厌恶就越是躲不掉,在和女演员加藤喜代结婚的当天他们的新房就被美军轰炸夷为平地,他的电影事业也因为战争而一度停滞不前。他的第四个梦《隧道》就用十分梦境化的故事讲述着“非梦”的内容———第三小队长作为唯一生还的人在战后回家的路上,经过一条隧道时再次见到了生前的`士兵,并从他们的对话中体现出战争对人们的迫害,无论生与死,都是一样的不幸:死去的人们留恋人世间,希望能够与亲人重逢;活着的人们被负罪感所束缚,在世而不得安宁。更痛苦的是象征着战争的那条黑洞洞的隧道仍然充满着危机。还有那只极富象征意义绑着手榴弹的狗,身上时隐时现的红光似乎随时有可能爆炸。这是一个对战争反思的梦,黑泽明希望能够用这种象征手法让人们醒悟,战争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

三、对理想的态度。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无论是经历过什么挫折,破产也好,失去亲人也好,一直以来的心血流产也好,在残酷的社会和生活面前,黑泽明一直没有放弃过他自己的理想,并且不愿屈服于世俗而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虽然在前进的过程中黑泽明有过自杀的念头,但最终都挺过来了并且重新站了起来,甚至站得更高。第三个梦《暴风雪》就反映了战胜死亡的过程。登山队员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暴风雪中寻找营地,一度试图放弃挣扎,甚至还有雪女 “温柔乡”的吸引,但队长最终推开了诱惑,带领着队员在放晴之后找到了营地。第五个梦《乌鸦》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导演对艺术对理想的追求。黑泽明从小就喜爱画画并且最爱梵高,在这个梦中他进入到了梵高的每一幅画作中,构成了这八个梦中最为绮丽明亮的梦。在梦中黑泽明一路追寻着梵高的步伐,配乐中不断穿插着火车“呜呜”的鸣叫声,仿佛在催促着梵高前往下一幅画的步伐,“我埋头苦干,像火车头一样驱策自己。”黑泽明通过梵高的嘴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在追求艺术梦想的道路上只会觉得时间不够,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哪怕是世人暂时无法理解也要竭尽全力把它呈现出来。正是在这种欲望的推动下,无论是黑泽明还是梵高才能够不顾一切地追赶着象征着时间的火车。这就是他们对理想的态度,不管前方是否布满荆棘,依旧忘我而炽热的追寻理想。

晚年时的回归之梦

在经历过世间沧桑百态后,黑泽明一门心思想着的就是怎么才能够把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呈现给观众,只有最纯粹的心灵才能够做出最纯粹的梦。第八个梦讲的就是“我”来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外桃源,这里的人们坚信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连死亡都可以像节日一样欢乐,因为他们觉得那是经历世间劳苦后重回自然怀抱。这种“回归”从黑泽明晚年的作品中也能看出来,《八月狂想曲》《看海》《雨晴了》等远不及之前作品的华丽,在绚烂之极回归于平淡。就像最初偷看狐狸嫁女的黑泽明,又找回了纯洁美好的童心,回到最本真的生活状态。

黑泽明的八个梦,不但记录了他一生中生理与心理成长的过程,更承载着太多他对人生、对社会、对理想、对爱的希望与失望。在《梦》中,经历了童年过后的成年时期就是一个不断把美梦撕碎的过程。在暴风雪、战争、核辐射等摧残之后,本以为将会堕入人间地狱的人类突然又找到了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方式,重新找回了希望。失望但不绝望。用惨痛的现实引起人们的思考,再用一丝希望去鼓励人们改变现实的勇气。这才是黑泽明《梦》的意义所在,也是黑泽明所希望的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意义所在。

基于心理学视角分析黑泽明的《梦》论文

《梦》是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制作的被世人称作是他的精神自传的一部电影。可以说这是黑泽明在经历了几次人生的大起大落,看遍世态炎凉人间百态后,在80 岁高龄时创作出的一部集大成的影片,传递出黑泽明对现今世界、社会、人生最坦率的看法。这部灌注了黑泽明一生心血的电影结构精致巧妙,内容发人深省,放至今天依然有着警醒世人的作用。

影片《梦》由相对独立的八个短片组成:《日照雨》《桃田》《暴风雪》《隧道》《乌鸦》《富士山》《鬼哭》《水车村》。这八个梦分别描述了八个光怪陆离、互相毫不相关的梦境。心理学家雷奈·泽若指出,梦的内容如果被完全变换到银幕上去,就会造成一种晦涩难懂的电影。因此在理解这种类型的电影时就需要我们适当运用影视艺术心理研究方面的相关理论,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组织原则。当我们从整体的影片叙事结构看,发现八个梦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排列,而是导演从童年到成年再到晚年的生活经历以及内心思想成长的反映,体现了黑泽明在不同时期对世界、人生、社会的看法。

童年时的希望之梦前两个梦描绘的是黑泽明童年时期所看到的世界,从影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起,就营造着梦境与现实相交融的氛围。《日照雨》中那栋在太阳雨中伫立的小房子模仿的是黑泽明儿时在小石川的家,门边甚至挂着一块铭牌写着“黑泽”,而少见的太阳雨、朦胧的水雾汽、天边的彩虹等元素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充满童真和幻想梦境。母亲所说的不要乱跑,下太阳雨时看到狐狸嫁女是日本传说中的禁忌,并没有阻止黑泽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在真的看到狐狸新娘后,选择拿起短刀继续寻找彩虹下狐狸的窝的行为,将孩子具有探索精神的性格呈现出来。这和黑泽明小时候出生于武士家庭,做过军官的父亲对他的严厉家教是分不开的。在强大的压力下黑泽明有着一颗叛逆的心,才会有冲破禁忌的原动力,以及日本武士所具有的勇敢面对挑战的坚定和勇气。

《桃田》讲述的是在三月三桃花节(也叫女儿节)的一天,“我”被一个小桃仙引领着看到了被砍的桃树在人偶帮助下再次盛开的场景,同样是还原着黑泽明童年时期的经历。那位纯洁美好的小桃仙则是黑泽明早早夭折的小姐姐的化身,这个姐姐在他心目中,“身上有一种水晶一般透明、柔弱易损、令人哀怜的美”,这个姐姐在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像突然被旋风刮走了一般,去了另一个世界”,当初和姐姐过人偶节时的欢乐气氛让他难以忘怀,这也是这个梦境产生的深层内心原因。同时这个梦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旨,只有内心仍拥有最纯真的童心才能够看到再度盛开的桃花,控诉了人们为满足私欲把树木砍伐殆尽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黑泽明用夸张的人物造型和借鉴日本传统音乐,以及扁平化的画面构图将人偶们跳的那段舞以及桃花的盛衰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展现出来,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撼,更有力地传达出导演对人们不敬畏自然行为的谴责。

成年时的坚持之梦随着情节的发展,从第三个梦到第七个梦都可以算作是黑泽明成年时的梦境,相比于之前童年的两个梦风格和内涵上都更加严肃而深刻。在这个阶段,黑泽明的人生几经波折,从《姿三四郎》的一举成名开始,他的电影事业几经起伏,高到数次问鼎奥斯卡金像奖,低到公司破产无片可拍。各种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以及战争、核爆炸等灾难黑泽明都体验过,却仍然坚持着最初的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坚持着自己精益求精的理念。

一、对自然的态度。

在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这个永恒话题上,黑泽明一贯有着鲜明态度。他坚持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试图改造自然甚至战胜自然。在第六个梦《富士山》和第七个梦《鬼哭》中,人们对自然的掠夺已远远不是童年时期乱砍滥伐那么简单,已经恶化到过度开采使用核能源,导致核电厂爆炸,人们只能走近海边,走向死亡;泄露的核辐射使动植物开始产生畸变,甚至产生了食人魔这一由人类演变而来的新物种。导演通过令人恐怖的弥漫的黑雾和怪异的红沙来加强观众对核辐射的恐惧程度,表现他对战争对核污染的厌恶和反感。将未来可能导致的后果用夸张的镜头画面具象化,比如比人还高的蒲公英,核电厂爆炸时殷红如血的富士山,还有食人魔痛苦地在血水边嚎叫挣扎的剪影等,以极具形象直观的镜头语言,将导演对不善待自然、过度开采开发核能源的无知批判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对战争的态度。

黑泽明是在战争阴影下痛苦生活的一代人,他认为战争是黑泽家族支离破碎的罪魁祸首,也曾在父亲的帮助下逃过兵役。然而,越是厌恶就越是躲不掉,在和女演员加藤喜代结婚的当天他们的新房就被美军轰炸夷为平地,他的电影事业也因为战争而一度停滞不前。他的第四个梦《隧道》就用十分梦境化的故事讲述着“非梦”的内容———第三小队长作为唯一生还的'人在战后回家的路上,经过一条隧道时再次见到了生前的士兵,并从他们的对话中体现出战争对人们的迫害,无论生与死,都是一样的不幸:死去的人们留恋人世间,希望能够与亲人重逢;活着的人们被负罪感所束缚,在世而不得安宁。更痛苦的是象征着战争的那条黑洞洞的隧道仍然充满着危机。还有那只极富象征意义绑着手榴弹的狗,身上时隐时现的红光似乎随时有可能爆炸。这是一个对战争反思的梦,黑泽明希望能够用这种象征手法让人们醒悟,战争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

三、对理想的态度。

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无论是经历过什么挫折,破产也好,失去亲人也好,一直以来的心血流产也好,在残酷的社会和生活面前,黑泽明一直没有放弃过他自己的理想,并且不愿屈服于世俗而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虽然在前进的过程中黑泽明有过自杀的念头,但最终都挺过来了并且重新站了起来,甚至站得更高。第三个梦《暴风雪》就反映了战胜死亡的过程。登山队员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暴风雪中寻找营地,一度试图放弃挣扎,甚至还有雪女“温柔乡”的吸引,但队长最终推开了诱惑,带领着队员在放晴之后找到了营地。第五个梦《乌鸦》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导演对艺术对理想的追求。黑泽明从小就喜爱画画并且最爱梵高,在这个梦中他进入到了梵高的每一幅画作中,构成了这八个梦中最为绮丽明亮的梦。在梦中黑泽明一路追寻着梵高的步伐,配乐中不断穿插着火车“呜呜”的鸣叫声,仿佛在催促着梵高前往下一幅画的步伐,“我埋头苦干,像火车头一样驱策自己。”黑泽明通过梵高的嘴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在追求艺术梦想的道路上只会觉得时间不够,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哪怕是世人暂时无法理解也要竭尽全力把它呈现出来。正是在这种欲望的推动下,无论是黑泽明还是梵高才能够不顾一切地追赶着象征着时间的火车。这就是他们对理想的态度,不管前方是否布满荆棘,依旧忘我而炽热的追寻理想。

晚年时的回归之梦在经历过世间沧桑百态后,黑泽明一门心思想着的就是怎么才能够把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呈现给观众,只有最纯粹的心灵才能够做出最纯粹的梦。第八个梦讲的就是“我”来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外桃源,这里的人们坚信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连死亡都可以像节日一样欢乐,因为他们觉得那是经历世间劳苦后重回自然怀抱。这种“回归”从黑泽明晚年的作品中也能看出来,《八月狂想曲》《看海》《雨晴了》等远不及之前作品的华丽,在绚烂之极回归于平淡。就像最初偷看狐狸嫁女的黑泽明,又找回了纯洁美好的童心,回到最本真的生活状态。

黑泽明的八个梦,不但记录了他一生中生理与心理成长的过程,更承载着太多他对人生、对社会、对理想、对爱的希望与失望。在《梦》中,经历了童年过后的成年时期就是一个不断把美梦撕碎的过程。在暴风雪、战争、核辐射等摧残之后,本以为将会堕入人间地狱的人类突然又找到了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方式,重新找回了希望。失望但不绝望。用惨痛的现实引起人们的思考,再用一丝希望去鼓励人们改变现实的勇气。这才是黑泽明《梦》的意义所在,也是黑泽明所希望的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意义所在。

从心理学视角探求塞氏企业成功之道论文

塞氏企业是一个传奇,其凭借对员工敏锐的洞察力和以人为本的民治思想博得多数人青睐;它摒弃固有僵化的管理模式,拆掉层层金字塔式冗长的管理链条,让员工参与到管理和实践过程中,成为企业真正的决策者;它深入人心处处顾及员工的感受,从物质到精神切实保障员工的利益;它给了员工家的温暖,让员工对工作充满渴望,对未来充满希望。塞姆勒及其企业的传奇事例让我们为之疯狂。本文通过整理塞氏企业相关资料,从心理学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塞氏企业的成功之道,从中国文化传统角度解读塞氏企业发展历程及我们可以借鉴的管理模式,期望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靠的建议。

一、引言

里卡多·塞姆勒—巴西塞氏企业的CEO,他摒弃了固有僵化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实践决策的各个层面。他对员工的信任认可和极大程度的放权大大激发了员工对待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他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洞察力,并以特立独行的管理模式经营着自己的企业,塞氏企业由此真正做到了劳资共治。

塞氏企业是巴西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经营的产品达上千品类。与传统商业巨头相比,它的知名度也不是很高,但其却被自己的员工所追捧,它是巴西人最想去的企业。卡里多,塞姆勒接管塞氏企业后,对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整顿,先后经历了兼并收购重组等重大改革举措。在世界经济低迷,国家经济政策混乱,经济危机重重的严峻形势下,塞氏企业竟逆流而上,企业生产力提升了近七倍,利润增加了五倍,一跃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员工离职率最低的企业之一。

在巴西经济低迷时期为何塞氏企业能脱颖而出?为什么塞氏企业员工对自己的老板和企业总是赞不绝口?为何塞氏企业是巴西年轻人最想去的人间天堂?本文通过整理和搜集塞氏企业相关案例,从心理学视角来总结归纳塞氏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从中国文化传统角度解读塞氏企业发展历程及我们可以借鉴的管理模式,期望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靠的建议。

二、塞氏企业成功的管理启示

1、塞氏企业大改革

塞姆勒是一个经过新潮先进思想观念洗礼的企业家,当他接管家族企业的时候就暗下决心由内到外,由上至下对企业进行整顿。他厌倦权利决斗和等级压榨,新上任就开除了公司的CEO和十几个高层经理,换了一批新鲜的血液注入企业。塞姆勒就试想如果自己身为企业普通一员会追求怎样的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对公司会有怎样的.期望。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员工们每天工作忙忙碌碌,严苛的规章制度让员工们备感压力,甚至有些力不从心。墨守成规的规则条例,压抑的工作环境加速了塞姆勒改革的决心。他开创性的制定了三条原则上的规定:首先,在作息方面,晚上七点之前所有员工务必全部离开公司回家;其次,他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给员工最大程度的自由和权利;第三条规定是具有破坏性的,他取消了所有代表等级、权利压迫的制度。

经历大革新的塞氏企业没有了考勤制度评定的束缚,员工的工资自己定;没有了硬性着装的规定,可以穿自己认为个性时髦的服装;取消了办公隔板,公司进行走动管理,也就是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办公,管理者有什么问题直接到员工中来传达管理意愿;以前为公司高层保留的特定车位也取消了,阶级权利区别进一步削弱,办公名片,家具,地毯的区别标志也被取消了。塞姆勒从心理学角度极大诠释了人们内心想要追求平等自由的渴望,并以实际行动取消了一系列代表阶级,等级,权利链条束缚的体系。

2、拆掉金字塔

传统的金字塔式企业组织结构带来的重重弊端引发了塞姆勒的思考。顶层权利斗争的结果是越往上层越狭窄,内部权利晋升促使少数幸运儿走向金字塔顶端,大多数员工却备受打击。即使在提倡扁平化组织架构管理的今天,五六个层级阶梯在大多数企业也屡见不鲜。中高层管理人员每天都不可避免的花费一些时间处理员工间的纠纷、冲突、困惑、嫉妒;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指令需要经过层层传递才能到达员工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下,管理层从人性化角度关注员工个人发展成长变得力不从心。塞姆勒决心终结把人当成生产工具的时代,他认为参与式管理较之传统单项决策管理方式有较大益处。他摒弃了固有的组织架构,设计了三环结构:第一个圆环包括了总裁以及更高级别的人,他们决定了公司的战略方向,制定公司核心发展业务,被称为“顾问”;第二个圆环囊括了八到十个业务部门经理,他们分管各自领域的大小事宜,被称为“合伙人”;第三个圆环包括了销售员、保安、餐厅员工、工厂操作员在内的所有员工,他们被称为“伙伴”。

这三个环没有等级,级别之分,有可能餐厅员工比部门经理赚的钱都多,这里的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蓝图,而塞氏企业为每位员工都提供一个追逐梦的平台。无论是在技术人员还是在低职位上雄心壮志想要开拓未来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方向,大家可以在各自的领域尽情施展自身才能。当有人想晋升的时候,塞姆勒会给他一张空白的名片,并让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想一个自己想要的职位和头衔,然后把它印上去,员工们在最大程度上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被尊重。一个充满人性化治理的企业是高效的,塞姆勒消除了公司员工间的不平等和偏激,给予每个人发展的空间,他给了每个员工一只蜡烛,员工们为自己和企业照亮了未来的路。

3、无为而治

塞氏企业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民主共治的管理方式,“乌托邦”式的企业构建博得多数国际大企业竞相模仿。塞姆勒凭借其开阔的视野,卓越的领导力,极具创新的思维方式,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对人性优点和弱点的独到见解带领塞氏企业走向一条充满挑战和竞争之路。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最根本的精神纽带,而塞姆勒则给予员工最大程度的信任。公司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大小决策事项,管理者的职责就是为员工们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表言论,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的环境,员工可以自行决定自己上下班时间、工作待遇、办公环境等。因为每位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因此公司的绩效利润直接影响到员工个人的收入,员工之间会相互督促并在自己的小组内进行考核,这样实现了员工间的自我管理,深刻的体现了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塞氏企业的委员会是一个与管理层对等的组织,它一方面监督管理层的行为,另一方面还积极参与企业的实操类工作,这样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也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在塞姆勒看来创新和规章制度是不兼容的,只有打破条条框框企业才能以新的面貌发展,员工们才能更多的参与企业的自主决策,企业才会更多活力。看似无为的管理模式实际大有作为,它是通过前期机制的建设,对员工的引导使得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塞氏企业给了员工家的温暖以及归属和依赖,员工对企业的付出是自己的全部。

三、结论

塞氏企业是一个传奇,其凭借对员工敏锐的洞察力和以人为本的民治思想博得多数人青睐;它摒弃固有僵化的管理模式,拆掉层层金字塔式冗长的管理链条,让员工参与到管理和实践过程中,成为企业真正的决策者;它深入人心处处顾及员工的感受,从物质到精神切实保障员工的利益;它给了员工家的温暖,让员工对工作充满渴望,对未来充满希望。

员工是塞氏企业真正的主人,平等、尊重、自由、快乐、民主、无限的信任给了员工一个五星级的家。这应该是对塞氏企业逆流而上的最好诠释!巴西塞氏公司的另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它的人文化管理确实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