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唐诗鉴赏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

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贾至

枫岸纷纷落叶多,

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

白云明月吊湘娥。

贾至诗鉴赏

贾至“尝以事谪守巴陵(今湖南岳阳),与李白相遇,日酣杯酒”(辛文房《唐才子传》)。在一个深秋的夜晚,他和李白、裴九驾轻舟一起泛游巴陵胜景—— 洞庭湖,扑入眼帘的是一片萧瑟的秋景:“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位于洞庭湖岸边的一枫树,红叶纷纷飘落。澄澈的洞庭湖面,荡漾着粼粼碧波。开头两句,以悠扬的音韵,明丽的色彩,描绘了一幅洞庭晚秋的清幽景象;秋风萧飒,红叶纷飞,波浪滚滚,一望无涯,景色幽深迷人。三位友人泛舟湖上,兴致勃勃,“八百里洞庭”正好纵情游览,让一叶扁舟随水漂流,不论远近,任意东西。“乘兴轻舟无近远”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们放任自然,超逸洒脱的性格。他们乘兴遨游,仰望白云明月,寰宇清朗,不由浮想联翩。浩瀚的洞庭湖和碧绿的湘江,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个凄婉动人的传说:帝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闻讯赶去,路断洞庭君山,恸哭流涕,投身湘水而死。至今君山仍有二妃墓。二妃对舜无限忠贞之情引起贾至的同情与凭吊,自己忠心耿耿而横遭贬谪,君门路断,这与湘娥的悲剧命运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诗人把湘娥引为同调。“白云明月吊湘娥”,诗人遥望满天的.白云,皎洁的明月,怀着一腔幽思凭吊湘娥。“白云明月”,象征着诗人冰清玉洁的情操和淡泊坦荡的胸怀。月下凭吊的意境静谧幽远,弥漫着淡淡的感伤与惆怅。使诗多了一层韵味和情致。

诗人歌咏洞庭湖,即景抒情,吊古伤怀,寄托深而寓意长。全诗形象明朗,色彩鲜亮,音韵高亢,声调昂扬,和谐完美地表现了苍凉的情绪,可谓声情并茂。前人评贾至“诗,俊逸之气,不减鲍照、庾信,调亦清畅,且多素辞,盖厌于漂流沦落者也”,这首诗即景抒情,寄托遥深,确实流荡着一股俊逸之气。

《八至》李治唐诗鉴赏

八至

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

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

至亲至疏夫妻。

李治诗鉴赏

“至近至远东西”,写的是一个浅显而至真的道理。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极,任何地点都具有这两个方向。两个物体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东西区别。所以“东西”说近就近,可以间隔为零,“至近”之谓也。如果东西向的两个物体方向相反,甚至无穷远,仍不外乎一东一西,可见“ 东西”说远也远,乃至“至远”。这“至近至远”统一于“东西”,是常识,却具有深刻的辩证法。

“至深至浅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浅”是实情,是其所以为溪的特征之一。同时,水流缓慢近于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云鸟、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测浅深,因此也可以说是深的。如果说前一句讲的是事物的远近相对性道理,这一句所说的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属于辩证法的不同范畴。同时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世态人情。

总此两句对全诗结穴的末句都具有兴的意味。

“ 至高至明日月”,日月高不可测;遥不可及,这个道理很浅显,诗人作此句,应当是意在引出下句。

前三句虽属三个范畴,而它们偏于物理的`辩证法,唯有末句专指人情言之,显然是全诗结穴所在——“至亲至疏夫妻”。

从肉体和利益关系看,夫妻是世界上相互距离最近的,因此是“关系”,但另一方面,不相爱的夫妻的心理距离又是最难以弥合的,因此为“至疏”。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妙在饶有哲理和兴义,则末句之妙,专在针砭世情,极为冷峻。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唐诗精选鉴赏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

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

离恨空随江水长。

贾至诗鉴赏

王八员外被贬长沙,因事谪守巴陵的贾至给他送行。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在政治上都怀才不遇,彼此在巴陵夜别,更增添了缠绵悱恻之情。

诗首先从诗人告别洛阳时写起: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暮春时节,柳絮纷纷扬扬,诗人怀着被贬的失意心情离开故乡洛阳,在梅花盛开的隆冬时分,来到三湘。这里以物候的变化暗示时间的变换,深得《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的遗韵。开头两句洒脱灵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忽、离合无常的感觉。回想当初被贬的情景,诗人不胜感慨,如今友人王八员外也遭逢相同的命运,远谪长沙,临别依依,感慨万端: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相江水长。如今,世俗人情已如浮云般消散了,唯有我们两人的友谊长存于地久,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又要离别了,那满腔的离愁别绪,犹如湘江水般悠长。第三句所说世情,可包括人世间的盛衰兴败,悲欢离合,人情的冷暖厚薄..而这一切,诗人和王八员外都遭遇过,并都有过深切的感受。命运相同,相知亦深!世情如浮云,更添离情缱绻缠绵,有如流水之悠长深远。结句比喻形象,空随二字似写诗人的心随行舟远去,也仿佛王八员外载满船的离恨而去。一个空字,委婉地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而又恋恋不舍的深情。

唐人抒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的诗作很多,可说各抒其情,各尽其妙。这首诗以迁谪之人送迁谪之人,离情倍添愁怅,故沉郁苍凉,情致深幽。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唐诗鉴赏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作品介绍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0卷第17首。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原文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作者:唐·王昌龄

槠柟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

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

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

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

盈缩理无馀,今往何必忧。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云议舛降,岂是娱宦游。

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

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

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

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修。

野人善竹器,童子能溪讴。

寒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注释

1、郴山:山名,在令湖南郴县。《水经注》:“黄水又北流,注于耒水,谓之郴口。”郴,全诗校:“一作柳。”野人:乡野之人,农夫。

2、槠柟:皆南方常绿乔木,叶经冬不凋。

3、柯叶:树的枝和叶。

4、阴壁:面北的'山崖石壁。

5、景:日光。沿曳:顺流而下曰沿;牵引曰曳。这里指纤夫沿江拉纤。

6、“响答”句:指纤夫们的号子声此呼彼应,随兴酬答。

7、旦夕:早晚。犹时时。

8、迅孤舟:快速行船。

9、崩剥:崩塌,剥落。

10、石脉:岩石的纹理。横亘:横贯。

11、万古色:从古以来便是如此的景色。

12、物由:物理原由。

13、盈缩:指世间事物的消长、进退、屈伸、隆替等。14耆老:指年高德重受人尊敬的老人。中州:指中原地区。

14、舛:困厄,不幸。全诗校:“一作外。”

15、阴火:王嘉《拾遗记》载:“浮玉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其色若火。昼则通昽不明,夜则照耀穴外,虽波涛灌荡,其光不灭,是谓阴火。”

16、丹砂:即朱砂。古时道士以朱砂练丹,以为服之可以长生不死。

17、苏耽井:《水经注》卷三0引《桂阳列仙传》载:苏耽,郴县人,少孤,养母至孝。一日辞母曰:“受性应仙,当违供养。……年将大疫,死者略半。穿一井饮水,可得无恙。”井在郴县。

18、同:全诗校:“一作问。”疚:忧苦不幸。

19、筹:谋划,策略。

20、风湍:风浪急流。阻修:道路阻隔遥远。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繁体对照

卷140_17出郴山口至疊石灣野人室中寄張十壹王昌齡

槠柟無冬春,柯葉連峰稠。

陰壁下蒼黑,煙含清江樓。

景開獨沿曳,響答隨興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疊沙積爲崗,崩剝雨露幽。

石脈盡橫亘,潛潭何時流。

既見萬古色,頗盡壹物由。

永與世人遠,氣還草木收。

盈縮理無馀,今往何必憂。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雲議舛降,豈是娛宦遊。

陰火昔所伏,丹砂將爾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