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黄龙溪的优美散文

说实话,过节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家人呆在一起,而不是游玩。不过,架不住长假8天,呆着无事,加之外甥和他的小女朋友来玩,于是一家人携包带伞,就近选了个想来不会那么拥堵的地方“黄龙溪”去游玩。之前我做了点功课,在网上查看了黄龙溪的景况,知道这是处成都郊外新型旅游景点,保留明清时期的风格与建筑,还有特色小吃、百年大树、著名寺庙、民俗表演、青石街面、溪流清濯……于是满怀信心地冒雨走出了家门。

先说等车坐车的事。门口就有到景区的公交站点,本来是高兴地在站牌下等待着的,可是,连过几辆都“人满为患”,远远地车里就是摆手的影子。我还想坚持,儿子说看样子不行,需要到始发站去才行。僵持了会儿,我不得不跟着儿子走。到始发站才知道,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在这里,等着到黄龙溪的人还是排成了一串串的长队。性急的旅客不得不接受车站工作人员的劝导:愿意的话,就站到走,挤得车里塞不下为止。我们还算排得早些,等走了三四辆后,轮上了坐位,当然也是被挤上来的站客夹持着坐着。

一路上青山绿水。没什么山,最多算是坡。黄龙溪位于成都东南40公里,是成都双流县辖的一个传统小镇,人口两万多,以农业和旅游业为支柱。沿途所见,青翠叠绿之外,是工厂、学校的建筑,接近黄龙溪处则是连片的“无公害红提种植园”,是为农业吧。整天阴雨绵绵,我想不出这里出产的红提葡萄怎么好,与我们西北家乡的对比,是不是还有甜度?至于有没有公害,用不用农药,天知道!

终于到达黄龙溪。但见道路两边所见之处,全是停满的大车小车。装饰一新的景区大门里人来车往。到成都以后最突出的感觉是人多,怎么这么多人,怎么这么多闲来无事的人!想着看着我们也加入进来,汇入景区的人流之中。

还没进入街面呢,迎面而来的是兜售商品的商贩。吃着煮或火烤的串串,有麻饼和丁丁牛皮糖,玩的有编制的花环和提篮,肚子有些饿加之对麻饼早有耳闻,就买了几种小吃先垫进肚子。摆脱商贩们的夹击走进人群中,才算看到了从西往东的一条小溪流飞湍而下。小溪可真是小溪,宽不过一两米吧,沿小溪南北对峙的是街道及商铺。这就是黄龙溪?或许吧。于是我们在摩肩接踵的街面一侧随着人群挪动。小溪虽小,仍然动人,似乎自然天成的小溪宽处平缓,窄处激荡。不远处就有一些用过去石磨石碾摆成的踏步或整棵大树躯杆串通两边,还有几处建筑,横跨溪流的高台小桥,便有孩子们跨上爬下地在高处桥面上摆出PS让父母拍照。两边建筑应当是复古之作,虽然差次不等,但找不出多少明清遗味。古迹这东西的味道,不是做出样子就能让人感同身受的。就像古董,鉴定家一眼就能识得真假,而我等普通人是左右看不出门道的。当然,踏在脚下的石板,却告诉我这里叫黄龙溪,是明清建筑风格的一条古街,我们是来游玩赏观的。

肚子的抗议让我们不得不选择临小溪街面上一家小食店,要了4个普通菜一桶米饭。小二使劲推荐的`什么特色没敢要。几个小菜下饭,就是近百元。后悔没带些干粮,不至于到这里凑合一顿了。儿子说好了下午回去请表弟和我们吃火山石烫鱼的。

肚子安稳了接着往下走,终于抵达溪水的终点那座高大的桥边。然后左拐跟着河面再走。河水并没有溪水的清澈干净,不怎么流动的河水甚至有些浑浊。岸边高处有茶馆,有些游客坐在岸边通道处喝茶。我说咱也喝一壶吧,但大家都没停下脚步的意思。河道蜿蜒,曲折回环,有石桥连通两岸,有吊楼耸立在桥边。我当然是有楼就上,有桥就跨。河里有船摇过,似乎不是游船。在一处高大的石桥边,拴一艘亭身已歪的竹船,有年轻男女攀爬过堤边护拦上去拍照留念。再往前行是更宽阔的河面,中有小岛,岛上树木林立,还有几个像是火烧过的树桩。岸边有木栈伸进河里,有座吊桥连接着一处河中小亭子。我们在木栈边上以火烧木为背景留下了身影,到吊桥处还没上呢,有年轻顽皮的游客在桥上左摇右晃,桥顿时大摆大摇,一个在桥头开始还嬉笑的孩童,差一点就晃下桥去,见此情景,我们只好越桥而过了。

在另一个高高的石桥处,我们跨过来走上了河对岸回返的岸边。在这桥顶回望过去,景色分外美妙。桥下不远处有人穿婚纱拍照,但又不像是新郞新娘的样子。有些是小姑娘们摆动造型留下倩影。或许,向往比真实更吸引人的吧。还有些身着古装拍照。“明河共影”,倒也不错的。青春就是美好,看这些青年人,穿什么照都美。而我们这些过时的人,再怎么倒饬,也没了风采。

又回到小溪边人群里,有些渴了,就看到卖椰子的。喝过椰汁、吃过椰糖、老看人家抱着吸椰子,深以为惑。于是毫不犹豫每个15元买了两只。一吸,全然不是想象里那么甘甜;当然,滋味是尝着了。虽然没几口汁液,也不觉得亏欠,毕竟是没有见识过的东西。人判断价值的标准很主观,多是用感受而不是用实际效果下定义。这或许也是富人喜欢奢侈品而觉得特有感觉的原因吧。

又合着游人的脚拍,沿着小溪一个店一个店地看热闹。苗家银饰,九寨肉食,成都豆品,当地鱼虾,尝的买的试的忙碌;美女拉开架式扯糖,美女熟练的“铜三响”,轮着大木棰砸糖的,引人瞩目……在一家没看清门面的店铺前,一架制作粗糙的水轮机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利用水流和自重各自重力,吐水压下去,自重再压下去,循环往复,似为涌动。不知道它是怎么开始的。店家在边儿上写着“不得触摸”字样。确实是件有意思的制作,让我想起《三国演义》里记述过的“木牛流马”来。智慧藏于民间,或许这是件例证。到底还是一家“伤心凉粉”拽住了外甥女朋友的脚步。他们俩个进去了,又喊他舅母进去。我和儿子等在门外候着也不闲着,继续看人来人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黄头发的黑头发的。几个坐在对面长椅上的小女孩吸引了我的注意,那么活泼的笑容让我的相机里添加了新鲜快乐的笑容……

走到溪流源头,才知道这里是人工制造的一处喷泉。经过一个叫西寨门的地方,一个硕大的龙口面向远方喷吐水雾。水雾下是一处凹下去的广场,圆形场壁两侧书写着铭文,龙口正面是各种纹式人物组成的浮雕故事。从这里上去,返回路上正中是一些残存的真正的古迹房屋断壁残桓,让人们离开的时候留下久远的联想。

回家再看网络资料才知道,这里过去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用兵南方时的重要后方基地,后来遭受过大火。怪不得那河中还有残存的烧了的木桩,还有离开时那似火烧过的断壁残桓呢。

在候车室里像肉搏似地等了不少于2个小时后,终于坐车离开了黄龙溪。回来还想,如果以后有时间,在不是节假日的时候再去一趟,好好看看黄龙溪,而不是被人裹胁着看人头,那应当是处非常好的地方。特别是,找一找当地出名的“一根面”,悠闲地坐在河边喝一壶茶,应当是很惬意的事情。

游走于自由-散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是古文里我最喜欢的句子。因为这是自然的真谛,心灵的放飞,如风般的自由。

静下来的时候,发现一个生命实际上真正的需要是很容易满足的。比如说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夏日的午后,听着窗外的蝉鸣,感受季节潮热的氤氲,手指在键盘上随意的敲打,于是就有了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这个时候的人是自由的,自由的都有了点不真实。因为为了所谓的衣食住行,大多数时候人都是盲从的在世界的某个时空横刀立马的在披荆斩棘,所以这样的时刻就会倍加珍惜,也会倍加的沉迷。

昨天,随着最后一场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场内无数的学子和场外拥挤的家长和老师都长长地舒了口气,中考终于结束了!至于结果如何,无从知晓,因为不想知道。努力过拼搏过煎熬过纠结过战斗过,已经够了!老天就在那一刻,泪雨滂沱!

六月的第一场雨来得是这样的迟又是这样的及时。在骤雨中与家长作别,与学生再见,所有的艰辛劳累奉献关爱和不舍在那一刻,由于天公的作美,都显得不再矫情和累赘。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风雨中,大家各奔东西!

今天,整个上午,一个人卧在沙发里,什么都不想干,什么都不愿想。虽然朱自清先生说过,这样的状况应该出现在有荷塘月色的夏夜里,但我已等不及。沙发,客厅,电视,窗外的绿树蓝天,在没有思维的眼眶里让我感到是那么的亲切和美丽。

突然发现,有那么一刻,我是会爱上魂不守舍,精神颓废的。这样的百无聊赖无所用心,这样的情绪痴迷不知所以,这样的心力松散怅然若失。。。。。。无论怎样追求精神的高尚和灵魂的操守,我还是发现,人在有时候还是犯贱的,就愿意这样在蹉跎岁月的矛盾中低迷再低迷。

或许,你会说我是一种失落,一种殚精竭虑后的空虚,只有我自己清楚的知道,我只是有点儿累,有点儿疲惫,有点儿想放纵自己,有点儿想让自己恣意一次。谁说,认真好强的'人就不能善待自己。

或许,这就是我想要的自由!别给我讲什么重责任大道理,我没有本事拯救地球,但我绝对得对得起我自己。活着没有那么容易,在所有的付出和倾情之后,我需要有这么一个时间和空间好好的聆听自己的絮语!

对,现在的我应该必须得像袜子一样放空自己。因为当早晨急促的铃声响起时,我还会像往常一样从床上弹起。老公说,你神神经经干什么,难不成,到班里,一个人对着空空的桌椅上课?那一刻,我突然醒了,原来,在新学期开始之前,我已经没有学生可教了!

在这个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不可以想的午后,我说不出是在享受还是在忍受抑或是在难受,人忙惯了,当朝思暮想的自由突降眼前,竟然不知道用何种心态去承受!

何为自由,我一直觉得,就是一个人遵从心灵的安排想去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而智者说,真正的自由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去做什么。

有什么区别?两种表达,一个意思,自由在好多时候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所以,在这样难得的时刻,我驻足凭栏登高望远。

所以,在如此自由的空间,我心栽繁花口啖雅茶。

游走在深夜的散文

漫天的星斗,没有月光,没有灯光,车来车往的街道,依旧掩盖不了夏日的热闹,三两成群的游走在在这城市的霓虹灯下。

以为没有了满月的照明,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以为被往昔模糊了视线的双眼走不出那个四四方方的围城,当麻木的大脑连酒精都有免疫时,就别再奢求可以醉眼看世界。

看着身旁来来往往的人群,突然觉得这一切都与自己显得那么陌生。沿着公路,漫无边际的走下去,没有人知道脚下的路会通向哪一站幸福。也不曾想过,脚下的路会在哪一点终结,只是这样走下去,尽管,前行的方向早已被这城市的灯光掩盖了。却只是走着……没有目的,没有终点,

也曾到过那些熟悉的地方,那些记忆深处,承载着诸多美丽的点上,依旧美丽,依旧温馨,尤其是在这城市夜景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唯美,并排坐在玉石栏杆上的情侣们,彼此相偎在台阶上的夫妻们,也许,在这样一种夏日的夜晚,在这样一种宁静的城市一角,你们相互依偎着,诉说着彼此的相思,憧憬着未来的美丽,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这里多了一个对未来不再期待的彷徨者,他慢慢接近你们,多么想走进一步,因为这里也留下了他的曾经,可是他还是绕开了,独自的离开,在你们看不到的地方望着远方,留下最后一滴泪水……

就如同行尸走肉般的游走在这早已不属于他的城市,忘了父母的叮嘱,忘了兄弟的箴言,也记不清回去的路到底怎么走,亦或者根本不需要回去。只要这样一直走下去,直到天亮,直到倒下……

有人对他说过,往昔随走随删,一段历史,一段故事,一个地方,以为是永恒,却发现都只是沧海一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所以该忘得忘了吧。孩子,你的未来在明天,不要奢求什么永远,不要妄想什么永恒,一切都只是过眼云烟,然后终究将烟消云散,云淡风轻,上帝会还你一个蔚蓝的天空。

有过幻想,却发现还是逃不出命运的魔爪,走不出这早已安排好的'宿命。就这样走着,耳边传来了司机骂声,小子,想死是吧,别找老子啊。穿过这红绿灯,等待着下一个路口,不经意的回过头去,看着那个路口,那个对岸,还有人跟自己一样在那等待着,期待着可以安全的到达彼岸,可是又有多少人在这无尽的等待中,选择放弃,选择了另一个路口,不是这等待太漫长,只是感觉就算穿过眼前这不宽的马路,也难以到达心中的彼岸,

多少次迷茫在这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多少次在这等待中,毅然选择坚守,以为可以安全通过,就算对岸是悬崖,多少次在司机的骂声中,依旧头也不回的奔向那头,期待着,马路对岸的宁静,却发现,这只是一个错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

耳边不知是什么时候起传来了街头艺人的那首冲动的惩罚,嗓音很高,吸引了路边的人们,顿时驻足围观的人渐渐的多了起来。漠然的望了望,然后不知为什么,听着歌词就跑向了远方……

叶的离去,不是秋的无情,而是树的不挽留。终究还是回到了原点,开始又一个轮回,只一次,不再迷恋树,大地才是永恒的家,回到这里,去等待着属于他的归宿……

嘈杂的街道,人们渐渐离去了,漆黑的夜晚,没有月光,没有烛光,留下他一个在这孤城里,还在寻找着来时的路……

游走仙境愉身心优美散文

人间仙境在蓬莱,远道慕名愉身心,海市蜃楼本虚幻,游人如织多羡仙……

前几天,慕名去了山东蓬莱,在我的印象里,名副其实的蓬莱不愧为黄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座富有灵性的城市!这里有古老的神话传说、神奇的海市奇观、迷人的山海风光,烟霞瑰丽,流光溢彩,率性洒脱,随性自然。光着脚丫踏在金色沙滩上,任细浪拂过脚背;登阁远眺,仙境般如梦如幻,这里吸引了无数天南地北的游客蜂拥而至,观景览胜、拜仙祈福……

炎炎夏日,我和同学一行三人不远千里,辗转乘车十余个小时,来到这个心仪已久、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的蓬莱,用心品读这座城市的秀丽海景与其悠久的历史,听海浪声声,回味那些逍遥神仙的美丽故事与传说……

蓬莱依山傍海,以“山海名邦”著称,亲临此地登阁揽景,神山秀水尽收眼底,这里不仅四季景色有异,同一日之间也有无穷变幻,好一处人间仙境地,名不虚传美名传。

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自宋嘉裕年间起,经历代扩建重修,历经风雨沧桑,如今已发展成为以古建筑群为中轴,蓬莱水城和天衡山为两翼,四种文化为底蕴,山、海、城、阁为格局,登州博物馆、古船博物馆、田横山、合海亭及黄渤海分界坐标等二十余处景点为点缀,融自然风光、历史名胜、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休闲度假胜地。

这里的蓬莱阁与享誉海内外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是一处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结晶的古建群,面积有三万两千八百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令人向往的“八仙过海”传说、“海市蜃楼”奇观、秦始皇访仙救药等历史故事,更是给这里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置身高踞丹崖极顶的蓬莱阁上,云烟浮动脚下,阁下海中高出水表的礁石如翘如跃。自古名人学士多雅集此地,阁上随处可见名人匾额楹联,其中高悬的“蓬莱阁”三个苍劲大字,是清代书法家铁保笔迹,东西两壁多见名人学者题诗。登阁四周明廊是观赏“海市蜃楼”的最佳处;阁南道家宫观高低错落有致,阁东南观澜亭为观赏东海日出最佳点,西侧海市亭三面无窗,亭北临海处筑有短垣遮护,任由亭外海风呼啸,亭内不灭燃,这就是避风亭美誉的由来吧。起初不信,随亲身体验,入门槛瞬间气息风停,再出门槛海风不止,惊奇中不免心生赞叹。

充斥在不绝于耳的赞叹声里,我们三人缓步行至蓬莱阁下一处结构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桥,这就是神话传说中“八仙”过海仙境处了。这里,你可任由思绪生出翅膀、穿越时空般悠悠漂泊……

听导游说,在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系统。一个是昆仑神话系统,一个是蓬莱神话系统。前者,发源于西部高原地区,它那瑰丽的故事传到东方以后,与浩瀚的大海相互结合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神话传说“八仙过海”是我国道教掌故之一。“八仙”是指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八位神仙。明吴元泰之《东游记》有详细生动的记述。书始终写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惩恶扬善。有一天,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不得乘舟,各凭道法渡海,以显"“神通”。他(她)们凭借各自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汉锺离有鼓,张果老有纸叠驴,吕洞宾有长剑及箫管,何仙姑有竹罩,韩湘子有花篮,曹国舅有玉版,蓝采和有大拍板。

汉钟离率先渡海,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凌波踏浪游向东海。“八仙过海”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率虾兵蟹将出海观望与八仙发生冲突,将蓝采和擒入龙宫,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杀,腰斩两个龙子。东海龙王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合力翻动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涛巨浪,杀奔众仙而来。危急时刻,曹国舅怀抱玉板大显神通,狂涛巨浪向两边退避,众仙紧随在后,安然无恙。四海龙王见状,急忙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决一死战。南海观音菩萨恰好经过,并出面调停,直至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双方罢战,给世人留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美丽传说。

蓬莱还有另一大奇观,就是“海市蜃楼”。它是光线在铅直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平静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廓、树木等幻景,称之为“海市蜃楼”。古人归因于蛟龙之属的蜃,吐气而成楼台城廓,因而得名。蜃景的种类很多,根据它出现的位置相对于原物的方位,可以分为上蜃、下蜃和侧蜃;根据它与原物的对称关系,可以分为正蜃、侧蜃、顺蜃和反蜃;根据颜色可以分为彩色蜃景和非彩色蜃景等等。蜃景不仅能在海上、沙漠中产生,柏油马路上偶尔也会看到。袁可立的'“纷然成形者,或如盖,如旗,如浮屠,如人偶语,春树万家,参差远迩,桥梁洲渚,断续联络,时分时合,乍现乍隐,真有画工之所不能穷其巧者”,正是“海市蜃楼”奇景的生动写照。“海市蜃楼”也常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形容心中想到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蓬莱的海面上常出现“海市蜃楼”这种幻景,据记载,每年春夏、夏秋之交空晴海静之日,时有海市出现,海上劈面立起一片山峦,或奇峰突起,或琼楼迭现,时分时聚,缥缈难测,不由人不心醉神迷。千百年来,慕名而至蓬莱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虽然大饱眼福的人不多,却留存了观海述景的题刻二百余石。近代爱国将领冯玉祥也为此题写了“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故陈运和诗称“蓬莱阁是一部不朽的神话著作”。这虚幻的琼楼玉宇,倒是为古老的蓬莱仙境增添了神奇色彩。

传说秦始皇一统天当上皇帝之后,非常恐惧有朝一日自己会死掉,他召集了许多术士为他炼制长生不老的丹丸。他曾三次东巡,均在蓬莱留下足迹。四十岁的秦始皇曾在渤海湾东行,巡视东部海疆,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在路上遇到齐人徐福为他讲述了东海之中有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那里琼楼王阁,有仙人居住,并有长生不老草,如果吃了他们炼制的仙药,人就能够长生不老的仙山传说,进献的长生不老之道。秦始皇大喜,信以为真,命工匠造大船,满载各种谷物种子,派遣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和各行各业的手工艺人乘大船入海求仙草。哈哈,据说,这徐福一去,再没了踪影……

陶醉蓬莱美景,感叹不虚此行。快乐美好的时光总觉太短暂,好一句“身到蓬莱即是仙”,归来之日,仍意犹未尽,夜深人静时,泡一杯清茶,用心、用情、用文字记录下游走在人间仙境蓬莱的美好时光,只为愉己身心、悦己情怀,与江山文友分享旅程快乐,何乐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