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哲蚌寺的优美句子 《拉萨的天空》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拉萨的天空》说课设计一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本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

《拉萨的天空》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拉萨的天空》说课设计一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本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学习目标

1、在音乐、图片的帮助下,初读课文,感知美,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2、学生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3、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谈话: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那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个地方吧!来找西藏自治区~~~再找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

2、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课件出示:拉萨简介,以及一些拉萨的图片)

出示图片时,师述:瞧,这是著名的八廓街,它是藏族传统的转经之路。这是位于拉萨市中心的大昭寺,规模宏大。纳米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海拔4718米。哲蚌寺,西藏最大的寺庙。罗布林卡俗称拉萨的颐和园,在拉萨的西郊。藏王陵位于拉萨市东南,方圆达3公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后一幅是布达拉宫,它是西藏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它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仰望拉萨与别处不同的天空。揭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

3、那么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神游拉萨,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天空。范读课文。

4、谁能说说拉萨的天空怎么与众不同呢?出示填空:()的天空

三、精读课文,体会美

(一)学习第1段。

1、书上是怎样写拉萨的天空的?(出示句子: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齐读句子

2、“湛蓝”是什么意思?(深蓝)那“透亮”是什么意思呢?“蓝宝石”是怎样的?

3、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那该多透亮、多湛蓝啊!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4、瞧,(图片)天空多么湛蓝,多么透亮啊!大家一起将想象到的、感受到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这句话。

过渡: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外,还纯净、明洁呢。

(二)学习第2段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齐读句子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8、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三)学习第3段

过渡:拉萨的天空又湛蓝,又透亮,又纯净,又明洁,美得无法形容,面对这么湛蓝的天空,这么神秘的天空,你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第三节)谁能读出你的所思所想?指名读,男生读

(四)学习第4段

过渡: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同时,布达拉宫也带着神秘得色彩向大家走来了。

(1)出示课件:(布达拉宫)

(2)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读一读第四段

(3)望着蓝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的布达拉宫,你想说些什么呢?

(4)那我们一起来用朗读告诉拉萨吧,齐读第4节。

过渡: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请看第五段。

(五)学习第五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第五自然段。学着用比喻句。

(1)那句话你感觉写的最奇妙?(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句子)

(2)窗帘是在什么地方用的?(房间里)

(3)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窗帘?什么是建筑物呢?(拉萨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

(4)找找文中还有哪句也是这样的句子?

(5)想想看,蓝天还像什么呢?请你学着这样子,说说句子吧!

小朋友们说得真棒!你看,我们也能写出美妙的句子,只要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能做到。

四、诵读课文,传达美

多么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

五、朗诵诗歌《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下》

拉萨的天空确实很美,蓝得让人神往,吸引了很多的游客,也吸引了许多的文人,老师想给他们介绍一首诗,题目是《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下》,师朗诵诗歌。

六、作业

美丽的拉萨让人神往,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在班中进行展示交流。并把自己想象中的拉萨写在日记本上。

《拉萨的天空》说课设计二

说课是反思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学元认知能力的重要环节。此次说课可归为课前说课,是对教学设计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说的课题是“拉萨的天空”,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送审稿)第五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以清新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拉萨天空蓝的特点。总课时安排为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是一节精读感悟课。

一、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需要

(1)学生起点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就语文学习已有了这样的知识能力的储备:在工具书的帮助下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学会了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但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一样,学习个性和风格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未知和神秘吸引人们去探索事物,而“拉萨”对于学生异是好奇向往的对象,由此学习关注程度值得期待。学生通过上网浏览、图书阅读搜集有关的拉萨资料,在第一课时交流相关信息,了解到拉萨位于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拉萨因日照时间长而成为日光城;他们知道了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始建,是举行佛事庆典的场所,是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象征;等等。这一切说明他们已经对拉萨有了初步整体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心理接受度。

(2)学习目标分析

a、知识和能力目标:在音乐、图片及相关说明的帮助下,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b、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以同桌议读的形式交流感受;在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2、教学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琅琅书声。作为写景美文,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拉萨对学生是抽象的概念,而描绘拉萨天空的词语又是隽永深刻的。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环境

从教室的选择到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理状态,都是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其中师生关系是教学环境中的一种重要的软环境,所以教师是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进入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情境中。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辅助下,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有效地体验与感悟。

二、教学策略分析

课前播放富有浓郁西藏风情的音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情境。让学生观看一组电子幻灯片,并配以诗化的语言加以说明,引领他们去简单了解有关拉萨的地理、历史及文化背景,唤起他们学习的情趣。

揭题后便是教师范读课文,希望以自身的情绪状态能感染学生,让学生顿觉“拉萨的天空真蓝、真美”让他们带着这样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心灵与文字发生碰撞,并通过语言来抒发感受。

接下来学生先画出有关描写天空蓝的句子,仔细阅读后与同桌交流感受和想法。集体欣赏图片,更好地理解课文描绘的意境,通过交流补充和朗读感知语言,在读中解疑,又在读中获得言语美感。这种美感包含在言语所指的内容上,即拉萨的天空本身就是美的;其次还包含在言语的'形式上。具体表现为课文遣词造句在风格上有质朴的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贯穿全文;在节奏上有整齐对仗的美,如“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明洁。”在手法上又用“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这湛蓝的天空就是圣地的窗帘”勾勒出简洁的美。

学生在反复吟读,解疑中,借助形象发挥想象,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学生口念心诵,感受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美好的图景,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读,期待学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课文的语言,也悦纳这种语言,课文语言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通、共鸣。

最后欣赏一组不同时候的拉萨天空的图片,让学生得到完整的认识,自然而然流露出“太美了,我要去那儿,我要珍惜保护她!”

三、结束语:

上这堂课有个美好的愿望: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不仅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还能感受和再现文章的情思美感。学生在思维与情感的强烈震颤中体验美!

《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

拉萨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显得陌生而遥远。它的天空蓝得如何独特,学生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一开始利用多媒体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各种拉萨蓝天的图片,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拉萨的蓝天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魅力。此时让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拉萨的天时,他们异口同声从心中喊出了“蓝!”。情境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度的思维和情感都在对话中碰撞、交流,最后达到交融的境界。但对话的中心始终必须是学生。因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我们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本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与文本对话。在朗读中直面内容,展开联想,学生不仅吸收了文本内容所负载的信息,而且在对话中实现了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在对话中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创造性地进行了表达,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对拉萨的向往和热爱。

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设计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华美的语言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一种向往和喜爱的情愫。课文语言精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描写细致而且形象,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文章。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景、细细品读语言,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很自然地感受拉萨天空的“蓝”和“美”。

一、图片展示,激发兴趣

对于置身城市中的孩子而言,天空显得不无特别之处。学生刚接触这篇美文,虽然读来满口余香,但感情方面还是显得陌生和遥远。通观全文,一个“蓝”字贯穿始终,湛蓝、蓝宝石、蓝天、蓝得令人神往、蓝晶晶,作者浓墨重彩去描绘眼中溢满的“蓝”,让人无限神游于拉萨的天空上。此时,水到聚成地通过多媒体,展现拉萨天空蓝的图片,使得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了,静态的课文内容动态化了,平面的课文内容立体化了,美仑美奂的画面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叫人不由得对拉萨产生喜爱情感,为课文的下一步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抓住比喻句,品读“蓝”

课文中出现了2个比喻句,第一个出现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将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了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在教学中,我适时引导学生抓住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即比喻的事物和被比的事物是有相似的地方的,让学生通过画面和美美地朗读想象两者的相似点,学生很自然地能够说出天空蓝得深、浓、纯,从而更好的理解了“湛蓝”这个词,而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又体现了这天蓝得没有杂质,纯净至极。在多次品读中,拉萨天空的主要特点“蓝”不言而喻。最后通过美美地背诵,升华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接下来,仍然抓住比喻句,简单过渡到最后一个自然段,将拉萨的天空比作圣地的窗帘,比喻贴切、生动。学生更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想去拉开窗帘走进拉萨看一看。

三、找喜欢的语句,感知文本,以读促悟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一全新的阅读理念,我的教学设计立足于“阅读文本”,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在教学第2-4自然段时,通过让学生找、划自己喜欢的句子,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带着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通过读、谈的方式来体会拉萨天空的美,让他们学会感悟文本的语言。这种方式较好地实现了新课改中的教师角色转换。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温馨和谐的氛围。

以上教学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有不足之处:

一、预设不够合理成熟

1、原想通过找比喻句的方式,自然过渡文本,实则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这种修辞手法,想要一下子找准确,确实不易。学生更容易与“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样的夸张手法混淆,1分钟可以解决的问题,到了孩子这儿就是3-4分钟,且效果并不明显,达到了副作用。这不太明显的比喻句其实可以放入学生找、划的句子中,进一步感受拉萨天空的“蓝”,教师可简单告知,作者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将拉萨的天空比作圣地的窗帘,生动、形象。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喻手法,品读优美语言的同时又升华了对拉萨天空独特特点的理解。

2、通过找喜欢的句子,想使课堂生成更加灵活。而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喜欢的句子往往是自己容易理解的句子,如文章的3、4自然段,通俗易懂,语言也很优美,孩子自然首选这些句子作为自己喜欢的句子。而这和我原本的预设相悖,本文重点是文章第二自然段,对于这一段的理解相比后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于是在品读到此句时,下课铃就打响了。教学环节预设不够细致,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把握失控,头重脚轻,显得很不和谐。若能紧扣住“蓝”这一主线,让学生去找一找,划一划具体描写描写拉萨天空蓝的语句,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或许效果更佳。学生也很容易找到“纯净”、“明洁”这样的关键词。

二、品读不够到位、透彻

文中有这么一句“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如果让学生光从字里行间去理解含义,去体验作者的情感,是比较困难的。我抓住了排比修辞手法和找近义词的方法让学生记住了这一句,课后试想,这种记忆很有成效,但只是暂时的,还是应该通过语言本身来感悟记忆。通过图片的展示,抓住两个关键词“纯净”、“明洁”,感受“湛蓝”,再抓住“越发”和“更加”二词,出示图片,只见蓝天之上,白云悠悠,白云下边就是一座雄伟的山峰,山前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草地边缘则有一条清亮亮的小河缓缓地流过。引导学生看图进行对比,瞧,拉萨的`蓝天与白云、蓝天与绿草,色调上产生的对比多么强烈,多么明朗,拉萨天空的纯净、明洁在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拿起书本细细地读文,孩子们就深深地沉入了拉萨美丽的风景中,仿佛身临其境,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通过范读、指读、评读、配乐读等方式,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边读边感悟,使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文本所描述的情境,把自己融入到课文的情节中去,我想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加的人性化,操作起来也会是事半功倍的。

三、教师课堂语言需要精炼。

上课语言罗嗦.语言不够精简。虽然在课堂中,我已经有意识在改变,但效果不太明显,仍需要继续努力,通过一次次的磨练,尽可能的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阵地,而不是一味地灌输。

四、课堂应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方面还做得不够,这样优美的文章,也应让他们参与进来,通过优美地朗读,展示孩子的特长和进步,更好地激励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应该调整好心态,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我想这样的目标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携手共创。 课堂教学艺术,本身就是一门需要不断完美的艺术,我在不断的反思中前行,去探索更为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不断迸发出蓬勃的活力与朝气!

拉萨的天空课后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拉萨离我们比较遥远,同学们对她的认识很少,但能从图文中深感受到那天空之蓝。文中用词用句优美,如:“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已经到了触手可及的境地。“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描绘出这蓝天如水的意境。在教学时借助图文让学生亲身感受拉萨天空的辽阔、蔚蓝,通过朗读与作者产生共鸣。

拉萨的天空为何会如此之蓝?在教学时。我有机的结合我们这的天空与拉萨所呈现给我们的天空进行比较,同学们一看就体会到了其中的差别。我们这的'天空基本是灰白结合,确实没有了书中所描写的蓝的感觉,经常写的蓝天白云只是自己所想的:天空原本应该是这样的。拉萨的天空是那么的蓝,透亮、晶莹,没有任何的杂质。为何会有此区别,不是同在一片蓝天下吗?——环境。是的,同学们一语道破。两地天空的不同,从侧面也就体现了我们所处环境的不同。我们这环境已遭受破坏,空气已经不纯净了,工业废气把原本湛蓝的天空遮住了,让我们难见天日了。拉萨几乎没有工业污染,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因此才有那么蓝晶晶的,令人神往的天空。在教学中,同学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知道了要保护环境就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从我们的教室,我们的校园做起,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拉萨的天空》课后教学反思

在执教《拉萨的天空》一文时,我努力借助多媒体,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用心灵去触摸文本语言。

1、 借网络、图像、音乐,激发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主学习。

用一幅幅“拉萨的天空”的图像,拉开课的帷幕,孩子们的目光被吸引,深深地感受到那里的天空与我们这儿的大不一样,格外的蓝,格外的可爱,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都想拥有那般的天空。有着这样的气氛,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有学习课文的冲动。再播放配有音乐的课文范读,大家都跃跃欲试,或一人放声朗读,或同桌齐读。有的在书上划出了好词好句,并试着背诵,有的与同桌讨论着什么,有的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了问号。这样热情洋溢的自主学习正是我们教育者所希望看到的。

2、 以图像与文字相结合,图文并茂,提高对词句的品读、评议、感悟。

语文的学习更重要的还是对于文本的品读,而有了图像的加入,就会使课堂多了一份色彩,多了一份生命力。“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的天空,“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的天空,“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的天空……配以图像的展示,更能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拉萨天空的湛蓝、纯净、透亮、明洁。带着这样的印象,再细细地品读,热烈地评议,大胆地质疑,相信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感悟。

3、 让影像回放,加深记忆,领略美,感悟美,发散思维,自主探究。

课末,带着自己的感悟再来欣赏图像,文章的语言会显得更鲜明,更生动,孩子们脑海中的画面会更深刻,那图画的美,文字的美又再一次的体现。此时,似乎孩子们出门抬头看到的就是那拉萨的天空,面对这样的天空,你想干什么呢?孩子们告诉我:“我想装上两个大大的翅膀,飞上蓝天,去触摸蓝天。”“我想把我们家乡的天空也拍下来,让其他地方的人也能欣赏我们这的美。”“我想真的到拉萨去,看看那儿的天,看看那儿的布达拉宫,看看那儿的人,还想看看那儿其他的名胜。”有着这样的想法,相信孩子们课后的活动也是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