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小夜莺外形动作句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标解读: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材分析:

《夜莺的歌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这篇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接着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再写在“小夜莺”的帮助下游击队员成功歼灭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教学中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接受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含义。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处于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应该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易形成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些对学习本课都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蘑菇、呻吟、宛转、垂头丧气、以防万一、兴致勃勃”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评价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齐读课题,通过本组课文的导读语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2、交流对“夜莺”和“夜莺的歌声”的理解。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

1、交流预习中的发现,提出不懂的问题。

2、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3、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设计意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有效的课前预习可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高效。而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情,及时调整学案和教案,做到以学定教。】

三、精读品悟

过渡语: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都能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体会。

学生依次交流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和读书体会。

1、通过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通过理解“沉寂”,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总结读书方法——联系上下文。

(2)通过“寂静”、“宁静”、“沉寂”的互换,感悟三个词语在表达“静”的意境上各有不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总结读书方法——换词。

【设计意图:把“宁静、寂静、沉寂”三个意思相近 ,但程度和侧重点不同的词语放在同一个句子中朗读感悟,深化了学生对沉寂的理解。】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检查学生对三个词语的把握。

2、通过神态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1)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2)学生朗读,全体齐读。

3、通过双关语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朗读带有双关语的句子,交流读书体会。

(2)了解修辞手法——双关语。

(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其他带有双关语的句子。

(4)男女生分读三个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主体行为,教师无法替代。此处设计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文章语言,加深对句子的体会、理解,为下节课的深入交流作铺垫。】

4、通过连续地动作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学生交流体会。

(2)通过这些动作,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通过朗读再现“小夜莺”的活泼和机智勇敢。

5、读写结合训练:通过动作描写,扩写小夜莺发现敌人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会对连续的动作进行描写,可以使文章更清晰、更有条理。而且“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借助课文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连贯的动词进行描写,从一定程度上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6、通过“好像”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总结读书方法——抓关键词。

7、思考:是什么让一个和同学们年纪相仿的小男孩有如此的智慧和胆量? 体会“小夜莺”的爱国主义精神。

8、总结课文的写作手法——首尾呼应。

【设计意图:紧扣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抓重点段落,品味重点语句,使小夜莺机智勇敢形象更加丰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看板书,再读课题,升华主题。

【设计意图:回环式深究课题,层层推进、层层深入,学生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心灵的震撼,达到高潮!】

五、拓展延伸

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还有许多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敌人斗智斗勇,还有更多的小夜莺为保护自己的祖国勇敢战斗着。让我们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少年英雄的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环节,除了帮助学生感悟文本外,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达大语文观的理念,并产生大语文学习的意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材分析:

《夜莺的歌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这篇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接着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再写在“小夜莺”的帮助下游击队员成功歼灭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教学中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接受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含义。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处于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应该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易形成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些对学习本课都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蘑菇、呻吟、宛转、垂头丧气、以防万一、兴致勃勃”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评价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齐读课题,通过本组课文的导读语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2、交流对“夜莺”和“夜莺的歌声”的理解。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

1、交流预习中的发现,提出不懂的问题。

2、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3、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设计意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有效的课前预习可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高效。而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情,及时调整学案和教案,做到以学定教。】

三、精读品悟

过渡语: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都能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体会。

学生依次交流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和读书体会。

1、通过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通过理解“沉寂”,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总结读书方法——联系上下文。

(2)通过“寂静”、“宁静”、“沉寂”的互换,感悟三个词语在表达“静”的意境上各有不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总结读书方法——换词。

【设计意图:把“宁静、寂静、沉寂”三个意思相近 ,但程度和侧重点不同的词语放在同一个句子中朗读感悟,深化了学生对沉寂的理解。】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检查学生对三个词语的把握。

2、通过神态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1)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2)学生朗读,全体齐读。

3、通过双关语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朗读带有双关语的句子,交流读书体会。

(2)了解修辞手法——双关语。

(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其他带有双关语的句子。

(4)男女生分读三个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主体行为,教师无法替代。此处设计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文章语言,加深对句子的体会、理解,为下节课的深入交流作铺垫。】

4、通过连续地动作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学生交流体会。

(2)通过这些动作,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通过朗读再现“小夜莺”的活泼和机智勇敢。

5、读写结合训练:通过动作描写,扩写小夜莺发现敌人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会对连续的动作进行描写,可以使文章更清晰、更有条理。而且“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借助课文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连贯的动词进行描写,从一定程度上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6、通过“好像”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总结读书方法——抓关键词。

7、思考:是什么让一个和同学们年纪相仿的小男孩有如此的智慧和胆量? 体会“小夜莺”的爱国主义精神。

8、总结课文的写作手法——首尾呼应。

【设计意图:紧扣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抓重点段落,品味重点语句,使小夜莺机智勇敢形象更加丰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看板书,再读课题,升华主题。

【设计意图:回环式深究课题,层层推进、层层深入,学生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心灵的震撼,达到高潮!】

五、拓展延伸

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还有许多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敌人斗智斗勇,还有更多的小夜莺为保护自己的祖国勇敢战斗着。让我们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少年英雄的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环节,除了帮助学生感悟文本外,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达大语文观的理念,并产生大语文学习的意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勇敢机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⒉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夜莺”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兵的。

难点: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制作课件、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⒈学生汇报搜集有关夜莺和杜鹃的资料。(出示幻灯片)

⒉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讲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夜莺”指谁?夜莺为什么要唱歌?唱的是什么样的歌?读了课文大家就会清楚了。

⒊简介背景。(出示幻灯片)

二、自学理解课文,结合“阅读提示”,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⒈出示自学步骤方法:⑴初读,学字词;⑵再读,知结构;⑶细读,明中心;⑷精读,表情感。

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幻灯片)

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几部分写的?你是怎么分的?课文的重点部分写什么?

⑵找出小孩回答德国兵的话,想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⑶在给敌人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⑷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

⑸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夜莺的歌声,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⒊各小组讨论。(逐题出示)

⑴这篇课文写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消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分为三部分。课文的重点部分写小男孩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兵的。

⑵小孩对德国兵说:“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用这些话来戏弄敌人,说明他是个沉着机智的孩子。

另外还有,“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指的是什么?(德国兵)他这样痛骂敌人,说明了小孩什么?(很憎恨德国强盗)

小结:这部分写了夜莺引诱德国兵,并主动和敌人接近,巧妙地回答德国军官的盘问,让敌人取得对他的信任,让他带路。(板书:引诱敌人主动接近巧答盘问取得信任)

⑶在带路时,他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是为了让德国兵知道,这是自己的习惯爱好,用来麻痹敌人,以后他用鸟声和游击队联系时就不会引起怀疑了。(请一位同学表演)表演出孩子天真活泼的样子。

小孩边走边打路旁树枝,拾球果踢,回答问话时就打岔说别的`,也都是为了让德国兵认为他贪玩而不加警惕,从而顺利地跟着自己走进游击队的埋伏圈里。(板书:引敌进埋伏圈)从这里可表现了小夜莺的什么品质?(板书:机智、勇敢)(请一位同学表演)

⑷游击队员听到了小夜莺的叫声,知道小孩已把敌人带来,通过有节奏的夜莺歌声知道了鬼子人数是32个,用两声杜鹃叫是报告有两挺机关枪。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关枪,由此可以想到,孩子同游击队用这种方式联系,已经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板书:巧妙报告敌情)表现了小夜莺的什么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最后怎么样?(板书:全歼敌人夜莺又叫)

⑸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相互照应,首尾连贯的。(即首尾呼应的写法)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便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更加突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总结课文

⒈课题为什么叫“夜莺的歌声”?

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孩子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情况,帮助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二是孩子被游击队员亲切地称为“小夜莺”,夜莺的歌声是动听的,美好的。

⒉读了这篇课文后,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者你喜欢、佩服小男孩什么?(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是个小英雄。)

⒊讲述有关小英雄的故事。

四、质疑问难

读了这篇课文后,谁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不清楚、不明白?

五、课外延伸练习(出示幻灯片)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资料】

夜莺 指红鸲一类叫声清脆宛转的鸟。一般体态玲珑、鸣声清脆,且多鸣于月夜。所以叫夜莺。

杜鹃 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是一种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

【板书设计】

25.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诱敌人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机智勇敢

课文《夜莺的歌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⑵ 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⑶ 理解重点句:

①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② 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2、能力训练点:

⑴ 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⑵ 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⑶ 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3、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⑴ 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⑵ 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2、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3、解决办法:

采用教学时先以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再了解时代背景,深化的读加以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 xiāo 空 kòng 塞 sā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⑴ 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⑵ 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5、布置作业:

⑴ 朗读课文。

⑵ 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全文,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⑴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⑵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

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七、布置作业

1、造句即便……也……

2、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