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曾和甘的诗句 《甘棠》诗经鉴赏 《甘棠》,《诗经召南》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三句。甘棠,棠梨树。全诗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爱物,人、物交融

《甘棠》诗经鉴赏

《甘棠》,《诗经·召南》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三句。甘棠,棠梨树。全诗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爱物,人、物交融为一。这首诗的主旨,自古至今,惟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认为是讽刺召伯之作,其他几乎众口一辞,均认为是怀念召伯的诗作。全诗纯用赋体铺陈排衍,物象简明,而寓意深远,真挚恳切,所以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许为“千古去思之祖”。《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甘棠》

蔽芾(fèi)甘棠,勿剪勿伐,召(Shào)伯所茇(bá)。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qì)。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shuì)。

现代文

梨棠枝繁叶又茂,

不要修剪莫砍伐,

召伯曾经住树下。

梨棠枝繁叶又茂,

不要修剪莫损毁,

召伯曾经歇树下。

梨棠枝繁叶又茂,

不要修剪莫拔掉.

召伯曾经停树下。

注释

1、蔽芾(fèi):小貌。一说树木高大茂盛的.样子。《诗经·召南·甘棠》:“~~甘棠,勿剪勿伐。”又《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其樗。”甘棠:棠梨,杜梨,高大的落叶乔木,春华秋实,花色白,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

2、召(Shào)伯:姬奭(shì),史称燕召公,封地为召

3、茇(bá):草舍,此处用为动词,居住

4、败:毁坏

5、拜(bài):屈也,挽其枝以至地也。

6、憩(qì)、说(shuì):通“税”,休憩,止息。

赏析

《甘棠》一诗的主旨,自古至今,惟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认为是讽刺召伯之作,其他几乎众口一辞,均认为是怀念召伯的诗作。如《毛诗序》云:“《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郑笺云:“召伯听男女之讼,不重烦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说其化,思其人,敬其树。”朱熹《诗集传》云:“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也。”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在《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得比较明确:“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许多民间传说和地方志中的资料也都足以证明召公听讼甘棠树下的故事流播广远。召伯南巡,所到之处不占用民房,只在甘棠树下停车驻马、昕讼决狱、搭棚过夜,这种体恤百姓疾苦,不搅扰民间,而为民众排忧释纷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全诗三章,每章三句,全诗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爱物,人、物交融为一。对甘棠树的一枝一叶,从不要砍伐、不要毁坏到不要折枝,可谓爱之有加,这种爱源于对召公德政教化的衷心感激。而先告诫人们不要损伤树木,再说明其中原因,笔意有波折亦见诗人措辞之妙。方玉润《诗经原始》说:“他诗练字一层深一层,此诗一层轻一层,然以轻愈见其珍重耳。”顾广誉《学诗详说》说:“丕言爱其人,而言爱其所茇之树,则其感戴者益深;不言当时之爱,而言事后之爱,则怀其思者尤远。”陈震《读诗识小录》说:“突将爱慕意说在甘棠上,末将召伯一点,是运实于虚法。缠绵笃挚,隐跃言外。”对此诗的技巧、语言都有精辟的论述,读者可以善加体味。全诗纯用赋体铺陈排衍,物象简明,而寓意深远,真挚恳切,所以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许为“千古去思之祖”。

历史上关于甘棠的诗词

明·范吉

落叶孤村暮,秋风野寺深。

甘棠千载村,蔽芾到如今。

明·李元伯

在昔召公去,国人爱甘棠。

于今树已空,时复吹清风。

明·王邦瑞

旧驿今为寺,红尘已入空。

甘棠思召伯,双树定禅宗。

代异川陵别,云闲殿阁通。

夜来重感慨,岸帻坐松风。

诗经《甘棠》

《甘棠》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鉴赏:

《甘棠》一诗的主旨,自古至今,惟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认为是讽刺召伯之作,其他几乎众口一辞,均认为是怀念召伯的诗作。如《毛诗序》云:“《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郑笺云:“召伯听男女之讼,不重烦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说其化,思其人,敬其树。”朱熹《诗集传》云:“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也。”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在《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得比较明确:“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许多民间传说和地方志中的资料也都足以证明召公听讼甘棠树下的'故事流播广远。召伯南巡,所到之处不占用民房,只在甘棠树下停车驻马、昕讼决狱、搭棚过夜,这种体恤百姓疾苦,不搅扰民间,而为民众排忧释纷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全诗三章,每章三句,全诗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爱物,人、物交融为一。对甘棠树的一枝一叶,从不要砍伐、不要毁坏到不要折枝,可谓爱之有加,这种爱源于对召公德政教化的衷心感激。而先告诫人们不要损伤树木,再说明其中原因,笔意有波折亦见诗人措辞之妙。方玉润《诗经原始》说:“他诗练字一层深一层,此诗一层轻一层,然以轻愈见其珍重耳。”顾广誉《学诗详说》说:“丕言爱其人,而言爱其所茇之树,则其感戴者益深;不言当时之爱,而言事后之爱,则怀其思者尤远。”陈震《读诗识小录》说:“突将爱慕意说在甘棠上,末将召伯一点,是运实于虚法。缠绵笃挚,隐跃言外。”对此诗的技巧、语言都有精辟的论述,读者可以善加体味。全诗纯用赋体铺陈排衍,物象简明,而寓意深远,真挚恳切,所以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许为“千古去思之祖”。

甘棠 诗经

《甘棠》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全诗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爱物,人、物交融为一。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该诗的讲解,欢迎大家阅读!

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注释】

1、蔽芾(废fèi):树木葱茏貌。甘棠:杜梨树。

2、翦:即剪。

3、茇(拔bá):与下文的憩、说,同为暂时滞留之意。

4、败:折枝。

5、拜:屈枝。

【白话翻译】

葱茏杜梨树,请勿去砍伐,召伯曾居住。

葱茏杜梨树,请勿去折断,召伯曾停歇。

葱茏杜梨树,请勿去弯曲,召伯曾停驻。

【题解】

相传西周召伯听政于甘棠树下,人民怀念他,写了这首诗。

【讲解】

《甘棠》一诗的`主旨,自古至今,惟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认为是讽刺召伯之作,其他几乎众口一辞,均认为是怀念召伯的诗作。如《毛诗序》云:“《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郑笺云:“召伯听男女之讼,不重烦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说其化,思其人,敬其树。”朱熹《诗集传》云:“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也。”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在《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得比较明确:“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许多民间传说和地方志中的资料也都足以证明召公听讼甘棠树下的故事流播广远。召伯南巡,所到之处不占用民房,只在甘棠树下停车驻马、昕讼决狱、搭棚过夜,这种体恤百姓疾苦,不搅扰民间,而为民众排忧释纷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全诗三章,每章三句,全诗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爱物,人、物交融为一。对甘棠树的一枝一叶,从不要砍伐、不要毁坏到不要折枝,可谓爱之有加,这种爱源于对召公德政教化的衷心感激。而先告诫人们不要损伤树木,再说明其中原因,笔意有波折亦见诗人措辞之妙。方玉润《诗经原始》说:“他诗练字一层深一层,此诗一层轻一层,然以轻愈见其珍重耳。”顾广誉《学诗详说》说:“丕言爱其人,而言爱其所茇之树,则其感戴者益深;不言当时之爱,而言事后之爱,则怀其思者尤远。”陈震《读诗识小录》说:“突将爱慕意说在甘棠上,末将召伯一点,是运实于虚法。缠绵笃挚,隐跃言外。”对此诗的技巧、语言都有精辟的论述,读者可以善加体味。全诗纯用赋体铺陈排衍,物象简明,而寓意深远,真挚恳切,所以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许为“千古去思之祖”。

诗经甘棠相关内容

《国风·召南·甘棠》全诗纯用赋体铺陈排衍,物象简明,而寓意深远,真挚恳切,体现了人民对召公的赞美和怀念。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甘棠

蔽芾①甘棠,勿翦勿伐②,召伯所茇③。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④,召伯所憩⑤。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⑥,召伯所说⑦。

词句注释

①蔽芾(fèi费):小貌。一说树木高大茂密的样子。甘棠:棠梨,杜梨,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芾:盛貌;蔽:谓可蔽风日也。

②翦:同“剪”,伐,砍伐。

③召(shào邵)伯:即召公,姬姓,封于燕。茇(bá拔):草舍,此处用为动词,居住。

④败:伐,毁坏。

⑤憩:休息。

⑥拜:拔也,一说屈、折。

⑦说(shuì税):通“税”,休憩,止息。

白话译文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砍细养护,曾是召伯居住处。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毁细养护,曾是召伯休息处。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折细养护,曾是召伯停歇处。

创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甘棠》就是一首表现了当时社会受人尊敬的官员的诗歌。

作品鉴赏

对比每章第二句针对甘棠发出的动作:首章曰“勿伐” ,伐是齐根砍断;次章曰“勿败” ,败是坏其枝叶;末章曰“勿拜” ,拜,攀援使弯。《诗经》的重章叠句往往表现为情感上的由浅入深、由轻至重,行为动作上的由简至繁、由小到大,体现的是对主题的逐层深化。 但这首《甘棠》一反故常,表现为动作上和行为上的先重后轻。由断到折再到使弯曲 ,动作愈来愈轻 。它说明了人们对甘棠的珍重态度 ,伐倒是不行的 ,折断枝叶也不可 ,既使是攀援弄弯也是不准的。于是这组动词的妙处和这组叠句的妙处所在即为: 它是用先重后轻的方式传达一种神圣的情感 ,一种基于敬仰、怀念召伯衍生出的对甘棠的情感。 再看每章末句由召伯做出的行动:首章曰“所茇”,茇是居住的意思,居住是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状态;次章曰“所憩”,憩是休息 ,休息是较短时间内的状态;末章曰“所说”,“说”读为税,税即税驾,停下车子叫税驾 ,停下车子的时间比休息片刻的时间还要短。 由居住到休息再到停车,行为愈来愈简。一位可敬的人居住时间长的地方,那地方就成了他的故居,人们视其为圣地,在那里人们睹物思人,想见其为人,有历史感和真实感。如果这可敬的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 ,别说是他长期居住的地方 ,就是他曾经立足、流连的地方也会神圣起来,同样,这组表示召伯行为的动词也像上组动词一样 ,表现了人们对召伯的无上景仰之情,其实这正是重章叠句的好处。

《甘棠》的主旨的表现和深化体现了中国的`诗含蓄的特点。《尚书 ·大传》卷三有言曰“爱人者 ,兼其屋上之乌” ,谓爱其人而推爱及与人有关的人和物。 《甘棠》里的“蔽芾甘棠 ,勿翦勿伐 ,召伯所茇” ,就是一种爱屋及乌的表现方式。 在《甘棠》这首诗里 ,树竟如此可爱 ,那与之有关的召公就更加可敬可爱了。但这并不是一种平常的爱屋及乌 ,而是一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在《甘棠》这首诗里 ,人们爱着召公曾经休息过的这棵甘棠,,而对那个仁民爱物的召公的爱就不待言说了 ,而召公的品质也在这实在的甘棠之爱里让人生出了无限的遐想 ,真可谓“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这就是以实写虚。

全诗三章,每章三句,全诗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爱物,人、物交融为一。对甘棠树的一枝一叶,从不要砍伐、不要毁坏到不要折枝,可谓爱之有加,这种爱源于对召公德政教化的衷心感激。而先告诫人们不要损伤树木,再说明其中原因,笔意有波折亦见诗人措辞之妙。突将爱慕意说在甘棠上,末将召伯一点,是运实于虚法。缠绵笃挚,隐跃言外。[2]

名家点评

辕固《齐诗》: “召公,贤者也,明不能与圣人分职,常战 恐惧,故舍于树下而听断焉,劳身苦体,然后了与圣人齐。”又说,“为民爱力,不夺须臾,故召伯听断于甘棠之下,为妨农业之务也”[1]

顾广誉《学诗详说》说:“丕言爱其人,而言爱其所茇之树,则其感戴者益深;不言当时之爱,而言事后之爱,则怀其思者尤远。

朱熹《诗集传》云:“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他诗炼字一层深一层 ,此诗一层轻一层 ,然以轻而愈见珍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