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行的优美句子 川西行散文 1993年春季,为了弘扬川菜,我们公司组织了一次外出考察活动,由公司李书记带队,一行8人,乘火车到了都江堰市。 在当地饮食同行安排下,我们参观了

川西行散文

1993年春季,为了弘扬川菜,我们公司组织了一次外出考察活动,由公司李书记带队,一行8人,乘火车到了都江堰市。

在当地饮食同行安排下,我们参观了市容,城市不大,但很整洁。又到知名的川菜馆学习,请师傅们传授技艺。在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下,我们明白了川菜的基础理论:麻辣见长,本味到功,百菜百味,色泽红亮的特点。并观摩了川菜大师们的'精湛操作,学到不少知识,收获不小。

在都江堰景区,我们欣赏了排水工程,拜谒了“两王庙”,深为李冰父子根治泯江的丰功伟绩而震撼。在战国时期,泯江水患严重,人民苦不堪言。李冰任蜀郡太守后就开始治理。在读书时,我曾学过一篇课文,说的是李冰治水中的故事。当时巫师祭河神,把民家女子扮新娘,祭河神。李冰将计就计,把巫师和相关人员一个个扔进水中。但传说中的河神并无动静,用事实打破了此类迷信做法。从此,他集思广益,制定了一套可行的方案,在其子的协助下,与当地人民苦干数年。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修建了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从此根治了水患,两干年来发挥了巨大的防洪灌溉作用。

我们站在泯江分流坝的木桥上,看着那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建筑,能将江水一分为二。让那滔滔不绝的河水到此乖乖地顺流而下。不禁为当年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勇敢的付出而震撼。也为都江堰市的人文及自然风光,为那川菜精华所折服,赞叹。

告别了都江堰市,我们乘车经20多公里旅程。来到了青城山,一睹道教名山的幽静风采。我早就听说过,川西多名山,其中不乏道观修炼之所。青城山是全真道教的圣地,其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远望去,云雾缭绕,青松翠柏,颇有仙气。

那天,我们到了山下,简单准备了一下,就开始登山。一路攀爬,一路观景。但见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出翠,赏心悦目也。置身于这仙气氲氤之中,观层峦叠嶂,曲径逶迤,古观藏趣,不胜乐乎矣。走在峡谷棧道上,见山泉清澈,流水潺潺,渊潭飞帘,灵谷飞瀑,岩穴石笋,如一幅幅天然之美画,神仙之福地。一路上,碰到不少游客,问之均来自祖国各地,也有国际友人。他们都是慕名而来。在此地此景中,我不禁想到金庸老先生武侠小说中的篇幅,好真实呀。

我们在山涧旁木亭中,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又奋力向山上登爬而去。两位随行的女同志也不怕辛苦,紧跟队伍。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攀爬,途经了建福宫,祖师殿,朝阳殿,终于在正午时分,抵达老君阁。进殿只见太上老君的汉白玉坐莲像,足有7.3米高。四周墙上的壁画均为道家诸师修炼之故事。观之,真似融入其中,成仙矣!来到殿外,晴霁正好,阳光如煦。凭栏远望,可览天府平川之秀色,岷邛青峨之美景。难怪清人黄云鹤愿结庐于此,曰之: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

时隔多年,每当忆及此次川西行,既学了川菜,又览了美景。社国地大物博,值得用一生去守护她,为之而奋斗啊!

川西行也算是西行漫笔散文随笔

还是借三两外力,补二句今天正题,也算是西行漫笔之二吧。

不然怎对得起何老爷一早三个砂锅大拳头的加油?

数月的构画,数日的准备,终成七点十分准时出发的行动。导航为我提供了三条路径选择,在地图上直观似乎走平望上张嘉杭高速转沪渝高速更近。文化上的不自信还是选择了跟着导航走。沪宁转沪陕接沪蓉与浙擦边而过,这从地图上看本应从起点往西偏北的路线,被导航成往南转东上北往西,仿佛用笔在我脑海里画了个逆时针的问号?这样只与浙江擦边而过,取道南京直插入皖中,切入大别山腹地经合肥、六安、金寨等入鄂。

这条道路,除沪宁段操蛋点路况极好,车稀易行,但需控制车速,以保囊中羞银。

皖中与皖南的风景大致相同,山高林密,景色优美,只是山涧小溪,曲水江河不及皖南。自然风光优美的线条应是青山碧水间的一种平衡。平衡的不够,如同一巧笑倩兮的美人画歪了一道眉毛,美人依旧,但总觉哪里不对劲!风景还是皖南俱佳。

一路行来,只顾衔枚疾驰,能不休息则不休息,但一进驿站,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引擎盖,为我的白欧散热,检查车况。这要服伺好他,一路万水千山,别在哪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旷之地给我耍点小姐皮气,那可是够我呼天怆地了,整不好这百十来斤的在人生暮年成了狼的下酒菜,还上不了新闻。

出皖的最后一站叫长岭关服务区,在此我调整了导航定位,将目标由武汉更改为孝感。一般出行我喜欢只设定大的方向,勾勒大框架,徐图而行。从不为小谋而受桎梏。有个哥们出行早早地攻略好酒店,剩下的就是如何往这酒店赶,谁知路遇前方山体滑坡,擦!坐在车里仰望星空迷糊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赶到酒店又过了饭点,啥也没有,最后拎着半马夹袋白粥,连咸菜都没了。还得继续赶路,还定好了下个点的门票呢!你说,他该怨谁去?出门在外人地两生,本来就存在很大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如想省心可随旅行社,但那又让人不自由,强制购物更成诟病。自由的`旅行既散心,散心需随意。

另外性价比也是重要考量,在大框架下沿途离目的地行动路线最近的县、乡级以上城邑都是最好的选择。大城市二、三星酒店的价格,在县城可住四、五星酒店了。这是孝感最好的类五星酒店地处乾坤大道,价格二百多。能不动心?

出服务区没几百米便进入鄂地,立刻在视觉空间上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对比,湖北的山多砾石外露,以灌木杂林居多。山有势而形无韵,似乎少点什么,沿途景致逊于皖中。

西行散文

西去的列车奔驰在青山绿水间。握一把山风的清凉,它从指间流走在阳光里滴落。眼前急驰而过的风景只划过一幅绿色的帷幕,别的一带而过。家乡的春天刚刚苏醒,这儿已是鲜花开的正艳。满腔热情向往着半坡遗址,向往着杨玉环的华清池。没经过多的思虑,就直奔这个六朝故都,没想过摆在眼前的是不是一个最大的失落。

一、半坡

抓住一根棘手的藤,在树影的斑驳中,凝望半坡。一切都显示着历史的尘埃。走进遗址,仿佛看见几千年前的半坡人在门道里穿行,在灶台前忙碌,在田地里穿梭。仿佛看见他们在陶碗陶罐中繁衍生息。母亲是他们的领袖。高度的宠爱使半坡母亲很飘逸。她站在几千年尘埃之上,站在彩虹之上。百年来许多人仰望。她不可能落下来,因为尘世间没有能承接她的雾。

太阳在中午时分泼洒在半坡上空。影子变得越来越不确定。

陶罐里装着一个小孩的骨骸。未成年孩子的骨骸就被塞在这样一个小瓮中。一个瓮成长了少年几辈几代的心事啊。两具保护完整但尸骨歪斜的尸体诉说着几千年前发生的怎样的故事。一个很小的墓棺里放着的是一个小姑娘的骨骸。一般来说,未成年的孩子死后装在陶瓮里。而这个小姑娘却被很好地保留在墓棺中,随葬品是价值连城的玉器。而她的尸骨完好就与这些玉器有关。足见小姑娘身份的高贵。足见贵贱的根深蒂固,足见贫富悬殊自古已有。

没有人处处是天涯。这一具木乃伊停放在石棺中。悬在空中的不是面若生时,是记忆,是讲解员嘴里吐出的记忆。那掉转过来的记忆,挂在永生的石棺里,因为缺水而显得苍白龟裂。

看着那些陶罐,看着那门道灶台。那落满尘土并用尘土再现的历史。心中有股往事不再的怅然。走出现实中的大门。那遒劲的“半坡遗址”几个大字,闪现在灰色的石壁上,却没有了震撼。走在石阶上,太阳炙烤着大地。我的心迅速达到理想的疲惫。

眼睛遮住了脚印的意志。历史留给人类的是沉思,历史更是创造,是发展。是后人想方设法在前人的墓坑上垒起的一摞摞人民币。

我走出去了。我几乎不敢回去把所有的路再走一遍。

二、骊山

你在上面,回头微笑。那栽满石榴树的回形甬道,一转一转地闪现你的笑容。我在下面。人流车流,水泄不通。你的笑容那么迷人。为了你的`微笑,追你。顶着烈日,随着人流。日子的光芒先照到你,后照到我。

你的身上散发着润泽,我的身上散发着虚汗。走在你润泽的躯体上,我两腿绵绵无力。随山道而上的人流,留恋于你的鸟语林,留恋于你的烽火台,留恋于你的女娲庙。80元钱一柱香,买来虔诚的点燃,虔诚的叩头,虔诚地祁愿着女娲娘娘把所有的美丽,青春,财富,智慧降于自己。这个时候,只想到女娲是神,没想到女娲还是泥塑的身子。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泥塑的女娲却能左右人的思想。

走着,看着,说着,笑着。欢乐的人群,陌生的人群,天南地北汇集在一起的人群。来到这儿,为的就是骊山那浩瀚的绿,为的就是骊山袅袅升起的香烟。眼前是浩瀚的绿,是开阔的天是满山的石榴树。缆车下滑让我的心缩成一团。我不敢想象,这个缆车如果脱离了索道,将会是怎样一种情景。望下看,没见过这么深不见底的绿,没见过这么惊心动魄的绿。

微风拂过绿是海洋,所有的绿张开了叶子。我们显得那么渺小。微闭眼睛。深陷在绿的海洋,绿中装满了神秘的细节。很难找准一条走出的路。

三、兵马俑

行走在旷野里。行走在站满兵马俑的旷野里。世界是那样的广阔,又是那样的拥挤。广阔是人行走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拥挤是那一个个神色各异的勇士陪伴在左右。在这里,你可以听到金戈铁马的撕杀声,也可以听到歌舞升平的音乐声。你可以看见统一六国的大气,也可以看见禁锢思想的小气。人的智慧和愚昧尽显出来,人的两面性也尽显出来。即使死,也要带着如此庞大的阵容保卫自己。只求万岁,万万岁。不知是别人的欺骗,还是自欺欺人。只要喊出来“万岁”。

没过百岁,就为自己修建坟墓。带着队伍走向另一个世界,走向一个人想象不出来的世界,接着万岁。

书的扉页上游荡着古时的鱼。

散落的城池,出土的兵马俑中,你走来,试图告诉或掩盖,统一六国的辉煌,追求万岁的虚无?

追求万岁只是害怕面对。这万般的荣华富贵,这万千国民高傲的头颅甘愿叩在脚下的威严,谁肯放弃?

可无论谁,即使你君临城下,即使你掌握人类。你也承受不起自然规律。在时间面前,就是神也显得那样的无能为力。所有人的前程就是胡子,就是皱纹。青春光洁的脸都将靠近荒芜。你听着万岁,却忙着为自己建造坟墓。活着,你是奇迹;死后,你再创奇迹。活着,你是万人跪拜;死后,你是后代瞻仰。

请不要大声说话,兵马在这里。你的身体你的灵魂也许停留在某一个威严的雕像里。倘使我们不想让你因喧闹而失去你,那么,我们就停下来,听听这一行行,一列列排列整齐的阵容。听他们的窃窃私语。在几千年前人迹罕止的岁月草丛里,拣拾那浓浓的青涩和淡淡的忧伤。

掠一把时间的根须。千年来随水飘动的蔚蓝,隐藏着你的忧郁。时刻睁着机警的眼睛。你的任务就是保卫啊。时间的每一个根须上涂满了历险。苍青和苍青相连,黑暗和黑暗勾肩搭背。黄昏的天空融进了蔚蓝。蔚蓝的天空添上几丝暮色。保卫的路途很遥远,一走就是几千年,却是弹指一挥间。接受任务时,脸上带着神圣的威严,机警的眼光在黑暗中睁了几千年。出土时,现代风吹过,一切都是那样迷惑。人们研究你,你也研究现代风。你研究的结果是保持住你的威严,保持住你几千年来要保卫的那个神话。而现代风研究你的结果是更深地了解那个神话。

四、回家

带着我的诗集,带着我所有的疲惫,也带着你回去。虽然我的故乡没有这座城市的繁华,更没有这座城市所有的神话。但我的故乡有熟悉的乡音有热情的人们。我们诚恳地邀请你来我的故乡吧。

我们走在山路上。闹市的吵吵嚷嚷远去了。故乡的月色很凉很淡;故乡的气味很香很年悠远。带着你走在夜里。你不要害怕,穿过森林时,你挽紧我的手臂,淌过小河时,你拽紧我的衣角。跟我走,来到我的故乡。这里没有神话,你可以轻松地睁开眼睛,可以闭上眼睛,不再时刻机警,不再听那些围着你蘸着唾沫数票子的声音。在这片蓝天下,你可以均匀的呼吸。你可以做一次你自己。

西行随想散文

4月中旬,我有幸与朋友们一同去著名作家陈忠实故居灞桥区霸凌乡西蒋村采风,陈忠实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我是心怀钦佩的心情踏入八百里秦川这块土地的。故居一般给我的感觉或者说出了名的人的故居第六感觉都是豪门大院,气派威武、大气,人头攒动,心中满怀期待,希望快点解开心中之谜。

早晨吃过早餐后,坐上大巴从蓝田县驱车30分钟,一路伴着灞河来到了陈忠实的故居,这个生他养他并在这块土地呕心沥血了6年终于写出了旷世之作《白鹿原》,心情是非常期待的,到了西蒋村时,天气格外的好,走了有几十步就看见一块指示牌:白鹿原小说原创地陈忠实故居,仿佛听到了秦腔、华阴老腔在耳边萦绕。走近陈老的故居,给人一种宁静、优雅。首先印入眼睑的是一片四季常青的竹林和一棵法国梧桐树,也应了一句老话: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陈老的故居长久无人居住,屋门紧锁,我猜想作家的写作环境和老屋的摆设,作家是在什么环境之下写出不朽之作的,故居的围墙和大门尽收眼底,两扇红漆铁门,左门上贴着陈老师的四张,不对,应该是五张,(一张不知何时被人拿走)同时期的照片,右门贴着《白鹿原》得经典语录,从照片上可以看出:陈老师属于典型的西北汉子。棱角分明,锐利的眼睛仿佛注视着你似乎在述说者什么,其中两张照片手里都拿着雪茄,可见对烟的'依赖程度,我们一行人正在看门两旁的陈忠实的照片、经典语录时,时任西蒋村的党支部书记在带队的晋商国旅的秦董事长的邀请下,拿着钥匙过来了。

好好活着,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这是陈老师写的一段经典,也是我喜欢的一段话

书记慢慢推开两扇门,仿佛就像推开历史的大门。首先是穿厅而过的三间房,简单的几件家具,过道中摆放着陈忠实老师六十华诞朋友送的屏风,还有几只纸箱,箱子上摆着两三个泥塑,就像白鹿原里的鹿三和账房先生,穿过前厅,进入中院,院子的右边是主人栽的玉兰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拾级而上,进入房内,舍内陈设都是八十年代的家具,一人坐、两人坐的沙发分别在小圆桌的两边,靠窗户摆着写字台,写字台上放着一叠草稿纸,一支笔,一副眼镜,一把椅子,写字台的左边放着一个书柜,里面有些书,柜子顶上有一副裱了得陈忠实的照片,屋内的空间狭小,但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整洁,干净,仿佛是主人刚刚离去散步去了,也许一会就回来了。夏天作者为了避暑,在自家后院挖了地窖,里面简单的放了一张写字台,一把椅子,一个台灯,一张床,如此简单、简陋的写作环境,思索着人物的编排,农村人的农耕细作,生存、人与人之间关系,人物之间的衔接,尤其是白鹿原上的女人铁宕起伏的命运,在这个小小的老屋,小小的地窖,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的展现了“白嘉轩”、“鹿子霖”、“黑娃”、“田小娥”、“鹿三”等活跃在纸上,累了出去在家乡的小河边散散心,调整好心态,继续完成作者的写作,看到陈老的写作环境,使我心生敬佩之余,也了解了为啥白鹿原的电视电影引起如此高的关注,也就理解了人活着的意义,这真的是如孟子所说的一句话曰:“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则增益其所不能也!”听着书记的讲解,仿佛陈老就在眼前,述说着他的创作背景、创作经过,看到了他那满是沧桑的、纵横交错的“老农民”的脸庞,以及与乡亲的亲密关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两年的踏勘、访谈、读史,四年的苦苦写作,最终《白鹿原》获得了1997的矛盾文学奖。

通过近一天的参观,使我由原先对文字的喜欢,渐渐的觉得自己该写点什么,该呐喊点什么,为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如阅人无数,不管今后的世事如何变换,这都应该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