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锦和轩的诗句 关于送吴筱轩军门序的阅读及答案 送吴筱轩军门序 张裕钊 光绪六年,国家以索取伊犁地,再遣使至俄罗斯。议未决,于是征调劲旅,分布诸边为备,命宿将统之

关于送吴筱轩军门序的阅读及答案

送吴筱轩军门序

张裕钊

光绪六年,国家以索取伊犁地,再遣使至俄罗斯。议未决,于是征调劲旅,分布诸边为备,命宿将统之。而山东登、莱、青诸郡,三面阻海,其燕台尤当番舶往来要隘。有诏命山东巡抚周公督办山东军务,而以浙江提督吴公副焉。

吴公于时方留防江南,且行,谓裕钊:“吾实驽下,不任是。又始至,人与地不相习,吾之心实惴惴焉。吾早夜以思,尽吾力之所能为,其济若否,则听之。吾以诚自处,而以谦处人,劳则居先,而功则居后,若是义免乎?”

裕钊曰:“大哉乎!以实心任事,事无大必济,能下人者,众附顺功集焉。公诚率是言而允蹈之,奉以终始,宁惟山东,虽以济天下可也。天下之患,莫大乎任事者好为虚伪,而士大夫喜以智能名位相矜。自夷务兴,内自京师,外至沿海之地,纷纷藉藉,译语言文字,制火器,修轮舟,筑炮垒,历十有余年,糜帑金数千万,一旦有事,责其效,而茫如捕风。不实之痼,至于如此。海外诸国,结盟约,通互市,帆樯错于江海,中外交际,纠纷错杂,国家宿为怀柔包荒,以示广大,虽元臣上公,忍辱含垢,一务屈己。而公卿将相大臣,彼此之间,上下之际,一语言之违,一酬酢(zu,朋友间酒食往来)之失,莫肯先下。置国之恤,而以胜为贤,挞于市而谇于室,忘其大耻而修其小忿,何其不心竞(以贤德相胜)者欤?国之所以无疆,外侮之所以日至,其不以此欤?今公之所称,故乃一反是,异乎今之君子者矣。中丞周公,故与裕钊旧也,裕钊夙知之。其执诚与谦,宜亦与公同。二公协恭同德,揖志(同心同德)以辑(治理)东土,裕钊挢首而眄成功之有日。

公行矣!公之往,其驻师必于登州。吾闻登州城闉之上,有蓬莱阁焉,自昔海右雄特胜处也。异日者公与周公大功告成,海隅清晏,裕钊虽老矣,犹思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斯阁,称述今日之言,而券其信,俾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虽二公,其亦韪裕钊为知言乎?其为乐岂有极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济若否 济:成功

B.命宿将统之 宿:住下

C.糜帑金数千万 糜:消耗,浪费

D.一语言之违 违:过失,不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劳则居先,而功则居后 B.人与地不相习

北救赵而西却秦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能下人者,众附顺功集焉 D.异乎今之君子者矣

求人可使报秦者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勉励吴筱轩军门“实心任事”,与同僚“协恭同德”,保卫国防,以使“海隅清晏”,语重心长,极其恳切。

B.作者对吴筱轩军门“以诚自处,而以谦处人,劳则居先,而功则居后”的处事原则大加赞赏。

C.作者对洋务运动持否定态度,认为“历十有余年,糜帑金数千万,一旦有事,责其效,而茫如捕风”。

D.作者描述了日后成功庆贺的愿景: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蓬莱阁,俾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之患,莫大乎任事者好为虚伪,而士大夫喜以智能名位相矜。(5分)

(2)置国之恤,而以胜为贤,挞于市而谇于室,忘其大耻而修其小忿,何其不心竞者欤?(5分)

《送吴筱轩军门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光绪六年,国家以索取伊犁地,再遣使至俄罗斯。议未决,于是征调劲旅,分布诸边为备,命宿将统之。而山东登、莱、青诸郡,三面阻海,其燕台尤当番舶往来要隘。有诏命山东巡抚周公督办山东军务,而以浙江提督吴公副焉。

吴公于时方留防江南,且行,谓裕钊:“吾实驽下,不任是。又始至,人与地不相习,吾之心实惴惴焉。吾早夜以思,尽吾力之所能为,其济若否,则听之。吾以诚自处,而以谦处人,劳则居先,而功则居后,若是义免乎?”

裕钊曰:“大哉乎!以实心任事,事无大必济,能下人者,众附顺功集焉。公诚率是言而允蹈之,奉以终始,宁惟山东,虽以济天下可也。天下之患,莫大乎任事者好为虚伪,而士大夫喜以智能名位相矜。自夷务兴,内自京师,外至沿海之地,纷纷藉藉,译语言文字,制火器,修轮舟,筑炮垒,历十有余年,糜帑金数千万,一旦有事,责其效,而茫如捕风。不实之痼,至于如此。海外诸国,结盟约,通互市,帆樯错于江海,中外交际,纠纷错杂,国家宿为怀柔包荒,以示广大,虽元臣上公,忍辱含垢,一务屈己。而公卿将相大臣,彼此之间,上下之际,一语言之违,一酬酢(zu,朋友间酒食往来)之失,莫肯先下。置国之恤,而以胜为贤,挞于市而谇于室,忘其大耻而修其小忿,何其不心竞(以贤德相胜)者欤?国之所以无疆,外侮之所以日至,其不以此欤?今公之所称,故乃一反是,异乎今之君子者矣。中丞周公,故与裕钊旧也,裕钊夙知之。其执诚与谦,宜亦与公同。二公协恭同德,揖志(同心同德)以辑(治理)东土,裕钊挢首而眄成功之有日。

公行矣!公之往,其驻师必于登州。吾闻登州城闉之上,有蓬莱阁焉,自昔海右雄特胜处也。异日者公与周公大功告成,海隅清晏,裕钊虽老矣,犹思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斯阁,称述今日之言,而券其信,俾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虽二公,其亦韪裕钊为知言乎?其为乐岂有极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济若否济:成功B.命宿将统之宿:住下

C.糜帑金数千万糜:消耗,浪费D.一语言之违违:过失,不和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劳则居先,而功则居后B.人与地不相习

北救赵而西却秦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能下人者,众附顺功集焉D.异乎今之君子者矣求人可使报秦者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勉励吴筱轩军门“实心任事”,与同僚“协恭同德”,保卫国防,以使“海隅清晏”,语重心长,极其恳切。

B.作者对吴筱轩军门“以诚自处,而以谦处人,劳则居先,而功则居后”的处事原则大加赞赏。

C.作者对洋务运动持否定态度,认为“历十有余年,糜帑金数千万,一旦有事,责其效,而茫如捕风”。

D.作者描述了日后成功庆贺的愿景: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蓬莱阁,俾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之患,莫大乎任事者好为虚伪,而士大夫喜以智能名位相矜。(5分)

(2)置国之恤,而以胜为贤,挞于市而谇于室,忘其大耻而修其小忿,何其不心竞者欤?(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天下的祸患,没有比掌权者喜好弄虚作假而造成的灾难更大,士大夫们喜好拿智能名利权位互相夸耀。(“患”、“莫”、“为”、“矜”各1分,句意1分)

(2)把国家的祸患搁置一边,却争个人间的胜负,在公开场合互相声讨批评,在私下场合相互责骂,忘记了国家屈辱的耻辱,却记恨私人的小愤恨,为什么不以贤德相胜呢?(“恤”、 “谇”、“修”、“何其”各1分,句意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宿:年老的,长期从事某事物的。宿将:久经战阵的老将。

小题2:

试题分析:A都表并列。B前连词,后介词“同”。C前“……的人”,后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D前为介词,与……比;后为句中表停顿。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能力。从文本看出作者是批判那些任事者“只好虚名,不务实际”而不是“对洋务运动持否定态度”。

小题4:

试题分析:(1)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患:祸患;莫:没有什么事联想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为:做;矜:夸耀(联系课文《陈情表》“不矜名节”)。

(2)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恤:动词用作名词,祸患,灾难; 谇:责骂;修:忌恨;同样的词还有“修怨”;何其:多么。

【参考译文】

光绪六年,国家因为索取伊犁地区主权的事务,再次派遣使臣前往俄罗斯。双方商议尚未定下结果,于是征集调精锐的军队,分布四周边境作为防备,任命有经验的老将作为统领。山东登州、莱州、青州等郡县,三面临海,其中烟台更是外国船只往来中国的要冲。朝廷下诏命令山东巡抚周公监督办理山东的`军事事务,浙江提督吴公(即题目中的吴筱轩)则作为他的副手。

吴公在当时正留守江南,快要出发的时候,对我说:“我实在是愚钝得很,不能胜任这个职务。再加上刚到那里,周围的人和环境都还不熟悉,我实在是很担心。我白天黑夜地想,要极力而为,至于成功与否,就听天由命吧。我以真诚的态度立身,以谦恭的态度待人,劳苦的事情抢在前面,邀功请赏的事情落在后面,像这样做的话能够免于失败的厄运吗?”

我说:“您的品德实在是伟大啊!以诚实的心做事的人,事情无论大小一定会成功,能谦恭待人礼贤下士的人,众人一定会依附他,做事就能成功。您果真能遵循这句话并诚实地履行它,把它奉为准则,岂止是山东,即使用它来救济天下也是可以的。天下的祸患,没有比掌权者喜好弄虚作假更厉害的,士大夫们喜好拿智能名利权位互相夸耀。自从与外国交往活动兴起后,自京师到沿海地区,各地活动纷纷开展起来,翻译外国的语言文字,制造火器、轮船、建筑炮台堡垒,已经有十几年了,耗费了数千万的国库藏银,一旦发生战事,检查这些工程的成效,却如同捕风捉影一样不切实际。虚夸不务实的弊病,已经严重到了这种地步。海外各国,缔结盟约,开展贸易,船只交错于江河湖海,中外之间的交际纷繁复杂。朝廷一向采取宽容仁厚的政策,以昭示天朝胸襟的广大,即使是首辅大臣,也要含羞忍辱,在对外事务上做的全是妥协退让的事情。然而到了公卿大臣之间,上级与下属的交际,一句话、一杯酒的过失都要耿耿于怀,互相怨恨嫉妒,谁也不肯退让。把国家的祸患搁置一边,却争个人间的胜负,在公开场合互相声讨批评,在私下场合相互责骂,忘记了国家屈辱的耻辱,却记恨私人的小愤恨,为什么不以贤德相胜呢?

国家之所以没有固定的疆界,外来的欺侮之所以一天天加剧,难道不是因为这些吗?今天您所声称的为人准则,正好与这些相反,与世人不同。中丞周公,也是我素日所了解的。他为人处事的诚恳与谦恭,也和您相同。您二位同心同德,齐心管理山东这块土地,我翘首期待您成功的那一天。

您上路吧!您这一去,必然会在登州驻扎。我听说登州城有一座蓬莱阁,是古时海上的雄奇壮伟的名胜。到您和周公大功告成的那一天,海疆宁静,人民安康,我即使老了,也会想着赶来同二位在蓬莱阁上一聚,谈起今天的谈话,验证其确实可信,遥望东海,凭栏共饮。即使是您二位,也要肯定我的话有一定智慧了吧?那时的快乐难道还有极限吗?”

《送方希则序》阅读答案参考

【宋】欧阳修

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激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①,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乎!

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以希则之资材识业而沉冥郁堙②,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佯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①贲、育: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称。②沉冥郁堙:埋没湮没。③祖离:谓饯别出行之人。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奇:命运不好

B.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枉:冤枉

C.岂假予佯言之哉假:假装,冒充

D.操觚率然,辞不逮意逮:及,达到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乎渊乎其大雅之君子

A. B.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形忘乎外,心照乎内以希则之资材识业而沉冥郁堙

C. D.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焉用亡郑以陪邻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nb

sp; A.作者认为,方希则学识渊博,有君子之风,很像过去那些贤能的人,尽管如此,他却始终没有被任用。

B.作者应方希则之邀写了这篇序,尽管作者与方希则认识较晚,但他们一见如故,成为知己,交往很默契。

C.方希则是一个通达之士,才能出众,但却命运坎坷。作者既为他感到惋惜,又觉得他一定会被后世儒生仰慕。

D.本文虽是一篇送别之作,但很少抒写离别之情,而是重点表达作者对方希则的评价及态度,送别之情寓于其中。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4分)

译文:

(2)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3分)

译文:

16.C假:借助,凭借

17.AA项,均为结构助词,的。B项,代词,那些;代词,代“书”。C项,介词,相当于“于”,在;助词,形容词词尾。D项,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来。

18.A由“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可知“他却始终没有被任用”错误。

19.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

20.(1)那些议政的官绅们都为他痛心鸣冤,方希则襟怀正直恬淡,以至于让人无法窥探。此后

几天,整顿好装束,准备好船只,飘然向东而去。

(2)扩大见识和器宇来放远自己的眼光,穷尽祸福依存的道理来知晓命运,这不是能给那些目光短浅见闻不广的人说的。

【(1)伤冤、澹乎、赍装各1分,大意1分。(2)恢,穷各1分,“非可为……道也”句式1分。】

【古文翻译】

庄子把官位当作栅栏,班伯把名声当作缰绳锁链。官位爵禄、显耀的名声,是人们非常希望得到的,它们难道会被憎恶吗?大概只是有激发的作用罢了。因此,道德修养高的人把担任或不担任官职看得很轻,行为顺应自己的心境,财物的富有、地位的高贵不能诱惑他们。所以,他们的气节正大恢弘,他们的勇气超过孟贲、夏育,别人的毁谤或赞誉都不放在心上,他们的气量宽阔泰然,欢喜或怨恨的感情不表现出来。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具有了事理通达人士的节操,博学多才人士的风范。

方希则凭秀才的身份被举荐担任官职,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考中,命运屡次遭受不幸。不被当朝所用,当然要平静地离开,顺遂自己的心意做事,推求好坏运气的征兆,看淡身外之物的去留,比那些学识渊博的君子深广,很像过去那些贤能的人。

我自从来到上都,寓居在旅舍,为尘俗之事奔波劳顿,已经过去两个春天了。恰好赶上皇上此时正倾心于儒学,招揽贤能优良之士,广开官吏选拔之道,命令乡里举荐人才,因而各地的有才能的前往参加科举的人,成百上千。我虽然是后辈,出生较晚,但我也前搭后连挤在他们中间,兴奋地与他们交往,结交的人确实已经很多了。后来才遇到方希则,一见如故,相见甚欢,行为上不拘形迹,内心里相知默契,既是庄子和惠子那样的交往也比不上啊。不久,方希则经由皇帝面试选拔做了中台,因被有司冤枉,而被罢免官职。那些议政的`官绅们都为他痛心鸣冤,方希则襟怀正直恬淡,以至于让人无法窥探。此后几天,整顿好装束,准备好船只,飘然向东而去。因为和我是朋友,向我索要文章作为赠物。

扩大见识和器宇来放远自己的眼光,穷尽祸福依存的道理来知晓命运,这不是能给那些目光短浅见闻不广的人说的。方希则是通达的人,完全可以和他谈。当初公孙弘曾经退隐归居乡里,乡里人再次推荐他,射策应试取得第一;刘向几十次上书皇帝,常常听说不被准奏,然而,最终他成为了汉代名臣。凭着方希则的禀赋学识却被埋没湮灭,难道不是上天将要让他显扬却一定(先)让他收敛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会困顿到这种地步呢?手艺高明的工匠最晚做成的是珍贵的器物,最后出发却最先到达的是马中的良骏。将来有一天像彩虹一样光芒四射,平步青云,让那些读书的年轻人仰慕都来不及,这本来就是方希则所拥有的学识和才华,难道还用借我详细来说吗?饯行的酒已经进行到一半,在座的人都要离开,我轻率贸然地写下这些文字,言辞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也分别写诗表达送别之意,那么,饯行叙旧的深情都详尽地说出来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说了。

《送僧浩初序》阅读答案

送僧浩初序

柳宗元

①儒者韩退之与余善,尝病予嗜浮屠言,訾予与浮屠游。近陇西李生础自东都来,退之又寓书罪予,且曰:“见《送元生序》,不斥浮屠。”

② 浮屠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shì]然,不与孔子异道。退之好儒,未能过杨子,杨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屠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僻、险、贼耶?曰:“以其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名求实者矣。 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退之所罪者其迹也,曰:“髡而缁,无夫妇父子,不为耕农蚕桑而活乎人。 若是,虽吾亦不乐也。退之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吾之所以嗜浮屠之言以此。

③与其人游者,未必能通其言也。且凡为其道者,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者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吾之好与浮屠游以此。

④今浩初闲其性,安其情,读其书,通《易》《论语》,唯山水之乐,有文而文之。又父子咸为其道,以养而居,泊焉而无求,则其贤于为庄、墨、申、韩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其亦远矣。李生础与浩初又善。今之往也,以吾言示之。因北人寓退之,视何如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訾予与浮屠游 訾:指责

B.则将友恶来、盗跖 友:以……为友

C.吾之所以嗜浮屠之言以此 嗜:贪求

D.有文而文之 文:修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B.①且凡为其道者,不爱官,不争能

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①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

②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①今之往也,以吾言示之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儒家的传统思想出发,韩愈极力避佛,指斥佛教徒剃发入释门,不婚不育,不劳动却靠别人过活,这与儒家的思想观念大相径庭。在这一点上,柳宗元与韩愈是不一致的。

B.作者认为浮图不可排斥,其原因一是佛家思想常常与《周易》《论语》的思想相契合,并不与孔子的学说思想矛盾;二是僧人不爱官,不显能,远非那些“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可以相比。

C.韩愈认为佛教是西方宗教,应排斥,而柳宗元却强调去名求实,强调从本质上看问题:不能因为外来文化是外来的',就一律采取自我封闭的做法去排斥、拒绝它,而不去吸收、容纳它。

D.文章最后一段描绘了浩初闲淡宁静的性情、对《易经》《论语》的理解、寻求山水之乐和所具备的文才等,借此暗点自己与浩初游的理由。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退之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3分)

(2)与其人游者,未必能通其言也。(3分)

(3)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4分)

9.、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

答案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题时应联系语境, 据词推义。 嗜:爱好,特别喜好。

6、答案:A(助词,放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 解析: B.代词,……的人 /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连词,那么 / 转折连词,却。 D.代词,他/衬音助词,无义。

7、答案:A 解析: 在这一点上两人是相同的。

8、 (1)(3分)退之因厌恨其外表而丢弃其内在合理的内容,这是 只知道璞石却不知道璞石中还蕴藏着美玉。

关键词:忿其外/遗其中/韫。

(2)(3分)与佛教僧侣(那些人)交往的人,不一定要通晓他 们的学说。

关键词:游/未必/言

(3)(4分)我憎恨世上那些一心为当官而奔走不停并且相互倾 轧的人,那么除了僧人,我还能跟从谁呢?

9、答案: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 /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 救斯弊/其事遂止 (划“/”处为必断处,划“//”处为可断可不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