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死骆驼的经典句子 死亡的骆驼人生哲理 话说一只骆驼在沙漠里跋涉着。正午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晒得又饿又渴,它焦躁万分,一肚子火不知道该往哪儿发才好。 正在这个时候,一块

死亡的骆驼人生哲理

话说一只骆驼在沙漠里跋涉着。正午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晒得又饿又渴,它焦躁万分,一肚子火不知道该往哪儿发才好。

正在这个时候,一块玻璃碎片把他的脚掌割破了。。。。。。

疲惫又焦躁的.骆驼顿时火冒三丈抬起脚狠狠地把碎片踢了出去,却不小心将脚掌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红的血液顿时染红了沙粒。生气的骆驼一瘸一拐地走着,血迹起来了空中的秃鹫,它们在天空中盘旋着,骆驼被吓得狂背起来。。

跑到沙漠边缘时,浓重的血腥味起来了附近沙漠里的狼,疲惫再加流血过多,无力的骆驼只能像只无头苍蝇般的东奔西跑,仓皇中跑到了一只食人蚁的巢穴附近。血腥味惹得食人蚁倾巢而去,黑压压地骆驼扑过去。

一眨眼,就像一块褐色的摊子一样把骆驼整个裹得严严实实,不一会,可怜的骆驼就鲜血淋淋地躺在了地上。

临死前,可怜的骆驼追悔莫及地哀叹:"我为什么要跟一块小小的碎玻璃生气呢?

最后告诉大家,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才是本领。

生存与死亡的作文

生与死是自生物出现以来,便与之分不开的两个字眼。世界上的万物都逃不过这两个字。小编收集了生存与死亡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生存与死亡

一次次惊觉,一次次发现,那生活被莫名的暴力扭曲,让你惨然间躲到角落,整理自己的无奈,一次次关着灯,在黑夜里冥想,明天的明天,该怎样继续。为什么人人都要面对这荒诞的世界,心灵的主人是自己,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去面对生存和死亡的话题。

在远古的时代,也许只是茹毛饮血而知足,那卑微的思想是力争一件战立品 如:一只母鹿,一只羚羊,然后与日同栖,与月同眠而知足。

而今,我们的生活面对的是无休止的竞争,是现代化企业的竞争,整个人被投入企业中去,无非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也就是实现所谓的价值,明白的人看了其实就是把自己的身躯戴上沉重的枷锁变卖青春,而换来一些金钱维持着生存,当忙碌停下来的时候面临的也许是死亡和未知…

当你行走于匆匆的人群,见到的如牲畜般忙碌的人群,真想大喊一声:他奶奶的,就不能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仍下套子,说句人话,给灵魂一点慰籍。

各种层次的人,有着各种不同的生存价值,先说农民他们满足于耕种后的收获,而知足常乐不彼,那单纯的思想与大地阳光同在,而面对疾病困苦一样泪流满腮,有的变卖家财,却无力偿还,对于那些身患重病者,他的家人又能给予怎样的帮助,那个时候农民生命的微小就好象一只蚂蚁,谁能给这些人的生存价值来点公益上的评论呢!

在偏远的山区,那些失学的儿童睁着什么样的眼神,他们的人生面临的是什么,这个世界失衡的天平又有谁能够扶一下?他奶奶的,每当想到这个问题心就痛一下,哎~~不想有这颗脆弱而善良的心,而偏偏就有这么一颗。

生存对于在都市的我们来说,大厦华屋也是平淡如常了,在奔忙之后还要找寻自己是否存在,不然不知道还有一个自己的灵魂存在,有的时候生活忙碌的近似于麻木,有的人找酒精麻痹,想在超脱中寻求另类的快乐,却没有看到酒后的形象是怎样的狼狈,那困惑的神情是怎样的可怜,都市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平淡于同楼中的人相见也懒于笑脸相迎。

对于死亡,不说是怎样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般,且看人人都是五脏六腑在这一生中发挥着功能,最后不也是在亲人的痛哭与焚化埋葬中结束着吗?嘿嘿!人的结局就是死亡,那么为什么还要生存?直接要个结果,为什么还来这世界走一遭面对着生灵一张张丑恶的嘴脸,那嘴脸是不是一张张变态灵魂的镜子?而我们为什么不去想一想,既然同是生命,为什么还要生命,是谁重复着谁?又是谁的傀儡?

生存和死亡是相对的,当你深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嘘…。别让他人打断你的思路,你会发现,你现在正生存,也正走向死亡的那片深谷。

第二篇:生存与死亡

生与死是自生物出现以来,便与之分不开的两个字眼。世界上的万物都逃不过这两个字。

生,一向被看做是开端,希望的代名词,随着它到来的是欣喜、快乐、责任、成长……

生是一种幸福。因为它给你带来的无穷无尽的惊喜。当你是婴儿时,带来的是一种对生命的延续,一片欢声笑语和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当你是个孩子时,拥有的是无私无求的关怀,天高海阔的新奇,备受瞩目的期待和骄傲;当你是个青年时,在乎的是无边无际的辽阔和自由,真挚似火的爱情,永不重复,不断改变的新鲜与刺激;当你是个中年人的时候,肩负的是妻子(丈夫)与孩子的信任与依赖,对梦想实现后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为人子女,对亲情的回报和顾全;当你是个老人时,享受的是大风大浪后的平静,甜蜜往事的回忆和眷恋,子孙满堂的喜悦和满足。所有的一切都因你生而在,都因你生而变的珍贵。想一下:当你从黑暗中来到这个光明的世界,一切变得无比美好,而你又带这么多专为你生的东西而来,你难道不觉得幸福吗?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生都是幸福的。生,一开始就注定它带给世界的是伤心、悲惨、恐惧,那么这些生就会被排斥,被拒绝,甚至被诅咒。

如果说生是开端,那么在大多数人眼里死就是结束,之所以用“大多数”是因为还有人相信,人死后会……

死,为什么会让那么多人感到恐惧呢?其实很简单,因为没有一个人会知道人死后到底会怎样,所有人死后的空间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是一个未知数,而人类向来对未知的事物有一种天性的好奇和猜测,而一旦这些猜测得不到解答,它们便变得越来越大,最后成为恐惧。

人们痛恨死亡,因为它带给人们的是与自己相干和不相干的人痛苦和永远的分别。相干的,自然是那份亲情、友情、爱情,是死亡变得可恶;不相干的,便是惋惜和同情了。

其实对于那个承受死亡的个体来说,也许死前他(她、它)还在痛苦、在挣扎,但他(她、它)真正死亡后是不会有太多的不快的,正如希腊的伊壁鸠鲁说的:“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了。对于死的人,死亡不过是醒不过来的睡眠,悠长而安详。”

我只有15岁,和生离得不是太远,却也不太近,也见过刚出生的婴儿,甜美而温暖,柔软的肌肤,洋溢着生命气息的可爱的脸,让我感到生的喜悦。和死好像离得很远,其实也不过几十年,弹指一挥间的事,也见过死去的亲人,静静的,化为一捧净土,只是想到永远不能再见了,便泪流满面。可一阵哭声过后,眼泪被惊了回去,别人准确无误地开始号啕大哭,而我却再也挤不出半滴眼泪。

生,对我来说,是神奇的,因为生是一个个体从有到无,孕育于另一个之中的期待过程。

至于死,则相对于生来说,是漫长的,“没有什么是永恒的,除了死亡”。我会把死当成一种轮回,一种休息,一种希望。

然而,正是因死的永恒,我才会更加珍惜生的短暂,因为:“活着要愉快些,因为你将死的很久。”

第三篇:生存与死亡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与道家的生死观各不相同,儒家强调“舍生而取义”,道家强调:“道法自然之逍遥”。人的一生都在奔波忙碌、人情是非中度过的,在这匆忙的过程中,对于即将逝去的年华,每个人都心生畏惧。

生与死,是人生起止的两个端点。人生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是,才会去想起途中的挫折、失败和遗憾,只有正确的了解生命的意义,才能够正确面对生存和死亡。

纵古观今,多少英雄豪杰精忠报国、战死沙场。又有多少文人义士弃笔从戎、杀身成仁。真正懂得生命奥秘的.人,从来不觉得拥有的生命有多么可喜,也不会感觉死亡来临又多么可怕。

懂得生死的人从不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心到哪里去。对待生死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屈原生活在楚国,正是战国乱世之中,国家被攻占,自己一人流落在外,但他知道,国家已经万劫不复了,而生命最好的终结就是与这一同去。于是屈原投江自尽,屈原的死即是一种殉国,也是一种无奈。而他留给人们的,是他的不朽之作——《离骚》。屈原是为他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没有实现而死的,死得其所。

死结固然值得赞美,但苟活也未必可耻。司马迁的志向,全然写进了他的《报任安书》,自己受了宫刑,却忍辱负重,周游列国、遍访名家,最终完成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这,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也许,这就是他对待生死的态度吧。

真正看透生死的人,心里能够宁静淡泊,才能够对于生死有不同的看法。在生命中,每个人对生命的解读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相同,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活下去。

我想,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态度和方式是不同的,只有当生死的大难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听到古人穿过历史沧桑传来的回音,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人若如此,则此生无憾了。

第四篇:生存与死亡

有的人活着,可他却犹如死了一般;有的人死了,可他却依旧活在人世间。

生,何为生?为什么而生?这些迷茫的问题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何又为死?这种令人拒之千里的问题谁也不会去想它,生要存的有价值,死要灭的有意义。很多人都拒绝死亡,可是没有一个人脱离了死亡。与其说是拒绝死亡,到不如说是畏惧死亡。有的人他不懂如何生存,也就是说他没有生存的意义。他的生对于整个世界一点用途也没有,他只会剥削弱质的人民;有的人他也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可他的精神永留人间,他的信念永定与社会。

有的人活着是为了人民,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压迫人民;有的人对与生死的意义很狭隘,可有的人对于生死只秉存一个意念。生与死只有一点差距。有一种传说:人死后要赴黄泉路,上辈子为人好将入天做神仙,若为人恶劣将要下地狱,而不好不坏者将会投胎做人。这些只是传说,谁也不知中国有这些事情,但是活着时就要有种信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生,生从何来?死,死往何处?既然已经来到这人世间一遭,何不好事多做?一个人生存在茫茫宇宙之间定要生有所用。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生存的意义是无限的。死,又有何所畏惧,噢,对了,那些个贪财贪利,压榨人民的人往往十分怕赴黄泉路,可对于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却一点也不在乎。

生存的概念无非是有一口气可以继续在这个世界上享受,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死亡?哎,他又有何难,无非是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有什么了不起。嘿嘿,那些只顾的贪图享乐的人迟早会有一天走向死亡。快,很快.......

好事多做,恶事莫为。人一生只有一次生命定要用有限的生命做无限的好事。

生与死没有太大的距离,可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定会把这距离拉长。生与死没有什么大不了,人世间一个人的生死只是一个信念,一个精神。

死亡的同义词

死亡指丧失生命,生命终止,停止生存,是生存的反面。哲学上说,死亡是生命(或者事物件)系统所有的本来的维持其存在(存活)属性的丧失且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终止。以下是死亡的同义词,欢迎阅读。

死亡的同义词

牺牲:

①祭祀用的纯色的牲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

枯萎:

干枯萎缩:荷叶完全~了。枯萎

灭亡:

长篇小说。巴金作。1928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杜灭亡

去世:

1.婉言人死。去世

逝世:

去世:不幸逝世。逝世

凋落:

凋谢。凋落

归天:

婉辞,指人死。归天

仙逝:

婉指人死:贾夫人仙逝扬州城。仙逝

丧生:

1.丧失生命。丧生

物化:

1.事物的变化。 2.死亡。语出《庄子.刻意》物化

亡故:

1.去世。 2.灭亡的原因。亡故

毕命:

〈书〉结束生命(多指横死)。毕命

断命:

1.害人性命。 2.詈词。断命

去逝:仙游:

①婉指人死,谓游于仙境:太后仙游不返。 ②指道仙游

死灭:

1.灭亡;死亡。死灭

陨命:

1.丧失生命。 2.交战中俘获战败国的国君。陨命

殒命:

1.死亡;丧身。 2.指伐灭其国家并俘获其君主殒命

弃世:

①离开人世。死的婉词:弃世一何早|尊翁弃世多年。弃世

升天:

1.上升于天界。 2.旧时称人死亡。 3.南升天

作古:

已作古人。死的婉词:作古之人|早已作古。作古

衰亡:

1.衰落灭亡。衰亡

哲学内涵

死亡是生命(或者事物件)系统所有的本来的维持其存在(存活)属性的丧失且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终止。虽然死亡会有系统的遗产。但是这些遗产并不能够使得其恢复到终止前的生命系统。

通常生物的死亡是指其一切生命特征的丧失且永久性的终止,而最终变成无生命特征的物体。

死亡是自然流通链中的一个环节。是世界变化中的必然。死亡后系统的遗产是其他既有或者新生事物的必须材料。

人的死亡一般以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及脑死亡为识别标志。人死亡以后还存在他(她)的非肉体的其他附属物,这些就因他(她)的死亡而变成了遗产。他(她)的遗产会自然而然地被按遗嘱赠(或者无遗嘱)被亲属继承或者被按遗嘱赠与给其他活着的个体或者社会团体。

另外人的死亡主要是狭义上的生物学上的死亡,人的精神存在一些超越生命的力量,普通人的精神一般被其周围的他个体所继承。以此精神并不会以此而消亡。而杰出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战略家的精神,会作为人类知识体系的组成而存在。这种存活下来的精神被人类共享而传播。是一种公共财富。人的精神如果能够被共享而传播,才真正地提高人的正向价值,这是人类追求的另一个超越生命的力量。所以无论是平凡的,还是稍有成就的人类的精神一直是社会的主导。

死亡造句

(1)盲目的语言中有血和命运,而俘虏回乡,自由的血也有死亡的血,智慧的血也有罪恶的血。

(2)出生,死亡,两者之间是脆弱。

(3)原来只是一场注定破碎的幻觉。只有死亡才能和幻觉抗衡。

(4)意识停止的瞬间,却没有所谓的死亡瞬间,人的各部位是逐渐死去的。

(5)当我枯萎的时候就是死亡的时候,当我死亡的时候就是重生的时候,当我重生的时候就是彻底忘记过去的时候。

(6)健康是我们的生命。没有健康,生活就不等于生活,就等于生而不活;没有健康,生活就只是憔悴;活着也等于死亡。

(7)死亡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无意识,那才相当于死。

(8)你们想的是摆脱痛苦,我们是在追求着幸福。你们的存在只是想要免受惩罚,而我们则是为了求得回报。威胁对我们不起任何作用,激励我们的绝非是恐惧。我们并不是逃避死亡,而是享受我们的生命。

(9)因为有死亡,我们才会如此倾心去爱一个人,要不是有离别,我们也不会如此珍惜相聚的时光。相聚和离别本来就是一对,一如爱和恨,向来形影相吊。

(10)如果你是新鲜的,自然不需要为你使用死亡,但是这样的话也不需要出生。每一个片刻你都让过去死掉,同时诞生在现在,那就是为什么你在一个佛的周围可以感觉到一种微妙的新鲜,好像他刚刚洗过澡。

(11)我相信死亡只是一扇门,当它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如果我想象不出天堂,我会想象那扇门打开后我会发现,他就在那里等我。

(12)哦!我还有点历史知识,您说的我都知道。建成的东西总是要崩溃的,我知道。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走向死亡,但是在出生与死亡之间是生命。

(13)所谓解脱,不过就是死亡。所谓正果,不过就是幻灭。所谓成佛,不过就是放弃所有的爱与理想,变成一座没有灵魂的塑像。

(14)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也愿将牢底坐穿,众神创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带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只有粮食是我珍爱我将她紧紧抱住,抱住她在故乡生儿育女。

(15)人可以要求死亡。因为看透了生活,那就什么都无所谓了。一个人经历、遭受了种种不幸,他承受着这些不幸,安于自己的命运。

(16)什么叫幸福呢?幸福就是: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在这幸福中你可以是一个俯视这片草原的眼神,你也可以是众多野花中的一朵,都无所谓。

(17)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对我说:“人生只不过是死亡的仓促反应。”,我告诉他别胡思乱想,在我们前面还有最美好的年华。

(18)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

(19)活在世上,死亡只是遥远的暗影,这是一回事;将死亡捧在手中则是另一回事。

(20)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平视死亡的散文

其实我很不想在电脑上高频率地敲击出“死亡”这两个字,除了给人不吉利的感觉外,还总让人觉得是在逃避困难,不负责任。但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死亡事件,却不得不让我再次审视死亡,想到那些从我们身边离去的朋友和亲人。

昨天,老家的一个十年不见的朋友和我相约到茶馆喝茶,我问起他的家人近况。他告诉我他的父亲的死,让我感到生命的确很脆弱。他的母亲在十年前已经离开了人世,他父亲辛辛苦苦地给三个儿子娶了媳妇,最后儿子们都到外地淘金去了。去年父亲七十大寿,给三个儿子打了电话,希望他们能回来给老人家祝寿,好一家人团员,但是由于工作忙,儿子们都没回来,都安慰老人,表示在过春节的时候再回家给老人家过个热闹年。之前,儿子们也曾多次接老人到城里去过年,但是老人到城里后,儿媳们都忙于他们自己工作,没有时间陪他,就连孙子的学习任务也很重,没有时间陪老人说话聊天,再加上人生地不熟,感到一切都很陌生。夜晚,到处是灯光,到处是车声,老人究竟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只好又回到了乡下。

在他七十岁生日那天,老人的几个老表来给他祝寿,几个老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唏嘘感叹。那几个老表说:“细想来人生的确没有意思,盘儿(养儿)盘得多又啷改(怎样)哟,盘得少又啷改哟,你看你盘那么多儿,到今天过生,还不是我们几个老家伙来给你过生,哪个儿媳回来了,那个孙子回来了?”说完又感伤起来,一边感伤一边喝闷酒。傍晚十分,老表们都回家去了,只留下老人家一个人孤独地守在家里,老人越想越感到孤独和感伤。最后,他竟然将自家的大幢木房给点燃了,然后跳进了熊熊的火海。留守的村民基本都是老人,老人们只能看着燃烧而干着急,想不出办法。等到一幢木房烧成灰烬后,最后老人们看到的只有一个头盖骨,腿脚都烧糊成炭了。那个朋友讲完这一切,眼里还含着泪水。

在孤寂和感伤中,死亡原来竟然可以变得那样无奈从容,生命本来是平等的,我无法揣度老人在跳进火海的最后一刻在想些什么?但我却能体会一个老人在面对孤独时恐惧和无奈,甚至面对墙壁和影子也无法倾吐自己的伤感。

朋友的讲述让我想到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在面对死亡的倔强和抗争,九五年的春天是我与那个年轻生命的最后一次见面,秋天就传来了那个生命的消逝。我们从小就很要好,我老家的寨子有他的亲戚,每年寒暑假他到亲戚家来,我都形影不离,临分开的时候,因舍不得还要抹眼泪。九一年到九四年他在酉阳二中上高中,我在酉阳读示范校。因为都家里穷,于是我们吃个半饱,有些时候还在两边农家的菜园里偷农民种的白菜白水煮了填肚子。九四年他考上了重庆的一所大学,同年他的父亲生病离开了人世,为了供他上大学,家里卖光了所有的东西。九五年的春季学期,他生病了,最后医院查出他患了绝症,最多只能活过一年,他听到了这个消息,没有颓伤,毅然离开了医院,带着学校发的一点补助费南下广州打了六个月的.短工,找了四千多元钱钱带回来家。在把钱带给家里后,他拒绝了看病吃药,不久,他带着人生的遗憾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走完了短暂的一生。那年他十九岁,一个年轻的生命期间经历了什么样的痛苦和忧虑,我无法想象。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去过他的老家,也没有去他的坟头看过他,但我能想象,在一方矮矮的黄土堆下掩埋人世怎样的生离死别和伤心痛苦。

就在前年,我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忧伤地告诉我,他一个女学生成绩很好,正上高三。可是突然查出得了白血病,直到那个那个女学生临死前一周都还对人生充满了希望,表示一定能战胜病魔,病床上还堆满了各种复习资料,可是最终病魔没有因为她的乐观和顽强而留下她。朋友很伤感,一次次对我讲述那个女孩子的懂事和顽强,说着说着竟然留下了眼泪。

想起这些不同的死亡,我不由自主想起我那些死去的亲人,爷爷半生在外漂泊,因为希望家里出一个文化人,出一个国家干部,古稀之年还下地劳动,把挣得的钱做了智力投资,终于把我供成了“文化人“和国家干部,然后便瘫痪在床,一病不起,最后离开了人世,没有享过一天福。在他弥留之际,他竟然一次次地叨念他曾经漂泊过的地方——万县、巴东、常德。原来生命竟然如此脆弱,充满遗憾。人生苦短,苦短得留不下时间来仔细思索和审视,甚至想糊涂一下都没有时间。

死亡已经变得毫不可怕,就像我们平视远方的一抹地平线,感觉很远很远,其实稍稍走几步,就到了地平线的边沿。在乌江边上,有个一生鳏居的老人,家里的房屋破败,他懒得修缮,竟然缝了一张宽大的油毛毡,四只角固定在四棵柏树上,搭成一个棚子,于是就在棚子里做饭睡觉。他的行为招来了村民们的围观,同时也遭到了大家的嘲笑和谴责。但他却没事一样过的自然而快乐。我不知道,他究竟是参透了死亡还是人生,料想他不会是固着达观,因为他没有达到那个达观的境界——避世而居,他仍然领着国家给他的各种生活补助,只是懒得连房屋也不愿修葺罢了。

我没有理由谴责那个鳏居的老者,他有权利选择他的生存方式,只要不影响他人和对他人造成伤害就行。但是,人生虽然苦短,死亡的地平线不需要仰视和俯视,只要平视就好,在走到地平线的路途中,仍然有许多值得留念的风景,我们无法驻足仔细观看,尽力把它们留在眼底,在思绪里仔细回味享受,也弥足珍贵,那也许就是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