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大鹏所城的诗句 大鹏古城导游词 大鹏古城即大鹏所城 ,位于深圳市东部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是国家保护的文物之一,那么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大鹏古城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大鹏古城导游词

大鹏古城即大鹏所城 ,位于深圳市东部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是国家保护的文物之一,那么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大鹏古城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大鹏古城导游词1

亲爱的团友们:

大鹏古城位于深圳市东部龙岗区大鹏街道鹏城社区,始建于明洪武27年(公元1394年),为广州左卫千户张斌

开所筑,是明代为了抗击倭寇而设立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简称“大鹏所城”。当年大鹏所城占地约11万平方米,城墙高6米、长1200米,城墙由山麻石、青石砖砌成。深圳今天的简称“鹏城”即源于此。

如今古朴的大鹏所城藏身于一片现代的农村建筑中。来到大鹏所城大门口,矗立于眼前的是大鹏古城雄伟庄重、风格古朴的城门,城门几经修葺,保存完好。当您摸着饱经岁月侵蚀的斑驳城墙,仿佛可以听到几百年前的隆隆炮声。

虽然古城已历经6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是大鹏所城主要格局、街道及建筑仍保存得相当完整。那以青石板铺就的狭窄蜿蜒小巷,宁静古朴:那建筑宏伟、独具特色的数座清代“将军第”,分布有序。其中以抗英名将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为壮观,该将军第有150年的历史,拥有数十栋屋宇、厅、房、井、廊、院等,其中牌匾众多,雕梁画柱,是广东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建筑。大鹏客家史料记载,赖家自清嘉庆年间以来,世代行武,三代曾出五位将军,史称“三代五将”。赖恩爵作为林则徐的副将,成功指挥了“九龙海战”,该战是中国近代抗英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一仗。

考古专家认为,大鹏所城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所城。2022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大鹏所城被正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深圳市迄今为止惟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您访古凭吊、了解历史、领略明清古风的好去处。有人说:“不亲自来看一看大鹏古城,就不能称作深圳人。” 胡子 回答采纳率:31.7% 2022-09-21 20:37 检举各位团友:

大鹏,山清水秀,是传说中大鹏鸟栖息的地方。据专家考证,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七年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就座落在这里。在明、清两代抗击葡萄牙、倭寇和英殖民主义者的斗争中,她成为了我国南部沿海的海防重镇,并在此涌现出被誉为“宋有杨家将,清有赖家帮”的赖家三代五将、刘起龙父子将军和抗日英雄刘黑仔等二十多名将领,他们共同谱写了一曲轰轰烈烈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英雄乐章。

站在大鹏古城前,最吸引大家的是什么呢?哦,是城楼!对,这是古城南门楼,历经六百年春秋和数百次战火硝烟的洗礼,风貌依旧,登城楼远眺,看--古城三面环山,一处面海,进可攻,退可守,实乃兵家必争之地;回首城内,东南西三大城门巍然屹立,古老的街巷宁静古朴,明清民居古色生香,11万平方米的古城,规模之庞大,展示的大鹏所城那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如今大鹏所城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深圳唯一的“国宝”,而且鹏城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了。

咳,这曾是赖恩爵将军的书房,现辟为鹏城博物馆。请移步进馆参观。对,这就是赖将军古铜头像,他那深邃的眼光,表现出抗击侵略者之不屈不挠的气概。哦,想挪得动这数百斤的石臼?谈何容易。这是赖将军当年学武的个红桔,可以想见当年赖将军苦练杀敌本领之坚信。呵!这个官帽箱的造型是很特别吧?方方的箱子上面凸起一个清朝官帽的形状,这可是件非常珍贵的重要文物。这里一桩桩一件件,都清晰地再现了600多年鹏城的故事。

来,看这门匾上写着什么?“振-威-将-军-第”,这就是赖恩爵将军腹地了。把晋封的`陈好和皇帝的御笔挂在自家的门匾上,可是件非常荣耀的事情。这所面积达2500平方米将军府第,150年了仍保存完好,瞧这十几栋房子,配上这----红砖地、青砖墙、石柱基、木架梁,正间、次间和侧间,偏厢、倒厢和长廊,三厅、天井和水井,前院、后院和高墙,雕龙刻凤在梁枋、御赐对联在门旁,好一派“将门府第”之气象。

出了赖府巷,这里也有一处“振威将军第”,将军的名字叫刘起龙,这位水师提督一生致力于巡洋辑盗,战绩卓著,为官清廉,是鹏城内唯一见过皇帝的人,“抹黑将军”“巧训舅父”等故事在古城中广为流传,深得将士和古城人民的敬仰。

游客朋友们,600年前,70多个姓氏的军民为包围边疆奋战在大鹏所城,而今,众多有识之士因改革开放而投身特区建设;赋予了深圳古往今来的独特文化内涵,深圳精神。如今,我们可以告慰因失去香港而忧郁去世的赖恩爵将军:祖国强大了,香港回归了,您的遗愿实现了。

真可谓:

六百年前风云变,大鹏所城镇海疆;六站六捷传佳话,抗御英雄清史扬。

古墙斑驳追思忆,海浪声声话当年。将军空有千钧力,朝廷腐败难回天。

斗转星移岁月迁,古时沧海今桑田;中华儿女多壮志,开天辟地谱新篇。

五湖英才聚鹏城,香港回归心相连;可慰英魂无遗恨,继往开来万万年。

大鹏古城导游词2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我们今天去游大鹏古城,我是你们的导游严可昀。请大家在古城内不要乱扔垃圾,我会给大家发一个垃圾袋,大家把垃圾扔在里面,谢谢合作。

我们现在到了古城门口,我先给大家介绍古城。大鹏古城位于深圳市东部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始建于公园1394年,为广州左卫千户张斌开所筑。是明代为了抗击倭冠而设立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简称“大鹏所城”。当年大鹏所城占地约10万平方米,城墙高6米、长1200米,城墙由山麻石、青石砖切成。深圳今天的简称“鹏城”即源于此。

大鹏古城历经6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巍然屹立:雄伟庄重,风格古朴的城门伟岸高鳞次  比,错落有志的民清居民保存完好;狭窄蜿蜒,幽长深远的小港以青石板铺就,宁静而古朴;数座结构雄伟,独具特色的清代“将军地”有序分布,其中以抗英名将赖恩爵的“振威将军地”最为壮观。赖家自清嘉庆年间以来,世代行武,三代曾出5位将军,史称“三代五将”. 赖恩爵作为林则徐的副将,成功地指挥了著名的中英“九龙海战”,打响了鸦X战争的第一枪,后升任广东水师提督,正一品。道光二14年1944,皇帝御批 建造“振威

皇帝御批“振威将军地”,并亲书牌匾及楹联送至。是广东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典建筑。此外,古城内还有清福建水师提督刘启龙的“将军地”以及侯王庙、天后宫、赵公祠、参将署等一批文明古迹可供参观。是深圳市重点文明保护单位。

请各位游客不要在墙壁上乱涂画,保护好深圳唯一的文明古迹,谢谢各位游客到此一游。

古城的导游词

古城一般就是指历史文化名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以下是小篇为大家整理的古城的导游词

大研古城导游词1

丽江大研镇绝对是一个值得你慢慢体会的地方,这座古城与雅典、巴黎等国际知名的城市同时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玉龙山下一块海拔2400多米的高原台地上,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始建于南宋末年,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这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窄窄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这是一座人文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她)们身着遥远年代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各路商客们聚首交易的地方。古城中有许多条道路从不同方向通向这里。白天,四方街是丽江的货物交易市场,人流如织;晚上,寂静的四方街被客栈红红的灯笼映衬着,光洁的青石板泛着柔和的微光。

交通:在古城内,任何交通工具都不能行驶,所以只能步行。

门票:40元(古城维护费),是在去玉龙雪山时,与玉龙雪山的门票连在一起收的。如果不去玉龙雪山,丽江古城是不收钱的。

小贴士:在古城内逛逛,很有味道,有兴趣的不妨去听一下城内的纳西古乐,这是丽江特有的传统音乐,极富感染力,50元/人。

襄阳古城导游词2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

襄阳城位于汉江南岸,襄樊市中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

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如今,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

襄阳城地处汉江南岸,与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3000年,襄阳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它的上空。如今,这里尚存许多军事遗迹。襄阳城始筑于汉,唐宋年间改为砖城,增设垛堞,新建城楼。明洪武年间重筑,并在城的东北角新添一段城墙,取名新城。全城7322周年米,原有6座城门,分曰:阳春、西城、临汉、拱宸、震华。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

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缀十里城垣,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整个城池和谐地融为一体。

环绕襄阳城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它宽度180米以上,最宽处超过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现被原样保存。绕城泛舟而游,但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仿佛置身于画中,美不胜收。

襄阳城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分别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花门。因西门是朝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故又称为“朝圣门”。

襄阳城在明清时,古建筑较为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整个城池都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襄樊市政府近年来下了很大功夫修复古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阳古城墙古朴的原貌。

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城墙始筑于汉,后经历代整修,现基本完好,墙体高约10米,厚1.3—1.5米,周长7.4公里,

据山临水,蔚为壮观,明人李言恭诗赞“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环以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处250米,人称“华夏第一城池”。整个襄阳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自古誉为“铁打的襄阳”。

这里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城墙始筑于汉,时兴时废,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全城周长7322米,原有城门6座,横匾于书阳春、文昌、西成、临汉、拱宸、震华6个城门名。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城墙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

襄阳城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处湖北省北部,汉水中游。《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辖区扩及今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阳与汉水对岸的樊城合为襄樊市。

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呤诵她的动人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诗篇《汉江临泛》。

古城历经沧桑,现仅剩临汉、拱宸和震华等三座城门。在临汉门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经维修后完整无缺。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周围环绕着护城河。古老的护城河主道宽180米,最宽处250米。绕城泛舟游览,只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真乃旅游的好去处。

好,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丽江古城的导游词3

各位朋友,现在我将要带大家去游览下一个景点,也是丽江最著名的景点-。刚从象山山麓澄碧如玉的出来,我们要顺着从古城西北端悠悠流至城南的玉泉水来到被称作为“高原姑苏”“”的。在此各位嘉宾就会想,小黎怎能口出狂言,敢把这高原小城称得如此夸张,其实一点都没有被小黎夸大,就是因为有玉泉水贯穿全城由古城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城内亦有多处龙潭、泉眼出水。古城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街道自由布局,不求网络的工整,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镇,穿墙过屋,“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意是这座古城的真实写照,这里虽是小镇,却颇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镇,它由大研、白沙、束河三部分组成,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叫作或大研镇。而且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古城的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锋,丽江盆地则象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砚台,古时“研”和“砚”相通,所以古城叫大研。说话间我们便到了古城,城口最引人注意的应该是一双水车吧,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过去古城里就有水车,今天在一些偏远之地也在使用。

古城形成于南宋后期,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三万人,1986年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除了同一样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外,还在古城选址、街道和房屋布局、纳西民居等方面别具一格。

丽江的世界文化遗产由、和三部分组成,但对于各位嘉宾来说,吸引力最大的是,古城的入口很多,大家随着小黎从右边的入口进入,看见了显眼的水车后,紧接着右边是写有****主席题词的照壁,古城里有三房一照壁的民居,那照壁就象各位嘉宾看到得着一块。再往右是水龙柱,龙是管水的,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这个水龙柱代表古城人民免除火灾的愿望。千百年来,古城人民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古城,也请各位朋友象古城人民一样爱护古城,不乱扔烟头垃圾。再看世界文化遗产标志,圆圈代表地球、自然,方框代表人类创造的文明,圆圈和方框相连,代表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丽江古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杰作。右边的这些石刻称得上是丽江的“”,是一幅浓郁的纳西风情画。我们脚下是“巴格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东巴祭司常用它来定方位和占卜等。

小黎在古城给大家讲了那么多,大家也看了那么多,但是马上就要进入古城了,怎么就没有看到城门呢?其实各位嘉宾是看不到的,这也是丽江古城的一奇,即看不到城门,也看不到城墙,因为古城根本没有城墙和城门,因为纳西族的头领姓“木”,如果建了城墙和城门就变成了“困”字,所以古城没有城墙,也没有城门了。

各位嘉宾心目中一定有这样一个问题,象这样的古城在中国有的是,为什么这个高原上的偏僻的古城竟被评上呢?想要得到答案,各位嘉宾请随小黎一同去游览一翻。一条小巷、一户人家,一不小心你就站在了一百年的历史上了,这种感觉,在路上、在各个庭院中,您随处都能感受到。所以这座古城不是因为拍戏或是故弄玄虚而建的,是一座真实的活着的古城,不信您看看脚下,您就会觉得比刚才走的路光滑多了,一块块的五花石板,象是有许多碎石沾在一起,但它是一种丽江特有的乐角岩,采自周围的山上,因为五颜六色,所以当地人称五花石,人行马踏,经过几百年,磨得光滑透亮,雨水一流,诗意就在你脚下了,这条街就叫新华街。在街道两旁,偶尔会看到一些人家门上贴有不同颜色的对联,纳西人有人仙逝,都要纪念三年,第一年白联黑字,第二年绿联黑字,第三年贴对联,这是纳西人对死去亲人的怀念,经过一些林立的铺面,清澈的河水,小桥垂柳便印入大家眼帘,而在各位都没有见过的这么清澈的河边看到了一排排的桌椅和一阵阵的音乐传入耳中,这便是客人所谓的“洋人街”,但这条街上的铺面并非洋人所开,这里的酒吧又书生气的,有叛逆性的,有纯生意性的,各人可各取所需。城市里的人到丽江“充电”的方便之处就是在酒吧找感觉,尤其以外国人为多。有就有朋友,有小桥流水,只要不醉,人生是可找到一刻逍遥的。

在经过酒吧街之后便看到了一座小石桥,因为早先在这里卖豌豆,所以称为豌豆桥,桥西的小门楼便是科贡坊,科贡坊的名于坊后小巷,清朝嘉庆年间,巷内杨家有两兄弟同时中举,到道光年间,弟弟又中举,此事是丽江人得意之事,官府为了表彰杨家,激励来者,特立此坊。站在这里向东望去,眼前一片开阔,这便是中心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占地约五亩,为什么叫四方街,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广场的形状很象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也有人说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那么四方街为什么这样有名呢?如果说我国北方又一条世界闻名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话,我国南方也有一条被称为“茶马古道”的贸易通道,它是藏区以及丽江的马匹、皮毛、藏药等特产和南方的茶叶、丝绸、珠宝等商品的一条贸易通道,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四方街则是这个重镇的贸易中心,从古到今,四方街都是一和露天集市,这个集市从开始至今有三百年的历史,要体会到四方街的一天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奥妙,清晨,早起的人们开始买早点,是朦朦胧胧正在伸赖腰的四方街;午,买铜、买山货、买小吃的商贩组成繁荣的市面,这是精力旺盛的四方街;天刚黑,生意人回家了,又经过一次摩擦的五花石板还剩着人和阳光的余温,在桥头晒太阳的老人换成了孩童嬉戏,两侧酒吧又透出夜色的油光,这是化了妆的四方街;凌晨两点左右,四方街人去街空,小巷深不测,只有流水之声高低起伏,这是素面朝天的丽江。

“丽君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丽江男人一生有三件大事:盖房子、娶媳妇、晒太阳。丽江男人对种花、养鸟、写字、画画、打麻将有着特别的嗜好和特别多的时间,男人擅长一切在院内的活动,除此之外,他们最爱的一项户外活动便是坐客,而纳西女人一年当中只有在大年初一才能睡一天的懒觉。从“盼吉妹”到“阿奶”眨眼的功夫却单纯只有两个字“勤劳”,纳西女人从早到晚干活,从体力活到小生意,从收拾田地到杀猪,从缝补衣服到生火做饭,个个像下凡的仙女,而男人们则闲了下来,这一闲就不得了。纳西人中文人辈出,令人目不暇接,不能不说是纳西女人养出了纳西文化。

纳西族善于学习也可反映在古城的民居建筑上。古城民居在广泛吸收汉、藏、白等民族建筑风格的同时,也把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和审美意识融于其中,形成了许多具有纳西特色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数院等建筑风格,并在门楼、前廊的设置和天井铺地、六合门及其装饰等方面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问四合院里哪一部份最富有特色,那就是堂屋的六合门和六合门上的窗蕊—“四季博古”。虽说这些也是学习汉、藏、白等民族文化的结果。但是到了现在,已没有哪一个民族像纳西族这样每家都必有六合门和“四季博古”。您看这六合门,可装可卸,方便灵活,开则为门,闭则为窗。平时只开中间两扇,如遇家中有红、白事客人较多,行走不方便时,则六扇门均可卸下。六合门上所雕的窗蕊称为“四季博古”,构图上用名花异卉,吉鸟瑞兽、美好典故,以此寄托纳西人民四季吉祥、福禄寿喜、耕读传家的美好意愿。大家看到这六扇门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图案,这是“松鹤同春”、寓“春”和“寿”,这是“喜鹊争梅”、寓“冬”和“喜”,这是“鹰立菊丛”、寓“秋”和“福”,这是“鹭鸶天莲”、寓“夏”和“禄”,这是“孔雀玉兰”、“锦鸡牡丹”,请大家都想想看它们都分别代表了什么寓意。

穿过了五一街便看到了许多小桥,在我们脚下这座小石桥大家不防坐下来休息一下,看到桥旁“百岁坊”字样,不难猜测这就是百岁坊,试想一下百岁坊的由来,一般人都会想百岁坊老人有关,这就对了。

西安古城的导游词

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垣 。西安古城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城垣建筑,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古城导游词范文,欢迎参考!

西安古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朱元璋任命长兴侯耿柄文和都指挥使璞英主持修筑。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明西安城墙修筑得高大坚固,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这座城墙的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南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西城墙长2706米,东城墙长2886米,周长13。9公里。最初的西安城墙采用黄土夯打而成。在城墙墙基和墙顶还分别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这种三合土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猕猴桃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坚硬如石,用镐都刨不动。

西安城墙自明代初年建成后,历代屡有修葺。明穆宗隆庆年间,也就是公元1568年,陕西都指挥使张祉为原来的城墙内外包砌了青砖。清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81年,陕西巡府毕沅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补修。沿旧城墙先围基石后灌脚,再用黄土逐层夯打,至顶部铺砌青砖,并对整个城墙外壁加厚砖面。城墙内每隔40—60米,用青砖砌筑水槽一道,排除城墙顶面雨水,对西安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了环城公园,使这座古建筑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深7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吊桥的桥头两侧有铁环,贯以粗大的铁索与麻绳,系在闸楼上,用滑轮控制升降。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明代以前,城门沿袭砖门的过梁式结构。从军事角度看,这种城门的最大弱点是经不起火攻。因此,城门上往往眼设置水池,以防敌人火攻。也因此留下“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成语。券拱式城门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色青砖结构不仅使得城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

在古代,双方作战,当敌人跨过护城河时,城门却又拦住了去路。所以,在攻城的一方常有几个人扛着粗重的木桩前来撞门,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将城门撞开,而有时也可能撞不开。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须用木材2。8立方米,重达3。19吨。门扇上下横匝着9道宽15厘米,厚23厘米的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四棱攒顶的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密集的钉群,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有的城门还在门扇后的城门洞内,设置了拒马桩、陷马坑、铁蒺藜等,进一步阻挡敌人进攻。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也叫“阙楼”、“樵楼”。象征门阙,兼用来打更。闸楼三面有城墙与主城墙相连,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立体空间,叫“羊马城”。敌人即使攻入闸楼城门,也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瓮城内可屯兵。无论敌人进入第一瓮城还是第二瓮城,箭楼均可发挥攻击作用。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题建筑。城楼距地面高约32米,长43。2米,三重飞檐,四角高翘,回廊环绕,庄重稳健,是主将镇守指挥的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宽20米,长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正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射击区域。也正是弓、弩、箭等古代远射程冷兵器的有效杀伤射程。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备物资。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整个城墙共有5984个矮雉。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墙高1米,没有垛口,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如果你绕城一周,就会发现,城墙的四个角唯独西南角是圆形的,其它三个角是直角,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角是保持了元代长安城蒙古式风格的转角圆状。明城墙在隋、唐、元代城墙遗址基础上改建而成,范围和唐长安城皇城范围基本相同。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同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没有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共建有登城马道11处。登城马道底部道口的门是朱漆的,俗称“大红门”。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为防敌人奸细混入城墙守卫部队中,登城马道戒备严密,平时不允许守成士兵私下,也不许闲杂人等靠近逗留。等到军中禁夜炮响后,铁门便紧锁了。

西安城墙除明代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随着岁月的变迁,城门也发生种种变化。现在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这四个门,还可以看到:勿幕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中山门、尚德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以悠久的历史,伟岸的雄姿,神秘的色彩吸引了八方游客。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谢谢大家!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它的诞生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祭礼、朝仪、娱神中的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八世纪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需要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是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占地1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是1378平方米。它建于公元1384年,也就是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距目前位置1000米左右。当时迎祥观是西安市的中心,但钟楼在建成200年后,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万历10年,也就是公元1582年,在陕西巡抚龚懋贤的主持下,将钟楼来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据钟楼的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木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原件。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攒尖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每边长35.5米,高8.6米,全部用青砖砌成。基座四面正中各有一个高和宽都是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边长22米,高26米,四面五开间,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达5米,里面是木心,外贴铜皮,铜皮上再箔敷一层黄金,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这口钟建造以明成化年间,也就是公元1465年—1487年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对于景云钟不响的原因,有人认为它是“历世久远,神武有灵”,不愿被热挪动;也有人说,钟置于室内正好像是“待瓮以呼”,当时应该移到楼外。但无论如何,这给钟楼的历史又添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这些木刻浮雕故事,给钟楼增添了不少历史趣味。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鼓楼位于钟楼的西北角。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比钟楼要早四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鼓楼占地1999平方米,建筑面积1804平方米。楼体呈长方形,总高33米,基座高8米。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每块匾重约3吨。南边的匾额是:“文武盛地”,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北面的匾额为“声闻于天”,是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在鼓楼的三楼有14根红色显柱,24根隐柱交叉矗立。里面挂有3只大宫灯,12盏中宫灯,16盏小宫灯。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1953年,国家拨款对鼓楼进行了大修,设立了文管所,精心保护,使鼓楼更加秀丽巍峨。现在,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青州古城导游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以下是“青州古城导游”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青州古城导游词【篇一】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有12年国都、1065年省会、1606年府衙、2216年县治的历史。自西汉初年,先后存在过六座古城,分别是汉代的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东关圩子城以及满族旗城。

青州古城文化旅游的范围约计10平方公里,大致包括三部分:古东阳城的北关古街区、宋城;古南阳城区域内的南阳河观光带、偶园历史文化街区、南门街区以及东关圩子城的昭德古街区。

城内现存古街巷上百条,包括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昭德古街,以及偶园街、卫街、东门大街、北门大街、参将府街等街巷,大部分街巷的.名称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些街巷肌理清晰,空间布局完整,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古城传统风貌,其中,北门大街、偶园街、东门大街是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街巷,游客走在其中将领略到青州古城曾经的辉煌,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青州古城导游词【篇二】

青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根据出土文物考察,早在七千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境内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遗址有270多处。大禹治水划九州,青州为九州之一。被公认为科学价值很高的我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古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诸州中就有青州,称青州"东北据海(渤海),西南距岱(泰山)","海岱惟青州"。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因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吕氏春秋》称青州为"东方之州"。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青州迭为名城重镇,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四百多年之久。西汉元封五年,设青州刺史部,是全国13刺史部之一,治所广县城(今城西1华里处),辖5郡4国100多县。魏晋南北朝仍置青州刺史部,辖9郡47县,期间公元399年-410年作为南燕国国都,慕容德成为山东境内的唯一一个皇帝。隋置青州总管府,辖4郡36县。唐仍先后置青州总管府、都督府,辖8州49县,中唐及五代设平卢淄青节镇,辖15州。北宋初设京东路,辖26府、州、军、89县,熙宁七年设京东东路,辖1府7州36县。金设山东东路,辖2府11州53县83镇。元初设益都行省,后设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辖3路12州44县。明初设山东行中书省,辖6府15州89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移治历城。此后,明中后期及清代一直作为青州府治所。青州古城池也随着历史的变革不断变迁,汉设广县城,现瀑水涧以西。公元311年(晋永嘉五年)建广固城,经六次大攻坚战,至410年夷为平地。东晋灭南燕后,另筑东阳城(西至现海军402医院,南至南阳河,东至城关医院,北至尧王山路)。北魏孝明帝筑南阳城,城高3丈5尺,濠3丈5尺,周13里,其规模比济南高3尺长1里。

青州地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优越。"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东扼半岛,南控沂蒙,北望渤海,为历代军事重镇。南北朝及唐初政治官员兼顾军事,唐五代时期青州是平卢节度使治所。宋金在此设镇海军,北宋在此设京东东路安抚使,金代设山东东西路统军使,元设益都帅府、元帅府,明设山东都卫、都指挥使司,清设山东提督、分巡道、海防道,建八旗驻防城。1948年3月-1949年4月,华东局驻青州。由于青州具有显要的地位,历史上在青州分封的王侯较多青州古城导游词导游。汉代封召欧为广侯传五世,封刘便为广侯传三世,元封迈努为忠靖王、益王,明封齐王、汉王、衡王。

青州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作为齐鲁境内的佛教中心,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汉地最早的地区之一。这里拥有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多种佛教宗派,并留下了大量的珍贵遗迹。尤其是许多佛教遗存的发现和修复,以及大量佛学研究论文和专著的相继问世,为青州的佛教文化营构了较高层面的内涵

青州古城导游词【篇三】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1986年由原益都县撤县设市。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属半山区半平原地形结构。辖4个街道、8个镇。人口90万。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7项,是山东30强、全国百强之一。

青州市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1984年建设新馆,占地40亩,建筑面积12022平方米,为仿古式民族建筑群。青州博物馆是中国建馆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收藏各类文物2万余件。海内外孤本--明万历青州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填补了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东汉大型出廓“宜子孙”玉璧为目前仅见的有字汉璧;青州龙兴寺石刻佛教造像群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数量之大、雕工之精、贴金彩绘保存之好为中国文物考古所罕见。 陈列方式以精品化、专题化为原则,运用先进的艺术手段,推出了简史陈列、陶瓷器、玉器、青铜器、书画、古货币、碑碣、石刻、革命文物等10个专题陈列厅。展览融实物、照片、模型、图表、文字、讲解为一体,并配以光、声等特殊效果,使您尽可领略青州璀璨的历史风采。

青州还有一个旅游胜地--云门山。是1985年山东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平原拔笏,松荫盖足,山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鲁中名山。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古“青州八景”称之为“云门拱壁”青州古城导游词青州古城导游词。登临山巅,便可饱览“驼岭千寻”、“劈峰夕照”和“三山联翠,障城如画”的壮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