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老人的感恩语录 关于拾荒老人的诗歌 1 一位老人拉着一辆破旧的木板车 把城市的繁华留在了身后 白天,他曾手脚并用地在那里淘取 各色的城市垃圾 是他的衣食父母

关于拾荒老人的诗歌

1

一位老人拉着一辆破旧的木板车

把城市的繁华留在了身后

白天,他曾手脚并用地在那里淘取

各色的城市垃圾

是他的衣食父母

在别人抛弃的`生活日常里

他捡拾着他的生活日常

车把高高翘起

高出了他的头

他佝偻着腰

两手紧紧地向下拽着车把

踽踽地向前走

一天的收获

零零碎碎地蜷缩在车上

跟他一起摸着黑向前走

2

我又看到了那个拾荒老人

在我家楼下

他依然佝偻着腰

拉着那辆破旧的木板车

边走边用眼睛不停的搜寻

他突然望向了西边

那是一片废墟

已被许多人翻检了数遍

不会再有什么收获了

但他还是放下车子跑了过去

捡回来的是个破烂的本子

可能是那个孩子扔掉的作业本

而他却如获至宝

高兴得呲牙咧嘴

甚至有些手舞足蹈了

拾荒老人诗歌分享

拾荒老人精选诗歌

拾荒老人(四首)

田茂云

是何处来的老翁

把生活藏进了编织袋里

从东街走到西街

从西街走到东街

莫非遗落了什么

低着头

在垃圾桶里

翻了又翻

找了又找

忽然

飘来一红衣少女

生怕惊动了老人

轻轻地

轻轻地

将一袋易拉罐放在老人身旁

老人回以一抹微笑

颤抖着手

以感恩的心情

悄悄拾起

扫路工人

是来自黔山

还是蜀地

仍是田间耕耘的姿势劳作

白天

夜晚

大街

小巷

都有他们的`身影

还有黑黑的柏油路

他们扫啊扫

越少越光滑

越少越油亮

扫完了这世道的尘埃

却扫不尽心间的乡愁

扫吧扫吧

扫到了尽头

就是温馨的故乡喽

老爹

老爹挥舞着牛鞭

把太阳赶下山头

月亮从田埂走来

老爹陪伴着铁犁

还在吆喝水牛

为完成一项使命

来来去去

在希望的田野上

划下一道道深情的虹

曾经的爱情

古老的土家山寨

吊脚楼里

有一坛老酒

封存了十多年

是父辈为我酿造的

未曾开启

不知是谁

偷偷盗走

高中作文:拾荒老人

岁月的涟漪在时间的河面上荡漾,记忆的雾霭徐徐从尘土中升起,生活中总会邂逅太多的人和物,然而,在我心中激起最大涟漪的,却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校园的拾荒老人。

第一次见她的时候,是在七年级刚开学的那一天。刚进校园,就看见一个咧着嘴对我傻笑、露出满口黄牙的老太婆。她穿着灰不溜秋的上衣,黑色的裤子上沾满了灰尘,弓着背,低垂着头,背上背着一个大得足以把她整个人套进去的蛇皮袋。我不禁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厌恶与排斥。“真晦气,开学第一天就碰到这种人!”我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掉头就走。

不一会儿,她颤颤巍巍地向教学楼走来,最后竟然走进了我们班的教室。同学们鄙夷的目光齐刷刷地扫向她,可她似乎视而不见,大踏步迈进教室,直奔墙角的垃圾桶。她满眼流露出欣喜,卸下背上胀鼓鼓的蛇皮袋,伸出赤裸的双手在脏兮兮的垃圾桶里不停地翻动着,臭气立刻弥漫在空气中,同学们都捂起鼻,大声说:“好臭啦!”刚巧,班主任进来了,老太婆见势不妙,背起蛇皮袋飞一般地逃走了。“唉!真讨厌,那么脏!”同学们小声嘀咕着。

但是,不久后,我彻底改变了对她的看法。那天下午,同学们都去上体育课了,我因身体不舒服,就留在教室里自习。不一会,她就进来了,和往常一样,她径直奔向垃圾桶,不过她的眼神迅速黯淡了下来。“哼!同学们刚刚倒过垃圾,里面什么也没有,看你能找到什么?”我心里暗暗说道。果然,她一无所获,只好环绕教室走一圈,希望能搜寻到一些“猎物”。我猛然想起,近期有的同学反映课本不翼而飞,练习试卷找不着了,饮料瓶刚喝一小口放在桌子上眨眼就不见了……莫非是她趁大家不在,顺手牵羊拿走了,今天可被我逮着了!我紧紧地盯着她,果然,她的眼睛不停地扫视着地面,不一会,她蹲了下去,好像在捡什么。我一看,是同学掉落在地上的课本,她用手拍了拍上面的灰,我急了,正要呵斥,只见她拿起课本,快速走向讲台,把课本端端正正地摆放在讲台上,还用手在上面按了按。她见我诧异地注视着她,又咧开那满嘴黄牙笑了:“小家伙,你以为我偷书呀,放心,我只捡废纸,我的孙子也快上初中了,好好读书呀!”原来我误解了她。忽然间我发现她不是那么难看了。

后来从大人口中得知,那位拾荒老婆婆家境并不差,她拾荒是为了自食其力,她还经常把自家编的扫帚馈赠给送她饮料瓶、废纸的班级。

一棵卑微的小草,因为有了坚定的心而赢得了路人的尊敬;一个普通的校园拾荒老人,拥有那么一颗坚强善良美丽的心灵,她还卑微么?

拾荒老人给我的思考

《拾荒老人给我的思考》是一篇颇具有范文正公气势的随笔,读后让人深思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怎么了?

去年5月8日,单位组织徒步活动,在返回的途中,我碰到了一个拾荒老人,她两鬓斑白,眼窝深陷,脸型瘦削,皱纹像五线谱,身材矮小,上身穿一件红色的马甲,脚穿布鞋,背着一个竹子编的背篓,背篓上横放着纸箱,纸箱上面放着一个装满废品的塑料袋,左右手里,各拎着一个方便面纸箱。老人脚步稳健、轻盈,从我跟前匆匆走过。

看着她的背影,我迅速举起相机,拍摄下了一组珍贵的照片。她发现我在拍照,她回头看了看我,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在路边的桥头处,她将背篓靠在桥头边,稍微歇息了两三分钟后,继续迈着大步往前走。这位拾荒老人是四川人,有四个儿子,都在阿克苏工地上干活,今年她已80多岁了。

单位同事郭占君见到她,他快速的走过去,把喝完饮料的塑料瓶给她,老人连声用浓重的四川话说:“谢谢,谢谢……”。嘴里还在嘟囔着什么,由于方言太重,几乎听不清楚。她走进了公路边一家废品收购站。

为减轻儿子的负担,她每天背着篓筐,早出晚归,四处捡拾丢弃的塑料品、废纸盒等,每月收入1000多元,以此来补贴家用。这是一位多么令人尊敬的老人,虽然她有儿子,但她没有依靠他们,而是每天走街串巷,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捡拾垃圾,她的精神多么令人感动。

看看我们周围,有不少成年人,有健全的双手,聪明的头脑,而过着“啃老族”的生活,整日像幽灵一样晃荡,游手好闲,苟且偷生,得过且过,全然不知父母的艰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有甚者,和一帮狐朋狗友,坑蒙拐骗,偷鸡摸狗,干那些丧失人格尊严龌龊的事。

在当今社会转型期,由于利益调整,各阶层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少人的心态失衡,不讲自己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而是一味的相互攀比,算计着自己的利益得失。各种腐朽麻木、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怪事层出不群,挑战着我们社会的底线。

打开电视,处处莺歌燕舞,,歌舞升平,人们会觉得这个社会还算和谐;打开网络,各种丑陋的报道,冲击着我们的视觉。腐败官员大肆挥霍、权钱交易;学校教师猥亵祖国花朵,丑态百出;问题食品和药品花样翻新,屡打不绝;各种骗术五花八门,防不胜防;民族仇视愈演愈烈,宗教极端思想、拜金之风、奢靡之风、虚假之风日渐盛行……

我们这个社会怎么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科技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们的关系没有以前和谐了,各种丑陋的东西像瘟疫一样传播,上至政府机关,下至基层百姓,人们都在用新的`眼光,新的视角审视着我们的社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们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社会的毒瘤却无药可治。如果我们一味的歌功颂德、大唱赞歌,自我感觉良好,而不正视我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那么总会有一天,随着人类道德的急剧滑坡,人吃人的社会就真离我们不远了。

一个民族应有民族精神,这是民族的根。大和民族的武士道精神,缔造了二战后经济崛起的亚洲强国,而我们中华民族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几代人艰苦卓绝、持之不懈的努力,不是靠那个当权者的几篇言论,不能靠几个“写作班子”的吹嘘高歌,也不能寄希望于几个所谓的学习教育整顿活动。

如果一个病人得病,应当尽早找医生医治,抓住病在其表的时机,狠下几道管用的猛药,本来已经得病,疼在眼前,还一味的自我感觉良好,鼓腹而鸣,那是自欺欺人。

从那个拾荒老妪身上,我知道了什么是自尊,什么是自爱,什么是信念。而这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遗憾的是它正在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重塑这种品格,把个人利益诉求同整个民族大业等同起来,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如果还是继续麻木不仁,抱残守缺,鼓腹而鸣,不去以身作则,扬正气、促和谐?那还有何颜面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仔细审视这位拾荒老妪的照片,心头总会升起无限的感慨。如果我们的社会,个人私欲无限膨胀,胸中没有他人利益,为谋求一己私利,什么鬼点子可以出,啥坏事都可以干,这种丑陋的变态的病魔会像癌症迅速蔓延传播,必然给社会不稳定留下隐患。

当社会公平、公正被肆意践踏,百姓的利益被少数人强奸,而苦于无处伸冤时,那么这个社会肯定是哪里出了毛病。谁来根治,谁来拯救?需要我们深思。

现在有一种怪现象,凡事涉及不到自身利益的,无人问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那种明哲保身的人越来越多,正气不能发扬,邪气不能遏制,这是非常危险的。

诸多社会问题像北极的冰雪,成年累月,越积越多,形成了千年不化的冰川,绵延数千公里,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变化。而群众的诉求得不到妥善解决,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贫富差距逐年拉大,利益分配不平衡、社会不公现等现象,加大了社会各阶层间的隔阂,加剧了矛盾的激化和升温。

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美丽新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齐心协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矛盾和利益相互激荡,各种腐朽思潮成渣泛起,各种丑陋司空见惯,这些都影响了人们的心态。

有时我真为我们的民族败类汗颜,难道那些为虎作伥,鱼肉百姓,品行拙劣的个别当权者心里没有一丝点羞耻感?他们滥用职权,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就是砸毁中华民族美德的败类。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多出现像白居易、杜甫、苏轼、林则徐、鲁迅这样的人,敢于正视社会的弊病,那至少社会风气不至于如此。

时代呼唤公平正义,时代需要和谐稳定。而这些美好的字眼,如果仅仅作为口号,装装门面,走走过场,搞搞形式,必将给社会发展蒙上阴影,赞歌唱的再好,也赢取不了民心。为什么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道德观念却在下滑?难道经济发展非要以道德下滑作为代价?

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域差异、民族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各民族共同发展,各民族共同进步”需要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关部门应正视问题,寻求解决对策,不应能拖则拖,能遮则遮,能躲则躲,更不能“无为而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历史教训就在眼前,不能不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