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赞美春天的诗句 朱熹关于春天的诗句 朱熹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一生著述很多,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朱熹关于春天的诗句,仅供大家

朱熹关于春天的诗句

朱熹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一生著述很多,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朱熹关于春天的诗句,仅供大家参考。

朱熹关于春天的诗句一:春日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朱熹关于春天的诗句二: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赏析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关于朱熹的语句

●和风山川秀,佳气度吉祥,何处满城春,稚子见天真。 ----朱熹《丁亥年作于景德镇》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朱熹《书院》

●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

●读书,放宽著心,道理自会出来。若忧愁迫切,道理终无缘得出来。 ----朱熹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朱熹

●君子之心,长存敬畏。 ----朱熹

●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之 ----朱熹《朱子语类》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朱熹《朱文公集》

●真正的'中庸是在追求”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就是要淡泊名利,客服浮躁心理,耐得住寂寞。“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尽管朱熹到老都不知道宇宙的尽头有些什么,不过他一直在尝试对一些天文学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这些解释放在12世纪,无疑是非常了不起的观点。

●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朱熹

劝学朱熹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一作:少年易老学难成)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

1、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源于《南史·谢方明传》,谢方明之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话。”尝于永嘉西堂四诗,竞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神功,非吾语也。”“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诗句,后被赞誉为写春意的千古名句,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2、秋声:秋时西风作,草木凋零,多肃杀之声。

赏析

这是一首逸诗,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日本盛传此诗,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以为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备考。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朱熹《劝学》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一作:少年易老学难成)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

1、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源于《南史·谢方明传》,谢方明之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话。”尝于永嘉西堂四诗,竞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神功,非吾语也。”“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诗句,后被赞誉为写春意的千古名句,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2、秋声:秋时西风作,草木凋零,多肃杀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