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让我陶醉作文3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词让我陶醉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词让我陶醉作文 篇1
翻开那一本崭新的《诗词选集》,播放一曲轻松缓慢的纯音乐,在柔和温暖的灯光下,抚摸着光滑的纸张,贪婪地嗅着诗词所发出的浓郁的香味,沉迷在里面无法自拔。
千古绝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我感受到了边塞大漠荒凉、壮阔和雄奇,也使我体会到诗人心中的凄凉、孤独以及惊叹、豁达。诗中有画,我仿佛身临其境,与诗人一同感慨,一同联想,和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紧紧的交融在一起。《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使我感觉到泰山的气势磅礴、高大巍峨。诗人勇于攀登、不怕困难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使我也有了“更上一层楼”的想法,在学习中像诗人一样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曹操的《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者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使我十分敬佩。作者自喻成一只衰老的千里马,却仍然有着坚定的信心,欲想飞奔千里。我不禁为作者如此雄伟的志向而感叹。还有《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面障碍重重,但是作者坚信,自己一定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度过种种困难,到达理想的彼岸。作者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理念使我内心激动澎湃,久久无法平静下来。
《过零丁洋》中有一句家喻户晓、且成为众多人座右铭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令人受益匪浅。是啊!世界上的人都将会死去,即使受到屈辱的文天祥也不会背叛自己的祖国。文天祥热爱祖国超过了自己的生命,愿意为祖国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真是可赞可叹啊!在被俘虏的关键时刻,在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的危急时刻,文天祥依然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过零丁洋》。我又被他的高尚品质所震撼。
一曲终了,我合上了这本书,静静地看着它在温暖柔和的灯光下散发着知识的力量,仔细地回味着每首诗独特的韵味。诗词,如同一樽浓烈的美酒,香气扑鼻,使我陶醉在其中。诗词,你让我陶醉。
诗词让我陶醉作文 篇2
诗,是浪漫的文字;诗人,是浪漫的灵魂;而品诗,是浪漫的旅行。为诗而醉,为浪漫而醉。
诗之醉,醉于景。
神往西子湖畔柔美的月色湖光,钟情于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情画意。
感伤石头城外苍凉的落日余晖,感叹于那“淮水东边旧时月”的物是人非。
倾心于山野田园清脆的蝉鸣鸟叫,留恋于那“种豆南山下”的闲情逸致。
……
诗之醉,醉于情。
我曾一度对李白那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潇洒心生敬佩。
我曾一度为文天祥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深深折服。
我曾一度为林黛玉那句“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的凄凉扼腕叹息。
……
诗之醉,醉于人。
品一句“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我品出了岳将军的斗志与豪放。
品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品出了陶先生的淡泊与悠闲。
品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品出了李居士的忧伤与细腻。
……
读一首好诗,或寄情于山水,或相忘于江湖,一时看闲云舒卷,一时思花开花落。
如若可以,我也愿避过尘世喧嚣,栖居于别致小院,焚香阅卷,抚琴品茗,蘸一笔闲情,酝一帘幽事。日出之时,执书而去;日落之后,伴书而归。整日沐浴在暖暖的阳光或朦胧的雨雾之中,沾一袖书墨芳香,吟一声古韵情长。
爱诗,乃吾本性也;
醉诗,乃吾之常事也!
诗词让我陶醉作文 篇3
捧一杯香茗,揽一缕清阳,三分惬意、七分随性,古诗词就是如此嫣然,不消太多的言语渲染,只是那寥寥数字,就能让人没由来的醉了……
人比黄花瘦——看易安为情醉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单是这短短几句话,让陆安颇为赞赏。易安为情醉,我亦为易安醉。李清照,好一位才气女子,好一位痴情女子!她的优雅执着,她的用情之深,无一不让我们深深留恋与陶醉。当一切繁华尽过,岁月将所有清洗为泛黄的青史,透过这薄薄一纸,“人比黄花瘦”竟悠悠穿过了百年时光,直捣我们的心扉。此痴情,焉能无视?我们只有奉上一颗虔诚的心细细品读,才算不枉这真情。
不肯栖寒枝——赞子瞻为义醉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样不羁的性情,孤傲尽如子瞻!纵然一切繁华尽失,哪怕只能在寂寞的寒夜独对清月,又有何妨?在子瞻看似豪放的背后,尽是一把把无穷辛酸泪,那一阵阵扣人心弦的悲凉,那一缕缕如丝如絮的凄切,无不是其打动人之所在。没有磅礴的气势,仅是那斑斑浅淡的用词,就如初抛开来的江南水袖般的,将孤寂与凄清,漫进了你的胸怀。
沙场秋点兵——听幼安为国醉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如梦如幻,笔锋陡转,幼安一词让人读得惊心动魄。在一场酣畅淋漓之后,却是一片“可怜白发生”的无奈。岁月的忽逝与蹉跎让人恍惚,一腔报国的热血还未撒干,竟已蹒跚步至暮年。望着鬓角的白发,满怀的不甘无处宣泄,且借一诗、一梦,草草了了罢了!可如此之胸襟又怎能凭这一首小词完全抒写?暂让后人在一片如痴如醉后,细品慢研吧。
古诗词就是这样,它让人没由来的欢喜、陶醉。翻开一页,欣然品之,在灯下,伴着清风明月,今夜,我又醉在这书海……
诗词让我陶醉初一优秀作文
我直认为诗词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的豪放得令人惊叹,也可以细得让人只能用心去感受。我深深地陶醉在诗词的世界里。
犹记牙牙学语时,母亲缓慢地低吟“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口齿不清地跟着念:“竹乐日当午~”
“错了,是‘锄禾日当午“。母亲纠正道。如此往复,直到我会背诵为止,末了,母亲教导我这首诗告诉我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浪费粮食,知道吗?”我的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直到长大以后,吃饭时总是想起这首诗。自此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一粒米”便成为了我的原则。
少年时,偶然读到李清照的诗,她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古代女子有此等豪情壮志,何其难得!那时我上小学,爱玩,意志不坚定,容易松懈。而这句诗,便坚定了我的意志,树立了我的'目标。只要一有懈怠的念头,就立马打消了,它伴随了我无数个奋斗的日夜,它让我明白:人活一遭,一定要活出个名堂,才不枉这一生。
记得我人生中第一次考试失利时,很多批评讽刺朝我涌来:“她怎么也考这么差?哇,她终于考砸了一次,真开心!"我的心好像被什么击中了,生疼。
回到家,诗词又一次拯救了我。我看到苏轼的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找回了信心。此后,我禁得住赞美,受得了谩骂。是诗词给了我那份"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宠辱不惊。
诗词,让人明理,使人奋进,教人成长怎能不让我陶醉?
唐诗让我陶醉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唐诗更是诗中的精品。唐诗总以其独特的韵味感染着我们,使我们沉醉于其特有的魅力中,并深深地爱其熏染。唐朝时期的代表性诗人有追求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状况的诗圣杜甫、“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以及许许多多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他们对唐诗的辉煌影响力功不可没。
唐诗的美艳景色,景物让我向往。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变幻的`风云真是让人美不胜收,例如关于春天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写冬季景色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用那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了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虽平淡无奇,细细平味,奇妙无穷。渐渐的,我似乎真的来到了一片竹林之中,皎洁的月亮铺撇着大地……唐诗中的美妙景色让我似乎身临其境陶醉于其。
唐诗的真挚感情,豪强壮志让我陶醉。如杜甫的《望岳》显示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抱负。他的豪情‘他的志向,震撼人心,让我深感佩服。我陶醉在它的感情之中。
唐诗中诗人的真情实感让我陶醉。像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至今读未,乡情真切。诗人回到久别的故乡,感慨世事沧桑。虽平淡,却人味石实足。我似乎从其读到了些许:时光匆匆,切莫白白浪费……
每当我读起唐诗时,总会被其魅力感染,且陶醉其中。
读《红楼梦》让我陶醉作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
一本《红楼梦》引得多少读者潸然泪下,又引得多少读者愤懑不平。这本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曾在当时掀起“开谈不提《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的读红楼热潮。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让人陶醉,读来让人欲罢不能。
大观园中,能人如云。其中,最让我牵肠挂肚的要数那黛玉了,她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千金小姐,可她的心思,却比任何人都要细。她喟叹命运,她多愁善感,她心系宝玉却不能开口,她作的诗总让人心酸。一首《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人怜。”伴随着黛玉葬花的悲痛,吟诵而出。
在那个封建社会,在那个命运不能主宰的年代,那种痛苦总是缠绕心头。贾府的兴起,不仅有贾妃的功劳,也有贾府人员的功劳,他们创造了一个风景美如画的大观园,创造了一个看上去和谐美满的府邸。可是,他们却又亲手毁掉了别人的生命,摧残别人的一生,主宰别人的婚姻。这一切,又是多么的悲伤!
在某个角落,在大观园的一处,一个诗社刚刚成立,还时不时传来银铃般的笑声,黛玉一人坐在一处作诗,宝玉在四处走动,宝钗的身旁坐着向她请教的迎春和惜春。但是那个场景已慢慢远去,等待着的是贾府的衰亡。
贾母驾鹤西去,硕大的一个家业交给王熙凤一人操持,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是扛不起这繁重的家事。屋漏偏逢连夜雨,宫里那头又传来噩耗,说贾妃薨逝,皇帝对贾府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那个一直像男人一样的王熙凤也因过度劳累生病,宝玉剃度遁世,宝钗泪洒空房。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当时那没有人性的复杂社会所造成的。
《红楼梦》所描述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刻画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生动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大观园美景,淳朴的笔风,勾勒出一幅幅令人欢喜令人忧的画卷。在书中故事里遨游,我如痴如醉不能自拔,即使看上千遍万遍,我也不觉得乏味。
一本《红楼》,一个故事,一座城,一个朝代,一个制度,一幅令人心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