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之旅优美散文

从记事起,出身于一个古老的蒙古部落后裔家庭的父亲就经常给我们讲关于蒙古族历史和传说的故事,在他那充满自豪的表情和语句里,我开始了对自己民族的了解。蒙古族人的发祥之地“室韦”和与她相伴千年不离不弃的额尔古纳河,一直是让我向往的地方。

今年八月,在草原最美的季节,我开始了我的寻根之旅。汽车在呼伦贝尔草原上行驶,如绿色地毯般的草原一望无际,繁花似锦,牛羊一群群、一片片洒落在草地上,如幅幅美丽的画卷。坐在车里眺望远方,心中温暖而激动,这颗颗柔弱的小草,经过无数凛冽狂风和寒冬暴雪,千百年来在草原上茁壮依然,她们不仅装扮着草原,也如母亲般哺育了我的民族。

经过一路颠簸,忽然一个急刹车,汽车停了下来。在迎面的交叉路口,赫然立着一块巨石,石块上面刻着几个大字“蒙兀室韦”!字用红色的颜料描染上了,耀眼醒目,我盯着那矗立在路口的巨石,心怦怦地跳起来,缓缓推开车门下了车,几乎是踉跄着向那块巨石走去,当我站在巨石面前,看着那四个大字,血液在我的身体里沸腾了,蒙兀室韦,我祖先发祥的地方!就是这里,蒙古族的先人曾经艰难的繁衍生存;就是这里,孕育了我坚强、神奇的.民族,他们“烧山化铁”走出深林,沿额尔古纳河发展壮大。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此时的心情,只觉得一腔热血撞击着胸膛,又奔腾着涌向了头顶,我有些眩晕,不觉中弯腰深深下拜,拜祭这块养育了我祖先的土地,拜祭这土地里曾经掩埋的先人,拜祭这片土地上祖先曾经留下的印记。泪水蒙上了我的眼睛,让我不能自已。

人们常说“叶落归根”,我常常问自己,我的根在哪里?当有一天我也要像一叶飘落的时候,该归向何处?当来自草原上的微风轻裹着我这个寻根的游子,带着来自草香的空气吸入我肺腑的时候,我的心生出一种不曾有过的踏实和归属感。我明白了,我本是草原的孩子,草原就是我寻觅已久的根!

室韦位于额尔古纳河右岸,来到这里我不停地寻觅,试图找出我祖先留下的那些千年不曾解开的谜底。额尔古纳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有很多河流都汇入到这里,她蜿蜒970公里,滋润着草肥水美的呼伦贝尔草原,也养育着靠水而居的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我们的祖先世代尊称她为蒙古族的母亲河。

傍晚时分,我们到了额尔古纳河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都不会想到额尔古纳河竟是这么柔美,清澈透明的河水在傍晚蓝天的映衬下,发出蓝色的幽光,如一条蓝色的带子,弯弯曲曲的飘落在草原上,河水静静的,没有急流,没有喧闹,有如那高贵的蒙古族妇女,端庄秀丽,静谧如处。

站在河水前,我感叹着她的宁静。这从大兴安岭一路走来,流淌在草原上的千年河流,接纳了来自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的近千条河流入,像海拉尔河、激流河这样波澜激荡的河水,一旦流入额尔古纳河便收敛了自我的激情,安静地融入她的温雅,同她一起轻轻地滋养着这块土地上的生灵,也可能就是她的这般宁静,让两岸蒙古民族人性格豪放、粗犷却又不失多情。站在这里我似乎看到祖先“以束薪为筏,以兽皮为小舟”,生活安乐祥和,也似乎看到那金戈铁马和辉煌的帝国,风云变幻,千年已过,额尔古纳河却依然故我,也就是这条流淌了千年的河水,才能真实记录下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兴衰,并用她的安详保守着那些历史的秘密,默默地不露出一丝痕迹,并用她那博大和坚韧铸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

站在河边,我沸腾的血液亦如汇入额尔古纳的河水,渐渐平静下来。细读这蓝天白云下的流水,我似乎读懂了她的宁静与厚重。多想饮一口额尔古纳河的水啊,让这千年的河水滋润我的血脉;多想捧一掬河水掷向我的头顶,洒满我的全身啊,任凭河水借着淋湿的衣服拥裹我的身躯,亦如失散了多年的母亲,紧拥久别的女儿;多想对着额尔古纳河高歌啊,唱出我一个草原游子对母亲的情怀,对草原的挚爱!

额尔古纳河,在傍晚的蓝天下默默地向草原深处流去。河边,站着和我一样激动不语、久久不愿离去的人们。

文化寻根散文

鲁迅先生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秋叶飘零,它们要一同抵挡萧瑟,而寻得精神一隅的梦何时才能绽放?

帘卷西风时,哪堪凛冽?无语低询,只道秋意无限。

走过《诗经》的缠绵柔情,走到唐诗,走到宋词,我的思绪被牵引到枯藤与老鸦一起凝视的那个面色清癯的诗人身上,他骑着瘦马憔悴而来。暮色苍茫,我被他吟哦的曲子搅得顿觉悲凉,一转身竟靠在了银烛秋光下的画屏边,屏上身着罗绮的少妇轻摇小扇,流萤飞舞,和天上的牵牛织女星隔着几亿光年放出的微光,一同如水般向我微笑……

我抬头,猛然,远处玻璃墙反射的光之万箭刺破了我的视神经。没有茅店,没有荒树,支离破碎的天空,夜晚找不到萤火虫……诗韵失去了滋养它的土壤,城市的灯红酒绿,繁管急弦喑哑了它的声音,它沉默了。

也许,冰心、巴金的去世已割断了五四运动给我们最后的血脉,于是,捧读张爱玲的小说,竟有莫名的韵味涌上心头。买那些经典的章回小说,线装书的沉香,绮丽了她的眼角眉梢,勾勒出她的冷艳之笔,每一个回廊都蕴藏着一个故事,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哀伤。哀伤,胡琴的调子,不是低低的倾诉,而是冷静的表白,读来没有眼泪,但觉得无边无际的悲伤流言似的蔓延,无可救药。

然而蔓延到了当下呢?韩寒、郭敬明的“新概念”大行其道,莫言、贾平凹少见其踪,那些所谓名流学者一顿饭时间便能勾勒出一篇长篇小说的框架,文字成了把玩于手中博人眼球的.珠玉,像是安插了重金属的民乐,说不上是纯粹的搭配还是简单的调和。

意象已逝,环佩声遥。

当有人质问我们皓首穷经到底为何时,那么牛虻,有谁来做?

想起余光中,想起他的诗,他的文字,寻寻觅觅为了求得赤县另一边无尽的回忆,还有更深沉的,由仓颉触发的美好。那一脉根流转相传,不知今天是否还触着长江水和海棠红那样明丽的色彩?

秋的萧瑟隐退在夏的聒噪中,冬后有春。我知道,那是希望,我正在追寻。而它,或许正在月牙泉底、鸣沙山上,默默注视着沧海桑田。

寻根的散文

二零零三年的金秋十月,又一个收获的季节。地处东北的辽宁省义县留龙沟乡下高家沟村迎来了一位陌生的客人,此人四十开外,身高超过一米八,体态丰满。他身背着简单的行囊,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他走在山路上,两只眼睛不住的欣赏着田野上的丰收景象。

当他走近村头的时候,遇到了正要下地去收获玉米的高家老大,便急忙上前一步,问道:“您好,请问这个村子是叫下高家沟村吗?”高老大上下打量了一遍眼前站着问路的陌生人,回答道:“不错,这里正是下高家沟后村。”只见此人闻听正是下高家沟村时,脸上立刻露出了惊喜,“我不远万里来寻根,今天总算找到了你,终于踏上我日思夜想、几回回梦中梦到过的古老土地上。”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两行热泪流下了面颊。

“请问先生,您贵姓?”陌生人问高老大。

“我免贵姓高。”高老大回复到。

“那么请问您叫什么?”陌生人追问着。

“我叫高仁志。”高老大继续答道。闻听此言,陌生人忙屈膝跪地,“叔叔在上,请接受小侄一拜。” 冲着高老大纳头便拜,叩了三个响头。高老大看着眼前这位比自己还要大两岁的陌生人给自己叩头,立即被这一幕弄得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中十分纳闷。只听陌生人开口说道:“叔叔,我也姓高,我叫高中元,按照我们高家的辈分,我是您的侄子。我家祖父早年从军离开了老家,后来辗转到了台湾。他老人家在弥留之际仰望着北方,口中反复念叨着故乡的名字——辽宁省义县留龙沟下高家沟村。他告诉家父,如果可能,一定要回到大陆,寻根问祖。然而现在家父已年老体衰,不能亲自回到老家探望家族和亲人,只好委托小侄我无论如何也要回到大陆,回到家乡,寻找我们高家的根。没料到今天实在凑巧,竟在半路上就与叔叔相遇,实乃万幸。”高中元向高老大说明了自己的身份、来由,高老大不禁喜出望外。他放弃了下午要去收获玉米的计划,两只手紧紧地握住高中元的手,许久、许久不愿松开。

“走,大侄子,快跟着叔叔进村、回家。”高老大满脸喜悦,拉着高中元回到村里,回到了自己家中。

晚上,高老大在家里摆起了酒席,做了一桌子地道的家乡菜肴。美味佳肴,香气扑鼻。高中元左顾右盼,两只眼睛环视四周,看个不停。高老大请来了族中年长者高奇贤,请来了高家的知名人士高仁忠等十几人,大家聊起了高家祖先、聊到了两岸骨肉离散之痛,相互倾诉了今日相见的喜悦心情。大家在席间频频举杯,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高家子孙。

吃过晚饭,高中元说:“家父说过,我们高家人相认可以用一个特别的方法,确认到底是不是高家的子孙。”

“脱掉袜子,看脚趾。”高老大与高中元几乎异口同声。这一刻,高家的男人们纷纷脱掉了鞋子,坐到炕上,大家不约而同的脱掉了袜子。大家你看着我的小脚趾,我看着他的小脚趾,大家都看到了对方小脚趾上那个不太惹人注意,但确实存在着的标志——小脚趾甲旁边的一个形似痣的小叉。此一刻,大家面面相觑,沉寂了片刻。突然,高家老少几辈人紧紧的相拥而泣。不管你身在何处,不论你在天涯海角,高家的血脉是相通的,高家的亲情是永恒的。

小住几日的高中元每天都在马不停蹄的拜访高家族人,到高家坟地上去祭奠。“各位列祖列宗,远方的游子高中元我回来了,我代表祖父、家父来看望各位先人了。”

随着签证日期的临近,那一天下午,高中元拉着高仁志的手,“叔叔,我明天就要返回台湾了,请您给我几样东西,我要带回台湾,带给我的老父亲,带给我逝去的爷爷。”

“侄儿,你想要啥,尽管和叔叔讲。”高仁志大方的对高中元说道。

“我想要您一把小米,一把黄豆,一把蘑菇,再别无他求。”高中元点出了想要东西的'名字。

“什么一把啊,侄子,你想要多少就自己去抓。”高仁志指着地上放着的粮食袋子和过梁上挂着的蘑菇说。

高中元离开下高家沟那天,高仁志帮助高中元整理好他所要携带的东西,爷两个对视着,谁也没有说话。闻听高中元即将离开老家,高家的族人纷纷前来相送。大家默默的走着,好多人眼里噙着泪花。

高中元走到村头时,突然他双膝跪倒,亲吻着大地,此刻他已是泪流满面。接着,他从随身携带的箱包里取出一块手帕,捧起一捧土,小心翼翼的用手帕包裹起来,又取出塑料袋,将这捧土包裹得严严实实。

他站起身来,走向送别他的高家族人,他与他们拥抱、握手,然后倒退了几步,面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人们依依不舍的含泪挥手,“中元,记着常回家看看啊!”

“高家的亲人们,我一定会常回来的,这里就是我们的根啊!”高中元含泪告别了下高家沟,高家的族人目送着高中元登上了返程的汽车,久久不愿离去。

安阳之旅优美散文

前两天,我和老公,还有我们不到两岁的孩子,一块自驾去了安阳。

安阳之旅让我们开阔了眼界,虽然河南的安阳和我们河北的邯郸并没有多么大的差异,但是这次的旅行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乐趣。

河南的安阳也并不是很发达的城市,和河北的邯郸发展速度差不多。一河南一河北都是“河”字辈的,真可谓是“兄弟”了。

我们首先观光的是安阳的国际小商品城,给它以“国际”的称号,它是受之无愧,它的规模。它的气魄,它的物品的丰富,它的种类的繁多,说其为国际,一点都不夸张。一进国际小商品城,我们就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住了,即使什么都不需要买,估计也要拿出腰包,一吐为快了。我们没打算买什么,但是进去以后就不由自己了,看见这个想买这个,看见那个想买那个,连我不到两岁的儿子,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站在各种各样的篮球面前,不肯离开。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其次我们到达的下一个地点是文峰塔,也可以说是安阳的一个旅游景点吧。我们到那的时候天就已经黑了,文峰塔的傍晚似乎更能体现它的特点,灯光闪烁的中间有一大片黑乎乎的,那就是文峰塔。它不是很高,看上去还有点陈旧,看到它会使你想起《西游记》中的唐三藏打扫的那座塔,此塔彼塔形状相像,只不过高度不同罢了。当然它不是我儿子关心的对象,我儿子关心的是塔附近的公园,公园的面积并不是很大,是半环形的,设施总只有树桩是他不曾见过的,和他曾经去过的公园并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他从来未有的高兴,他跑来跑去,嘴里不知喊着什么,一会上台阶,一会冲着我挑逗性地笑,一会用手遮挡过路的行人。那样的高兴是很少看到的。

第二天大的早晨我们游览的是人民公园,我们到那的时候是早晨的六点左右,公园真可谓是热闹呀!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赶在这个时候锻炼身体,打起一天的精神,他们都是自发性的'组织而成的,有打太极的,有练剑的,有跳现代舞,真可谓十八般武艺都聚集于此。看着他们舒活筋骨,我们也有了欲望,跟着扭一扭,跳一跳。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真有道理哦,早晨代表着整天的状态。看着那些头发斑白的老人各有各的爱好,各有各的特长,都在奔着增强体质,我们年轻人更应该懂得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公园的面积估计是整个安阳市最大的,历史也应该是最悠久的,因为我们转了很长的时间才把公园转了个圆圈,公园中的松树的年轮可以见证它时代的久远。

我们最后一站到达的是红旗渠广场,它并不是很大,但是在这里玩的人特别多,晚上这还有摆地摊的,这也是我们回家的必经之路。

在第三天的早晨我们结束了我们的旅行,踏上了回家的路,我们绕过了高速公路,走107国道经临漳,磁县回到了我们的成安,回到了自己的家。回家后感觉很累但是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