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精选诗词

休休莫莫。更莫思量著。记著不如浑忘著。百种寻思枉却。

绣囊锦帐吹香。雄蜂雌蝶难双。眉上放开春色,眼前怜取新郎。

藏藏摸摸。好事争如莫。背后寻思浑是错。猛与将来放著。

吹花卷絮无踪。晚妆知为谁红。梦断肠台云雨,世间不要春风。

秋声隐地。叶叶无留意。冰簟流光团扇坠。惊起双栖燕子。

夜堂帘合回廊。风帷吹乱凝香。卧看一庭明月,晓衾不耐初凉。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

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为改之曰官样黄,作清平乐词,且令方内知有此名也。

重重叠叠。娜袅裙千襵。时样官黄香百叶。一岁相逢两节|<是岁闰九月,两作重阳>|。

曲阑绕遍芳丛。一枝作意妍秾。折得有谁相忆,却须还与秋风。

朱敦儒诗词:清平乐

乱红深翠。楼阁春风外。胡蝶成团飞照水。睡鸭无人惊起。

身闲更觉身轻。酒壶歌扇随行。芳草绿杨堤畔,一声初听啼莺。

相留不住。又趁东风去。楼外夕阳芳草路。今夜短亭何处。

杏花斜压阑干。朱帘不卷春寒。惆怅黄昏前后,离愁酒病厌厌。

多寒易雨。春事都相误。愁过黄昏无著处。宝篆烧残香缕。

低鬟暗摘明珰。罗巾挹损残妆。檐外几声风玉,丁东敲断人肠。

春寒雨妥。花萼红难破。绣线金针慵不作。要见秋千无那。

西邻姊妹丁宁。寻芳更约清明。画个丙丁帖子,前阶后院求晴。

当初相见。君恨相逢晚。一曲秦筝弹未遍。无奈昭阳人怨。

便教恩浅情疏。隔花空望金舆。春晚不拈红粉,碧窗自录仙书。

清平乐晏殊诗词

清平乐 晏殊 北宋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注释】:

①红笺:印有红线格的绢纸。多指情书。

②鸿雁:大雁。

③帘钩:挂窗帘的铜钩,此代指窗户。

④人面:用“人面桃花”典故。唐孟案《本事诗·情感》载,诗人崔护在清明,崔护复至其处,门肩无人。崔护怅然题诗于左扉。

【译文】:

我在红信笺上写满了小字。将我一生的志向与情感,都寄托鸿雁传书。可是令我伤心的是我们天各一方,这封书信难以寄到。斜阳西下,我独倚西楼,远山对着我身后的一轮明月。两眼空茫,美丽的心上人已经不知去了何处,只看见江水依旧,向着东流去。

【赏析】:

这首词写对远行的情人的思恋之情,是晏殊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词的上片重在抒情。开头两句是修书寄远,尺素托情。“红笺”是一种精美的.小幅红色信笺。三、四句笔锋一转,道出主旨,按古代传说,雁足鱼腹,可以传递书信。词的下片是写景抒情。换头两句,写倚楼远望,苍山阻隔,不见伊人的踪影。这里表面上是在写景,实际上是表达相思相望之情。末句“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点明相思之意。写出人面渺远,已随绿波东逝的空虚和怅惘。“绿波”意象还隐隐表达了词人相思离恨深长绵远,犹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以景结情的“绿波”意象安闲平淡,给人以悠远绵邈的回味。同时又以流水的悠悠比喻作者的思情和愁绪的悠悠。全词隽永含蓄,情思绵邈,正是晏殊婉约词的风格。

冯延巳诗词《清平乐·雨晴烟晚》

冯延巳 (903--960),南唐词人,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1] 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清平乐·雨晴烟晚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台阶上的落花随风飞舞,罗衣显得格外寒冷。

注释

①砌:台阶。

②特地:特别。

③砌:台阶。

④朱阑:一作“朱栏”,红色的栏杆。

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闺情的词作,写的是一个少妇在暮春时节的一个黄昏,思念亲人并等待他归来的情景。

词的上片写明节候、环境以及这位少妇所见的景物特色。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一个“晚”字点名时间;“绿水”二字交待气候-----此时正值春天。这两句乃是写寻常春景:雨后放晴,夕阳残照,烟霭空濛一片,暮色中但见新池绿水盈盈,这景色春意盎然。这是女主人公乍一放眼就看到的自然美,与一般人的赏春并没有什么不同,还未充分显现出她观景的独特感受。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作者在写景中表现主人公观景有一个心理过程。她乍一看春色挺美,但继而看到暮色中归来的双燕在种着垂柳的庭院中翻飞盘旋,她的心弦就被触动了,与前面两句不自觉地感到春景之美就有些不同。燕子尚能在傍晚双双归巢,那么人呢,作者没有明说,只是写这位少妇把阁中画帘高高卷起。她的卷帘,既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双飞燕,也是为了使燕子进入画梁栖宿。这一无言的卷帘动作,蕴含着她的独特而微妙的心情,既有对成双晚归的燕子的羡慕,也有只见归燕而不见归人的怨怅。双燕在这里有鲜明的映衬作用,微露了她的复杂心境。在词中,用双飞燕、双鹧鸪、双飞蝶、双鸳鸯等形象来衬托女子的孤独感,是常见的,这里也是如此。至此读者看到春色虽美,但在女主人公眼中却有一个转折,从一般的观赏到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赏景中那种希望成双团聚的潜意识觉醒了。

词的下片以女主人为中心,描绘她孤独凄冷的处境。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上片之景原来都为女主人公独倚栏所见,“黄昏”对应上片的“晚”,“独倚”与上片“双飞”对举,点明她的孤单处境。那么,她黄昏倚栏是为了眺望远景吗?自然不是黄昏时分,大地一片模糊,还能看见什么呢,她是在盼望远人归来。“西南新月眉弯,”月出于东而落于西,她自黄昏独倚,直到月色偏西,可见其倚栏之久,盼望之切。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从卷帘望飞燕到倚阑盼归人而望月,地点是不断移动的`。此刻人依然未归,她又来到了阶砌再伫立等待。她真是心绪不宁,在住所凡是可看到归人的地方多次徘徊。直到夜风卷起阶前的落花,拂动她的罗衣时,她才感到春寒袭人。“落花风起”再次点明了暮春的季节特征,兼有春思撩人的象征意味。“特地”可解作“特意”或“特别”,在这里作“特别”解为宜。春夜的风使她感到特别塞冷,不仅仅由于她只穿了件薄薄的罗衣,更主要是因为她的独处而不能在心头激荡着暖流,这“寒”即是天寒,更指心寒,它以全篇之力为全篇做了一个收束。

这是一首闺情词词中表露的是女主人公那种淡淡的哀怨与怅恨,于微婉的格调中流动着丝丝思情。此类写女子独居伤怀、望夫归来的题材,在《花间集》词作中常见。作者大多善于摄取微细的生活镜头,融入特定的自然景象,来表现女主人公的感受。这首词也体现了花间派的这种创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