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登路寝之台》阅读练习及答案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景公登路寝①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②,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③,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④,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⑤。殷之衰也,其王纣为顷宫⑥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晏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路寝:台名。②陛:帝王宫殿的台阶。③足以便生:够用就行了。④节于身,谓于民:自身省力,又教育了百姓。⑤璇室玉门:华丽的宫室。⑥顷宫:巍峨的宫殿。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忿然而作色,不说

②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于”意思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2分)

A.饮于河、渭 (《夸父逐日》)

B.贫者语于富者曰 (《为学》)

C.相于步于中庭 (《记《天寺夜游》)

D.贤于长安君 (《触龙说赵太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

(4)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讲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5)从课文《晏子使楚》中,我们已经领略了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请你针对本文做简要分析。(2分)

答案:

10.(1)①通“悦”,高兴 ②实在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文言实词,要在了解句意的基础上,根据语境分析其意义。①句的意思是“气愤地变了脸色,不高兴”,因此“说”通“悦”,是“高兴”的意思;

②“诚”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有a.真诚,真心;b.实在;c.果真,如果。根据句意判断“诚”应该是“实在”的意思。

(2)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于”是介词,表比较,译为“比”;A.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译为“在”;B.介词,表对象,译为“对”;C.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译为“在”;D.介词,表比较,译为“比”。

(3)君王如果想节省体力,就不要让人(把台)修得这么高;既然让人(把台)修得这么高,就不要怪罪修建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并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

“补”的方法,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词达句顺。注意句中“节”“高”等字词的解释。

(4)君主修建宫室,是为了便于生活,不是为了用来享受,君主只有爱民惜才,才能维持社稷。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主旨。解答本题,要通读文段,文段的主要内容是齐景公在感觉台高时责备修筑台的人,然而他却忘了这是当时自己的命令,晏子通过夏桀、商纣的例子来劝谏君王要爱民惜才,以维持社稷。

(5)示例:晏子劝诫齐景公的对话部分集中体现了晏子的语言艺术。晏子巧借话题指出罪在齐景公,使齐景公了解到是当初自己下的命令,自己有错在先;再精当举例,夏桀、商纣都是亡国之君,其教训深刻,值得记取,警醒齐景公要反思自己于国于民是否有过错,是否担起了国君的责任,言语委婉,举例精当,达到了良好的劝谏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艺术赏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文段中的重点句子赏析。文段中晏子劝诫齐景公的对话部分集中体现了晏子的语言艺术,劝谏时若直言相劝显然不妥,晏子巧借话题,以亡国之君为例,使齐景公警醒,达到了良好的劝谏效果。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

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j):雨后或雪后初晴。

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

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⑴晏子谏景公()⑵晏子对曰()

⑶公被狐白之裘()⑷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2、以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水落而石出者

B、坐于堂侧阶墨子闻之起于鲁

C、公被狐白之裘温而知人之寒

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如土石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4、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选一人作答)(2分)

5、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请用范仲淹的话来回答)(2分)

参考答案

1、(2分)(1)向君王提意见,提意见。(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⑵回答。⑶身穿(通:披)⑷挨饿受冻的人。

2、C。

3、(2分)(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4、(2分)晏子是一个了解民情,敢于并善于劝谏的人。景公是一个能听取、采纳正确意见(即善于纳谏),并能付诸行动的人。

5、(2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认知能力。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表转折)水落而石出者(表顺承)B、坐于堂侧阶(在)墨子闻之起于鲁(从)C、公被狐白之裘(的)温而知人之寒(的')D、晏子能明其所欲(代词)其如土石何(加强语气)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晏子或景公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晏子的言语的理解,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来回答即可。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 景公:齐景公。 ②霁 (j ì):雨后或雪后初晴。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

⑴ 晏子谏景公 ( ) ⑵晏子对曰( )

⑶公被狐白之裘 ( ) ⑷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

2.以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水落而石出者

B.坐于堂侧阶墨子闻之起于鲁

C.公被狐白之裘温而知人之寒

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如土石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4.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选一人作答)(2分)

5.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请用范仲淹的话来回答)(2分)

1.(2分)(1)向君王提意见,提意见。(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⑵ 回答。 ⑶身穿(通:披) ⑷挨饿受冻的人。

2.C 。

3.(2分)(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4.(2分)晏子是一个了解民情,敢于并善于劝谏的人。景公是一个能听取、采纳正确意见(即“善于纳谏”),并能付诸行动的人。

5.(2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认知能力。A.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表转折) 水落而石出者(表顺承)B.坐于堂侧阶(在) 墨子闻之起于鲁(从)C.公被狐白之裘(的) 温而知人之寒(的)D.晏子能明其所欲(代词) 其如土石何(加强语气)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晏子或景公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晏子的言语的理解,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来回答即可。

晏子谏景公的阅读答案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景公:齐景公。②霁(j):雨后或雪后初晴。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⑴晏子谏景公()⑵晏子对曰()

⑶公被狐白之裘()⑷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2.以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水落而石出者

B.坐于堂侧阶墨子闻之起于鲁

C.公被狐白之裘温而知人之寒

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如土石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4.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选一人作答)(2分)

5.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请用范仲淹的话来回答)(2分)

1.(2分)(1)向君王提意见,提意见。(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⑵回答。⑶身穿(通:披)⑷挨饿受冻的人。

2.C。

3.(2分)(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4.(2分)晏子是一个了解民情,敢于并善于劝谏的人。景公是一个能听取、采纳正确意见(即善于纳谏),并能付诸行动的人。

5.(2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认知能力。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表转折)水落而石出者(表顺承)B.坐于堂侧阶(在)墨子闻之起于鲁(从)C.公被狐白之裘(的)温而知人之寒(的)D.晏子能明其所欲(代词)其如土石何(加强语气)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晏子或景公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晏子的言语的理解,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来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