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阅读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 )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送我至剡溪(shàn )
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 )脚着谢公屐(jī )
D、海客谈瀛洲(yíng )越人语天姥(lǒo )
2、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梦游/天姥/吟/留别B、 梦游天姥/吟留别C、 梦游/天姥吟留别D、 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倒下)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
C、列缺霹雳(列缺:指闪电。列,同“裂”)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
4、以下对“之”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结构助词“的”)B、仙之人兮列如麻(衬音助词)
C、惟觉时之枕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失向来之烟霞(衬音助词)
5、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势拔五岳掩赤诚”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诚。赤诚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
B、“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
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的“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
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阶。
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古来优秀的送别诗作不可胜数,而李白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无忧无虑温馨和睦的神仙世界。
B、 唐代诗歌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古体诗。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长诗。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塑造了幻想世界中的诸多形象。这些形象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吟诵留别之情的诗作。虽写梦游,实则为“吟”,诗中含有慷慨悲愁之情。
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B、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 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沛公安在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云青青兮欲雨
A、栗深林兮惊层巅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C、虎鼓瑟兮鸾回车D、别君去兮何时还
9、诗人梦游天姥,写看到山上的奇异景色后,又写洞天中的仙人聚会,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再到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使诗人苦闷的灵魂得到真正的解放。
B、写神仙世界的景色壮丽,人物非凡,惊心炫目,光耀夺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以神仙世界的难以久留,曲折反映了作者在京城受权贵排挤的遭遇。
D、写洞天世界日月灿烂,仙人盛会雍容和睦,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诗人一心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
10、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四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四句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相照应,作为过渡句,一个写进入梦境,一个写回到现实。
B、句中“忽”写出了对好梦不常惆怅,“恍”写出了梦幻破灭的烦恼,“长嗟”“惟”“失”写面对现实的痛苦。
C、“向来之烟霞”指诗歌开头“海客”“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
D、这四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11、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12、关于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3、默写:
①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四句诗是,。,。
②诗人登山时的见闻(两句),。
③描绘仙人盛会异彩缤纷的场面(四句),。,。
④表现本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14、“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D2、D3、A4、B5、A6、D7、A8、C9、C10、C11、A12、A
13、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②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③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4、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反衬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好处是能使读者通过形象化的对比,感受深刻。
《梦游天姥吟留别》阅读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整理了《梦游天姥吟留别》阅读练习题,欢迎阅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题
1、诵读全文,读准下面的词语:
瀛()洲天台() 剡()溪谢公屐()訇()然
2、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写梦游之缘起,从“”开始至“”四句。
第二部分写整个梦游历程,从“”至“”。
第三部分是梦醒后的感叹,从“”至结尾。
四、文本分析
(一)“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思考:
1、为何从“瀛洲”谈起?
2、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是怎样体现的?
天姥山的特点:。先用天相比,又用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
3、使用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写作手法和修辞,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梦游做。
(二)“我欲因之梦吴越”至“失向来之烟霞”。
1、“我欲因之梦吴越,……空中闻天鸡。”思考:
()、为何提到“谢公”?。
()、这段文字在全文起何作用?。
2、“千岩万转路不定,……水澹澹兮生烟。”思考: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景象?
3、“列缺霹雳,……日月照耀金银台。” 思考:
()、四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与前文有何联系?
,,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了神奇的背景。
()、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4、“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思考:这几句写了什么?。
5、“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思考: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
,好梦不常。由转到。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三)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思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思想。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五、要点总结
1、全诗脉络:(梦前)心驰神往——(梦中)迷离恍忽——
梦醒嗟叹(梦后)
2、艺术特色:
()此诗奇谲而变幻莫测,运用夸张和神话,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历来被当作李白代表作之一。诗人抛开现实时空的牵制,任意驰骋想象。
()诗的语言格调奔放,以七言为主,间用四、五、六、九言,句法错落有致,用韵变化多端,这正是李白狂放的个性和豪放飘逸诗风的完美结合,不愧是千古名篇。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天宝四载(745年),李白将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阅读
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完成1~6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这首诗是()
A、抒情诗B、乐府诗C、叙事诗D、近体诗
2、这首诗是按照“现实—梦幻—现实”的顺序写的,主体部分是梦幻,由梦幻到现实,用了四个过渡句,请找出来。
3、第二段写梦幻,是诗的主体部分。这一段可分几层?各层大意是什么?
4、诗的哪两句揭示全诗的主旨?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种思想感情同梦境的描写有什么关系?
5、诗人描绘天姥山,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动词写其__________,又用天台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从侧面__________,勾出气势凌空、云霞明灭的天姥山轮廓。
6、作者描绘天姥山着眼在__________,写梦境着力写__________,写仙境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言声势之大;再用“青冥浩荡”“日月照耀”极言__________;最后用“霓衣”“风马”“虎鼓瑟”“鸾回车”极言仙人出场的__________。这段文字描绘有声有色,奇丽变幻,令人心驰神往。
参考答案:
1、A
2、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3、第二段可分为四层。第一层(“我欲因之梦吴越”至“渌水荡漾清猿啼”)写梦游的经过。由镜湖到剡溪,找到谢公的住宿处。第二层(“脚著谢公屐”至“水澹澹兮生烟”)写登天姥山的情景。第三层(“列缺霹雳”至“仙之人兮列如麻”)写“洞天”中所见。第四层(“忽魂悸以魄动”至“失向来之烟霞”)写从梦中惊醒。
4、表现主旨的'两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这种思想感情是在前面梦幻的基础上发出的,梦境的记述和描写是为篇末主题服务的。
5、连横拔掩雄伟倒倾衬托
6、梦境仙境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石扉訇然气势之宏场面之奇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整理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阅读题,欢迎学习参考!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阅读
1.这首诗是()
A.抒情诗B.乐府诗C.叙事诗D.近体诗
2.这首诗是按照“现实—梦幻—现实”的顺序写的,主体部分是梦幻,由梦幻到现实,用了四个过渡句,请找出来。
3.第二段写梦幻,是诗的主体部分。这一段可分几层?各层大意是什么?
4.诗的哪两句揭示全诗的主旨?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种思想感情同梦境的描写有什么关系?
5.诗人描绘天姥山,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动词写其__________,又用天台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从侧面__________,勾出气势凌空、云霞明灭的天姥山轮廓。
6.作者描绘天姥山着眼在__________,写梦境着力写__________,写仙境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言声势之大;再用“青冥浩荡”“日月照耀”极言__________;最后用“霓衣”“风马”“虎鼓瑟”“鸾回车”极言仙人出场的__________。这段文字描绘有声有色,奇丽变幻,令人心驰神往。
答案:
解析:1.A;
2.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3.第二段可分为四层。第一层(“我欲因之梦吴越”至“渌水荡漾清猿啼”)写梦游的经过。由镜湖到剡溪,找到谢公的住宿处。第二层(“脚著谢公屐”至“水澹澹兮生烟”)写登天姥山的情景。第三层(“列缺霹雳”至“仙之人兮列如麻”)写“洞天”中所见。第四层(“忽魂悸以魄动”至“失向来之烟霞”)写从梦中惊醒。
4.表现主旨的两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这种思想感情是在前面梦幻的基础上发出的,梦境的记述和描写是为篇末主题服务的。
5.连横拔掩雄伟倒倾衬托
6.梦境仙境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石扉訇然气势之宏场面之奇
鉴赏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其时李白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