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山寺散文

黄金山

1999年10月我接受了领导安排的特别任务,就是去当一回“长老”。具体任务就是负责看守团堡镇后山那座属于州级文物保护的石龙寺。这坐古庙已经有740多年历史,虽然破旧不堪,但是总算基本完好。我这人一贯服从领导安排,又不计较个人得失,于是就在当天那个烟雨朦胧的下午,独自走进了石龙寺的山门,顺理成章的当起了庙里的常务“长老”,开始驻守这坐富有传说的寺庙,过上寺庙“长老”的清淡生活。

寺庙的山门上,是一副副奇特的对联,我细细的品味。那副对联是:“石龙绕殿是人间不是人间,仙鹤栖松非佛国无非佛国”。联语很是别致,也别有韵味,分明是在人间吗,可是你却在寺庙打坐,不是在佛国吗?无非就是那么回事儿,对联把你带进一种恍惚迷离的境界。只有在山顶凉风吹到你脸上的时候,你才能感觉到你还是一个有血肉躯体的人。此时,我就嘲笑自己,想不到一个教了近40年书的人,竟然成了佛国的长老。内殿的对联也很值得研究,那对联是:“仙壅灵山飞霞雨,龙藏胜境起祥烟”,我一时没有悟出这对联的妙趣,只觉得自己,已经有了一股莫名的冲动。于是我也立即找来笔墨,在右侧的旁门上疾书一联,曰:“有山皆藏虎,无水不潜龙。”书写的不能算好,但是运笔很流畅。后来团堡有个姓左某的文人,写有《游石龙寺》的散文发表在《利川报》上,在文中他评价了写这副对联的人是“踌躇满志”。其实他根本没有体味出我当时的满腹心酸,只不过是没有哀伤,故作潇洒而已。

我忠实的当着守庙的长老,每月出了下山去拿那点维命的生活费外,几乎都是守在寺庙里尽情的享受幽静。我觉得这里就是古书里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既不羡慕别人的升官发财,也不为自己的艰辛磨难而叹息。

春天,我周游山顶,看百花争奇斗艳,此开彼谢;看新松古木吐牙,你峥我嵘。我无心采摘野花,只是肆意浏览,踏花归来。夏日,我仰卧绿荫,看天上云朵堆积,长涨短消;看朝霞夕阳旋转,升降起落,我琢磨人生,大抵如此。秋季,我在古树根下,拾一把银杏叶,夹在书里,当做生命的纪念,勾起对青春的回忆。冬闲,我倚靠山门,看天空撒播飞雪,赏六出的玲珑,吟一段唐人的《白雪歌》------我就这样的与古庙相亲相爱,让它做我生命的又一个旅店。我日日感悟着古庙,一点不觉得孤独,也没有感到什么寂寞……

晴天,我绕寺漫步看四周风景。看远山如黛,绵延如墙,看白云悠悠,变幻苍狗;看脚下街市人来车往,爬行如蚁……。我最爱坐在那对并排而立的“夫妻银杏树”下休息,清风吹面,撩起我旷达的神韵。我实在赞赏这两棵饱经沧桑。历经患难的大树。据庙史记载:这两棵银杏树是在庙宇修成后的1375年,和寺庙里的其它上百棵银杏一起栽下的,至今已有近700多年的生命历程。他的所有同伴都在自然的风雨里,人为的灾难中灭绝。独有它们“夫妻”能郁郁葱葱的活到现在,我真不知他们生命的真谛在哪里?这两棵树高近20米,粗3米左右,年年相依为命,共同扶持,抗拒风霜。虽然母树的根部被歹毒的人儿用刀剜空,可是他每年依旧无怨无悔的献给人们50多斤优质银杏果实。目睹两株银杏大树,我每次都被她感动着,觉得它们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忠贞的恩爱夫妻,他们不仅有互相体贴的真情,还有无私奉献的母爱。它们的树蔸下,围绕的是一圈茁壮的幼苗,他们艰难的从石缝里吸取养料,不仅养活自己,还要哺育孩子,还要无偿的给人们果实。试看,世界上的人类,有那对夫妻能与他们比试忠贞,能和他们较量爱情。即使是那些山盟海誓,信誓旦旦,如胶似漆的红男绿女,在石龙寺的夫妻银杏面前,也都自然暗淡无色。2023年春季,镇上有对姓杜的.壮年夫妻,因结婚多年没有孩子,来石龙寺游玩,在夫妻银杏树下,虔诚的许下愿心,要大树保佑他们夫妻早日生下孩子,还当场捐献300元现金,由我找来工匠为银杏树砌起护台,并把母树下面的空洞补好。就在事后的一年中,这对夫妻抱着一个壮实的男孩又一次来到树下,给银杏树披上彩红。我在不断的感悟中欣然的发现,是这两株银杏树的真爱,滋养了他们顽强的生命;是他们无私的奉献,得到上天的庇佑;是他们善良的母爱,延续着永久的未来。

雨日,我盘坐山门石凳上倾听雨声,屋檐滴珠。如鸣佩环,古木沾霖,更显滋润。山下的人户,大都在围桌斗牌打麻将,偶而传来吵嚷。而我在庙里,独得雨中的雅致。我最爱面对那大殿池里的石龙出神,那条用石头雕成的龙,足有斗来粗细,三丈长短,鳞爪飞扬,栩栩如生。传说在寺庙修建落成的当天中午,一条黄龙从天而降,继而盘卧池中,随后跟来的金龟和金蟾也留在庙里,于是,当时的长老就给庙宇命名为“石龙寺”。后来清代进士张定模有诗赞石龙道:“怪石峥嵘幻作龙,飞身凌驾白云中;不是老衲吟雕琢,早乘风雷上九重”。浪漫的诗句在潇潇的雨幕中更是灵动,我仿佛看到那石龙在张扬鳞爪,侍机而飞。

而我更相信有关石龙流传在团堡当地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团堡河出了一条孽龙,每到秋季稻谷将成熟时,就在晚上出来危害庄稼,一次就要祸害100多亩。人们斗争不过,只好祈求上天。于是,玉帝便派赤须龙下界惩治孽龙。两条龙在大坝村的稻田里打斗了三天三夜,赤须龙带伤死拼,才咬断了孽龙的脖子,连夜抛到石板岭的深渊里------那里现在的名字还叫“龙头石”。人们免除了祸害,十分感谢勇敢无畏的赤须龙,就请来工匠,雕成一尊石龙,供在庙中,还四时上供香火。我一面看雨,一边想道:石龙为何能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和敬仰,还不是他用生命捍卫了人民利益。的确,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祸害百姓的东西有好结果。生命啊!意义的奥妙也许正在这里。

石龙寺晴天的晚间也别有意味。白日的喧嚣消失,万籁俱寂。这时草丛中的生命由活跃起来,蝉在低吟浅唱,蟋蟀在悠扬弹琴……好一个自由的合唱,听起来实在比那些狂躁的流行歌动听。每当这时,我总要站立在庙里的天井边,做虫们的忠实听众。萤火虫出来了,一个个亮起尾灯,象流动的小星星一闪一闪,它们象在群舞,又象是嬉戏,又象在为它们自己的生活奔波,反正它们自己有一个世界。这时,一只萤火虫飞到我的脚上,爬得我脚背痒痒的,我一挥脚,把它踢得老远的草里。可是,他只是稍微缓了一下,又翻身蠕动起来。我分明看见,那只萤火虫在顽强的抖动翅膀,尾巴上的灯闪得更加急促。不几下,又竟然高飞起来,汇如它们的家族行列,面对这柔弱的生命,我责怪自己太莽撞了,不知同情弱小。我又发现,还有一只萤火虫怎么也不飞,只是飞快的爬行。奇怪?我连忙趴到地上一看,原来它的身躯像毛虫一样,还没有翅膀,但是它并没有为自己少了翅膀而悲哀,而是勇敢的选择了爬行的道路。它坚韧的爬行,一路留下时明时暗的生命闪光。我突然想到,这微弱的生命,它最期待获得的,不是你的同情,而是你向它的致敬!

体味不尽,感悟不尽。回想在石龙寺当“长老”的三年多里,我和那银杏树、石龙、石龟、萤火虫的和睦相处中,得到许多人生感悟和启迪,知道要延长生命的岁月,必须要保持忠诚善良,要保持无私无畏,还要保持乐于奉献。

素山寺之秋散文

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黄陂区木兰生态旅游区内,享有“武汉的小神农架“之美誉,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是天然氧吧。出了城区,一路向北,大约半个小时,抵达林场,车门甫开,清新甘甜的空气涌进车厢,令昏昏然的我们精神一震,神清气爽。

沿着林场前的山间小道缓步上山,路边盛开着白色的小野菊,野蜂“嘤嘤嗡嗡”忙个不停,偶尔围着我们绕几圈,在我们颜色鲜艳的衣服上落落脚,让我们也过了一把花儿的瘾。松软的土路并不好走,甚至偶有泥泞,路上有突起的山石,有霸道的藤蔓,更多的是落叶,有红,有黄,也有半红半黄。丛生的灌木野草上满是落叶,三角枫叶、五角枫叶、七角枫叶,触目皆是。仰头举目,目之所及,笔直的树干,如伞的树冠,彩色的树叶,金色的光束,我仿佛置身于一顶硕大的花伞之下。阳光从树枝的缝隙穿过,光被赋予了剑的力度气势,直指满地落叶;阳光从树叶间漏下来,光又被赐予了手的灵巧柔美,在落叶上绣出斑驳的图案;阳光照在树叶上,从背面看,树叶仿佛透明一般,脉络清晰,像小时候积攒的透明糖纸,思绪里都是甜蜜的味道。悦耳的鸟鸣络绎不绝,清脆婉转,悠然自在,似天籁之音从天而降,而歌者却藏身幽深的林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留给人无尽的遐想。如空谷幽兰,如凌波仙子,如深山佳人,没有机缘巧合,没有心神相通,没有冥冥中的安排,任尔“溯游从之”“溯洄从之”,都难睹其芳容倩影,只能黯然神伤,空留怅惘。“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山深处,林密山幽路难行,土路上赫然有野猪经过的痕迹,心底泛起浅浅的兴奋,也有隐隐的不安。环顾四周,除了树,还是树,枫树、橡树、松树……高大挺拔,伟岸深沉,浓密的树冠和树叶织成了一方树的天空,宁静和安详不期而至,喧嚣和争斗消逝无踪。心,很静,很清,很通透。

下山途中,拾得一枚红叶。红得均匀,红得透亮,红得饱满,既有金秋的浓艳,亦有早霜的冷艳。置于掌中,恰好覆满手掌,叶面清晰的五条脉络,与五指严丝合缝,众多细纹,亦如掌纹。顷刻间,心里盈满了喜悦和欢愉,这神奇的红叶,是森林给我的丰厚馈赠,是素山寺送我的礼物。细细端详,我在想,这一年,它是如何从一个细小的芽胞绽出新叶,沐浴阳光风雨,长成今天丰满圆润的姿态,是不是也像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磨练,比如风吹、雨打、鸟踏、虫啮、霜冻?循着冥冥中的.指引,它又是如何忍痛跃下枝头,只为了与我今生的遇见?我们终是有缘的,在遍地的红叶中我单单选择了它,缘分竟是这般的神奇而不可解,可遇而不可求!

循着蜿蜒的小路上侧山,一路阳光相伴,惊喜不断。树叶微黄的银杏树下,落叶里藏着白果;枝叶光秃的拐枣树下,随处可见酸甜可口的形状奇特的拐枣;珙桐树落光了叶,虽没有鸽子状的白色花朵,可枝干却泛出油亮的光泽;金钱松的针叶被秋风染黄了,在阳光下像披了一件金甲;秤砣树、深山含笑、核桃……不时闪现眼前,令人目不暇接。一路水声相伴的小溪,终于在一个拐角与我们相遇。溪水清澈,沙石可见,山石横陈。溪边,遍生着碧绿的草本植物,形似吊兰。向导说这是水菖蒲。菖蒲皆依石缝而生,阳光少许,溪水少许,一丛丛,一蓬蓬,叶碧绿而健康,形纤长而柔美,质坚韧而厚实,微风拂过,摇曳生姿,姿态万千。我亦带回一株菖蒲,养在卵石盆中,天天看它,试图参透它无欲无求却灵秀美丽的奥秘。

山,因水而具伟岸;水,因山而显柔美。好山有好水相伴,才为山青水秀。素山寺的山有多青,水就有多秀;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长。清水从山顶一路欢歌而来,因山势不同而形态不同,有瀑布,有浅潭,亦有小溪。瀑布挂在进山口,像一位雄奇的伟丈夫,看守着山门;浅潭停在半山腰,如一位含羞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小溪一路叮咚,似一群活泼快乐的孩子,欢歌笑语不断。而素山,分明就是一位宽厚的长者,深沉地爱着他们,包容着他们!

素山寺之秋,秋韵十足!

品味铁山寺的散文

初闻铁山寺之名,给人凝重厚实之感,实质不然,铁山寺的山清秀如小家碧玉,身临其间,便可嗅闻她气吐如兰的清新香气,感受她淡雅素洁的悠然气质。然而她的名气不在青山碧水的秀美里,全在于与山水相依的铁山禅寺,而铁山禅寺的由来又仰仗于被成为汉家第一僧侣的严佛调,所以接近这方纯洁之地的第一印象,便是高大伟岸又端庄慈祥的严佛调塑像,他手握经书,微微垂首,端立于莲花座上,仿佛在开讲经书、传诵佛音。他一生专研佛教,写出了第一部汉僧佛教著作《沙弥十慧章句》,而这里,便是他开山之道场,从此,他的一生心血化作佛音悠悠飘荡山间,惠泽一方百姓。如今,大雄宝殿几经历史沉沦依然再次崛起在这方充满灵气的宝地上,吸引无数善男信女慕名而来,缭缭而升的香火既是对他的敬仰怀念之情,也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殷企盼。

我是俗世中人,不想将一颗蒙尘的心带入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所以每次情愿沿着山林间的蜿蜒小道缓缓而行,品味着这方受佛浸润的灵秀之地。其实,只要心中有佛,又何须行三叩九拜之礼和焚香祈愿呢。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形同佛身,它们安安静静地一年又一年地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春夏秋冬,与世无争,自得其乐,境界怕是早已胜过生活在纷繁红尘里的人们了吧。

漫步山林间,随处可见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这便是铁山寺的魅力之一,初来铁山寺的人,会以为如此清秀的山定然没有厚重的历史传承下来的大树,其实不然,铁山寺的树不仅有比比皆是的大树,还有珍如国宝的奇树。比如,一个不经意的抬头,以为欣赏的是一棵平平常常的参天大树,再看旁边的标牌上清晰的写着“鸽子树”,这个植物界中有名的“活化石”仿佛从远古款款而来,直让你叹息来得不是花期,否则就可以与盛开的形如鸽子的花朵一起翩翩起舞了。又譬如,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几棵用栅栏围起来的几棵不起眼的树,却挂着吓人的“咬人树”树牌,惊心动魄之下不能不让你对它们刮目相看。再如,不知不觉就漫步到了一个“葛藤园”,一棵棵姿态万千的'葛藤树缠缠绵绵地相依相偎,翩翩而舞的蝴蝶轻绕其间,你仿佛是一脚踏进了爱的乐园,耳边是听不尽的情话绵绵,眼前是赏不完的柔情蜜意……一路走来的惊喜,一路品味的甘醇,伴着山风徐徐,心也悠悠而然。

品味铁山寺,不但可以静中见悠,闹中还可以感受山的灵气。春日,蝶舞蜂飞于山花烂漫之中,心随之轻舞飞扬。夏日,蝉声阵阵齐声合唱山林之歌,豪迈之情油然而生。秋日,秋虫啾啾低声呢喃,浪漫情怀不觉充盈心间。冬日,鸟儿翻飞寻觅食物,空灵气息弥漫山林。孔雀园里,身着华服的孔雀时而悠然漫步,时而展翅飞跃树梢,时而亮出华丽丽的尾翼,给你一个靓丽的心情。蟒蛇涧下,泉水临空而降,轰轰声响恰似蟒蛇呼啸而来。我最爱在秋日漫步山林,沿道两旁的栗子香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更让以山为生的山民们脸上笑开了花,丰收的季节,添了铁山寺风韵的气质,更让铁山寺充满祥和的气息。

品过了铁山寺的动与静,那么就来赤足区里放松一下吧。脱掉你的鞋,放松全身的细胞,轻轻地踏上由火山石打磨出来的小道,还没等你走上一圈,疲惫的感觉悄然而散,全身心的愉悦舒适已然让你飘然成仙了。消散了疲劳,该来跑马山下的天文科普园里走上一圈啦,广袤神奇的宇宙世界正等着好奇的你一探究竟,天外来客“陨石”穿越时空静静地守在这里,似乎在默默低语它传奇的经历。天象演绎厅里,银河系全景图和太阳系全景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宇宙的无穷奥秘。如在夜晚,还可以打开望远镜的天窗,真实感受曼妙的宇宙世界。

步步是风景,时时心悠然。这便是我喜欢品味铁山寺的原因吧。

夜行山寺的散文

来福州五年多了,没有夜登鼓山的经历。

立夏之夜,朋友三人开车夜登鼓山,别有一番风情。崎岖的上坡车道从山脚下一直向上爬升,记不清拐了几道弯。从前上山都走石板路,没有发现车道也这么长。漆黑的夜晚没有月光,只有悉数的星星眨着眼,怎么也照不亮前行的路,全凭挑开的车灯引领着眼前三五米。车速很慢,摇下的车窗透着山风,夹杂着草木的气息,感觉有点凉,仿佛回到了乡下老家,满是清新的气息。小城的噪杂渐行渐远,沿路有位哥们骑着山地车在安静地爬行,一身行头挺帅的。俯瞰小城,比白日里多见了三五里,却没显多少霓虹,有的只是一片昏黄的夜灯向远处伸展,没多远就到了尽头。

到了半山停车场,好不容易在路边找了车位停下,朋友调侃天气热了来“车震”的主儿也多了。下了车,上了一段石板路。朋友说往深了走就是涌泉寺,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还没到过涌泉寺,过往爬过多次都是半途折返。乘着兴,走吧。

小道很静,低矮的石桩路灯隔三岔五地朦胧着,走近了才能看清脚下。路边的树丛传来蟋蟀的鸣叫,这是久违了的.山野精灵,书上说安静的万籁俱寂,这儿却挺热闹。走过涌泉寺的一段围墙,昏暗的夜色拓印出两旁围墙模糊的轮廓,也还依稀能辨出墙面的红色,让我想起了去年走过的故宫宫墙,虽时空变幻却一样清冷。走到大殿前广场,空空的周遭寂静着大殿气派的寺门;白日的香客早已散去,却也没有留下一缕香气,有的只是空灵的味道,也许那就是香客的祈愿:菩提本无树,又何处惹尘埃呢。不远处一口古井俨然成了许愿池,朋友三人倒是都从俗了一把;朋友摸出个一元硬币我没舍得扔,换成了一角,现在经济不景气,我想佛主应该也会体谅众生吧。放生池挺大,中间树立的观音姐姐却让人看不清容颜。朋友问她的朝向,我说朝东,因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放生池不时传来活物拍打水面的声音,虽然看不清是什么,但是我想养在这里挺无聊的,因为僧人讲八戒,活物们应该也不例外吧。

时候不早,朋友说回吧,原路。

苏格拉底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可能两次走过同一条道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