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析-咏红梅花得红字

这出自清代诗人曹雪芹的《咏红梅花得红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看我们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吧,希望大家会喜欢他的诗歌。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赏析

《咏红梅花得红字》是《红楼梦》中邢岫烟所作,该诗和《咏红梅花得梅字》、《咏红梅花得花字》都出自小说第五十回。书中众人在芦雪庵联句,贾宝玉写诗落了第,被罚往栊翠庵折红梅花。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专命折得红梅的贾宝玉做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描写这种诗风结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凤的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极温厚可疼的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的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

咏红梅花得“梅”字古诗赏析

咏红梅花得“梅”字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注释

1.白梅懒赋——即“懒赋白梅”。

2.“逞艳”句——意即春未到,红梅逞艳,先迎着我醉眼开放。

3.冻脸——因花开于冰雪中,颜色又红,故喻之。借意于苏轼《定风波·咏红梅》词:“自怜冰脸不宜时。”痕,泪痕。以血泪说红。

4.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故言酸。待到时过,虽无怨恨,花亦乌有,所以说“成灰”。借意于李商隐《无题》诗:“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5.“误吞”句——说梅花本是白的,因误吞神奇的丹药而换了骨格,变成红花。“丹药”的'“丹”双关义就是红。范成大《梅谱》:“世传吴下红梅诗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绝唱,有‘紫府与丹来换骨,春风吹酒上凝脂之句。”

6.“偷下”句——说红梅本是瑶池的碧桃,因偷下红尘而脱去旧形,幻为梅花。传说瑶池种植仙桃,《西游记》中孙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7.“江北”二句——意谓请告诉蜂蝶,不要把红梅错认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灿烂的季节。春灿烂,因红梅色似春花才这样说的,非实指。当时还是冰雪天气。蜂蝶,多喻轻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杜鹃花得红字》阅读答案

杜鹃花得红字①

真山民②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描写了愁云密锁、凄凉黯然的环境,为全诗定调。往事成空,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余,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

B.颔联借景抒情,杜鹃鸟声声悲啼,啼血染红了万山开放的杜鹃花,表明诗人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明,怨深恨长。

C.颈联描写夜中之花极为传神,因是写夜,诗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

D.尾联直抒胸臆,满山的杜鹃花,是杜鹃精魄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凄然泪下,将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统一在一起。

2.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杜鹃花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A、B(A项中“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错;B项中“借景抒情”错。)

2.虚实结合。(2分)首联从虚处着笔,哀怨动人的传说给杜鹃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第二联由虚到实,杜鹃啼血染红千山万里,开出满山的红杜鹃,景象悲壮,遗恨尤为沉重。第三联前句写实,月下杜鹃花翠雾笼罩枝条;后句虚写,杜鹃精魂早已乘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意象凄美动人。(4分)(如答拟人、用典、烘托,酌情给分)

简析

这首咏物诗是咏杜鹃花的,诗层层相扣,渐次推进,先从杜鹃上着眼,然后过渡到杜鹃花,最终言志,表达故国之思。

杜鹃花得红字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鹃花得红字①

真山民②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描写了愁云密锁、凄凉黯然的`环境,为全诗定调。往事成空,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

余,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

B.颔联借景抒情,杜鹃鸟声声悲啼,啼血染红了万山开放的杜鹃花,表明诗人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明,怨深恨长。

C.颈联描写夜中之花极为传神,因是写夜,诗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

D.尾联直抒胸臆,满山的杜鹃花,是杜鹃精魄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凄然泪下,将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统一在一起。

15.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杜鹃花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14. AB(A项中“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错;B项中“借景抒情”错。)

15.虚实结合。(2分)首联从虚处着笔,哀怨动人的传说给杜鹃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第二联由虚到实,杜鹃啼血染红千山万里,开出满山的红杜鹃,景象悲壮,遗恨尤为沉重。第三联前句写实,月下杜鹃花翠雾笼罩枝条;后句虚写,杜鹃精魂早已乘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意象凄美动人。(4分)(如答拟人、用典、烘托,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