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资产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推动,我国各个企业管理经营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显著性也逐渐突显出来并被人们重视。特别是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也开始着手从内部控制的层面促进自身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展开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希望更多人关注这一问题并付出行动。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

1.内部控制的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开展过程中,通常会选择以内部控制为工具配置单位资产,这样可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运用账目的准确性核算资产完整度的合法性。在这些工作严密开展的过程中,资产验收、获得以及清查等多个程序都会得到有效控制。这样内部控制工作体系的作用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2.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现如今,上级财政部门、社会公众履行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职能,资产使用效率的高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防止舞弊、开源节流、降低成本。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为例,该单位可以以自身资产管理现状为基础构建起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为管理效率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引导下,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做好分工,认清自己的职责,并且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会比较容易,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系统化。此外,内部控制工作中的资产预算管理控制属于重要的构成因素,在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时,要尝试将内部控制的方式和手段运用其中,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错误发生的可能性,使各项事务活动都在规则中有效运行,防止舞弊、提高效率。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下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制工作中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上级管理机构在统一性方面的工作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一般而言,这个机构是由政府的财政部门和政府国资部门管理,只是各个地区行政事业单位最终归谁管理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这种情况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涉及的部门比较多,所以沟通、协调工作的难度就会上升,面对这种情况还坚持一致性,终究不利于权利和责任的划分。仔细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资源管理现状可以看出:对于资产管理的问题,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者还是基层的工作人员,都提不起足够的重视,几乎没有部门能够意识到通过建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解决混乱的现状。另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一个显著问题,单位的管理者面对调整任职的问题时,存在对资产使用与处置审查过于放松的情况,涉及资产移交等一系列问题时的规定非常模糊。通常情况下,这项工作只局限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开展审计工作。同时,现在形势下各单位人手紧缺,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会成立管理固定资产的专门部分,大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压在单位的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比较完善,但实物管理相对薄弱。尤其是单位一般工作人员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意识,同时对固定资产的转移、损毁等没有有效的制度体系来约束,致使固定资产账物不实的情况普遍存在。

2.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性较差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上升水平还不够,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目前,已经有许多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了对该问题的重视,只是改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范围也要不断增大。实际上,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因素比较多,众多因素影响该单位工作人员对内部管理机制工作的积极性。简而言之,我们作为该单位工作人员,需要不断通过自身的努力贯彻、执行各项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没有资产卡片账和资产明细账,并且还存在一部分账实不相符的问题,非常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的领用和报废登记台账方面存在漏洞,或者是登记时只记录经费的支出情况,忽视资产的增加等问题。同时,还存在一部分单位直接将资产挂在账外的现象。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还涉及接受捐赠资产的问题,但是对这部门资产往往账目手续不全,无法弄清楚实际资产的价值到底是多少,甚至有一部分单位完全不对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和定期盘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有资产的完整,引起资产流失。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应用策略

1.针对管理人员展开综合素质的提升活动

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国家相关政策、制度比之前更为完善,时代的发展提升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想要在当今社会作为一名合适的管理者,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紧跟时代步伐,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员工现状,针对管理人员展开综合素质的提升活动,不断拓宽管理人员的视野,仔细学习、研究当下的政策法规,树立一些先进的榜样,促进大家共同进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管理方式已逐步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所以,在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中会应用许多新设备,对于这些新的学习内容,管理人员要坚持积极、主动的姿态,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

2.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现有的资产核算制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有明显的改善,面对这种现状,我们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现有的资产核算制度。第一,关于折旧方案的完善。通常单位收到固定资产之后就要结合实际要求展开折旧处理工作,这样的处理方式和企业之间有相似之处,使用资产之后,不论其是否长期使用,在发展过程中资产都会出现不同的折损,随之固定资产价值也会受一定的影响,固定资产折旧同样是价值减少的表现。第二,完善和改进现有的清查机制。工作人员在清查、判断资产时,要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参照,通过相关指标对固定资产的价值作出反映,经过良好的清理工作之后就是固定资产的实际净值。

3.重视并加强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

如今,时代处于变化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过程同样处于不断变化中,为了正确反映这种变化,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定期、定时报告的规范制度,并且还要以积极的姿态运用各种收编新业务的风险评估方法。整个分析应该涉及行政事业单位具体下设的各个部门中,包括整个内部控制系统。在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管理的全面性和充分性都能得以提升,并且一些隐性问题能够较为容易被发现,相关部门和人员也能及时作出调整,久而久之,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

四、结语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各方面都较为顺利,离不开行政事业单位的支持和付出,其资产管理工作能够以顺利的姿态进行下去,会对我国各项工作的开展、进度带来直接性的影响。内部资产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为了全面发挥这笔财富的作用,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相关人员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时,要能够通过有效措施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本文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了其概念和重要性、问题以及管理应对策略,只有立足于内部控制角度研究资产管理模式改进和完善措施,才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唐晓.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优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22(30):363.

[2]孟献霞.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22(12):227.

[3]龚珂青.政府采购和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会计师,2022(6):52-53.

[4]刘海鹏.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30):142-143.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总结了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三种模式,结合高校资产管理的特点,提出根据归口管理、信息化管理、强化审计监督四项原则,合理划分不同层级管理机构职责权限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归口管理:业务模式

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由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管理专职管理部门、各类资产分管职能部门、实际使用单位组成的资产管理体系,教育部财政部也出台了多项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甚至具体到资产使用、处置要申报哪些材料都进行了规范。但从实际管理效果分析,高校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小事抓得紧、流失管不住”的现象。本文梳理了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总结了三种业务模式,并探讨业务模式改进思路。

一、当下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一)机构设置

国有资产管理需要校内各级管理部门组成的系统共同完成。目前该管理系统中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四类机构:1、校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简称校国资委);2、校级国有资产专职管理部门(简称校国资办);3、房产、设备、基建、后勤等各类资产分管职能部门(简称分管部门);4、使用部门。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分析,这20所部属高校都按照财政部、教育部的要求建立了校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其中,大部分国资办与房产、设备或后勤类实务管理部门合署办公,少部分挂靠在财务处等非实务管理部门。

(二)业务模式

根据专职管理部门所在机构是否进行实务管理这一条件,现有国资管理业务模式主要分为三种。

1.分级监管模式

分级监管模式指国资办挂靠在非实务管理部门(如财务部门)中,与分管部门构成不同级别的管理机构,国资办所在部门不参与具体业务管理。本模式以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为代表,华南理工大学校内资产资源处不具有直接管理资产的职能,也归为分级监管模式。

2.合并监管模式

合并监管模式是指国资办作为实务资产管理部门的一个科室,与其共同构成一个级别的管理机构,机构内部划分监管、管理权限,部分科室参与具体业务管理。本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为代表。

3.综合监管模式

综合监管模式指学校设立统一的财务资产部门,对包括流动资金银行存款等非实务资产和房产设备等实务资产一并监管,其他实务资产管理部门按照业务分工,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归口管理,本模式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代表。无论哪种业务模式,都需要划分国资办与具体分管部门的职权范围,以资产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资产处置方式是否合规、资产使用是否效益良好等为目标,从授权审批、归口管理、财产保护、会计控制、信息公开等环节入手完善监管。

二、高校国资管理模式探讨

(一)高校国资业务的特点

1.业务类别多样

高校国有资产类别多样,除现金和银行存款外,还包括房产、设备、档案、图书等流动资产;房产等固定资产;专利、商标、校名校誉等各类无形资产;各类对外投资等。因各类资产特性各异,所以学校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设立了多个分管部门,对其进行专门管理。

2.业务管理关键环节突出

资产管理流程按使用顺序包括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三大部分。资产采购、资产转让、资产出租等环节作为共通的关键环节,对各类资产管理绩效均有重大影响,因此在资产管理制度设计中,需要抓住这些关键环节,进行统一监管。3.专业分管部门众多收入规模较大的高校资产存在种类多、数量多、财务管理复杂的特点,无法直接由一个“巨无霸式”的单位管理,管理体制中各分管部门“归口管理、各管一摊”的情况,就是适应高校资产类别多样的特点产生的。各类分管部门在本专业范围内实行从进口到出口的全流程管理,是国资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高校国资管理内控建设原则探讨

1.归口管理原则

在资产管理四类机构中,校级国资委作为顶层机构,对重大事项做出决策,管理职责比较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作为基层执行机构,遵守各类管理规范,协助做好资产保管,管理职责也比较明确。处于中间层次的校国资办和各分管部门,则需要面临管理责任的分摊。对资产的价值形态进行监管属于财务部门的职责,对资产的实物形态进行监管属于各分管部门的职责。校国资办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划分好于各分管部门的职权,这是校内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良性运转的基础条件。

2.用信息系统固化流程

资产管理涉及多个层级多个部门,系统内每个部门是否按照规定的权限进行审核,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审核,使用部门的请求是否符合约束条件等,都可以通过系统固定下来,进而全程可追溯。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对减少行政成本、信息公开、提高管理透明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3.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对高校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进行审计监管,是审计部门职责所在。审计部门在对资产管理的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对其管理体制、风险因素都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通过梳理资产管理部门职责、查找资产管理问题等方式,审计部门作为外生监督力量对资产管理体系的促进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

(三)高校国资业务模式探讨

理顺各层级机构的职责,建立各自的分管范围,建立各机构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让国有资产整体管理系统运行顺畅有效。这就需要整个各个层级的机构划分好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做好衔接,共同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1.校国资委——决策重大事项的'首要层级

校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是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审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确定各级管理机构职能,对资产管理领域重要事项进行决策,这一机构决定了国资管理机构的框架,是整个系统的灵魂。

2.校国资办——抓关键环节统一监管的核心管理机构

校国资办作为国资委的执行机构,处于监管中的核心位置。国资办要做到承上启下主动监管、抓住资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推行平台化监管思维,与专职管理部门划分好各自的职责。校国资办可以推进的领域包括资产采购招标管理、使用绩效指标考核各类资产使用收益、核实各类资产信息的完整性,用信息化手段固定管理流程等方面,维护高校资产管理的健康环境。

3.资产分管部门——在风险导向下专注具体管理

各资产分管部门一直承担着各领域资产的归口管理工作,与各基层单位联系密切,处于管理的重心位置。分管部门要参与资产进入到资产处置的全流程,对于风险级别较高的房产土地等资产的出租转让、专利商标权的运用等,要关注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使用收益,特别要提高对资产完整性的重视程度,不能只停留在基层单位上报的数据和沿用原有数据的层面,把本部门应该管理哪些资产搞清,把本领域的管理做实做细。

4.基层使用单位——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发现问题完善内控体系

各基层使用单位处于整体管理的底层,既要遵循各项管理制度,也要与上级部门进行正向反馈。日常管理涉及到具体的人、财、物,有机会接触和发现管理中的盲点和痛点,承担着信息收集反馈的作用。这一层级信息传递的完整鲜活,也代表着整体管理体系的扎实可信。不同高校资产规模不同,管理体制不同,具体制度设计可以有所区别,总体思路应该都是建立责权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春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科学构想[J].教育财会研究,2022(12).

[2]江玲玲,彭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

[3]张玉玲.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构建[J].中国市场,2022(49).

[4]叶青松,陆莹.对高校国有资产“四结合”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J].会计之友,2022(09).

[5]蔺汉杰.高校国有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22(16).

资产管理存在问题论文

导语:资产管理业务是指资产管理人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基金及其他金融产品,并收取费用的行为。下面小编分享资产管理存在问题论文,欢迎参考!

摘要:资产管理工作关系到高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通过改进资产管理体制、提高资产日常管理水平、推进预算管理、实施绩效评价、优化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举措,实现以资产管理推动高校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规范管理

1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本调查以高校为样本)发现,在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校资产管理体制与队伍建设

部分高校存在着对加强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政策把握不准和执行不力、缺乏资产管理的自觉性和科学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第一,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对全校资产进行扎口管理的水平不高,培训次数少且间隔时间长,对相关资产管理制度不够了解。第二,资产管理部门缺乏资产专业化管理的支撑体系,高校资产管理粗放、处置滞后、使用效益及管理能效偏低。第三,学校部门之间、学院之间利益矛盾突出,资产管理推动难、整合难、协调难、监督难等问题并存。第四,部分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不清,服务不规范,业务素质仍有待提高。

1.2高校资产日常管理工作

大多数高校均存在新建校区房屋和土地权证未办理齐全状况。在资产日常管理中,存在在账固定资产未粘贴条形码、新建或新增资产未及时入账、在学校的相关部门未备案等现象以及不能每年组织资产盘点、清查工作,仍存在资产清查账账、账卡、账实不符情况,部分高校无形资产未纳入资产管理范围,绝大多数高校存在闲置资产。

1.3资产购置与资产处置工作

资产购置方面虽然建立较为完善的体系,但是存在资产购置不能按预算严格执行、内部采购制度不完善、对政府采购认识不足、采购监督不到位、重购置轻处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在资产处置方面,存在不能及时处置报废资产,报废期限无法界定,处置资产的收入或损失不入账等情况。这些情况造成单位资产在使用、处理的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不能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1.4高校资产共享共用状况

部分高校共享共用的范围还仅限于校内,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例如:无法知道仪器使用寿命等有利于管理监督的信息。主要原因是各学院、各部门不够注重全校资源的配置与充分利用,无法达到最高使用效率。

1.5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

许多高校存在出租出借及对外投资归口管理混乱、相关的制度执行不力、缺乏相关制度、资产投资决策的制定没有相关专家的参与等问题。由于高校缺乏长远的规划目标以及必要的集体决策,形成了资产配置的'不合理,导致结构失调、重复建设。并且,很多高校没有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导致产权制度不健全,对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和权限落实不到位,造成资产流失。

1.6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

从调查情况看,被调查高校都有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但有的高校没有与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另外,高校自筹导致该预算与校内预算不一致、政府没有出台预算定额也导致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在绩效评价方面,由于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学校无法有力约束管理人员,也无法最大限度发挥资产利用效率。

2提升高校资产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策略

2.1改进高校资产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

改进高校资产管理体制。高校应根据资产管理工作的职能特点,进一步明确职责边界;应将资产管理工作摆到更突出的位置,强化各级人员的职责;应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组织体系,将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分为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使用人等多个管理层次。加强队伍建设。各高校应将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人才建设中,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业务水平等;增加人力资源投入,配备复合型人才管理队伍;采取培训、考核等日常人事管理措施,搭建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和发展平台;重视资产管理人员的待遇问题,调动积极性。

2.2提高资产日常管理水平

各高校应规范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加大宣传,确保资产安全完整。资产管理和使用应实行资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通过清查资产、明晰资产产权关系来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高校应强化执行,加强资产配置、处置、预算管理、经营性以及共享共用资产管理等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物尽其用、资源共享。注重采取简便易行、以评促改的方式将考核评价纳入日常管理中,积极探索教育宣传、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等方式强化问责,增强激励与约束,保障资产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2.3完善资产购置与资产处置工作

高校应完善资产购置制度建设,重视并采用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方式。借助采购数据库加强对资产购置项目的审批和管理,建立完善的供应商信息库。建立完善的资产处置制度,将资产处置工作作为经常性的自查工作和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建立定期的资产清查制度,摸清家底。建立资产报损报废、转让变买、租赁抵押等规定制度,使各部门对资产的使用做到合理、节约、高效。

2.4促进资产共享共用

高校应逐步扩大共享共用资产范围(校内、校际、社会),对外共享资产的使用,如仪器等。建立资产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补偿机制,把资产管理和预算收支管理、成本管理结合起来,准确计算费用、成本支出,实现预算管理的精细化,为实现资产的绩效评价目标提供制度保障。

2.5规范资产对外投资与出租出借行为

高校应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和高校自身的长期发展规划,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明确投资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建立对外投资决策制度,拟定投资方案,采用科学方法进行严格的论证,减少投资的盲目性。按照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原则,加强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经营行为的跟踪问效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正确核算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的发生。

2.6推进预算管理,实施绩效评价

推进预算管理。高校应建立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和高校理财能力。高校预算编制必须与资产购置密切结合,提高资产配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资产配置必须以现有资产的配置及使用情况为依据。实施绩效评价。高校应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将评价结果与增量配置、存量使用的激励与奖惩机制挂钩,通过绩效评价机制,真正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强化绩效预算的观念。

内部控制论文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内部控制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近年来,内部控制是企业研究的重点内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但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最多的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忽略了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在我国企业内外部环境还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不断加强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营企业 内部控制 研究。

1 民营企业现实状况。

在我国许多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都很相似,在刚成立的前几年发展迅速,过后几年经营状况开始恶化,甚至出现破产、资不抵债,能够持续经营下去的很少。

民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根据最近几年政府发布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存活期限为3.7年,而国外中小企业的平均存活期限相对较高,其中美国中小企业寿命比我国高出1倍多,欧洲和日本大概高出2倍多。虽然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措施来推进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寿命仍然很短。主要原因是其自身原因,有着不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内部经营恶化。因此,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家族式经营。

家族式经营是我国民营企业中最常见的经营管理模式, 民营企业的创立者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大多掌握在一个人手中,全凭个人的经验和个人兴趣爱好做决策,公司的股份基本上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高级管理层也由家族成员担任,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离。即使有董事会,成员大多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常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其组织结构缺乏规范性,没有科学的考核方法和标准,考评受到家族关系的影响,没有根据每个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有些奖励无法兑现、对家族内员工犯了错,惩治措施也落不到实处。

很多民营企业没有设立清晰的岗位职责说明书,职责划分不清楚,为了节约成本,让家族里的人同时兼任多个岗位工作。一人多职虽然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实则存在内部重大控制缺陷,很容易导致隐瞒资产和财务舞弊行为,这种模式将会束缚企业的发展,使企业难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2.2 高层管理者文化水平低。

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中,其创立者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公司员工本科及以上学历也很少。然而,这并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公司管理者缺乏不断学习的精神才是关键所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并不了解,知识更新已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更不要说将这些管理理念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文化的缺失直接阻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使企业失去了竞争优势,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一般缺乏创新精神,最为关注的焦点是利润问题,重视短期利益,对于企业其他方面,如内部管理等,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能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新的发展方向。

2.3 规模较小,缺乏企业文化。

民营中小企业在创立时,规模普遍较小,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难以占据有利地位,规模过小,难以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在遇到风险时,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民营中小企业的存在年限一般较短,缺乏相应的文化积淀,在遇见危机时,其风险应对能力较弱,中小民营企业很少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很多都是生搬硬套一些大公司的企业文化,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公司管理层也没有重视这一问题,当遇到突发问题时,公司员工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培训方面,新进员工除了上岗前业务知识培训以外,为了节约成本,之后再没有培训机会,员工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4 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措施。

我国多数民营企业并没有意识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认为风险评估是一个虚指标,不像利润指标那么实在。企业的管理者也普遍认为公司没有进行风险评估的必要,缺乏对风险评估的正确认识,公司内部没有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当企业有风险时,多数管理人员往往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而不是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风险进行分析。对于已经存在的风险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而是任其发展,长此以往,公司将面临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大部分民营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在判断风险时只需识别企业的内部风险,从而忽略了外部风险。

3 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3.1 树立现代企业价值理念。

民营中小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树立现代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高层管理者也应适当转变观念意识,逐渐改变现有陈旧的经营模式,让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在现有家族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引进一些职业经理人进入管理层,要适当下放一些权力给职业经理人,让其有一定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明确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否能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相分离,使员工熟悉企业的这些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并要求员工在业务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并使他们之间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

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对于接班人从自己的`家族中选拔,还是选择职业经理人,应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根据他们的自身能力和素质来选拔,看是否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

3.2 拓宽管理者眼界。

企业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管理者眼界要开阔,要有很强的专业胜任能力,可以准确把握公司发展的大方向,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坚决避免追求短期利益。建议对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应当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定期参加一些培训,并经常关注时事热点,及时把握经济市场趋势,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发挥带头模范作用,使管理者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的经营风险就会适当的减少,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就会有保障。

3.3 注重企业文化的树立、弘扬与传承。

企业文化是一种行为文化,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行为特征、精神面貌和人际交往的动态体现。企业文化对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约束员工的行为具有强大的指引作用。

企业文化是建立在经营理念基础之上的,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点,企业文化也不同。企业文化的设立应与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经营目标、业务目标相协调,企业文化树立和弘扬需要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树立起属于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员工的心中,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凝聚力。

3.4 建立风险防范系统。

建立风险防范系统是企业的有效保障措施,有效的风险防范系统可以使企业在危机发生以前,就能够预测到风险的存在,并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将风险降到最低。公司管理层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加大对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民营企业更应该根据自身经营特点,经营环境和规模等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系统,防微杜渐,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通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利用财务报表数据,分析出民营企业今后将会面临的风险以及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并发现整个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中隐藏的风险和问题,及时将这些数据报告给管理者,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

4 结语。

民营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将对社会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虽然在逐步改善,但内部管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民营企业要想健康发展,需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 茶红云。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22(2)。

[2] 陈新屋。浅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22(9)。

[3] 杨雄胜。内部控制范畴定义探索[J].会计研究,2022(8)。

[4] 李芸达。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落实途径与措施[J].科学经济社会,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