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路上经典散文

小孩子从7岁开始上学,一直到23岁大学毕业。这么漫长的求学路在现代社会是不是能缩减一下了呢?现在的小孩都很聪明,特别是在大多数家长的指引下已经学会了前些年可能要到初中才能学到的知识。小学真的需要六年吗?或者说加上中学、高中,可不可以把那些条条框框,让学生即使背下来也不一定理解的了的东西调整一下呢?我觉得并不是达到了要学习的年限了就是把孩子教育好了,现在都要求看综合素质,应该根据小孩的自身条件来定制适合他的发展,而不是强制性的,当然,是指正确方向的。

现在的学生们学的辛苦,为的就是考上个大学,有个好发展,但是对现代社会而言真的考上大学就万事无忧了吗?也许是真正的压力才刚刚开始吧。二十三四岁了才大学毕业,先不说考研或者再往上学,可能毕业后第一重要的事就是找工作,起码工作差不多定了才好安心的找对象吧,可对于现在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找到一个稳定的可心的工作又需要多久呢?一两年吗?可能是快的了。再谈恋爱呢?也要个一两年吧,二十七八岁了,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年纪能稳定下来已经算是幸福、幸运的了。反过来假设一下,如果当初的学龄教育如果能够精减一下,哪怕是小学中学高中各减一年,学的知识针对性强一点,早一些划分文理,或者增加一些对今后发展更现实有利的科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多了,学习起来可能会更有兴趣,效果会更好,也免除了一到考试紧张的背书就为了考分高一点,其实考分是不能代表自身真正能力的。只是一个参考。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不认真学了,反而更应该理性的选择自己的方向,或者考大学或者上大专什么的,我觉得并不是考不上大学就没面子啊就是没出息了。只要努力了,不是混日子,哪怕就上个职校,真学到技术了,那你就是成功的。

如果真的能给现在将毕业的学生多几年进入社会的机会,那对他们来讲是多大的益处啊。也许就三年的时间他们就能适应了社会甚至有的已经可以开始考虑自己下一步的发展,创下自己的事业。而现在,却使这些目标推迟了好几年。不否认有的能力很强,毕业就可能自己创业了,但想一下,如果将这个时间提前几年的话那他现在的成绩还会在原地吗?

其实现在的家长也应该转变一下观念了,送孩子上大学不是一个面子问题,想让孩子有发展有很多条路,面临现在大学毕业生数量一年年激增,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很明显了。为什么大学生这么多,有的企业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呢?关键就是专业知识,社会经验。有多少大学生是真正的把自己学的专业知识学透,精通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也不会找工作会像现在这么难吧?所以说,大学,或者再学个研究生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不论学职校还是学大专,只要把专业吃透,现在的.企业都是唯才是举,学历只是辅助工具,早一些主动的参加社会实践,即不做死读书的书呆子,也不做一味参加活动又不注重学专业知识的人。灵活的把所学东西用到实践中去对号入座,看看到底理论和实践有什么实际的区别或相同之处,就会发现这样才有最大的成就感。

说说我自己吧,当年初中毕业报考的时候身体有点不好,父母担心我上高中会吃不消,就忍痛报了中专,其实我那时成绩可以上重点的。当时觉得和大学无缘了很难受,甚至知道很多同学后来上了大学,同学会我当时都有些抵触。不过,在中专四年中我读了一个同专业的大专,三年制的成教,这样就没影响我一边学中专一边读大专。虽然是成教,但我想,知识是不分家的,不论大学还是大专,专业知识不会挑人,只要学好了,一样可以。就这样,我二十岁就大专毕业工作了,那时同学刚进大学,一工作,让我对社会的了解有了质的飞跃,呵呵。再不是上学时那种想象了。很现实,但是我还是喜欢学习,就又报了一个成教本科学法律,我不管别人怎么看,也许现在和众多正牌大学文凭看来这纸一文不值,但对我来说是我的一个心愿。

无论学什么,看的不单是印在毕业证上的学校名称、级别,而是自己真正得到了什么的满足感。就这样,在我拿到本科毕业证后的一次招聘会上让我感到了社会又一次微妙的变化,对方公司看到我简历写又大专又本科还工作了三年的情况,一笑而过。我看得出来,对方不相信,因为在我前面一个人简历上也写二十三岁研究生毕业,工作一年。我虽然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实的,但是也看得出来,对方公司也不相信他的简历。这说明什么呢?难道一定要我写二十七岁本科毕业,工作三年,他才会相信吗?

现在的求学年限,已经在大多数人心中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很多人都会上大学的,上大学就要二十三四岁毕业才是对的。那么研究生再加上二三年才对。相信也有人注意到了,大学、研究生学历正在慢慢的覆盖掉国家同样承认学历的职校、大专、成教学历。这就使得更多人不愿再去那些学校,而只是那些认为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的孩子才能去那些地方。尽管学历不分贵贱,更多人也宁愿先择上正规大学,尽管有些大专职校学制比较短,他们可以比同年龄人提前有进入社会的机会,更多人还是选择上正规大学。

也许这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再过几年上大学已经像上高中一样普遍,那么大学文凭再不能像十几年前那样“吃香”,众多学子们一定还会再考研究生,或博士生,如果真的要考到博士生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才能容易在社会上立足的话,那么是不是也说明我国的教学质量有所“缩水”呢?那么若干年后一批批的毕业生平均毕业年龄是不是又要有所提高呢?学习累,学完就业又难,已经成为普遍问题了,面对高校还在进行的进一步扩招,真的是无能为力了吗?我想,缩减基础教育的年限,让学生能提前学到专业知识,提前进入社会实践,那么是不是对他们的压力也小一点呢?机会更多一些呢?这样自己事业提前几年成功不是对国家经济发展也有好处吗?

写在路上经典散文

我在心灵上一直过着两种年龄相互重叠的生活,可以和四五十岁甚至更为年长的长辈们谈天说地,也可以和两三岁的小孩子玩到一块去,那些没见过面的朋友一直以为我至少有四十岁了,直到知道我还是个二十多岁乳臭未干的臭小子时觉得一惊,原来你还没大学毕业啊!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跨年龄和辈分的友谊,七十多岁的老人照样视我为“小友”,四五十岁的叔叔阿姨们依旧亲切地唤我作“弟弟”。这两种状态反而使生命不容易脆折。

可能是朋友年龄跨度太大的缘故,我到了这个年纪,有时竟然会产生一种暮气的归隐之思。直到进入实习阶段,临近毕业,我才发现自己就要真正地踏入社会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让我不得不慎重考虑和裁决,害怕即将变成自己年幼时所不悦的那种为了生活终日奔波劳碌的世俗之人。

面临就业,我想起了朱光潜先生写的一段话:“就了职业就用于职业,正当的工作消磨了二三分光阴,人事的应付消磨了七八分光阴,他们所学的原来就不坚实,能力不够,自然就做不出什么真正的事业来,时间和环境又不允许他们继续研究,不久他们原来的那一点浅薄的学问就业逐渐荒疏,终身只是在忙‘糊口’……”

其实,身边的朋友们大多数都是这样。人和其他动物是一样的,都有一定的性质,食色,性也。食是吃饭,解决温饱,为了生存,色要解决发展的问题,很多人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践行这两个信条。人不光是为了自己而活,也得为了别人而活,为别人活得越多,为自己活得就越少,这种人的“德”和“好”的程度就越高。人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特殊的除外,都有父母和子女。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为了生活而放弃自己的兴趣,说大一点,叫放弃梦想,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还好我现在并没有沦为这样的人,但是环境一而再再而三地逼迫我放弃兴趣。高中的时候分班,老师说,如果文理都行的学生果断选理科,理科特别容易就业,于是顺利地学了理科,高考的'时候填志愿,根本就不曾想过要走写作这条路,看到哪个专业出来就业率高,工资高,就填了哪个。上了三年的大学,第四年进入实习阶段,才猛然醒悟自己的思维根本不适合学理科。

本想为了自己的兴趣,果断地去追求一次,兴致勃勃地向老师坦言自己喜欢的是文学,喜欢写作,希望能给我一个机会考研,继续深造。我以为自己能说服老师,没想到被老师说服了。一连串的问题劈头盖脸而来:“你考虑过跨类别考研能考这个问题吗?”“目前这个专业挺好的,出来容易就业。兴趣是兴趣,现实是现实,你得先养活你自己,才能去考虑梦想。”“既然你已经走到这步了,证明你还是适合这个专业的。”“你能放弃家庭,随心所欲地干你想干的事情吗?”

老师得为了学校的就业率考虑,这并不假,老师是为了我好,也说得过去。这样一来,我的一生肯定会非常平凡地溜过去,活了二十多年,我发现自己除了在写作方面有些天赋之外,没有发现别的了。毕业之后,如果我不坚持我的梦想,在我不喜欢的事情上耗完一辈子,那我不会有什么建树。

我不知道听到过多少遍这样重复的话:“有梦想是好事,但文学不好就业啊,你得先找一份工作养活你自己,稳定下来,再去追你的梦想,写你的文章。”这话来自关心我的好友,一听觉得挺有道题,但等我真正地静下来反思,很多人本来是有梦想的,正是因为干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消磨掉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等到自己不再为生活到处奔波,再来追逐梦想时,兴趣也就不剩多少了。

这个过程中,我可能会因为生活的压迫和地位钱财的引诱,极有可能从对未来充满斗志的青年变成某个行业的裁决者,把原来仅有的那一点纯真的理想和品行消磨得一干二净,填满我内心的是不安和自责。刚开始,我们都是充满斗志的理想青年,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某个行业的佼佼者,发誓一定要改造社会,过了几年,发现社会实在复杂,意志力和生活的压力相持不下,一直在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等到意志力被消磨,理想屈服于现实的时候,我们就不可能改造社会,而是被社会改造,被不良风气腐化了。

我们的童年,大体都一样,我们是小孩子,像别的小孩子一样,有一个小孩子的要求,然而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却是大人的要求,而且十之八九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父母总是希望我们当官当有钱人,这其实不是我们的梦想,而是他们的梦想,他们想我们当官,是因为当官对他们有好处,对我们有好处,或者是当官有好处,让我们当有钱人,是因为他们过够了穷日子,不希望我们重蹈覆辙,比他们有出息。

有出息的毕竟寥寥无几,等我们从小孩子变成了大人,我们可能渐渐忘却了小时候的梦想,有了孩子,也同样地要求孩子。年轻时候没有实现的理想,老了之后便躲在一个角落,让自己的儿子来替自己实现,我们总是喜欢把责任推给站在台上的人,但有没有想过那些站在台上的人年轻的时候也向我们一样推卸过责任,这样一代推一代,是要推到什么时候呢?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多么辛苦都觉得有意义,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无论多么清闲都提不起任何兴趣。“文章憎命达”,文章写得好的人,命运不一定会亨通,命运亨通的人,文章写得不一定好。好不容易来到这个世界一趟,如果不做点什么,岂不是白来了。

下班的路上经典散文

每天下了晚班,走在回家的路上,总有一些不一样的思索和感触。

眼下的季节让我很难理解,冬天还没走远,春天就急着探出半张脸来,张望着一半是冬,一半是春天的世界。天气也不知是咋想的,一会儿像春天,一会儿又不像春天,忽冷忽热、起起落落,好像总是纠缠不清似得,左右徘徊、踟蹰不前、犹豫不决,你越是心急如焚,他越是不紧不慢,只好在曲折、和艰难的日子里耐心的盼望着、期待着、等候着。

黄昏的夕阳像每天一样,总是在下班的路上来凑热闹,先是用柔和的、酽浓的晚霞染红半边天,接着把泛起的绯红撩拨出万缕霞光,璀璨夺目,色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风光无限。

周围一切事物都在各自的位置按部就班地排列着,全力以赴地检验着、宣传着,证明着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并且以一如既往、坚定不移的精神和姿态,坚守着自己的一天一地、一草一木。

当晚霞都追着落日而去时,时光渐渐地模糊起来,直到撞上下一个黎明,天地再次清晰、明朗、友好,但那已经是明天的事了。

马路上,路灯慌慌张张地排着队亮了起来,忙碌了一天的日子正在疲惫不堪地奔向黯淡的'夜,行人都在忙着寻找各自的家,没完没了的车流拥挤在下班的路上,匆匆忙忙地窜来窜去,好像那些车比主人都想着急回家似的。

夜色渐渐浓重,刚才的世界还是一副漫不经心、满不在乎的样子,蓦然间,我却发现那些天空中美好的、丰富的、多的没人注意、没人需要的彩霞和风景连同今天的日子已经不再有了,它们在你不经意间悄悄溜走了,走的令人惊魂不安而又恋恋不舍,以至于无法释怀。

似乎我们的日子就是这样慢条斯理的逐一到来,又莫名其妙的逐一消失,而我们却在稍纵即逝的时光里经历和忍受着那些逐渐消失所带来的忐忑不安。

描写在路上的散文

行走在夏日的路上。

天空中,一朵一朵漂浮着白云,心情随着湛蓝的天空,时而飘远,时而飘近。

美丽的早晨,清新的空气,总令人心旷神怡快乐欢喜。

早上,在我经过的地方,总会遇见几个精灵,很散漫的样子,在路上散步。

我停下来,想让它们通过,它们倒好,看见我又转过身来,全然无视我的存在,就那样悠闲悠闲,慢慢地度着步子。

晚上,我回来的时候,又会看见,难道它们是故意要让我注意?或者是我成了过路的客人,打扰了它们的悠闲么?

它们不理会我的注视,也不在意我的匆忙或者缓慢。它们自顾自地交谈,三三两两。或许是,它们在酝酿什么诗篇吧?

在它们的世界里,一定也有诗的存在。它们是那样地舒适,那样地旁若无人,悠悠休闲地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在自己快乐的路上。

它们笨笨的样子,也不嫌丑陋,就那样走着,既没有舞姿,也没有风度,全然……我想起来了,难怪人们总说谁谁像鸭子。

哈哈,笨啊!可我不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好,真正笨的恐怕是某些自以为了不起的什么人物。它们难道不知道路上的危险?难道不知道路人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想法?

它们是单纯的,它们只知道什么叫美好,什么叫善良,它们能够体会到路人的目光里,充满了愉悦和友善,还有那些包裹在它们身上的原始和质朴,都会引来路人的惊叹。

我走在这条路上,每天早上,每天晚上……

我喜欢看见这些精灵,喜欢他们漫不经心的样子,就那样忽视我,那样让我在它们的漫步中等待,等待它们或许有好的心情,让我的车缓缓通过。

在那个瞬间,我会留下来很多顾盼,会希望听到它们的叫喊,或者是好好看我一眼。

天蓝蓝地,风轻轻吹来,那些云朵好像要和大地亲吻。

旁边的树林,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里面有无数的什么秘密,令人遐想不已。

或许,是这些野鸭的窝棚,或许,是猫头鹰的故乡,或许,是野兔在里面做着游戏。

我不忍踏破那些草的青嫩,不忍碰掉了露珠。

我喜欢就这样远远地,看着,想着,有一些故事,知道或者不知道,都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发生。

我会看看前面转弯之处,那些白云会不会躺在地上,田野里那些牛羊,什么时候会来到面前。

它们总是会拖着暮色,有时是晨光,还有五彩的云霞,就那样不声不响,等待我的经过。

心情和天气一样,有时候乌云密布,有时候阳光快乐,不管什么时候,这些精灵或者生命,

在我的眼睛里出现,总是一种安静,会让我的泪水恣意流淌,也会让我的开心随意飞扬。

我喜欢这些宁静,喜欢这些不在意我的目光的朋友,就这样安然,悠闲。

夏日的风凉爽舒适,野鸭子的脚步依然散漫。我已经站立了很久,甚至走到它们的近前。

如果有一种语言,能够诉说,我愿意倾听它们的对话,或者就把我的喜悦送到它们的身边,成为它们的故事,在另一个世界里流传……

很丑很温柔么?我倒没有觉得。我只感觉到那些从容,在面前一层层铺展,一点一点揉进了我的目光。

那些安静的善良,会像原野的风一样,吹乱我的头发,给我无限的温暖。

就这样,我沉醉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