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爱好可以有美文

歌手张洁在舞台上穿过他制作的纸盔甲,吴昕和阿SA在节目上穿过他制作的纸裙装,他的折纸作品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折纸展,他在大学时成立了折纸工作室,靠折纸养活了自己。他,便是26岁的大男孩陈晓。这个男孩,选择的折纸爱好曾不被家人认可,如今,这一爱好却成了他的事业。

陈晓是广东汕头的一个性格内向的男孩。20xx年的一天,就读高中的他,偶然在网上看到一段折纸视频,视频上,折纸人灵巧的双手上下摆弄,竟然用一张普通的纸折出了栩栩如生的立体造型。这化平凡为艺术的过程,让他对这门技艺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上网查询有关折纸的相关知识,陈晓了解到,折纸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折纸艺术却是在日本发扬光大的。他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他要自学这门技艺,并国内推行这门美好的技艺。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在网上搜各种折纸技艺来学习,常常一折就是好几个小时。父母见他痴迷于折纸,十分担忧,指出这种爱好是“冷门爱好”,喜欢的人少,对今后的发展也没多大帮助。可他总是对父母笑笑,认真地说:“不要看轻冷门爱好,只要将爱好做到极致,都很有可能将它做成事业。”父母对他的理论又好气又好笑,虽不再强烈反对,但在内心仍不看好他的这一所谓“事业”。

20xx年,陈晓进入了医学院大学就读,在课余,他仍不停地研究折纸。这时,他开始不满足于模仿别人的折纸,他希望能做原创。但从模仿到创新,上这一台阶,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终于能制作出自己构思的作品。记得他折了一只黑色的.纸蜘蛛,自己也觉得其栩栩如生,十分满意。喜欢搞怪的他调皮地用双面胶将“蜘蛛”贴在了墙上,静等有点近视的室友回来。当室友回到寝室,看见了那“蜘蛛”,吓了一跳,拾起床边的拖鞋就要去拍。他一个箭步冲上去,忍住笑,拦住了室友,“救”下了这只蜘蛛。当室友知道是纸蜘蛛时,连连惊叹,说:“你的作品真是叹为观止,吓死人不偿命啊。”

后来,其他同学闻风而来,充分“利用”起他的纸艺了。有谈恋爱的男生,请他折玫瑰花,送给女友作礼物;有喜欢变形金钢的同学,请他折个变形金刚纸模放在案头留念;有亲人要过生日,请他折星痤造型作为礼物……他有求必应,也很高兴自己能用折纸技艺给同学们带来快乐,赢得友情。

同学们鼓励他办一个折纸工作室,将折纸与商业结合起来。在大家的鼓励下,大一下学期,他联系了几个广东的折纸爱好者创办了“叹为观纸”工作室,工作室初期以展览和现场的简单互动为主。后来内容开始渐渐丰富,推出了结合折纸造型和技巧的作品。目前,工作室在同玩具公司合作,做迪斯尼玩具的造型设计。

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也在20xx年应邀参加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节目,在节目中,展出了他们创作的各种动物、人物作品,引得在场观众啧啧称赞;吴昕和阿SA穿上了“叹为观纸”工作室制作的纸裙装,合身美丽的裙装上身,宛若仙子,惊艳全场,将节目推向的高潮。20xx年7月份陈晓创作的两件折纸作品“嫦娥”和“洛神”,代表中国在日本参加国际折纸展,并被收藏在美浓御茶水和纸会馆。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成绩,也代表着中国折纸开始走向世界。

26岁的陈晓谈到折纸时,眼里总会闪过光芒,他说要将工作室继续做下去,他要成立折纸公司,将爱好进行到底。提及“冷门爱好”这词,他笑着说:“冷门爱好可以有,只要你用热情和执着去浇灌它,它同样可以成就事业。”

是的,当你的爱好独辟蹊径,成了“冷门爱好”时,不要因为它不被众人认可就轻易放弃,要学会像陈晓一样,用热情和坚持,将不被看好的“冷门爱好”变成了自己的事业。

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有霉相美文

即便有起有落,也要优雅给自己看

近代教育家、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常讲:“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有霉相!越是倒霉,越要面净发理,衣整鞋洁,让人一看就有清新、明爽、舒服的感觉,霉运很快就可以好转。”

犹太作家普里莫·列维在《奥斯维辛幸存记》中写道:“我进了奥斯维辛,那里简直是人间地狱,吃不饱、睡不好,没有干净的水,别说洗澡,就是喝的水都少得可怜。面对没有尊严的生活,随时都会死去,大家万念俱灰,很多人干脆不洗脸,不洗澡,不修边幅等死。一天,我见到一位同为囚犯的前奥匈帝国军人,年近五十,上身赤裸,就着脏水洗澡,虽然洗了还是不太干净,但他还是起劲擦着脖子与肩膀的污垢。这位得过铁十字勋章的一战军人给我上了一课:正因为集中营会把人變成野兽,我们一定不能成为野兽。我们是奴隶,毫无权利,受尽侮辱,必定要死,那怕只有脏水,也要用脏水洗,没有肥皂,就多用劲擦,尽量洗干净些,从而体面而有尊严地过好每一天。”

洗头洗脸洗澡自然要用干净的水,可是在特殊的时期,在只有脏水的情况下,洗与不洗是个态度问题,用脏水洗比不洗总要好。如果你自己都不要脸,那么你就更别指望别人会给你脸;你自己都不想活,那么也就没有人会救你。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个演员扮演成体面的西装革履的白领,另一个演员扮演成一身脏兮兮的缠着破毛毯的流浪汉,他们都拄着双拐,在不同路段“表演”突然摔倒,看结果会是怎样。结果西装革履打扮的那位,总会引来很多路人的帮忙,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愿意向他伸出援手;而流浪汉摔得再夸张再狼狈,即便四脚朝天,人们只是在看他的笑话,远离他,绕道离开他,没人愿意去搭理他,虽然也有人觉得这太残忍了,可是谁叫他是一个令人讨厌、作呕、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的人呢。

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现在人都太势利了,因为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穿得破烂,身上气味难闻,又是一副落魄相,自然你别指望别人来帮你。但即便你在穷困时也穿最好的衣服,给别人以信任,就是给自己机会。

有一位离了婚的朋友,那年,她本来就经济困难,孩子又患重病住院,医院发了病危通知书。她又要忙工作,又要忙家庭,实在忙不过来。按理说,她该蓬头垢面吧,可她不是这样的,她每一天照例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漂亮又体面,照例涂上淡淡的口红,头发盘得很紧致、整洁,一丝不苟。照料孩子的空闲时,捧一本书坐在陪护椅上看。她在一群沉闷阴郁抱怨的陪护亲属里,显得极不一样,像一道风景。医生便好奇地与她聊起来,她说:“如果一碰到事,精气神都乱了,那更麻烦了,本来就是坏事累事,把自己搞得憔悴不堪,那不是更不堪了?这是做女人的.基本教养,学习一种叫优雅的东西,一种叫高贵的东西。”医生听后,感动地说:“你放心,我一定治好你孩子的病!”后来医生全身心投入,又请来恩师指点,使孩子康复出院了。

面对打击,情绪低落,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们都没心情,于是不太注重打扮自己。可越是这个时候,自己的精神气都没了,一副没生气又邋遢的样子,人就完了。相反,任何时候都保持自己的高贵和优雅,是会感动上帝的。

美国的罗伯特·菲力浦一天接待了一个因自己开办的企业倒闭、负债累累、离开妻女到处流浪的流浪者。流浪者说:“所有的人(包括上帝在内)已经抛弃了我,我决定跳到密西根湖了此残生。我已经看透一切,对一切已经绝望。”在他说话的时候,罗伯特从头到脚打量流浪者,发现他茫然的眼神、沮丧的皱纹、十来天未刮的胡须以及紧张的神态。罗伯特在听完流浪汉的故事后,引导流浪汉站在一块高大的镜子前,罗伯特指着镜子说:“在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流浪汉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低下头,开始哭泣……几天后,罗伯特在街上碰到了这个人,而他不再是一个流浪汉形象,他西装革履,精神焕发,步伐轻快有力。后来,他真的东山再起,成为芝加哥的富翁。

越是倒霉,人越没有精神,越不想打扮,结果造成恶性循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即使日子再苦,命运再舛,也不必以悲苦之色示人。我们何不换以清新、明朗的形象,反倒更让人对你有信心,更得到成长的机会。

张伯苓曾编了一个顺口溜:“勤梳头勤洗脸,就是倒霉也不显!”一个人如果一倒霉就自惭形秽,垂头丧气,就别怪别人以貌取人,你别指望别人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看不到未来,就别指望别人能看好你。

对得起自己的爱好美文

他从小是一个顽皮的农村孩子,严格点说,是很多大人认为不可救药的那种。他逃课,天天在山郊野外四处疯玩。我们不知道他玩什么,只知他厌恶读书,考试从不及格,经常浑身是泥,泥上还沾满树叶野草。后来我们更害怕和他在一起玩,因为他总是抓回各种各样的昆虫,甲虫、蝴蝶、蛾子……还有五花八门叫不出名字的稀奇古怪的虫子。他的父母软硬兼施,希望他能有正形,老师想尽办法绞尽脑汁希望他改进,可是,大家的努力都是徒劳。在父母的唉声叹气里,他成为一个被正规教育放弃的孩子。

可是,初二那年,他突然开始发奋读书,我们不知他中了什么魔,那样没日没夜地补习。他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可是,在我们看来,他依旧顽皮,依旧不可理喻,因为他总是与那些令我们毛骨悚然的虫子在一起。

他学的专业很不好找工作,昆虫系。大学毕业后他勉强找到一份薪水微薄的工作,工作之余,他依旧捣鼓那些虫子。有点积蓄,他就往虫子种类多的地方跑,甚至还去了东南亚、美洲、非洲,他经常因为没钱饿得两眼发晕,可说到那些虫子他立马精神抖擞。我们大家都急于买房买车买股票买基金,他却像个疯子一样把所有的钱都拿来喂养虫子,做堆砌如山的昆虫标本。我们说他上辈子肯定是一只昆虫,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变成卡夫卡笔下的那只巨大甲虫。他笑笑,继续沉迷其中。面对这样一个不可救药的'人,我们终于越离越远,逐渐失去他的信息。

若干年后,再看到他,他早已是一个昆虫达人,很多媒体采访他,粉丝遍布全国各地。他在繁华都市拥有了自己规模不小的昆虫潮店和工作室,每天接待络绎不绝的昆虫爱好者;他的网上昆虫宠物店也是获赞无数;还拥有了自己饲养昆虫的厂房,那是连很多专业研究机构也没有的;他成为不少中小学和少年宫的课外辅导老师,受邀开办各种各样的昆虫知识讲座;他写关于昆虫的科普书籍,很受欢迎。

我们看着气宇轩昂充实潇洒的他,看着他那个神奇得令人瞠目结舌的昆虫世界,突然觉得好一阵自惭。有媒体问他,为何会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下来,因为伺弄昆虫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肯定困难重重。他这才说起,初二那年,他因为听说大学里有昆虫系,可以让他有机会学到更多昆虫知识,接触到更多昆虫标本,于是决定发奋读书去读大学。然后,他说:“其实坚持下来的理由很简单,我就是一次次告诉自己:我要对得起自己的爱好。”

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么多年,他一直在为自己的爱好而奋斗。而我们的爱好呢?也许早已在人云亦云的生活里被抛弃得无影无踪,也许早以不务正业之名被掐灭,又或者更多的,只是在夹缝里偶尔回味一下。比如N年前曾有过一次漂亮的进球,某篇作文曾被老师当成范文诵读,曾经参加模型设计大赛得过奖……这些,都成为了曾经的曾经。现在,我们只做流行的事:打麻将、玩游戏、网聊、刷微信。因为对不起爱好,爱好终于离我们而去,我们成为没有爱好的空虚人。空虚需要所谓的流行来填充,可是填完之后仍旧是空虚,由此,我们成为了一个个看上去时尚实际俗气的模糊普通人。

我,就是碍你的爱好的美文

佛教 浮云花纹 分割线

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学生。我感觉我没为伟大的文学事业做啥贡献,添砖加瓦,反而天天在公众号讲段子,调侃各路人等,着实有点羞愧。

然而转念一想,我乐意啊!

我觉得我总比那些没读过几本书还瞧不起周遭的空气的人好得多。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上课的时候,我正在思考一个终极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存与死亡之间的过渡性延续必要手段的选择问题——中午吃什么。

我们教文学理论的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国人出门谈论的是什么吗?

我旁边的妹子颇有自信地接了一句——琼瑶!

老师只是在微笑,不,是《梦的解析》!

我……

没读过《梦的解析》的我瑟瑟发抖……然而本着厚脸皮的精神还是继续听课,然后就听到了老师正在讲段子,讲的也是中文系的段子。

中文系的同学和别的系的同学相遇了。

中文系:“最近在读啥书啊?”

别的系的同学回答:“盗墓笔记!”

中文系“……”

(内心:这个人怎么看这种书,不是和我一个层次的)

别的系:

中文系:“最近在读啥书啊?”

别的系回答:“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中文系:“哇,你好厉害,读的书也好厉害!”=

我感觉我一个看网络小说的,都不好意思说我的阅读经历。

因为我怕被嘲讽。

真的有的人,觉得所有的网络小说都是辣鸡。

我想起一个争论。一场很大的争论,时间发生在几年前。

那是一场关于网络小说和传统文学之间的争论。

源自于一个时间点引起的论争。

那年,是“ip元年”,从那年开始,IP的概念炒热了起来,很多网络小说走上了影视化道路,就我记得的',有《盗墓笔记》《诛仙》

《鬼吹灯》《微微一笑很倾城》《极品家丁》《择天记》等等。

然后下面讨论得挺热烈的。

大家有兴趣就自己看看。

除了一些跳梁小丑外,大家基本达成共识。

咋们井水不犯河水,该干啥干啥去。

我想,经过这次讨论,大家都应该摆正了态度,奈何刚上知乎,偏偏遇上这么个问题。

现在原来还是有的人对网络小说“反感至极”?

我真的有点想笑。

我从来不会认为我读了几本网络小说而骄傲自豪,因为我深刻地知道,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差距。

但是我是真的很烦只是读了几本传统文学就瞧不起我们的人。也烦那种网络文学永远比不上传统文学的观点。我是发自内心地想请这些人,出门,左拐。

不好意思,暴躁了。

我想起来无数个关于鄙视链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谁也瞧不上谁。而且关系复杂。从看剧到打游戏,都各有一套。

咋们文学也有一套。

就是读书的鄙视链。你别说,还真有。

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网络文学

基本上就是这个脉络。而且我是深有体会。

总有人怀着毫无道理的偏见和最大的恶意,比如:看这东西肯定没出息!和你怎么看这么low的东西。

不好意思,我还真的很爱看的呢。

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总觉得还是要说点什么。

第一点我想说的就是纯文学从来就是小众的东西。

事实证明,看网络小说的人是最多的,但偏偏是受到嘲讽最多的,谁让我们人多,代表着大众的一般水平。(笑)

网络文学的性质,是通俗和大众的文学。

上一个梁启超的段子,不知是真是假。

上世纪20年代,梁启超在东南大学,其门生罗时实等问:“国粹将亡,为之奈何?”梁启超反问:“何以国粹将亡?”门生答道:“先生不见今日读经之人之少乎?”梁启超听后勃然拍案说:“从古就是这么少!”

读经典的人,从来都是这么少。

也有很多人想试图消解文学消遣和娱乐的性质,想将它抬高到很高的高度,我想说,大可不必这样。

因为文学,从来都有一部分是小众的。

我的同学很担心,说现在的人都去看网络小说,传统文学没人看了,文学没落了。

我觉得不用担心,因为不还有你们吗?

传统文学的根,是扎在深厚的文化土壤里的,生生不息。

许多年后,人们在挖掘这个时代时,会惊叹,原来已经有人做了这么精辟的总结,这,就是传统文学的意义。

第二点,怀着恶意攻击和抹黑网络小说的人。那些存在极端偏见的人。我只想说。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不以自己所看的电影,所听的音乐以及其它一切艺术形式而产生优越感。

我以前相信,一个人看了很多书,就会对世界的偏见少点,而能以一种超越性的视野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但是后来我发现,很多人读书,只是在读书而已。看了那么多的书,还是以自己读了多少多少本书自诩,以自己的爱好为尺度去衡量一切,如果看了书之后目光还是还是如此狭隘,即使行万里路,也只不过是邮差而已。

第三点,作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均有涉猎的人,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网络小说中也有不错的句子。

大人笑道:“我很喜欢那首歌谣,唱来听听,要是好听,我会早些让你见到董叔叔。”

小孩转头看了一眼,撇头恨恨道:“你骗人的!”

大人哈哈大笑。

小孩子红着眼睛,自言自语道:“我想唱给爹娘听,他们听得到吗?”

大人轻声道:“我不知道。但你不唱,他们肯定是听不到的。”

小孩嗓音依旧空灵清脆,只是因为哭腔,愈发凄凉悲怆。

青草明年生,大雁去又回。

春风今年吹,公子归不归?

青石板青草绿,青石桥上青衣郎,哼着金陵调。

谁家女儿低头笑?

黄叶今年落,一岁又一岁。

秋风明年起,娘子在不在?

黄河流黄花黄,黄河城里黄花娘,扑着黄蝶翘。

谁家儿郎刀在鞘?

曾经带给我热血和感动的东西,不希望有人完全否定它的价值。傲慢的态度带来的,只能有伤害。

所以

我看个小说碍着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