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芋头的叙事散文

性格爽朗、勤俭节约八十有余的母亲特喜欢吃芋头,对芋头情有独钟,很小的时候我也爱上了吃芋头,我们一大家子都与芋头有着很深的情愫。

母亲说,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家中人多、粮少,有“芋头吃”是最幸福不过的事情了。那时父亲每年都在水沟里栽植长长一大片的芋头。芋头适宜种植在水田、低洼地或水沟,只要水分充足,土壤不是太贫瘠,都能收获多多。几乎不生虫子,但生长期较长,从2、3月份开始下种,要到11月份以后才能收获。平时也非常喜欢欣赏它外形似“荷叶”的身影,肉肉的枝条,绿绿的、椭圆形的叶子,下小雨或有晨露的时候叶子上常有圆圆的水珠,晶莹透亮,煞是有诗情画意之感。

记得小时候,我和伙伴们捉迷藏,常常躲在茂盛的芋头叶下,有的甚至摘下叶子盖在小脑袋上,回到家全身都是脏兮兮的,身上、手上、脸上无处不像游击队员的孩子。我们那时天真无邪的童年是现在的小孩子无法体验到的快乐!到了冬天,父母亲用撮箕挑回好多担芋头,堆在谷仓旁边,那黑黑的、白白的、红红的芋头静静地躺在我们的杂屋里,可以储藏很久也不腐烂。冬天寒风凛冽,外面的蔬菜也几乎停止了生长,唯有芋头百吃不厌。在那不富有的年代,卖芋头贴补家用,也是父母亲最擅长做的农活。

芋头书名亦称芋、芋艿,多年生块茎植物,品种分为红芋、白芋、九头芋、槟榔芋等等,我们湖南尤为盛产白芋和槟榔芋,槟榔芋是芋头中的上上品,颜色系咖啡红。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受人欢迎。芋头也可作为观赏植物,类似蔓绿绒、万年青,在城市中生活,当你眷恋农村生活,可以在阳台花盆中种植一两蔸,勤奋地浇水,它可以让你养眼和尝尝亲手劳动所得果实的滋味。

在我们传统的中秋节有吃芋头一说,寓意辞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关于吃芋头,还记得我们读书时有清代文学家周容的'一篇散文《芋老人传》之精华: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这个故事中,我进一步理解不论友情还是爱情,我们都要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才能维持长久啊。

关于吃芋头在清朝道光十九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在广州的英、美、俄、德等国的领使,用西餐来招待林则徐,在饭后上了一道冰淇淋,林则徐因不知冰淇淋为何美食,看到有气冒出,以为是热的,便用嘴吹之,好让这道菜凉了再食,领使们看着大笑,把林则徐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但林则徐也不动声色,过了许久,林则徐宴请那些领使们吃饭,他请吃的菜肴都是凉菜,之后上了一道“芋泥”,颜色灰白,表面闪着油光,看上去没有一丝热气。那些个领使以为那也是一道凉菜,用汤匙舀了就往嘴巴里送。哈哈!上当了,领使都烫得哇哇乱叫,林则徐心里暗笑,嘴里则不停地抱歉,说没想到他们原来不知道这“芋泥”外冷里烫啊。

说到我们日常吃芋头,确实是一道老少皆宜的好菜。可以像红薯样的煨着吃;可以煮熟擂成稀饭样的,放上几根切断的绿绿的大蒜苗作馅料,非常可口下饭;可以切成一丝丝炒牛肉吃;还可以切成一小片状,放上剁辣椒和豆豉蒸着吃;还可以切成长条夹在扣肉中蒸着吃;还有芋头枝可以晒成咸菜蒸肉吃,那种油而不腻的口感让你吃得好几碗饭呢!芋头营养丰富,含有钾、钙、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各种成分,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而且有化痰散淤、解毒消肿,适用于癌肿、淋巴结核等病症的食疗作用,难怪母亲80多岁了,至今仍身体棒棒原来与喜欢吃芋头有着不解之缘啊!

芋头情结散文

天变凉,稻金黄,又是一个丰收季节。闲暇时,牵小女逛街。她驻足水果摊,缠着要烤芋头吃。五元称了两个,个匀称、香喷喷、热腾腾、黄澄澄,确实让人唾津潜溢。但不知有没有当年小伙伴们田头架起树杈,用豆秸烧的芋头那样令人回味。看着小女馋猫样,忽然想起母亲好几次催我回家捎带芋头的嘱托。

周末回老家,母亲已准备了满满一蛇皮袋。每当此时,母亲总是感慨地说:“今年又贵了,都赶上稻子的价了。我打算拉集上去卖。”“别卖了,就那山坡上的两分开荒地能产多少啊?分给我们兄妹几家罢了。”我说。“变精贵了。不卖,不卖!每天早晨吃碗芋头稀饭就是舒坦。你三弟又来电话了,说要留点春节吃。”母亲年年说着类似的几句话。

几句朴实的话语常常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早些年,家乡的连片旱地大多插芋头。夏初,犁过的麦田须打成垄。兜垄可是辛苦活。两百多米长的田块,父母用锄头一块块兜起、捣碎。垄要大,那能多结芋头。完成这种工作,靠的是父母坚强的毅力和长满老茧的双手。但我想其中更多的因素或许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远景。

插芋头可要全家齐上阵。母亲刨坑,父亲担水,姐剪芋秧,我分秧苗,哥哥培土。为了验证父亲的叮嘱,有时我偏把几株秧苗倒个儿放,看它们日后能不能开出粉红的喇叭状的花朵。一家人有说有笑,劳动中充满了很多乐趣。

芋头的'管理是有讲究的。当藤状秧爬满垄时,需要顺着沟底把一根根秧条翻过去。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除去垄间杂草,另一方面也为了防止秧条生出须根吸收养分。翻秧间隙,拭去额头的汗珠,嚼着垄间刚摘的小瓜,望着伏在一侧极顺溜极碧绿的大地的“丝发”,怎能不叫人赞叹劳动改造自然的伟大。

最令人回味的是收获的季节。收获是艰辛的。砍去丝丝缕缕的秧条,刨出芋头扭去须根,再切成片状,均匀撒开晾晒。一天下来,手上沾满了浆液,很黏,总是洗不干净。遇到雨天,得连夜把芋头干一片片摸起运回。收获也是快乐的。扭须根时,弟弟“霍元甲”状用掌去劈,配以“哈、哈”的伴奏,常令父母捧腹。

食用的红心芋头须在场边挖个大窖子贮藏。窖顶成脊状,用土覆盖。那可是孩子的乐园。捉迷藏、滑滑梯、甩皮卡是常有的项目。过年时,母亲便把煮熟的芋头放在棉布里用力挤压,流出黄亮亮的汁,用劈材火慢慢熬成块状,那是我们的最爱。现在回想起来,母亲那时看着我们兄妹几个贪婪地咀嚼的动作,满脸一定洋溢着生活的甜蜜。

小小芋头,丝丝情结。如今,当人们品尝着脆如萝卜、甜似苹果的芋头,会有多少情愫萦绕其中,也未可知。

我的师傅叙事散文

每当我在工作闲暇时,脑海里总会有一个人物萦绕。起初还有些模糊,渐渐的变得清晰起来。他名叫徐才荣,个子不高,浙江绍兴人,满脸络腮的胡子,烟瘾特大,一天要抽好几包烟。

认识他是30多年前的一个冬天。那时我18岁,刚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架子班。报到那天,第一个看见的就是他,他先对我点了点头。然后从上衣袋里掏出了一包大前门香烟,用右手拿住烟盒,左手中指轻轻在烟盒后面轻弹,其动作之快捷和麻利,瞬间一根香烟递在我面前,我直摇头说:“我不会抽”。他用眼睛斜瞟了我一下,没有开腔,马上自己把香烟点着吸了起来。不一会儿,他从工具箱里拿出搭架子的工具,在地上用粉笔画了一个搭架子的结构图。然后,又在结构图的四周画了几个点。“小张,你把这个结构图看一下。”我听见他的话,脸一下就红了,心里十分慌张。当时,我刚学搭架子,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心想,这老头子,又要叫我出丑,但我又不好意思说我不会,只有硬着头皮去看。

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他用一双眼睛盯着我,一动也不动,我本来就不会,这样被他看着,我头上的汗珠开始冒了出来。幸好这时,工长把他叫走了,我才松了一口气。从那以后,他每天搭架子,总是把我叫上。有时,好不容易休息一下,他总是叫我过来搭架子。我当时从心里特讨厌他,但又不能在脸上表露出来。

当然,在那时我的师傅是班里搭架子的高手,我也是班里唯一的高中生,师傅经常叫我多看书,关心我的生活。有时看到食堂的伙食不好,他会从家里带点好吃的给我。但班里也有几个同事说我师傅小气,年轻人与他裹不到一起,说他斤斤计较。这些缺点,做师傅的.人都有点。大家说话时,看见我来了就有些吞吞吐吐,他们怕我去传话。可是,有一件最叫我丢脸的事,师傅为了涨一级工资,不惜装病。其实,我知道是大家冤枉了他,师傅当时真的是生病了,但大家都这么说,我也没有办法替他去争辩。

他很少说话,休息时,他总是一个人站得远远的,望着遥远的天空,由于架子班都是男孩子,大家在一起,有时唧唧喳喳,会拿他开玩笑,但他总是笑一笑,也不生气。我不喜欢他,我有时也笨手笨脚的。但他从不批评我,我不问,他也不主动教我。一个月后,他成了我的师傅,说心里话,我当时很不情愿,但那时是班长安排的,班长有权决定谁当我的师傅,我一点反抗的理由也没有,自从当了他的徒弟以后,他对我的要求比以前更严格,只要一闲下来,他总是教我怎样搭架子。就这样,被他折磨了好几年,我搭架子的水平也开始慢慢提高了,在我进入架子班的第5年,师傅退休了。

后来,我带着一帮人出去搭架子时,师傅教我的一招一式,正好派上用场。我从心里感到师傅当时为什么对我严格要求,他那样做,不是害我,而是为我好。不久,我就被派到一个工地负责承包架子工程,总包方有一个监理,对我们搭架子的水平不放心,也许当时我还年轻,他要求与我一道检查搭的架子。刚出去不久,天就下起了大雨,我们打着雨伞检查架子是否牢固,结果很满意。从那以后,那位监理对我的态度来了一个大转弯,并且对我们搭架子的水平也很满意。后来,我才知道,那位监理也是学搭架子的。我当时想:如果不是师傅这些年的言传身教,也许在这位内行面前,不知要出多少洋相。

2022年,我去浙江绍兴,到我同事的一个工地上,我再次遇到了他,他在这个工地上当顾问。当时,我百感交集,看见师傅比以前更老了,人也没有以前有精神。我想:师傅退休以后,应该在家里享清福,带老伴出去旅游。但实际情况与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原来他的儿子单位效益不好,下岗好几年了,女儿单位效益比较差,一个孙子和一个外甥跟他们住在一起。他和老伴的退休金要维持一家的开销还不够,他只有到外面去挣点钱,补贴家用,我这才知道师傅小气的真正原因。因为那个家庭需要他的支撑。

如今,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像师傅当年一样带了徒弟。但我没有像师傅当年要求我一样,去要求他们。我在想,我的徒弟离开了我以后,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能够单独去飞翔,我老了以后,会不会像师傅一样,我也不知道。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尊重师傅,要尊重所有的人,徒弟的成长就是师傅的骄傲。作为徒弟的我一定会牢记师傅的教诲,决不辜负师傅的栽培和期望。最后我要对师傅道一声:“师傅,您辛苦了!”

叙事散文随笔

欢迎阅读以下yjbys文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叙事散文随笔,希望你喜欢!

篇一:重拾文学梦

她是一个历经磨难的女子,但她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透过眼前的报纸,她看到了真善美,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更美好的未来。这是2022年9月3日刊登在《淮河早报》上的一篇记者专访文章。文中的她就是我,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女子。

专访源于我参加了早报十年,与你同行《我与淮河早报》征文活动,我的征文《早报——我的挚友》得到了报社编辑老师的厚爱,在8月28日在早报上刊登了。我永远忘不了 ,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和名字变成铅字时,我眼中的泪水和欣喜若狂的表情。这篇征文,我是用真情实感而写,是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鼓足了很大的勇气,一笔一划的抄写在稿纸上,用邮寄的方式,寄往报社的。原本是不抱什么希望刊登的,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我的写作水平,虽然我很喜爱文学写作,但是,我一个年逾半百,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靠打工维持生计,且连想订一份报刊杂志的钱都抽不出的一介平民,怎么能写出可以登报的文章呢?

我平时写的那些所谓的文章,也只能算是我自己对生活的一些感想,对身边所发生的事的一些感悟罢了。我把这些感想与感悟,一笔一划的写在笔记本上,从没有勇气,也不敢奢望会在哪个报纸 ,杂志上发表。这次征文的刊登,给了我勇气,给了我希望,使我重拾了学生时代就喜爱的文学梦。

我一口气在《淮河早报》、《淮南日报》上发表了《牵挂》、《心淡如菊》、《怀念儿时的中秋 》、《盼雪的日子》、《永远的眷恋》等二十篇散文,还有三篇征文,其中《早报——我的挚友》和《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获得了三等奖,《美丽的家园——舜耕山》被收进了汇编的书里。

这期间,我认识了很多文学爱好者,有教师、工人、农民,有像我一样打工一簇,有公安战线的标兵,有单位里骨干,有学生,甚至还有小商小贩,他们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其中有一位在电厂工作的小妹妹,利用休息的时间给我送来许多关于写作方面的书籍,还有一位中学的语文老师,经常打电话给我指导关于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使我的写作水平提高的很快。我的文章大都是在上班的空隙时间,用叠衣服的纸板打草稿,(我是在私人服装店打工)等下班回家整理,然后发往报社的。是这些无私的文学爱好者,还有早报和日报的编辑老师们,给了我重拾文学梦的勇气和希望。

篇二:不期而至的本命年

打开办公室门,一张贺年卡摆在我的桌前,心头怦然一动。哦,今年是羊年,我的本命年。岁月真象一本耐人寻味的书,漫不经心地翻动书页,不经意间发现,12年一个轮回的日日夜夜已悄无声息地与我擦肩而过。

也许,我属羊也就分外喜欢羊。羊洁白可爱,是美的化身。羊离不开馨人心脾的芳草,想象蓝天白云下羊在绿地浮动的情景,犹如观赏一幅美妙动人的画卷。然而我却出生在冰天雪地的冬日,妈妈说我命苦,我也自觉生不逢时。历史给我们这一代人酿成的苦酒,我都尝过。时间最能愈合这颗不再年轻的心。况且属于我的机会不多,因此我们应该更好地感悟现实,把握未来。

我喜欢羊,因为羊有“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奉献品格。平凡而又踏实的生活不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人生的态度吗?

悠悠岁月,为事业、为工作留下了耕耘的艰辛;为丈夫、为孩子留下了女人独特的温馨。似乎对得起别人也就对得起自己,女人总是以自己的天地看世界,此时的世界只缩成一个小小的我。

记得小时候常常盼望着自己快点长大,而今再没有那份激情,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平静。所谓平静就是想安安静静、轻轻松松、实实在在地过个本命年。关起门来,让一岁一枯荣的日子在匆匆中悄然逝去,不去打扰别人,也不被人打扰,休歇一下疲惫的步履,抛弃所有的烦恼,反省自己,彻悟人生,审视自己走过的脚步,珍惜在别人眼里也许微不足道的收获,吸取失败的教训。

昼夜运行的宇宙和地球准确无误地将第4个本命年与人生重叠,身后留下了48个泥泞而又崎岖的脚步。虽然漫无天际遐想和猜测的日子过后,就知道总有一天生活会沉淀下来,却不甘心这一天来得这么快,这等突然,以至突然得潜意识里滋生出某种强烈的伤感。

说心里话,自从脸上的稚气消失,充满幻想的日子昨日黄花般地逝去,就不再期待本命年。本命年是岁月这条长绳打下的一个结,为过去与将来之间画上一个或是圆满或是缺憾的句号。

光阴如水,生命赋给每个人以不惑之年。

从物理意义上说,本命年毫无意义,无论你是在会场陈言,在书斋握笔,还是在工厂劳作,在田园挥汗,在校园诵念,从这个本命年到下一个本命年之间,其变化与其它两个年份期间不会有多大不同,有时只不过是心理上的一种错觉。北方金黄,南方暖阳,历史并不常常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让一切发生改变。

从心理意义上说,本命年是参悟生命一瞬间的欢乐和渺小的幸福,尽管这种虚幻的敏感的心理感觉,就象阳光下的融雪一样,当竖日的太阳升起就会消失。不得不我珍惜这个收获幸福的日子。因为在我的心里,还是想借助本命年给自己找个新的起点。在我细细寻找和品味岁月珍贵记忆的时候醒悟,尽管我青春不能永驻,但血液流淌的仍然是一腔热情和活力,第4个本命年是一个成熟的女性彻悟人生重新生活的开始。

中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走过这个收获的人生之秋,就是花凋叶萎的冬季。我不信奉上帝,唯有信奉我自己。我觉得,征途上的每一点成功都是努力的必然,每一点失败不过是命运不公正的偶然而已。因为尽管这个社会到处充满着机遇和挑战,但不努力,不奋斗,到头来只会两手空空。

我期待着也曾努力着,本命年过后,依旧是平平淡淡的日子,依旧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旧要做个好女人、好妻子、好母亲,遗憾的是我什么都没做好。我有幸参加过几次40多岁女人生日的宴会,目睹了亲朋好友载歌载舞举杯祝福的场面,不如怎的,越发平添了几分迷离,几分惶惑。我喜欢独自在宁静的一隅,默默地,重温自己的故事,默默地为自己祝福,默默地为自己祈祷。

不惑的年龄依然抗不住生活的诱惑,望着身边那些朝气勃勃充满活力的女伴,我既羡慕她们那潇洒的身姿、明澈的眸子,更羡慕她们前面那长长的路。

人生的方程式有许多解法。女人的自信让我从本命年梦幻中走出来,一步步贴进现实,便有了事业、家庭的.责任感和成熟的欣喜。

人的生命是一次自然流程,并不遥远的下一个本命年又缓缓逼近,岁月不饶人,青春不常在,时间就是生命,无论征途有多少失望和迷惘,我们总得走下去。只有用青春去认知我们栖身的星球,用绿色的生命标准去校正生活准则,本命年的太阳才永远是新的。愿这纷然心路历程连同这本缺少成熟外壳,轻轻一触就会流出或酸或甜汁液的文字,能化作我人生永远的花季。

篇三:我们都是路人甲

艺术高于生活,艺术又源于生活。电影呈现了一幅幅“横漂”在横店打拼的画面,横店像是一个缩小版的社会,展现着一个个小人物的心酸生活。每个人都是、平凡着,奋斗着。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里的主角,别人生活里的路人甲。

生活在底层的路人甲的日子是平凡的,在生命的前行里,承受着那些厌倦的重复,点滴的悲喜与欢乐,或许不明白深刻的道理,只是在摸索里渐渐地感悟真谛。当主角在沮丧和绝望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看似心灵鸡汤的鼓励,虽说这安排在影片里,显得有点儿不接地气,但多少表达出了一个励志的主题,横漂青春的坚定的追梦。当他们面对镜头自然地说出一个又一个道理,或许这就是他们在生活里的感悟。他们谨慎的在梦想里奋斗,他们展示了不同于我们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展现了另一种卑微而伟大的生活。

一个“横漂”的群像像撒网一样,笼罩着不同种类的“横漂”。每一个角色代表着横漂的一类人,用他们自己的身份和名字,去表演,再现他们的生活状态。为什么说是表演,因为于影片本身来讲,并不能更深入的看出演员们的生活情绪与状况。影片《我是路人甲》所有的主角都是横店里的特约演员,编剧以他们为代表,来编写他们的生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带了一丝主观的色彩。因而他们的生活只展现了表面部分,而以群像的故事线去讲述,显然分散了人的注意力。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每个人活在世界上的点点滴滴,分分秒秒的生活,像是一帧帧的画面,经过剪辑便是一部活生生的电影。主角就是你自己,有故事,有情节。尔冬升将目光聚焦到了那些路人甲身上。没错,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我们总是太关注于主角的生活,忘却了主角身边还有一个小丫头。无论是戏里戏外,都时时发生着戏剧般的事情。影片里一闪而过的镜头里,你能看见曾经在镜头里的主角,许鞍华,张静初,这些在摄像机下聚焦的人像,在他人的生活里是最普通的路人甲。或许,世界从来就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人好像习惯于在生活中参悟生活,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拥有机会后又失去机会,在生活的井底去憧憬另一种欢喜的生活。对于影片中的人物所讲的道理,我不知道究竟是不是真实的生活。只是当演员们面对镜头那种或许有点夸张的,生涩的表演,只是幻觉,我们身边的人,在面对镜头时,或许也是这般景象,因为我们都是平凡的,为生活去奋斗的人啊。

最后,想说一说,如果影片按照纪录片的方式拍,或许更能展现出横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