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琴的唯美散文
导语:古琴,即琴,后来为了区别于胡琴、扬琴等乐器而叫“七弦琴”,当然在流传过程中还有五弦琴的出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古琴的唯美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我有古琴不曾弹
传说"士无故不彻琴瑟",传说,魏晋时候,嵇康在临刑前要求弹完《广陵散》再死,更有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广泛流传,"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古琴,这渗透着中国文化底蕴的乐器,早已超越一种乐器的本身,承载着悠悠千古的情怀,代表着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骨。
怀揣着一份崇敬与珍爱,等待了一捧岁月的时光,终于有财力购买了一把古琴,并可以将一本染着墨香的《潇湘琴谱》置于膝上默然相对,却徒留我一手的长指甲而未曾弹拨过几下琴架上的古琴,何故呢?怎么不动手去练习弹呢?
一向就特别敬仰会弹琴奏乐的人,对乐器有着一种深深的向往,特别是对传统的中国乐器,记得小时候对门邻居家的叔叔会拉二胡,每当他高兴了或许是忧愁了都会拉响他的二胡,令我神之往之。邻居叔叔那二胡的乐音虽早已消逝在岁月的光影里,却让我平淡无味的童年平添了一份优雅。那需要有布票才可以买到花布做衣裳的年代,那需要攒一年的豆油才可以在春节吃上油条麻花儿的年代,偶然遇见了邻人会弹奏一件乐器,我是怎样的欣喜莫名。
总是于黄昏的悄悄里烹调着深深的忧伤,亦在山脚下这一片静谧的小区楼居里莫名地惆怅,据说,闲时临窗而望,一盏清茶,一缕清风,于心的原野上种竹修篱,亦是岁月静好,流水光阴了,而我,似乎与生俱来的那一抹忧伤,都不曾随着岁月淡烟流水,温饱已不是问题,风雅或可附庸,而心却如颠簸于海上的一叶扁舟,航向不定,难于点点渔火之时归港,与那海鸥同眠于拓着深深浅浅脚印的沙滩。
演奏乐器应是一种艺术,而如今大多被世人认为是娱乐的一种方式了,正如从前被称为"艺术界"的一群人现在都称之为"娱乐圈"了一样,而"戏子当道英雄落泪"的种种现象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深层次原因谁又肯深究呢?
古琴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它跨越四千年的古朴深沉的琴音和传说,更有它那与众不同的蕴含着神秘、被大观园中的贾宝玉称之为"天书"的琴谱:减字记谱法。多亏了唐玄宗时代的曹柔,是曹柔创造了简字谱,而所谓"简字谱"起源于隋唐时期的"文字谱",就是一种用指法名称和演奏术语将乐曲的演奏过程记录下来的文章似的记谱法,简言之就是记录指法和徽位的记谱方法,而不是其它乐器用的五线谱或简谱。比较五线谱和简谱,简字记谱法更有中华文化的韵味和神圣,更符合文人雅士的情趣,也更有一种诗意盎然的气息。
好像真的是心情和执着与年龄有关。年纪尚轻时,孩子小、备课、讲课真的也挺累,还得按时做晚饭,而那时的我因买不起古琴就买了一架古筝而聊以慰藉心中饥渴,却仅凭着陪孩子学电子琴时学会的五线谱知识和用孩子的电子琴时演练的几首曲子作底子,竟在见缝插针中自学了古筝弹奏,并有了会弹奏几支古曲的成绩。
古人弹奏古琴时都要沐浴、焚香的,而琴弦在弹奏过程中如果琴弦断了,就意味着有事情发生抑或是有人偷听,那令世人津津乐道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就是雨夜舟中俞伯牙在琴弹了一半时琴弦突然断了,才引出了岸上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雨中听琴的钟子期。
我于滚滚红尘中,又于繁杂琐事中,更于沧海桑田中,早已将一份优雅打磨,早已将一种执着吞噬,早已将一腔热血冷却,虽无处觅焦尾,既然仲尼式的古琴就在身旁,不能总是矫情地沐浴、焚香之后再弹琴弦,那也须放空心灵,摒弃了人世嘈杂与喧嚣,待某个有月色星光之夜,点燃一盏心灯,端坐于琴凳之上,抚一曲《高山流水》,或可遇见千古难觅的一位知音。
篇二:古琴松风自清音
一张古琴,给历史谱上神韵
一张古琴,让历史刻下旅痕
自山涧的琴台飘出第一声幽幽琴韵,从此充满书香和诗意的古老文化就被美妙的音符漫漫浸润。听听那琴韵,有泉的'色采,花的声音,月的皎洁,风的长吟。琴韵让一切都有了水的灵动,草的芳芬,有了对酒当歌的优雅、履险若夷的沉稳
因为拨动琴弦的,不是一位温婉可人的淑媛,必定是一位仙风道骨的高人,不是一位胸怀抱负的书生,也必定是一位甘于淡泊的才俊。神态必然平和,心志必然超群。情趣必然高远,品行必然脱尘
此时,面对这张古琴,更多的想起寒江独钓的高洁,想起怒发冲冠的激愤,想起牧羊大漠的苏武,想起慨然出塞的昭君。的确,一张古琴珍藏了太多的故事,随便拿出一个都能惊天地泣鬼神,随便讲出一个,都能千古流芳,万世不泯,让往古厚重,让文化精彩,让历史深沉
古琴,身长不过数尺,却胸襟博大,涵养天地
古琴,弦不过数十根,却行云流水,演绎乾坤
古琴,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载体,它的音韵不但能折射出高山流水,明月清风,还叠映出秦砖汉瓦,唐风宋韵。正因为如此,古琴就被炎黄子孙世代传承,传承出一种生生不息的跋涉和坚韧,传承成一种自强不息的魂魄和精神
真想在案头置一张古琴,让心灵的时空萦绕着清幽低回的琴韵。笑容多一份淡定和从容,笔端就多一份洒脱和清新,梦境就多一份宁静恬适,人格就多一份质朴纯真。果真如此:
——月色就更加皎洁无染
——晨风就更加透明甘醇
篇三:风骚古琴
在许许多多的乐器中,最厚重优雅的也许只有古琴了,你看!它与凝重的青铜在一起,是那样融洽,与剔透的玉器在一起,是那样匹配。 与华贵的丝绸在一起,是那样亲近。 与晶莹的瓷器在一起,是那样和谐。
它浑朴如《诗经》的色彩,平滑似《离骚》的光泽,古琴,在绵延的岁月里,以它的太古之音,以它的七弦之响,回荡于庙堂之高,诉诸于江湖之远,带着东方的畅想,携着东方的神韵,鸣奏着七弦的风骚。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古琴的身上,已经体现得几近圆润。古琴上的一个个年号,留下了时间的驿站,也留下了文化的阳关。尽管魏晋告别了两汉,尽管两宋告别了隋唐。但是,那七根中国古琴上的丝弦,却穿越了无数次寒来暑往,连接着古代与今夕。
历代的琴人大多崇尚自然,寄情山水,所以都特别的强调环境的优雅,注重心境的淡泊,因为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生动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理念,你看!在优雅拔俗的环境里,孔子抚琴吟唱邵乐,竟三月不知肉滋味,可见孔子对古琴曲痴迷已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日日操练,夜夜揣摩,这时的古琴更像是一位隐逸的智者,饱学的长者,待人亲和的尊者。它不只是在引领着孔子操琴度曲,而是在这位儒家思想文化的奠基者身上,注入了中庸平和的基调。
伯牙弹琴奏曲高山流水,相遇知音钟子期,千百年来传为佳话。琴人无数艺人众多,听众更是多如繁星,唯有子期能懂伯牙心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琴曲重在意境,意境由心而生,拨动心灵的弦是大音稀声,难求难得,一生得一皆足矣,这时的古琴曲是沟通他们心灵的桥梁。所以后来子期病故,悲伤的伯牙摔琴谢知音。
如果说古琴的旋律抒情而妙曼,刚健而苍凉,那么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则融入了离别的愁绪和人生的无常,描绘出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土的深切思念,文姬归汉一步三回首,十有二载毡幕风砂,抛儿别女声咽胡笳,蔡女之作《胡笳十八拍》是自己内心真实的写照,曲音表达了她坎坷的人生之路,和对儿女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几乎每一首古代的琴曲都有一个十分恰切的名字,《阳关三叠 》《汉宫秋月》《广陵散》《醉渔唱晚》《平沙落雁》《阳春白雪》《渔樵问答》反复品味琴曲的名字,静心聆听琴曲,你就会茅塞顿开,体会到什么是天机乍现。一杯清茶,一曲古琴,茶飘着袅袅的氤氲缓缓上升,曲内敛深邃把这指尖的舞蹈演绎的天衣无缝,美哉!悠哉!品茗听曲,这种心境,这种氛围,把你和演奏者一起带入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篇四:秋雨·古琴
我是一个被季节遗忘了的孩子,当百花姹紫嫣红绽放时,我才从学习的繁忙中抬起头来,才意识到春天到了;当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般的太阳,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阴处飞时,我才明白夏天又到了;当满树的枫叶变为红色时,我才发觉,秋天来了;当脱落了叶子的树干伸出它单调的手臂时,我才相信冬天来了。
秋天是我喜爱的季节,当那秋雨绵绵落下时,我就觉得大自然是这样美好。或许大家会问:“秋雨和古琴怎能相提并论?”是啊,秋雨、古琴,似乎毫不相干。可是,很奇怪,每当下雨时,那悠扬的古琴声就会从远方传来,一直传到我的心里。我想,如果你是一个乐观、内心轻松,仔细聆听生活的人,那你一定也能听到,它像是在说:“人何必活得那么累呢?放下心中的烦恼,仔细聆听心灵的声音,找到自己心中那可以使自己放松、发泄,在心灵疲惫后能休息的地方。”就像古琴一样,它原本被放置在一个落满灰尘,房顶漏雨的小屋里,它独自静静地待在那儿,它的主人,不知去哪个酒楼消遣了。它就这样静静地等在那儿,直到有一天,秋雨柔柔地下了起来,那雨滴从房顶上渗了下来,滴在琴弦上——丁当、丁当……于是,那弦拨动了起来,那古琴唱了起来:人们啊,请听我说,请从繁忙的工作中抬起头来,聆听一首来自心灵的歌,让心灵放松,永不受束缚。
雨停了,悠扬的琴声也收尾了。但琴声却驻留在你的心中,绵绵秋雨飘进你的心灵,为你送去一份温暖。“下雨了”,听,那琴声在响……
古琴之约抒情散文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相信宿命轮回的,已经不太清楚!我曾一再的问自己,我的前世是什么,是剑客?是诗人?是僧人?是平民?还是......
这一生的到来,似乎带着疑问,在寻找一份缘分,寻找一些缥缈隔世的因果与答案,寻找一个灵魂栖息的地方,一切都很迷惑,却似乎知晓,仿佛在云里,在梦里!直到那一日,偶然听到琴音迂回萦绕时,才知道我的前世是生长在山间的一株野草,自由,淡雅!聆听过古琴的静雅之音,沾染了佛性。
今生幻化为人,只为在红尘之中补赶一场前世注定的.盟约!古琴融合了中国几千年儒释道文化的精粹,宁静而高远,淡雅而悠缓,可以静心,可以修身,可以入禅。在听到琴声的那一刻起,那些尘路上的迷茫得以释解,心不再独自漂泊寻觅。仿佛看到前世的自己,躺洋在山野之中,沐浴着阳光晨露,聆听着某位隐者指尖飘逸的琴音,远方传来大雄宝殿宏沉的钟声,声声将我召唤,只是一切自有定数,时辰未到时,我便不能在佛前禅坐蒲团,敲打木鱼,诵经,不问世事,不管沧桑......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的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此生所有的遇见,必然是久别的缘分。我不知道,我的前世与谁有过匆匆擦肩,又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我确信,在时间无垠的旷野里,我们一定能在人山人海之中,凭借一个眼神,抑或一抹微笑,认出彼此,完成宿命之约。
我就这样匆匆赶来尘间,但终究是要离开的,离开这纷扰繁杂的尘世,回往灵山,菩提树下修禅!这里不属于我,云台清寂,才是我最后的归宿。种一池白莲,养几条红鱼,素指弄琴,万事离心,指弦两忘,观音自在!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意无留。
只是这红尘世间,一旦踏入,就不能轻易说走开,缘起缘灭,潮起潮落,都需要时间和定数,强求不得!等到尘缘尽了,就将自己许给佛祖,做佛祖最虔诚的弟子,握一把古琴,弹一曲佛音,不舞剑春秋,不看风花雪月的烟雨中,揽住永生的清宁与自由。
我有古琴不曾弹散文
传说"士无故不彻琴瑟",传说,魏晋时候,嵇康在临刑前要求弹完《广陵散》再死,更有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广泛流传,"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古琴,这渗透着中国文化底蕴的乐器,早已超越一种乐器的本身,承载着悠悠千古的情怀,代表着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骨。
怀揣着一份崇敬与珍爱,等待了一捧岁月的时光,终于有财力购买了一把古琴,并可以将一本染着墨香的《潇湘琴谱》置于膝上默然相对,却徒留我一手的长指甲而未曾弹拨过几下琴架上的古琴,何故呢?怎么不动手去练习弹呢?
一向就特别敬仰会弹琴奏乐的人,对乐器有着一种深深的向往,特别是对传统的中国乐器,记得小时候对门邻居家的叔叔会拉二胡,每当他高兴了或许是忧愁了都会拉响他的二胡,令我神之往之。邻居叔叔那二胡的乐音虽早已消逝在岁月的光影里,却让我平淡无味的童年平添了一份优雅。那需要有布票才可以买到花布做衣裳的年代,那需要攒一年的豆油才可以在春节吃上油条麻花儿的年代,偶然遇见了邻人会弹奏一件乐器,我是怎样的欣喜莫名。
总是于黄昏的悄悄里烹调着深深的忧伤,亦在山脚下这一片静谧的小区楼居里莫名地惆怅,据说,闲时临窗而望,一盏清茶,一缕清风,于心的原野上种竹修篱,亦是岁月静好,流水光阴了,而我,似乎与生俱来的那一抹忧伤,都不曾随着岁月淡烟流水,温饱已不是问题,风雅或可附庸,而心却如颠簸于海上的一叶扁舟,航向不定,难于点点渔火之时归港,与那海鸥同眠于拓着深深浅浅脚印的沙滩。
演奏乐器应是一种艺术,而如今大多被世人认为是娱乐的一种方式了,正如从前被称为"艺术界"的一群人现在都称之为"娱乐圈"了一样,而"戏子当道英雄落泪"的种种现象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深层次原因谁又肯深究呢?
古琴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它跨越四千年的古朴深沉的琴音和传说,更有它那与众不同的蕴含着神秘、被大观园中的贾宝玉称之为"天书"的琴谱:减字记谱法。多亏了唐玄宗时代的曹柔,是曹柔创造了简字谱,而所谓"简字谱"起源于隋唐时期的"文字谱",就是一种用指法名称和演奏术语将乐曲的演奏过程记录下来的文章似的记谱法,简言之就是记录指法和徽位的.记谱方法,而不是其它乐器用的五线谱或简谱。比较五线谱和简谱,简字记谱法更有中华文化的韵味和神圣,更符合文人雅士的情趣,也更有一种诗意盎然的气息。
好像真的是心情和执着与年龄有关。年纪尚轻时,孩子小、备课、讲课真的也挺累,还得按时做晚饭,而那时的我因买不起古琴就买了一架古筝而聊以慰藉心中饥渴,却仅凭着陪孩子学电子琴时学会的五线谱知识和用孩子的电子琴时演练的几首曲子作底子,竟在见缝插针中自学了古筝弹奏,并有了会弹奏几支古曲的成绩。
古人弹奏古琴时都要沐浴、焚香的,而琴弦在弹奏过程中如果琴弦断了,就意味着有事情发生抑或是有人偷听,那令世人津津乐道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就是雨夜舟中俞伯牙在琴弹了一半时琴弦突然断了,才引出了岸上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雨中听琴的钟子期。
我于滚滚红尘中,又于繁杂琐事中,更于沧海桑田中,早已将一份优雅打磨,早已将一种执着吞噬,早已将一腔热血冷却,虽无处觅焦尾,既然仲尼式的古琴就在身旁,不能总是矫情地沐浴、焚香之后再弹琴弦,那也须放空心灵,摒弃了人世嘈杂与喧嚣,待某个有月色星光之夜,点燃一盏心灯,端坐于琴凳之上,抚一曲《高山流水》,或可遇见千古难觅的一位知音。
抒情散文古琴台
古琴台,知音的故里。钟子期与伯牙成就一段千古佳话。斯人已逝,琴仍在。这琴,是碧水绿波,是郁林翠叶。风从历史的衣袖伸出手,轻轻抚奏,绿波荡漾,吟唱岁月悠悠;翠叶拍响,倾诉季节轮回。琴音千年未断,听者如我,狂心顿歇,飘然若仙。我想,这是我喜欢古琴台的原因吧?
已未年五月初,我再次走进古琴台。同行的,还有我的儿子:一脸稚气,天真无邪;轻快的步履、阳光般的笑声,使得整个公园绿意涣涣起来。他像一支节奏明快曲调高吭的短笛。他是来与琴合鸣的。年迈的老夫妇见了他,露出慈祥的微笑;恋爱中的情侣见了他,忍不住打个招呼,目光似含憧憬,他,是他们的知音哟。
这天的天气欲雨未雨,灰白白地多出一份明朗。江城的喧嚣在这里悄然隐匿,初夏的热气也被凉风送走,空气湿润,纤尘不染。品读琴台门前一壁浮雕,知音两字浮上心头。人与人相遇,冥冥中是有缘份的,知人知心知音,又是怎样的一种机缘巧合?沿浮雕绕城墙往右走,抬头可见一缀缀的藤蔓杂草填满青砖缝隙,旧苔未褪又覆新绿。路随城筑,傍湖而行,至百余米处,往右边拐,便是知音岛了。
知音岛宛如一架古琴:一弧拱桥,是它的弦眼,垂柳为轸,绿茵为弦,浩浩烟波为音,音调苍茫而辽阔。没有风的时候,鸟喧,是滑落的音符,在青树绿草间弹跳。这里是绿的世界。脚下处处淌绿,满眼映绿,让人疑心,这空气,也能掐出绿的汁液来。绿而不单调,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稚、嫩、青、苍、墨,间或一簇红枫,也点缀无数白的'红的粉的赤的紫的花朵儿。肥沃的泥土,是最好的砚,研一幅丹青,生趣盎然,历久弥新。
中国的园林艺术,以苏州园林为最,而这里,可与之媲美。无论从哪条路,哪处角落,眼前都是一卷迷人的画面;随便看哪棵树,都像来自名家画笔的勾勒,小花小草交错有序,疏密相间,显尽其神;大树浓荫覆盖,或直或斜,曲尽其态。猎猎长风,抚得枝摇叶翻,沙沙的碎响,和着鸟雀的鸣叫,犹如天籁渲流。儿子穿梭在绿叶花丛间,像一只快活的小蜜蜂。一会儿爬上绿丘顶端,抱抱这树,摸摸那花,一会儿又飞快的撒腿跑下来,奔向别处……对美的感受,只一个劲说:“哇,雅!雅!”他的眼睛,晶莹澄澈,对世间的美丑,无遮无掩。
古琴台的月湖畔,垂柳柔得像少女的发丝,一排成荫,轻轻摇曳,频频向着湖水,似要綄洗。芦苇青翠欲滴,在水里株株挺拔向上,有冲天之势,是在向垂柳炫耀什么吗?只有风,才知道它们的心事。湖里的荷,已经渐渐露出绿叶,有些抻出水面来了,嫩嫩的,弱弱的,似刚醒未醒的样子,在极深的淤泥深处,藏了怎样一段关于成长的故事?成群的野鸭,在拍翅嬉戏,人稍走近前,倏忽皆沉水底,过了许久,才在很远的水面钻出来。轻波不断拍岸,远处烟水茫茫……“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是李白游洞庭湖的吟唱。他若荡舟月湖,又将是怎样的情怀?月湖不及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没有那浩浩荡荡衔远山吞长江的气魄。它是温柔娴静的。纵然泛起波澜,也是淡淡的,晕晕的,一如少女羞赧的笑颜。这样的夜晚,湖里的月光是银白白的,水溶溶的,同样浸得诗人酒瘾难忍,待端杯在手时,天上一轮月,湖里一轮月,杯里一轮月,喝下去,明月就在心里梦里了。对他这个天涯游子来说,还有什么比月下喝酒更慰藉性情的呢?更何况临风怀古,有高山流水之乐相伴?
古琴台风景处处,有莲花湿地、高山流水、板桥花影、荷风曲溆等等,无非葱林郁树、绿水回环、曲径通幽。其实,一个月湖,一座知音岛,已涵盖了古琴台的精气神。在武汉众多公园中,古琴台无论从历史渊源、园林设计来看,均为其中佼佼者。然而游客甚少。我来了几次,发现除了年迈的老人,就是恋爱中的情侣。这里几乎不设游乐场所,小孩是不愿来的。所以,古琴台常年幽静,像一架古琴,躺在月湖畔。同时,它又不停抚响每根弦。来古琴台的人,都是懂得这弦之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