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演题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论文

板演能体现师生的互动过程,学生的注意力得以提高,遗忘率减少,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纠正错误。板演还能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去争论,然后通过对比、分析,作出准确的判断。可见,板演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以往一部分学困生很害怕做板演题,因为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害怕老师有意刁难他,从而产生对学习的畏惧感。所以,教师在设计板演题时,必须符合学生现有水平,切合生活实际,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为此,本文提供五种在生物课堂上常用的板演题型,供同仁参考。

一、绘图识图型

绘图能力不一定是优等生优胜,反而不少学困生在绘图方面技高一筹。绘生物图这正是他们表现自我的良好机会,而且绘画形象直观,不易遗忘,也是生物课上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例如“请绘画一个桃花的结构图,并标出结构名称。”各小组通过解剖花朵,细心地观察,翻阅教材中的插图,认识花朵的每一个结构的名称、形态和位置。绘图能力强的'小组代表很快就能在黑板上把完整的图形绘画出来,并准确地标出结构名称。花朵是同学们经常绘画的,但绘画时往往注重其形态和色彩,并没真正了解它的结构,更不知道每一个结构的功能。通过绘画桃花的结构图,同学对花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观察感受型

生活中无处不涉及生物学知识,通过在平时的生活和实践中进行观察与感受,学生已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所以教师如能设计一些有关常识性的板演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马上提上来,回忆自己曾见过的生物现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归类和识别,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例如:“请你写出体内有骨的和体内无骨的动物名称,每类至少写五种动物名称。”问题让学生马上会联系到在餐桌上吃到的动物,诸如鸡、鱼、猪肉、虾、蟹等等,哪些是体内有骨的,哪些是体内无骨的,他们十分有把握去回答,并很快就能到黑板上板演,同组成员能相互补充,场面很是热烈。这道题为学习“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打下了基础。

三、比较归纳型

比较归纳型的板演题是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片、实物、模型或标本,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找出事物的个性特征,然后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由于比较归纳型的题型形象直观,类似游戏一样,学生可以用愉悦的心情去作答,而且也不至于言之无物。例如“解剖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找出两者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虽然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非常熟悉,但未真正了解过这两种种子的内部结构,所以在这个解剖实验的时候,学生表现活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把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进行解剖,展示出每一个结构来,通过相互对比,了解两者相同的结构和不同的结构,用练习本进行记录,得出结论后小组代表进行板演。

四、实践应用型

《中学生物教学法》指出:“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将所获得的生物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也是生物学教学一项重要任务。生物学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向学生指出这些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由于这种题型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学生也有一定的常识,所以对促进学生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根据细菌生活中需要的条件,谈谈平常如何对食品进行保鲜。”食品保鲜的方法对初中生来说是屡见不鲜的,很多同学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冰箱的保鲜功能,还有在超市中买到的食品,如牛奶、罐头、腊肉、香肠、冬菇、果脯等,这都是经过保鲜处理的。还有同学举出更多的例子,如快食面、牛奶糖、八宝粥、月饼等不一而足,而且能根据细菌生活中需要的条件对各种食品的保鲜原理作出解释。

五、创造思维型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教授曾说过:“我国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除教育的知识面太窄,缺乏基本素质的训练等多种不足外,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创造思维型的板演题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游知识的海洋。能挖掘个人潜能,同时体现了和谐、平等、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例如:“如果给你一个新鲜鸡蛋,一支注射器和针头,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鸡蛋壳上有许多气孔?”学生通常会想到:把注射器的针头钻入鸡蛋壳内部,用注射器向里面打气,若蛋壳表面有水珠渗出,证明蛋壳上有气孔。但令人惊奇的是,不少学生的板演与众不同,如:把鸡蛋放在开水里,很快见到有气泡从鸡蛋壳表面冒出来,证明蛋壳上有很多气孔;又如:用注射器把鸡蛋里面的物质全部抽取出来,再向里面注入清水,然后封堵开口,再把鸡蛋放在火上烘烤,如果有水珠渗出,就证明蛋壳上有气孔。由此可见,学生的想象能力是相当强的,而且一旦想象的闸门打开,更多更新更具创造性的想法将层出不穷,在此气氛下,平时不善于表现自我的同学也是磨拳擦掌,要在众人面前表现一番。

小学体育教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论文

摘要: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关注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变化,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关键词:小学体育;全体学生;责任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体育教学必须要面向全体小学生,持续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确保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受益,在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不动摇,促进小学生快乐成长。但是,现在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体育教师区别对待小学生的现象严重。那么,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小学体育教学经验,具体阐述小学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不能让学生感觉自己在体育课上无事可做。在教学时,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在选择体育项目还是体育器材的时候,教师都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能够对体育课充满期待。比如在教小学生齐步走的时候,有的学生学起来比较快,有的学生学起来比较慢,这时我会让学生两个人结成一组,然后进行练习,互相指正。分组以后,小学生就会非常专心的齐步走,因为他们害怕自己走错了会被同学笑话。同时针对学习特别慢的学生,我会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不让他们因为自己学不会齐步走而失落,也不让他们心理上有负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很轻松地让小学生都掌握了齐步走的动作要领,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和配合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小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动态,去跟他们成为朋友。只有小学生对体育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地投入到体育的学习中,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平等对待每一名小学生,不忽视后进生

新课改以后,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把课堂教学的主人还给学生,让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分上等生和下等生,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有归属感。同时,体育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应该更加关注体育后进生,不让他们对体育失去信心。我在教学中会特别注重平等、公平和公正,会尽量满足小学生的需求,不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比如在讲完广播体操的分解动作以后,我会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让他们对教师讲过的知识进行温习,增强理解和记忆。但是会有个别的小学生自己在角落里发呆,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或者玩耍。这时,我会主动地找到这些小学生进行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引导他们走入自己封闭的内心世界,去跟其他小朋友一样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通过我的不懈努力,这些不爱跟其他学生玩耍的小学生也能够在体育课上活跃起来,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许多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会对后进生不管不顾,放任自流。但是我不会抛弃体育后进生,每个小学生都是有可塑性的,只要体育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可以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运用体育趣味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体育教学要想面向所有学生,就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挖掘小学生的潜力。我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是趣味教学法,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配合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小学生在进行了体育锻炼的同时还得到了快乐。比如锻炼小学生跑步能力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短跑,体育教师发令,然后学生朝着终点跑。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能充分锻炼小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我在教学时会在操场上每隔一定的距离放置一个板凳,让小学生进行接力比赛,从起点出发的小学生拿着足球跑到第一个板凳处,把足球放在板凳上,然后第二个小学生在拿起足球向下一个板凳跑,直到最后一个学生拿着足球跑到终点结束。这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让他们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这也是符合了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四、用心呵护小学生,不允许一个人掉队

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只把小学生当成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而不是为了小学生而上课。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把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亲人,用真心去对待每一名学生,用心去呵护他们,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体育教师的爱,而不是认为体育教师都是严肃冷酷的。日常工作中,当我看到小学生有情绪不高的时候我会去关心他们、辅导他们;当我看到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摔倒的时候我会及时地扶起他们,检查有没有受伤;当我看到小学生有创新的想法的时候我会鼓励他们大胆创新,积极探索。

总之,我不允许一个孩子掉队。因为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不是为上等生开设的课程。体育教学也不准丢掉大多数学生,只抓学习尖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小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注重对体育技巧的指导,防止两极分化。同时,我在体育教学时也会给小学生做出好榜样,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他们,让他们对体育教学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体育运动更加热爱,使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玉华.体育课要让每个学生都受益[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9).

[2]王春蓉.面向全体学生的小学体育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22(10).

面向社区的动态人口管控系统设计论文

摘 要:建设社区动态人口的管控系统是中国社区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数字社区工程发展与建设的突破点和提高各基层政府的工作水平、创立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动态人口管控系统的建设为适应社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深化社会深层次管理改革;同时,对于现今的复杂治安环境,系统建设便于提升公安机关工作的工作效率。因此,设计面向社区的动态人口管控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面向社区 人口管控 系统 设计

我国经济建设中动态人口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随着社会大流动,社区动态人口数量不断膨胀,我国的动态人口数2022年已接近3个亿,动态人口的合法权益的保障都无法有效得到保证,受损害的情况经常发生,对动态人口的嘴上接纳,骨子里排斥的情况一直存在,目前有关动态人口的各种保障制度的建立都没健全。最初的动态人口社区化管控,是在政府部门为主领导下,对动态人口提供服务的管理过程,基本以管理为主,政府领导社区、其他基层部门开展所有工作,但在现实急迫需要的动态人口管控的情况下,社会服务保障工作大量下移社区,社区成了社会管控人口的主战场。

1 社区动态人口管控研究现状

在这些原有的动态人口管理方式下,动态人口大都从面对制度上排斥,到心理上的逐渐分割,动态人口由于分散与低的组织化程度,其各项要求往往得不到流入地社区各部门的重视。整体上看,我国当前基层公共性的服务职能发展现出不平衡不规律的发展,全面管理效率不高,水平一般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动态人口社区化进程和融入[1]。因此,建成社区基层的区位化管控体系,是目前我国动态人口管控体系上的最大目标。社区调节效率低,社区组织管理方式错位,社区管理组织常利用临时性的管理法,来应对社区动态人口管理情况,由于现行管理方法突显强制性,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和谐[2]。在社区动态人口管理过程中,在动态人口管理过程中也主要以社区的管理组织:社区居委会来出台相关政策,所在的'社区居委会与社区民警物业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但这部分社区的力量相对薄弱,出现条块分割与强弱不一的局面,造成基层基础工作无法开展,社区工作执行中权责不统一、社区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严重,基层微观上的工作无法推行到位。外来流动人口对县经济发展和建设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否认,流动人口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使社会治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甚至会在各种利益因素的交织影响下诱发各种犯罪因素。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当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公安机关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主力军,应加强对本辖区的流动人口管理力度,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各种错综复杂的治安问题。

2 面向社区的动态人口管控方案设计原则

面向社区的动态人口管控方案设计原则的归纳,是管控系统设计向全方位、纵深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社区管控系统设计原则进行总结,为系统设计和建设提供指导,保障系统总体设计和局部优化的顺利进行,通常遵循如下的设计原则。

(1)易用性:系统界面设计和操作应具有易用性,能充分考虑到各社区系统用户的计算机水平差异。

(2)可靠性:系统安全系数要高,社区管控系统涉及到社区内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社区空间位置信息也属于保密信息。

(3)一体化管理:管控系统包括历史静态数据和实时动态数据两部分,不同数据在底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数据间的相关性,在应用层面注重不同信息的整合,以期实现信息平台的一体化管理。

(4)数据成果共享: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能够通过网络将本地动态人口管理信息进行共享,防止数据库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5)可扩展性:平台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未来系统的优化和升级调整预,在系统体系设计上为后期的远景发展留下足够的扩展空间。

(6)分析处理能力:管控系统除数据存放功能,对其在实时动态数据的识别和分析上也有很高的要求,完善的数据分析功能是管控系统管理、预警的有利保障。

3 应用层架构设计

对应用层按照具体的功能进行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系统前部层、外部连接访问协议转换层、逻辑层、数据访问存储连接层、监控管理层和数据存储层等主要模块。

(1)外接系统连接层:负责连接各类政府的信息系统,实现异地数据库的连接。

(2)外部连接访问协议转换层:是对外部系统请求的处理模块,通过语义转换把外部访问请求转成系统所使用的通用访问协议。

(3)逻辑层:系统的核心层,采用面向服务方面的设计架构,包含了各项所有的业务逻辑,是表现层功能的具体实现。

(4)数据访问连接层:是数据访问的中间件,由于不同部门的数据库系统在软件设计上会有差异,因此在数据访问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屏蔽数据结构差异对系统应用功能的影响。

(5)监控管理层:对系统进行实时的状态监控,本层主要实现系统管理和系统监控。  4 应用层功能设计  (1)应用层设计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功能,是连接底层数据库和高层用户展示的中间环节。

面向目标跟踪的滤波器设计方法的创新设计论文

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双刃剑,目标跟踪理论就是起源于军事领域的一门科学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标跟踪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而且广泛应用到涉及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如雷达、汽车(飞机)导航、车辆跟踪、可移动设备定位、图像处理等。伴随着相应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诸如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基础物理硬件设施等方面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对应需求的提高,目标跟踪在相应领域获得一定的成就,在被人们重视的同时也是国内外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也促使其不断向前发展。

1 目标跟踪原理与分类

目标跟踪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为系统数学模型的构建、对应运动特性的滤波算法设计、信息融合、传感器数据关联等几方面。就目标跟踪领域来说,最初研究是对具有简单运动特性的目标进行跟踪的问题跟踪问题,通常是以线性运动高斯噪声为背景。系统模型根据目标运动特性分为以下两类:非机动目标跟踪和机动目标跟踪。非机动目标是指标做具有简单运动特性的直线运动,速度或速度变化率改变幅度不大,目标实际运动跟踪特性较好或者误差较小。机动目标是指目标做不规则运动,如变速运动、曲折运动甚至于无规则的运动。此时目标实际运动趋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变化较大,原始的基本跟踪算法,将产生一个比较大的跟踪误差甚至滤波发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提高机动目标的跟踪性能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

2 目标跟踪中经典滤波器的实现原理

目标跟踪的基本概念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Wax在应用物理杂志上正式提出,目标跟踪研究在理论上被正式确立起来。Wiener等人提出了维纳滤波理论,且应用于二战中的火控雷达,标志着现代滤波理论的诞生。

1960年,Kalman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卡尔曼滤波理论,首次将状态空间法引入到估计理论,分别用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描述系统的状态模型和量测模型,根据系统状态的均方误差估计得到系统状态在下一时刻的最优估计。在卡尔曼理论提出后,被推广到目标跟踪领域,引起大量专家学者通过对其研究,拓宽了目标跟踪领域的发展。然而由于算法应用条件限制,卡尔曼滤波仅适用于处理线性高斯噪声下的目标跟踪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扩展卡尔曼滤波通过将非线性函数在滤波值附近进行泰勒级数展开并忽略二阶以上项进行线性化,在高斯噪声背景下处理弱非线性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此算法具有一个较大的问题,即许多实际问题难以得到非线性函数的雅可比矩阵,并且在强非线性或非高斯条件下滤波精度不高,致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3 目标跟踪中采样型非线性滤波的实现原理

针对系统非线性对滤波器的不利影响,提出了采样型非线性滤波方法,通过采样加权融合策略处理非线性问题,避免了计算复杂的雅可比矩阵过程以及由线性化导致的跟踪误差,提高了计算效率。根据其性质、原理及采样的方式的不同将滤波算法定义细化,又分为确定性采样和非确定(随机)性采样滤波器。根据采样点的位置和权重都是确定的特性,确定性采样非线性滤波器的.典型实现有以下几种。

不敏卡尔曼滤波器采用卡尔曼滤波为框架,同样具有预测更新过程,引入UT变换避免了对模型进行线性化,通过采用一些确定权值的样本点来对状态向量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进行近似化,将它们的均值和方差经过加权处理,以此求出状态估计的最佳值。不敏卡尔曼滤波的计算量与扩展卡尔曼滤波相当,但是性能优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高斯-厄米特滤波器采用Gauss-Hermite数值积分的为手段,规则选取高斯点及其权值,然后这些高斯点带入系统方程进行计算,最后将它们的均值和方差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加权处理,求出相应的最优估计值。

中心差分滤波器同样是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框架下的改进算法,其引入了多项式插值拟合技术近似状态后验最优估计值。中心差分滤波在参数上和保证协方差正定性上比不敏卡尔曼滤波应用简单,但是不敏卡尔曼滤波滤波精度的提升空间及适应性要优于中心差分滤波。

然而以上所述的采样型非线性滤波算法都要受到高斯假设的限制,即系统模型背景噪声为高斯白噪声。随着计算机数据处理速度和实时处理能力的提高,Gordon等提出了粒子滤波来解决非线性和非高斯系统的最优估计问题。粒子滤波算法采用蒙特卡罗模拟实现递推贝叶斯估计,通过计算每个粒子的权值,引入重要性采样技术和重采样技术得到目标状态下一时刻的最优估计。粒子滤波在其粒子选取过程就像将大量细小粒子洒在状态值周围,粒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而且每个粒子对应权值是互异的,我们将这类滤波器称之为非确定性采样非线性滤波器。

4 结语

非线性滤波理论作为目标跟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专家研究的热点。以本文提出的算法为例探讨所需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首先,研究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策略,并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异质传感器、多目标、量测缺失等方面,以获得传感器量测最优估计值。其次,群智能融合算法的研究。研究群智能算法中高效的数学模型,针对非线性滤波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进行对应的融合,建立更加精确的系统模型。使改进和完善后的算法具有更高的系统精度。最后,非线性滤波算法之间的相互改进。针对滤波算法存在的问题,通过引用或融合其他滤波算法的部分机理来改善和提高算法的精确度和鲁棒性。

参考文献

何友,修建娟,张晶炜,等.雷达数据处理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

刘胜,张红梅.最优估计理论及其在导航中应用.科学出版社,2022.

卡尔曼滤波与维纳滤波.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22.

潘泉,杨峰,叶亮,等.一类非线性滤波器—— UKF综述.控制与决策, 2022,20(5):48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