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想

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品读课文,激发学生对人物传记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主要人物的人格魅力,学习贝多芬那种向生活的苦难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2、教育学生树立在困境中决不低头,为实现理想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第四课,这本书训练的重点是阅读和鉴赏中外名人传记。

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阅读一般文章的能力,能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类。他们思维活跃,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能够合作探究,进行交流。所以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定位为:

3、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贝多芬一生的主要事件,尤其是几个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对他的评价。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和方法:

(1)了解评传的特点,学会阅读评传类传记作品,培养学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2)掌握作者抓住特征进行肖像描写,表现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充满磨难而又始终挑战命运的一生,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贝多芬那种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大无畏精神,教育学生树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面对挫折不低头,为实现理想勇往直前的信念。

4、教学重点、难点:

(1)评传的特点:史述和评论相结合。

(2)抓住特征进行肖像描写,凸显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教育。

6、教学准备:

(1)上网查阅有关贝多芬的教学资料,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2)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搜索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PPT),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教学方法:

按照我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遵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并通过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凿壁偷光,匡衡才成为学者;呑毡饮雪,苏武才完成使命;卧薪尝胆,勾践才成就帝业。很多时候,磨难和痛苦是一把双刃剑,它让弱者磨损意志,让强者成就伟大。今天,我们把阅读的视角转向欧洲,去拜访一位天才的音乐家--贝多芬,去听一听他那摄人心魄的呐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板书: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二、讲解文体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传记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文学形式。人物传记阅读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频繁出现,设题方式如下:

【课件展示】: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主人公的?

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句子的含义。

4、怎样评价主人公?

5、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

针对这些题型设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本文:

①阅读全文,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

②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③思考人物品质给人的启迪。

④个性化解读人物品质,并拓展延伸。

(按照以上方法和思路,我们进入文本阅读。)

三、文本学习

(一)整体感知,筛选关键信息。

1、提问:这篇文章篇幅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大家快速浏览全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贝多芬的?

【课件展示】全文共70小节,介绍了以下内容:

外貌特征、出生背景、童年回忆、爱情经历、

亲情体会、身体素质、物质生活、创作成果

2、播放视频(贝多芬简介),加深理解。

(二)分析人物的肖像描写,把握人物的品质特征。

1、抓住特征进行肖像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是本文的一个特点。提问:课文哪一段主要描写贝多芬的肖像?(明确:课文第1段。)

2、找生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肖像描写抓住了哪些特征?

【课件展示】

身材:短小臃肿,外表结实,运动家般的骨骼(强健,旺盛的生命力)。

脸色:土红到黄黄的(病态)。

额角:隆起而宽广。

头发:浓密而逆立(不修边幅、倔强不屈)眼神:威力而有犷野的光(孤僻冷峻)。

鼻子: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

牙床:结实得厉害。

嘴巴:细腻而下唇前突。

表情:忧郁,哀伤。

明确:从宽广的额角,狂野的头发,有穿透力的目光,到又短又方的鼻子,结实的牙床,作者细致地雕刻了贝多芬特异的相貌。这些描写与其说是追求一种外部的真实,不如说是在尽力再现内在的真实,再现贝多芬非凡的个性和气质。

第一段独立成段,统领全文,刻画了一个强悍有力、躁动不宁、令人震慑的艺术家形象:特异的相貌,大师的风范。

3、提问:除了第一段的肖像描写,还有哪些地方有肖像描写?

(明确:课文第7段。描绘的是贝多芬年轻时的一幅肖像,“僵直的头颈”、“一副睥睨一切和紧张的目光”。)

4、思考:“睥睨一切”说明了什么?(高傲、自信)

5、外表给人一种高傲的感觉,他的内心也是如此吗?(不是,内心是忧郁内向的。慈悲的)

6、哪句话体现了他慈悲的情怀?

(明确:他在给朋友韦该勒的信中表达了慈悲的情怀:“譬如我看见一个朋友陷于窘境:倘若我的钱袋不够帮助他时,我只消坐在书桌前面;顷刻之间便解决了他的困难……你瞧这多美妙。”他觉得能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幸福、很高兴、很美妙的事情。

“我的艺术应当使可怜的人得益。”由此,我们又看到了猛狮的另一面:温柔平和,善良慈悲。)

7、从这些肖像描写可以看出贝多芬怎样的性格和气质?

(明确:性格倔强,意志坚定、外表强悍有力、内心慈悲善良,这也是他在坎坷的人生中战胜悲苦的资本。)

(三)讨论探究,概括人物事迹。

1、分组讨论: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哪些磨难和挫折呢?提示三个方面:物质生活条件、身体健康状况、爱情亲情体验。

2、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讨论交流。

3、下面我们一起听听讨论的结果:(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

(四)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品质特征。

1、贝多芬不是命运的宠儿,他的一生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大家设想一下,如果这些苦难落到我们身上,会怎样?

(明确:逃避/酗酒/面对……如果出生贫穷,有人可能会埋怨:我怎么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有这样的父母;如果身体有残疾,有人可能会悲伤,甚至自暴自弃;面对困境,弱者的选择往往让人失望,强者的选择才会让人敬仰。)

2、在这苦难的深渊里,贝多芬是如何选择的?(大家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屈服。)

3、这是来自灵魂的呐喊,贝多芬选择了抗争,他抗争的形式是什么?

(创作音乐。)

4、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哪些乐曲?在乐曲里,他竭力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月光曲》、《第九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明确:欢乐。从事于讴歌欢乐,他要一生歌唱欢乐。这是他毕生的计划。能让他战胜苦难、面对凄苦、追求欢乐的是一种“力”,是创造的“力”,克服人生苦难的“力”,与命运抗争的“力”,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精神———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

5、了解了贝多芬的事迹之后,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用灵魂创作音乐的天才;对侄子像儿子一样的慈善家;世界没有给他欢乐,却创作欢乐给予世界的大师;是与命运抗争的强者;是战胜了平庸和痛苦的英雄。)

6、在贝多芬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五)介绍评论的特点

1、作者是怎样评价贝多芬的一生的?

(明确:课文的结尾,作者用诗化的语言总结了贝多芬份额一生,认为他的一生是“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2、怎样理解“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的含义?(同桌之间讨论一下,找生回答。)

(明确:在极其痛苦不幸的一生中,贝多芬始终在奋斗、在抗争,在寻求欢乐,并在自己的音乐领。)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想

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品读课文,激发学生对人物传记的阅读兴趣,人教版选修:《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主要人物的人格魅力,学习贝多芬那种向生活的苦难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2、教育学生树立在困境中决不低头,为实现理想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第四课,这本书训练的重点是阅读和鉴赏中外名人传记。

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阅读一般文章的能力,能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类。他们思维活跃,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能够合作探究,进行交流。

3、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贝多芬一生的主要事件,尤其是几个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对他的评价。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和方法:

(1)了解评传的特点,学会阅读评传类传记作品,培养学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2)掌握作者抓住特征进行肖像描写,表现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充满磨难而又始终挑战命运的一生,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贝多芬那种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大无畏精神,教育学生树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面对挫折不低头,为实现理想勇往直前的信念。

4、教学重点、难点:

(1)评传的特点:史述和评论相结合。

(2)抓住特征进行肖像描写,凸显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教育。

6、教学准备:

(1)上网查阅有关贝多芬的教学资料,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2)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搜索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PPT),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教学方法:

按照我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遵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并通过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凿壁偷光,匡衡才成为学者;呑毡饮雪,苏武才完成使命;卧薪尝胆,勾践才成就帝业。很多时候,磨难和痛苦是一把双刃剑,它让弱者磨损意志,让强者成就伟大。今天,我们把阅读的视角转向欧洲,去拜访一位天才的音乐家--贝多芬,去听一听他那摄人心魄的呐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板书: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二、讲解文体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传记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文学形式。人物传记阅读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频繁出现,设题方式如下:

【课件展示】: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主人公的?

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句子的含义。

4、怎样评价主人公?

5、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

针对这些题型设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本文:

①阅读全文,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

②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③思考人物品质给人的启迪。

④个性化解读人物品质,并拓展延伸。

(按照以上方法和思路,我们进入文本阅读。)

三、文本学习

(一)整体感知,筛选关键信息。

1、提问:这篇文章篇幅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大家快速浏览全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贝多芬的?

【课件展示】全文共70小节,介绍了以下内容:

外貌特征、出生背景、童年回忆、爱情经历、

亲情体会、身体素质、物质生活、创作成果

2、播放视频(贝多芬简介),加深理解。

(二)分析人物的肖像描写,把握人物的品质特征。

1、抓住特征进行肖像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是本文的一个特点。提问:课文哪一段主要描写贝多芬的肖像?(明确:课文第1段。)

2、找生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肖像描写抓住了哪些特征?

【课件展示】

身材:短小臃肿,外表结实,运动家般的骨骼(强健,旺盛的生命力)

脸色:土红到黄黄的(病态)

额角:隆起而宽广

头发:浓密而逆立(不修边幅、倔强不屈)眼神:威力而有犷野的光(孤僻冷峻)

鼻子: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

牙床:结实得厉害

嘴巴:细腻而下唇前突

表情:忧郁,哀伤

明确:从宽广的额角,狂野的头发,有穿透力的目光,到又短又方的鼻子,结实的牙床,作者细致地雕刻了贝多芬特异的相貌。这些描写与其说是追求一种外部的真实,不如说是在尽力再现内在的真实,再现贝多芬非凡的个性和气质。

第一段独立成段,统领全文,刻画了一个强悍有力、躁动不宁、令人震慑的艺术家形象:特异的相貌,大师的风范。

3、提问:除了第一段的肖像描写,还有哪些地方有肖像描写?

(明确:课文第7段。描绘的是贝多芬年轻时的一幅肖像,“僵直的头颈”、“一副睥睨一切和紧张的目光”。)

4、思考:“睥睨一切”说明了什么?(高傲、自信)

5、外表给人一种高傲的感觉,他的内心也是如此吗?(不是,内心是忧郁内向的。慈悲的)

6、哪句话体现了他慈悲的情怀?

(明确:他在给朋友韦该勒的信中表达了慈悲的情怀:“譬如我看见一个朋友陷于窘境:倘若我的钱袋不够帮助他时,我只消坐在书桌前面;顷刻之间便解决了他的困难……你瞧这多美妙。”他觉得能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幸福、很高兴、很美妙的事情。

“我的艺术应当使可怜的人得益。”由此,我们又看到了猛狮的另一面:温柔平和,善良慈悲。)

7、从这些肖像描写可以看出贝多芬怎样的性格和气质?

(明确:性格倔强,意志坚定、外表强悍有力、内心慈悲善良,这也是他在坎坷的人生中战胜悲苦的资本。)

(三)讨论探究,概括人物事迹。

1、分组讨论: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哪些磨难和挫折呢?

提示三个方面:物质生活条件、身体健康状况、爱情亲情体验

2、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讨论交流。

3、下面我们一起听听讨论的结果:(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

【课件展示】贝多芬的苦难:

物质生活窘迫

身体残疾多病、

精神孤独无依

(四)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品质特征。

1、贝多芬不是命运的宠儿,他的一生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大家设想一下,如果这些苦难落到我们身上,会怎样?

(明确:逃避/酗酒/面对……如果出生贫穷,有人可能会埋怨:我怎么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有这样的父母;如果身体有残疾,有人可能会悲伤,甚至自暴自弃;面对困境,弱者的选择往往让人失望,强者的选择才会让人敬仰。)

2、在这苦难的深渊里,贝多芬是如何选择的?(大家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屈服。)

3、这是来自灵魂的呐喊,贝多芬选择了抗争,他抗争的形式是什么?

(创作音乐。)

4、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哪些乐曲?在乐曲里,他竭力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月光曲》、《第九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明确:欢乐。从事于讴歌欢乐,他要一生歌唱欢乐。这是他毕生的计划。能让他战胜苦难、面对凄苦、追求欢乐的是一种“力”,是创造的“力”,克服人生苦难的“力”,与命运抗争的“力”,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精神---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

5、了解了贝多芬的事迹之后,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用灵魂创作音乐的天才;对侄子像儿子一样的慈善家;世界没有给他欢乐,却创作欢乐给予世界的大师;是与命运抗争的强者;是战胜了平庸和痛苦的英雄。)

6、在贝多芬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五)介绍评论的特点

1、作者是怎样评价贝多芬的一生的?

(明确:课文的结尾,作者用诗化的语言总结了贝多芬份额一生,认为他的一生是“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2、怎样理解“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的含义?(同桌之间讨论一下,找生回答。)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阅读答案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从没对家庭和气过,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还把自己的名字给了他。

但是当小贝多芬3岁生日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看到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贝多芬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无疑使他花掉更多的钱,这个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的音乐家,变得更加穷困。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帐。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不!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当贝多芬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你的。”朋友回答说。“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然后叉补充了一句:“啊,当年的`贝多芬简直是个傻瓜!”歌德评论席勒的话,完全适用于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变化,在成长。我每次看到他时,总觉得他的知识、学问和见解比上一次进步了。”有一时期,贝多芬甚至想毁掉他青年时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这绝不是偶然的,象贝多芬这样,真可以说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想当初,我国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曾为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煞费苦心,也曾设想过几十种方案才最终定稿。正是由于古今中外的杰出艺术家们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才使后人欣赏到如此动人的艺术精品。作曲对于贝多芬而言,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他写作歌剧《费德里奥》时,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后拟定过十种开头。人们熟悉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动机,也曾在他的草稿中找到过十几种不同的构想。贝多芬常常揣着笔记本,在散步时也从不忘记将突发的灵感记录下来。这一点又极像我国唐朝诗人李贺。

——选自《贝多芬的故事》,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贝多芬和莫扎特同为世界级的音乐巨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不幸的童年,对音乐的极度痴迷,杰出的音乐才能等。

B.贝多芬在生活中不拘小节,行为怪异,与人们格格不入,看似不合常理,实则体现了艺术家极其投入的创作状态。

C.虽然先天听力出现障碍,乃至后来完全失聪,贝多芬仍然徜徉于音乐的世界,创作了一大批世人耳熟能详的融完美的音乐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于一体的作品。

D.贝多芬虽然有着过人的音乐天赋,但对待作曲,态度却极其严谨,其经典作品《费德里奥》《命运交响曲》都几易其稿,反复打磨。

E.贝多芬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丰厚的创作,还在于永不低头的人生态度,他的《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便是极好的体现。

(2)文章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3)“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本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贝多芬的这一特点?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文中说,“正是由于古今中外的杰出艺术家们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才使后人欣赏到如此动人的艺术精品。”请结合材料及你的课外阅读体验,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答案与解析:

(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不幸的童年”不是莫扎特的特点;C项“虽然先天听力出现障碍”有误;E项“《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是贝多芬早期的作品,不能很好表现“永不低头的人生态度”)

(2)①从结构上看,这一段是对上文的总结和补充;②从行文来看,这一段拓宽了文章的思路,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内容;③从表现人物看,这一段联想到我国文学家王安石、诗人李贺的“炼字”,衬托了贝多芬严谨的作曲态度和勇于超越自我的探索精神。

(3)①童年不幸,但勤学苦练钢琴;②生活困窘,依然专注艺术,执着追求,沉迷于自己的音乐世界;③不向命运低头,在逐渐失去听力的情况下,创作了大量传世佳作。

(4)【答案示例】①好的艺术作品不仅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用心体验,还来源于艺术家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感悟提炼;②贝多芬对艺术的追求可谓精益求精,他的《费德里奥》和《命运交响曲》等,都是反复斟酌,多次修改后才成为艺术精品的;③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同样如此,作者曹雪芹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