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彻里》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

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

答案:B

解析:“劳”在该句中的意思应是“慰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樊哙侧其盾以撞 不出,火且尽

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D.其返汝耕桑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答案:C解析:A、第一个“以”,来,表目的;第二个“以”,连词,表承接。B、第一个“且”,况且,表递进。第二个“且”,将要。C、两者都是结构助词,“的”。D、两个都是语气词,但第一个表委婉语气,第二个表反诘语气。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答案:D

解析:排除法,“廉洁无私”只能是D项。

参考译文:

彻里是燕只吉台氏人。他的曾祖父太赤,任马步军都元帅,跟随太祖平定中原,因功分封徐、邳二州,所以在徐州安家州。彻里幼年丧父,母亲蒲察氏教给他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他,他应答安详文雅,世祖很喜欢他,让他经常侍奉在身边,民间的事情太祖经常向他询问意见。他跟随世祖征讨东北边疆回来,趁机进言说大军经过的地方,百姓经受不住骚扰,饥寒交迫接近死亡的边缘,应该给予赈济,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分别赐给边疆人民粮食、布帛、牛、马,依靠这些生存下来的人很多。至元二十三年,他奉命出使江南,这时行省正急于整理财政,卖掉所在地区的学田,用所得的钱充实府库。彻里说:“学田是用来供应祭礼、培养人才的,怎麽能够卖掉呢?”立即制止了这种做法。回到朝廷上报此事,皇帝很高兴地听取了他的意见。

人民难以忍受疾苦,自杀和在监狱中死亡的要用百来计算。朝中大臣有所顾忌,都不敢进言。彻里于是在皇帝面前把桑哥耍奸和贪污误国害民的罪状全部说了出来,言辞激烈。皇帝大怒,说他诋毁重臣,不合礼制,让左右打他的脸。彻里更加用力争辩,而且说:“我和桑哥间没有仇恨,奋力陈数他的罪状而卜顾惜自身性命的原因,正是为国家考虑啊。”这时皇帝彻底醒悟,当即命令他率领三百名羽林军去抄桑哥的家,搜得的珍宝多达内府收藏的一半。桑哥被诛杀之后,各类被冤枉逮捕的人才被释放。彻里又遵照圣旨到江南,抄没桑哥的亲家、同党江浙行省大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行省大臣要束木等人的`家产,将他们全都在闹市处死,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天下人心大快。彻里在执行这项命令的来回中,共四次路过徐州,全是经过家门而不进去。

他晋升为御史中丞,不久,升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等地的大盗欧狗长期不能消灭,于是彻里领兵征讨他,号令森严,所过之地秋毫无犯。有前来投降的人,就用酒和食物慰劳他们并放他们回去,说:“我想你们哪是造反的人呢?实在是因为官吏的贪婪暴虐造成的。现在既然来归顺,就成了平民百姓,我怎么忍心治你们的罪?你们返回家乡耕田采桑,在你们的田园里安心居住居,不要担心。”其他山寨的人听说这件事后,全部来归顺。没多久,欧狗被他的同党绑着送到军营,被斩首示众,被胁迫追随他的人一个也不杀,汀、漳地区被平定。

九年,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他去世的时候,家产还不到二百缗钱,人们都叹服他清廉。(

《程千里列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日:“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橙、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B.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C.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D.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

B.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

C.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

D.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译文:

(2)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

译文:

《元史石普》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民义万人以行。而汝中柏者方用事,阴沮之,减其军半。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由是诸将疾普功。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夺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而贼以死捍,蒙古军恇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为贼所蹂践,率坠水中。

普军乱,贼乘之。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至日西,援绝,被创堕马,复步战数合。贼益至,贼指曰:“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普叱曰:“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贼众攒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选自《元史石普》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勒余兵,血战良久勒:招集

B.至日夕,援绝,被创堕马被:蒙受

C.由是诸将疾普功疾:嫉妒

D.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致:表达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普有“将略”的一组是(3分)()

①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

②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

③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

④树帜城上,贼大惊溃

⑤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

⑥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

A.①②④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军队大乱之际,石普没有退缩,仍旧血战到底,在只有三十个士兵跟随和援兵断绝的情形下,英勇战死。

B.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推荐,并且凭借平定徐州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

C.张士诚占据高邮的时候,石普愿作讨伐张士诚的先锋,并向丞相请求给予步兵三万用以破敌,丞相同意了他的破敌策略,并拨给他精兵三万。

D.石普以突袭的方式很快攻下宝应,可是在攻打高邮的时候,却因为援兵不作为,致使石普功亏一篑。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5分)

(2)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5分)

《元史》阅读题答案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元史》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10.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夜则闭户     众盗感泣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12.通读全文,概括张养浩的人物特点。(2分)

13.读文后,你有哪些收获或受到什么启发?(2分)

10.门 感动,受感动

11.张养浩才十岁,从来都不放弃读书,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了他这样做。

12.品行端正,勤奋,刻苦,勤勉政事,宽容待人,执法公正,受人敬仰。

13.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