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配人生戈令的美文摘抄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

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

也许有时候,我们应该把身段放低一点儿、要求降低一点儿。

低配一点儿,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不勉强,不逞强,有力掌控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金有一套自己别致的“小桌子理论”:他写作的时候,只需要一张小桌子,一平方米大小,学生桌模样。一盏台灯足以照亮桌面,上面摆放着稿纸或者电脑,再无其他。

在笑傲美国图书排行榜多年之后,他也曾尝试过给自己换一张宽大如单人床的书桌,胡桃木材质,看上去让自己“更成功”。但是不久之后,即宣告放弃,因为在这张桌子上他灵感全无。

自此之后,他只用小桌子写作,并将之作为写作的重要心得。同时,他还说:“写作时一定要在一间小屋子里,把门关上,你的灵感之门才会打开。”

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总是尝试拥有更多,却鲜有问问自己:“拥有这么多之后,真的就会幸福吗?”

所谓低配人生,并非让你压缩生存空间,降低生活质量,而是在这个选择与欲望不断扩张的世界里,学会辨别与放弃。

两年前,一个男孩在父母的帮助下,买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首付20万元,还有60万元的贷款,分期15年,每个月还款3000多元,超过他工资的一半。最初,他认为这是为了未来投资,遂信心百倍,但是一年之后便觉得生活太吃力,压力太大。他说:“我住的是大房子,生活质量却每况愈下。想去旅行吧,一想到休假会减少收入就赶紧喊停;什么演出活动,根本想都不用想,动辄几百块的票价我会自动换算成房贷;和女朋友去看电影,都要挑选打折日……我常常想,我真的需要这样一所大房子吗?我需要把自己的人生变得这么悲催吗?”

半年前,失恋的他终于下定决心换房子。

“换了一处50平方米的小公寓后,新公寓我以每月2000元的`价格租出去了。然后在单位附近租了一套更小的房子,反正一个人住,要求不高,等以后有了新爱情,再做其他规划。至少目前,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简单越好,我的房子变小了,空间反而更大了,我的理想是有更多的储存空间。”男孩这样对父母说。

高配置的阴影里,蜷缩着无数卑微的小灵魂。大房子、好车子、钻石级VIP,即便你倾尽所有短暂揽入囊中,满足的不过是欲望的大嘴,而不是幸福的标准。

适当低配一点儿,也许会有所不同。

低配人生高配生活美文

低配主义者更加重视内在的修养,重视精神的成长,重视灵魂的丰富。

读大学时最崇拜的就是哲学系的胡教授,高高瘦瘦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每次他的课总是爆满,因为他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老先生。

他的办公室简单但不简陋,东西少但不会让人有放空的感觉,反而觉得更踏实。办公室内所有的桌子跟椅子都是木质的。桌上堆了很高的一摞书,书架上也满满的都是书。那次当问到老教授理想生活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低配人生”。

他说年轻时候也曾经是个疯小子。那个年代国内摇滚音乐还没开始大范围地流行起来,他跟几个同学就组了个小乐队,凭着家世背景搞来国外摇滚的录音带,然后在同学中间传着听。教授说他倒挺怀念那段日子的,那时候觉得能天天玩摇滚大概就是理想生活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以及家庭的变化,越来越觉得多读书才会活得更踏实,于是放弃了那种激情燃烧的摇滚,开始潜心研究学问。胡教授说,学问研究得越深,越觉得真正的人生当在于精神的丰满。所以,他现在觉得理想生活应该是精神高贵的生活,应该是一种低配人生。

胡教授说,他对现在的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高品质精致生活这种现象并不排斥,因为他也是从那样的年轻人走过来的,到了某个年纪自然就会顿悟,身外之物根本没那么重要,低配人生才是最踏实、最稳定的。

几年前工作认识的一个朋友萧萧,是个大美女,因为年纪相仿,也就比较有共同话题,一来二去就比较熟了,工作结束后也会约着一起吃饭逛街。

接触久了就发现萧萧是个有些虚荣的女孩儿,吃饭总要点比较贵的牛排,买衣服也买些名牌,香水、化妆品都要叫得出名字的名牌。她也刚参加工作没几年,工资也没有多高,加上房租每到月底总要捉襟见肘,她是个不折不扣的“月光族”。

我曾经跟萧萧聊过这个问题,她倒挺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什么“人生得意须尽欢”啊,“年轻就是资本”啊,但也让我一时语塞,无言以对。她说年轻不就该挥霍吗?等到需要考虑钱的时候,她自然会回归本分做个平凡人。现在不买衣服等到了有钱的时候就没姿色穿了,现在不买点名牌,怎么吸引白马王子来追!

我被她说得一愣一愣的',甚至某个瞬间我竟抽风似的觉得她说得还蛮有道理。她算是个不折不扣的高配主义者了,有些得意尽欢的洒脱和活在当下的狂傲。吃穿用要挑最好的,过一种所谓的精致生活,但是居安不思危只顾当下不做长远打算的行为,我也不敢苟同。或许真正到了某一天,她会后悔现在的大手大脚,开始后悔没有多读一点书,多涵养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

那个时候,她大概就能真正明白低配人生的意义了。

如果你见惯了灯红酒绿声色犬马,却依然觉得空虚无聊迷茫无助,那你该思考一下你的现状,想想你决心努力的初衷。空虚是因为外物的高配使得内心迷茫不前,过分执迷于生活中的浮华而疏于对自己内心的充实。而很多时候我们忽略的,恰恰是最重要的东西。

低配人生,并不是倡导我们要衣衫褴褛吃糠咽菜,而是一种理念,比起外部世界的追求,低配主义者更加重视内在的修养,重视精神的成长,重视灵魂的丰富。

低配人生是对生活应有的态度。

降低一点物质要求,丰富一下精神世界。少买一件化妆品,多读一本书;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多听一场讲座……

如此,低配人生,我们同样可以高贵地活。

《低配人生高配生活》美文

低配主义者更加重视内在的修养,重视精神的成长,重视灵魂的丰富。

读大学时最崇拜的就是哲学系的胡教授,高高瘦瘦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每次他的课总是爆满,因为他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老先生。

他的办公室简单但不简陋,东西少但不会让人有放空的感觉,反而觉得更踏实。办公室内所有的桌子跟椅子都是木质的。桌上堆了很高的一摞书,书架上也满满的都是书。那次当问到老教授理想生活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低配人生”。

他说年轻时候也曾经是个疯小子。那个年代国内摇滚音乐还没开始大范围地流行起来,他跟几个同学就组了个小乐队,凭着家世背景搞来国外摇滚的录音带,然后在同学中间传着听。教授说他倒挺怀念那段日子的,那时候觉得能天天玩摇滚大概就是理想生活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以及家庭的变化,越来越觉得多读书才会活得更踏实,于是放弃了那种激情燃烧的摇滚,开始潜心研究学问。胡教授说,学问研究得越深,越觉得真正的人生当在于精神的丰满。所以,他现在觉得理想生活应该是精神高贵的生活,应该是一种低配人生。

胡教授说,他对现在的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高品质精致生活这种现象并不排斥,因为他也是从那样的年轻人走过来的,到了某个年纪自然就会顿悟,身外之物根本没那么重要,低配人生才是最踏实、最稳定的。

几年前工作认识的一个朋友萧萧,是个大美女,因为年纪相仿,也就比较有共同话题,一来二去就比较熟了,工作结束后也会约着一起吃饭逛街。

接触久了就发现萧萧是个有些虚荣的女孩儿,吃饭总要点比较贵的牛排,买衣服也买些名牌,香水、化妆品都要叫得出名字的名牌。她也刚参加工作没几年,工资也没有多高,加上房租每到月底总要捉襟见肘,她是个不折不扣的“月光族”。

我曾经跟萧萧聊过这个问题,她倒挺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什么“人生得意须尽欢”啊,“年轻就是资本”啊,但也让我一时语塞,无言以对。她说年轻不就该挥霍吗?等到需要考虑钱的时候,她自然会回归本分做个平凡人。现在不买衣服等到了有钱的时候就没姿色穿了,现在不买点名牌,怎么吸引白马王子来追!

我被她说得一愣一愣的,甚至某个瞬间我竟抽风似的觉得她说得还蛮有道理。她算是个不折不扣的高配主义者了,有些得意尽欢的洒脱和活在当下的狂傲。吃穿用要挑最好的,过一种所谓的精致生活,但是居安不思危只顾当下不做长远打算的行为,我也不敢苟同。或许真正到了某一天,她会后悔现在的大手大脚,开始后悔没有多读一点书,多涵养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

那个时候,她大概就能真正明白低配人生的意义了。

如果你见惯了灯红酒绿声色犬马,却依然觉得空虚无聊迷茫无助,那你该思考一下你的现状,想想你决心努力的初衷。空虚是因为外物的高配使得内心迷茫不前,过分执迷于生活中的浮华而疏于对自己内心的充实。而很多时候我们忽略的,恰恰是最重要的东西。

低配人生,并不是倡导我们要衣衫褴褛吃糠咽菜,而是一种理念,比起外部世界的追求,低配主义者更加重视内在的修养,重视精神的成长,重视灵魂的丰富。

低配人生是对生活应有的态度。

降低一点物质要求,丰富一下精神世界。少买一件化妆品,多读一本书;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多听一场讲座……

如此,低配人生,我们同样可以高贵地活。

美文-请低配你的人生

请低配你的人生

文/宋振杰

前些时,有一条微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并被广泛转发: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

这条微博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着实是因为,我们殚精竭虑追求的原来是一些自己本来就不需要的东西,我们引以为骄傲的、炫耀的东西原来就是一些累赘的、多余的东西。而且,因为对于这些无用价值、额外、多余的追求,使很多人付出了时间、精力、身体、心灵乃至于家庭幸福的代价。回过头来看看,想想,才发现自己误入了歧途,悔之已晚。

现代科技的进步,物质生活的世界,就像一个妙龄少女,在不停地、不断地撩拨着人们欲望的神经,到处是诱惑,到处是刺激,也到处是陷阱,让人们欲罢不能。这种情况其实在电影《大腕儿》中,冯小刚已经用他的冯氏幽默给人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里面的经典台词:

“(建房子)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电梯直接入户,户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什么宽带呀,光缆呀,卫星呀,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楼上边有花园儿,楼里边有游泳池,楼子里站一个英国管家,戴假发,特绅士的那种,业主一进门儿,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may I help you sir(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儿,倍儿有面子。社区里再建一所贵族学校,教材用哈佛的,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再建一所美国诊所儿,二十四小时候诊,就是一个字儿:贵!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

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你得卖多少钱,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两千美金吧,两千美金?那是成本!四千美金起!你别嫌贵,还不打折。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儿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有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其实,上世纪末的冯氏幽默简直就是现代人生活心态的一个真实缩影和翻版。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你去买电脑,导购员不停地推荐一款新电脑,什么双核处理器,超大内存,N个G的硬盘,上千万像素的摄像头,蓝牙功能……其实,你在来之前,对买电脑的要求不过就是“写写东西,上上网,发发邮件”这么简单。可是,你经不起导购人员的劝说和介绍,原来的想法抛之脑后,咬着牙花三倍的价钱把一台高配的电脑带回家,一段时间之后你才后悔起来:那些天花乱坠的功能几乎没用过!

其实,生活原来可以更简单的!这就是目前流行的一种生活理念:低配人生。

所谓低配人生,并不是让我们忆苦思甜,“艰苦奋斗”,过上那种苦行僧的生活,也不是要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降低生活质量,而是要在这个充满选择的社会里,在这个欲望不断扩张的世界里,学会辨别与放弃,做到适可而止。这种生活态度,不勉强,不逞强,有力掌控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有一位网友小田,两年前在父母的帮助下,买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首付20万,还有近60万的贷款,贷款15年,月供3000多,是他眼下工资的一半还多。刚开始他认为这样做不仅让自己住上了宽敞房子,同时也是一种长期投资,他挺高兴也挺自信。可是,一年之后,他感到这套房子给他带来的压力远远超过自己当初的想象。

小田说:“因为这套大房子,我的生活质量与住小房子或者租房子住的同事、朋友相比,下降了很多。同事们都去休假旅游了,但是我一想到休假会减少收入,就没有了旅行的兴致了;朋友邀请我一起去看演出,观看中朋友笑得前仰后合,可是我总在为几百块的票价换算成房贷的.结果而感到懊悔;和女朋友去看个电影,都要挑选打折日……我常常想,我真的需要这样一所大房子吗,我需要把自己的人生变得这么悲催吗?”

更有甚者,因为这套大房子,小田和女朋友的关系越来越差,原因是女朋友希望他能买上车,希望买高档家具、家庭影院,总而言之,希望小田升级房子里的所有配置,而小田根本达不到这种要求,最后在持续的争吵中,与女友分了手。

现在,小田终于想明白了,他把大房子换成了小公寓,还在微博上注明:新生活,从今天开始。他说,我的房子变小了,空间反而更大了,我的理想有了更多的储存空间。

有时候,我们拥有的物质越多,给理想的空间就越少。适当低配的人生,不仅会让我们更轻松,更从容,提高幸福指数,也会让我们远离诱惑,更专注于自己的梦想与目标。

居里夫妇结婚时,他们的会客室里只有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椅子。居里的父亲知道后,写信告诉他们,准备送给他们一套家具,问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家具。看完信后,居里夫人若有所思地说:“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人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居里对新婚妻子说:“不要沙发也可以,我们只有两把椅子,再添一把怎么样?客人来了也可以坐坐。”“要是爱闲谈的客人坐下来,又怎么办呢?”居里夫人还是不同意。最后他们决定,不再添任何家具了。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金则有一个著名的“小桌子理论”:他写作的时候,只需要一张小桌子,一平方米大小,学生桌模样。一盏台灯足以照亮桌面,上面摆放着稿纸或者电脑,其他就没有什么东西了。

在这张简陋的小桌子上,斯蒂芬·金写出了许多经典作品,他的不少着作一直稳居美国畅销图书排行榜多年。有一年,在夫人的建议下,他给自己换了一张又宽又大的写字台,材质一流,装饰一流,与他一流作家的身份更般配。可是,没有多久,斯蒂芬·金还是放弃了那张体面的大桌子。他说,这张大桌子让他灵感全无,注意力随时被桌子上的小玩意儿吸引走了。自此之后,他只用小桌子写作,并将之作为写作的重要心得。

在高配置、高档化、光鲜体面人生的阴影里,可能蜷缩着无数卑微的、扭曲的甚至是痛苦不堪的灵魂。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钻石级VIP……即便你倾尽所有,暂时拥有了这一切,获得满足的可能不是自己渴望自由、实现价值的心灵,而是被世俗所熏陶的、渲染的、难填的欲壑。

浮躁难耐的社会里,2500年前老子的声音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丝清凉: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十二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