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二郎神》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内附答案

二郎神

(宋)柳 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①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②。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注释]:

①飚轮:指御风而行的神车。②亚:通“压”,低垂的样子。

【翻译】:

夏尽炎气微,一阵黄昏雨过后,轻洒芳尘。才露出清爽的凉风。空气清爽。碧空如水,一弯新月,挂在远远的天空。可能是织女嗟叹久与丈夫分离,为赴约会,乘驾快速的风轮飞渡银河。高远的夜空缕缕彩云飘过银河。银河耿耿光亮,闲雅幽静的夜空。要知道此情此景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闺楼上的秀女们在月光下望月穿针引线,向织女乞取巧艺。抬起粉面,云鬓低垂。猜一猜是谁在回廊的影下,交换信物,切切私语。愿天上人间、年年今日,都欢颜。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佳期的作品。作者一反以往七夕诗词的伤感情调,把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和人间李隆基杨玉环马嵬死别的动人故事,演绎、融汇为一个纯情浪漫、晶莹剔透的意境,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美好祝愿和热烈向往。全词语言通俗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情调闲雅欢娱,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这首词,写天上是为了衬托人间,用典故是为了映衬现实,落脚点是人间的欢乐和世俗的幸福。作者把“天街夜色凉如水”的意象世界与“钿合金钗私语处”的心灵世界和谐地统一起来,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幸福而又温馨的七夕夜色图,发出了珍惜良宵、莫负美景的.呼唤。这呼唤,久远地回响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田。

【阅读训练】:

(1)指出这首词描写的是中国传统的什么节日,并说明作出判断的依据。(4分)

(2)此词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作品的上片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分)“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牛郎织女七夕欲飞渡银河相会;“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少女七夕望月穿针,向织女乞巧;“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青年男女选择七夕交换信物,夜半私语。(以上3点,至少答出1点,2分。引用了相关的词句但未作说明,1分。)

(2)词的上片写暑热已退,黄昏雨后轻洒芳尘,碧天如水,一弯新月出现在远远的天空,是实写;(1分)想象织女乘驾神车飞渡银河,是虚写。(2分)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营造了七夕清爽宜人、浪漫美好的环境氛围。(1分)

柳永《二郎神》阅读答案及赏析

二郎神

(宋)柳 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①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②。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注】①飚轮:指御风而行的神车。②亚:通“压”,低垂的样子。

(1)指出这首词描写的是中国传统的什么节日,并说明作出判断的依据。(4分)

(2)此词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作品的上片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分)“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牛郎织女七夕欲飞渡银河相会;“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少女七夕望月穿针,向织女乞巧;“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青年男女选择七夕交换信物,夜半私语。(以上3点,至少答出1点,2分。引用了相关的词句但未作说明,1分。)

(2)词的上片写暑热已退,黄昏雨后轻洒芳尘,碧天如水,一弯新月出现在远远的天空,是实写;(1分)想象织女乘驾神车飞渡银河,是虚写。(2分)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营造了七夕清爽宜人、浪漫美好的环境氛围。(1分)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佳期的作品。作者一反以往七夕诗词的伤感情调,把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和人间李隆基杨玉环马嵬死别的动人故事,演绎、融汇为一个纯情浪漫、晶莹剔透的意境,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美好祝愿和热烈向往。全词语言通俗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情调闲雅欢娱,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这首词,写天上是为了衬托人间,用典故是为了映衬现实,落脚点是人间的欢乐和世俗的幸福。作者把“天街夜色凉如水”的意象世界与“钿合金钗私语处”的心灵世界和谐地统一起来,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幸福而又温馨的七夕夜色图,发出了珍惜良宵、莫负美景的呼唤。这呼唤,久远地回响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田。

蝶恋花原词注释翻译赏析

【原词】: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③。

寂寞山城④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⑤。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

①上元:即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三五夜:阴历每月十五夜。 ③尘随马: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此处反用其意。 ④山城:指密州。 ⑤社:农村节日祭神之所。当时的密州,因连年蝗旱,民不聊生,村民常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翻译】: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

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赏析】:

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

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无须多着一字,便觉清冷萧索。结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他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词运用了转折、反衬等章法技巧,体现出了他当时的境遇和心情。

雨霖铃柳永的原词及赏析

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霖铃柳永的原词及赏析,欢迎来参考!

【雨霖铃原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然后使他感到格外难受。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全词由别时眼前景入题。起三句,点明了时地景物,以暮色苍苍,蝉声凄切来烘托分别的凄然心境。“都门”以下五句,既写出了饯别欲饮无绪的心态,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执手相看无语的临别情事,语简情深,极其感人。“念去去”二句,以“念”字领起,设想别后所经过的千里烟波,遥远路程,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下片重笔宕开,概括离情的伤悲。“多情”句,写冷落凄凉的深秋,又不同于寻常,将悲伤推进一层。“今宵”二句,设想别后的境地,是在残月高挂、晓风吹拂的杨柳岸,勾勒出一幅清幽凄冷的自然风景画。末以痴情语挽结,情人不在,良辰美景、无限风情统归枉然,情意何等执着。整首词情景兼融,结构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然后时间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交叠着循序渐进,一步步将读者带入作者感情世界的深处。

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词人的基本特点。

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雨霖铃》(寒蝉凄切)便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送别词。在柳永以前,抒写离愁别绪的词非常多。但因为柳永是一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因而他写一对恋人的离别,就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种红楼深院、春花秋月的狭小境界,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荡、楚天开阔的气象。

上片写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然后这三句说,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然后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耳边是秋蝉凄切的鸣叫,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这里所写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词人的感情,而又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先伏一笔。骤雨初歇四个字意味着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对临别时矛盾复杂心情的描写: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都门帐饮,是指在京都的城门外设帐置酒送别。从这句看,这首词很可能是作者离开汴京南去,跟恋人话别时所写。依恋不舍却又不得不分离,因而也没有了心绪;可这时候,兰舟无'情,正在催人出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描写握手告别时的情状,感情深挚,出语凄苦。临别之际,一对恋人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可是手拉着手,泪眼朦胧,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过有言,正因为气结声阻,就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念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而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重复去字,表明行程很远。念字的主语是谁?词里没有交代。然后从感情来看,应该包括行者和送行者两个方面。分别以后,前去便是楚天辽阔,烟波无际,行人就要消失在烟笼雾罩、广漠空旷的尽处了。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经历了一个时间发展过程,景象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而离人的思想感情则越来越强烈,到最后三句发展到高潮,因而既收束上片,又引出下片。

下片写离别之后的孤寂伤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三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于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感情体验。可是跟苏轼在著名的中秋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超旷态度不同,词人越是把个人悲苦的离情放到历史发展的广阔时空中来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伤之中,并 让读者越发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分量。冷落清秋节,照应到上头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被称为古今俊语。酒醒二字和上片都门帐饮无绪遥相呼应,使人将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别时的情景自然地联系起来。妙在词人不写情而写景,寓情于景中。他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现出来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两句更推开去,愈想愈远,愈远愈悲。.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照应到上片执手相看两句,离别时是千言万语说不出,离别后是千种风无处说,这就在眼前与将来、现实与推想的对比中,把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言的相思,表现得更加充分,在感情发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词。

这首词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然后以时间发展为序,虚实相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表现了一种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的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