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原文及译文
《春夜》是春夜怀人之作,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夜》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夜》原文:
王安石〔宋代〕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春夜》译文: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将漏完。夜风轻柔却也带着点点寒意。
夜晚的春色美得令人难以入睡,只见花影随着月亮的移动,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春夜》赏析:
王安石这首小诗,在他的集子里,本名《夜直》,也就是说在翰林学士院中值夜班时所写。《千家诗》后面第80首《直玉堂作》(洪咨夔)和第83首《直中书省》(白居易)都是写这种情景。此处,选诗者为了切合集中按四时编排的特色,将题目改成了《春夜》。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公元1059年(嘉祐三年)上变法万言书,未被采纳。直到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神宗准备实行新法,到四月才召他进京面对。经过二十六年的漫长岁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变法主张未能实现。此时形势突变,遇到了赏识他主张的锐意变法的新帝,正是龙虎风云、君臣际遇的良机,大展鸿图,即在眼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时候,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首句“金炉香烬漏声残”诗人因国事而一夜未眠,对时间的流失十分敏感。所以既看香炉里的“烬”又听漏声之残。次句“翦翦轻风阵阵寒”此句写诗人由室内来到户外的感受,“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有些微的寒意,恰好说明了诗人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三句中的“春色恼人”更是把作者亢奋不已的心情表现俱足,收束句“月移花影上栏杆”,更是借景抒情,“以景语结情语”,将作者的愉悦的心境表现的.含蓄而又兴味长。
“春色恼人眠不得”写作者在户外面对美好的春色,激动不已。这里“春色”既是实指美妙的景色,更是指历史上难得的君臣际遇,确实是难得的“春色”;这里的“恼人”是撩人,由于时值新春,再加上恰逢神宗即位他有了一展宏图的机会。故无数往事、感慨事、紧要事涌上心头,所以才会兴奋的“眠不得”。
这首诗的内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却是春夜清幽美景,创作手法高明。诗中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着余而不尽之意。
诗人所描写的皇宫春晓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贾至“禁城春色晓苍苍”,岑参“莺啭皇州春色阑”的用意是一样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势。如果没有“月傍九霄多”,就不会有“花影上栏干”,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参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动笔的。所以说,这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是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春风得意之情。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夜喜雨原文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翻译: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春夜喜雨 原文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翻译: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神洲春夜赋原文
汉唐旧地,神洲新府,雄鸡引吭,东陆漫舞。践北漠而抚南柱,浮东海而登西麓。龙吟凤鸣,细雨笼五岳之影;日耀月辉,洪波荡二水之风。野生嘉禾,堂列俊英,举足临亚欧之翼,昴首居宇宙之中。毛公立国之雄才,东亚称雄;习公新政之懿范,欣欣向荣。两岸相揖,刀兵渐隐,四邻拱手,慕者如云。高屋建瓴,李总理之沉潜;凌波微步,王外长之妙曼。生逢其时,欣遇盛世,此身何幸,竟沐春风?
时维二月,序属仲春。水渐绿而江透明,树尽苏而柳泛青。颁新策于两x,消旧疾于兆民。栽带露之新木,发怡人之幽馨。雄狮振鬣,狡狐授首;娇龙展躯,横蟹收螯。捧杯遥祝,光中华之美德;持戟抱揖,传和平之赤心。飞苍穹,俯茫宇,风云乱其盈视,幽草细其骇瞩。薄霭盈野,时有清歌遏云;轻车蔽路,偶见长笛飞音。人勤春早,四野青青。凡夫与显达同乐,百鸟共龙凤齐鸣。东海吐日,溅出一天霞霓;松林催涛,卷得遍地蛰惊。
万民共期,百废俱兴。九洲奋而铜壁起,四海动而金波生。农夫工人,乐怡采桑之里;商旅贩夫,喜抚孔方之边。步中庭,启边扉。托幽思于疏竹,寄闲情于淡云。月朦星胧,隐约绕树之鹊;地旷人孤,依稀浮水之烟。霜漫洒于旧林,露暗结于新枝。天欲苍而幽丝起,月思明而浮尘生。万籁俱寂,易伤孑然之影;独身空啸,难移踟躅之足。怀长策而不见,展鹏翼以何年?
嗟乎!赏月见烟,观日遇云。时运如此,岂独怨天?屈金沙于泥土,固为常理;放孤鸿于苍天,宁非自然?然则抱玉握珠,静影沉璧。望月对酌,淡笑千里之雾;拂云独吟,浅睨百丈之渊。居陋室而自安,处偏隅以犹欢。何欲常鸣,一鸣惊人;岂思频飞,一飞冲天。东隅已失,徒发川上之叹;桑榆未晚,应奏击楫之歌。
仆七尺微躯,一袭布衣。飘袂杏坛,听花木之悲喜;荡舟人海,观沧浪之浊清。殷款语于高堂,懒凝眸于劣子。望东坡之明月,伫清辉之空庭。邀友小酌,指天说地;弃书捧茶,谈古论今。白鹿青崖,游天姥而不及;绿草红花,坐雅室而可亲。
呜呼!人生苦短,日月恨长。往者已矣,来者可追。何需感喟,勤践行于红尘;岂庸呻吟,细筹思于绿茵。慕鲤趋庭,庭覆久矣;效祥卧冰,尚有可为。子孙虽劣,终是苗裔。堪顾堪言,喜忧难诉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