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欣赏之意象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其中就有对古诗词意象的理解。要从哪些方面下手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散文与小说等艺术形式将密密麻麻的文字铺排在纸上,形式上颇有文字堆砌之感。而诗歌一出场,就以它特有的形式美征服了读者:精巧的五绝、七绝,几十个字,有的配以插图,诗与画相辉映,文与图相结合,言简意赅。可是正因为字少,使古诗词缺少“读头”。当今时代变迁,生活节奏速度快,大部分中学生对“古”已经不感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欣赏,这与古诗词的意象领会就有很大关系,从而对学生学古诗词有很大帮助。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在感受意象上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欣赏古诗词,感受诗歌意蕴之美

品味古诗词的意象,是对古诗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等的综合系统性探讨,品味可以从字词、意境、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下面,我们就略谈一下。

1.对诗歌的字词句等有特色之处细致评析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词几乎由意象组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共同组成了秋色凄凉悲切之景。每一个景象都带着令人凄清之感。古诗词中,还有一些客观事物早就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文学景象。如,大雁南飞,形成了游子们思乡怀亲的.寄托;折柳,暗示离别之苦、依依不舍;松、竹、梅、菊表示气节高雅、孤傲超逸之品性。抓住了这些特色,就大概反映了诗词的意象了。

2.诗画配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国古诗词比比皆是。拿王维来说,盛唐著名诗人与画家,作为诗人,他被誉为“诗佛”,他的五言诗被誉为“五言之宗匠”;作为画家,当朝盛誉极高。他的诗,诗中有画,后人千古传颂。诗配画是品味诗境的不错方法。这种直观的感受更能增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又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如果能让学生对古诗词作画,更能增添学生对诗词意象的体会。例如,教授《送别》(无名氏)、《山居秋暝》(王维)、《相见欢》(李煜)等,学生创作配画都很有兴致,虽然画得不是很好,但是通过动手画、讨论和反复修改,充分认识到了诗词的意象。

二、挖掘古诗词的诗魂

欣赏一篇古诗文,除了看懂“表象”,还得看到“诗魂”。拿《十五从军征》来看,表面上述说了一个人从了一辈子军后回乡的情况。哪怕从表象上看,这个人回故乡后看到了这种境况,心情会怎样呢?“泪落沾我衣”,人们仿佛看到,主人公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黯然泪下。他已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号啕大哭,只有那凝聚着六十五年的艰辛、六十五年的思念、六十五年的期盼、六十五年的沙场风尘、六十五年的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簌簌落到满布征程的衣襟上。“泪落沾我衣”五个字,包含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作者赋予了这首诗厚重的“魂”,然后才能感动读者,催人泪下啊。除了看到这点外,若能联想多一点,比如,想到这人能从“古人征战几人回”的沙场上回来了,而且还能从“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时候活到了八十岁,这难道不是个人才吗?而人才却落得了这样的下场,试问,不是人才的我们有何感想呢?能让人浮想联翩的文章,才是艺术的高超啊!

三、要善于捕捉现象和领略意境

意境往往由意象组合而成,通过多个意象的组合达到某一特定的境界或氛围,使诗词所营造的气氛感染读者。

善于捕捉现象和领略意境,是古典诗词欣赏中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环节。

捕捉形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诗词的字里行间抓住人物形象;一是欣赏之后得到总体形象,或曰诗人的自身形象。

苏轼的《江城子》这首词,全篇描绘出豪气不减少年的词人的自身形象:他“左牵黄”,“右擎苍”,狂放不羁,豪气冲天;他由“千骑”簇拥,亲学孙郎,弯弓射虎,英姿飒爽;他酒酣耳热,豪情万丈。一位壮志在胸、豪气冲天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关于诗词的意境,王国维曾说:“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谓有意境呢?他又说:“写情则沁人心腑,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他在《人间词话》中又进一步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意境包括意与境两个方面,而且是意与境,情与景融合为一、浑然一体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在于能写真景物、真感情,在于艺术形象的鲜明生动,境界的传神、感人。

总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应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阅读古诗词和鉴赏古诗词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意象的天空诗歌欣赏

一个清晨

有阳光,有云雾

有彩虹,这就足够了

这些抛了光的晨霭

热情和靓丽得

足够我们唏嘘不已

把一个清晨放到茶壶里

沏上一杯茶

我实在想象不出一个人

会被它陶醉到什么程度

也许幸福的一塌糊涂

置身于太阳之下

如果不去做点什么事

就会觉得辜负这大好时光

实在是很惋惜

人在碌碌无为的时候

寂静和沉默都像是敌人

面目狰狞,好像要讨伐自己似的

有时我确实愿意这样理解一些事

这个世界的确竟然如此宽泛

你不得不动脑筋去感谢它

感谢那些已经到来的

和不曾到来的美好

比如在我的家乡

原始深林里

树木高大,遮天蔽日

树梢对阴暗潮湿的地面不感兴趣

它们早就扬起高高的头颅

去争夺新鲜的阳光和养分

就好像好吃的东西都在树顶上似的

而对下面的日子却不管不顾

时间像琥珀一样

凝固在斑驳龟裂的松树皮上

仿佛是森林里的.化石

再比如

我对河水向前流淌的感觉

有一种根源性的迷恋

但这是一个特殊的隐喻

我们身在其中,却不明所以

这不是复杂的蛋白质穿上流行服饰和鞋子

就能解决得了的事

这种旷日持久地流逝的画面感

虽然不适合做这首诗的主题

但我仍然有一种向起源致敬的愿望

我对水的艰难和持久有一种特殊情结

无论多么平庸的事物

它们之间都存在彼此呼应的可能

即使我们感觉不到

但这决不是否认这种关系存在的理由

我这么去想的时候,感觉是值得的

当我接触和关注它的愿望

越来越强烈的时候

我的思想意识形态就会渗透它的各个层面

显然,一场前仆后继的分析在所难免

冗长,繁杂,支离破碎的画面

表面上看丰富多彩,姿色万千

但它们表现出来的好处

取决于个体理解的程度

如果有好的语言做铺助和支撑

当然会受益匪浅

一个向愤怒和伤痕频频致敬的人

究竟把诗写到什么程度

才能掩饰玻碎的心

才有可能成为诗歌的一部分

那些散落的词语都是无辜的

它们不是技巧的对手

它们不知道我们把它写出来的意图

其实就是让它们

充当访问或者检阅自己的说辞和借口

文字很优秀

只是它们没有办法知道

我们对它的那份赞美之情

然而当我们饥肠辘辘时

谁知道这些想法还能否站得住脚呢

古诗词欣赏之杜甫诗词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赏析]:(1)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赏析](1)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望中所见 ,颔联分写,通过 花和鸟 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

(2)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赏析]:(1)“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的.二个字是怒、苦。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评析]:诗中茅屋即现在的杜甫草堂。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本诗选材典型,生活气息浓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即前面部分的叙事、描写的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语言通俗朴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十足,平淡中见神奇。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用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

[赏析]:(1)诗中升华精神,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欣赏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五月意象的诗歌

我看见春天穿得很单薄

超短裤

迷你裙

在城市中穿梭

白胳膊好像是一株长不大的菩提

岁月的年轮只听到

风声

雨声

而襌声渐远渐行

幼小的`菩提

捧着红尘

紧贴大地之心

构筑一座座宫殿

并注明了详细的地址

什么缘分省爱情市相爱街

什么思念路1314巷520号

五月

我也看见了请把我埋在春天里

红尘之土

供桌之神龛

灵柩没有哭泣

不死的乡愁

在祭司的指引下带上

美酒

鸡羊

独自返回祖先的栖居

祖先的栖居与忘忧河毗邻

枯干的手掌

咳嗽的声音

在忘忧河种下了睡莲

并注明我是佛前的一朵青莲

荷花升起襌的欲望

听风看雨醉月

轮回轮回

请把手伸向莲子

玲珑剔透,光华烁然

会凝成一粒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