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零食经典散文

每次带儿子去超市,零食区是他必去的地方。货架上玲琅满目的零食着实让他为难,拿起这个又瞅那个,拿了那个又放不下这个,可是在我“只能挑三样”的条件下,他只得留下自己最贪恋的三种。虽然挑选时费劲了心思,可是一旦付款,没等我发觉零食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了他的小肚子,前面千挑万选的真爱之物瞬间就化为乌有。这些零食被下肚后几乎不会在他脑海里留下丝毫记忆。

和他相比,我对我们儿时的“零食”记忆尤为深刻。那些不仅仅是我们心心念念渴盼的零食,也是我们童年最真切,最质朴的生活片段,现在更是我回忆童年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时的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方圆几里才有一家商店,称之为“合作社”。周围十几个村子的人们都在合作社买东西,合作社里大部分都是日用百货,鲜有零食,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一两分钱的水果糖,还有一些散称的饼干,麻花,面包等,其他的就没什么印象了。即使是这些也得用钱去买,然而那会的家家户户生活都很窘迫,并没有多余闲钱让我们买零食。记得当时只有每过一个多月去外婆家才有机会光顾商店买一些“好吃的”。到了外婆家,外婆会把上次买的食物拿出来给我们吃,把当天买的又锁到柜子里等待下次去再吃。因此去外婆家就成了我们最盼望的事。

家里偶尔会买点水果(主要是苹果),都会锁到柜子里,或者装在篮子里吊在半空小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儿时的我们可能都对家里的衣柜和吊在半空的篮子有一种别样的情怀,因为它们里面装着我们儿时的渴盼。别家的调皮孩子会趁父母不在家想方设法偷吃,我们姐弟三人从来不敢这样,也许由于我们胆小,也许是我们懂事,也可能由于我的父母有一种无形的威严。所以即使他们把东西放在我们能够到的地方我们也不会擅自偷吃。

小学时,校门口也会有一些卖小食品的人,米花糖,拉丝糖,还有一个附近村子的果农,卖一些不太好的桃子,都是一两分钱一个。不过买主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或者是偷父母钱的'孩子。有一次我看到我大弟买了一个桃子在吃,气的我正要走过去责备他偷父母的钱,可还没等我开口,他把吃了一半的桃子递给我,说:“我今天捡了两分钱”。我接过桃也就没再批评他。钱到底是他偷父母的,还是他捡的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也常常“偷”零食。村子里经常会来一些走村串巷小贩,我们的作案对象是一些卖西红柿,红薯的小贩,因为这些东西可以直接吃。我们一群小孩尾随在小贩的架子车周围,趁他们不注意,偷偷的拿一个塞进衣服里,一群人互相打着掩护,让所有小孩都偷到后就立刻撤走,找一个麦草垛,靠在边上幸福的享受战果。我们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做的天衣无缝,现在想想,那会的我们真聪明啊!那会的人们可真是善良啊,几乎从没有揭露过我们自以为是的聪明!

除了这些,自制零食是我们最乐此不疲的事。还未成熟的青柿子,把它们摘下来,埋到水稻田里,做上记号,过上三五天再挖出来,柿子就没那么涩,吃起来有点甜甜的味道,对当时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美味呢。还有就是烧豆角,玉米,或者小麦,总之能烧熟吃的,我们都不会手下留情。捡点干树枝干树叶,或者直接从农户家门前拿些麦草,找个空地一群人围在一起,生一堆火,把能烧的东西丢在火里,过一会,用树枝再把它们拨出来,不管生熟,几个人抢着囫囵吞枣地吃。吃完个个变成花脸猫,脸上手上满是黑灰。

我把这些经历告诉儿子时,他每每会感叹:“妈妈你们那会好可怜啊!”。是啊,也许在现在孩子眼里我们那会是艰苦的,可怜的。可儿时的我们并没有觉得可怜,相反,我们是快乐的,充实的,健康的。我们一群一群的,整天无忧无虑的在田间地头,前街后院,玩耍嬉闹。一村的孩子几乎都是姐妹兄弟,彼此照顾,彼此陪伴。所以我们从没觉得自己可怜!我们在寻找零食的过程中享受着我们美好的童年!

当然还有好多“好吃”的零食和美好的记忆,都封存在我的脑海里,偶尔会在自己的世界里反刍回忆,享受回忆!

儿时的中秋经典散文

塞上的九月真好,最热的天气已经过去,中秋月圆、云淡月清、温和爽飒。

在这风和景明的季节里,我常常想起老家的中秋节来。八月十五 是老家人对中秋节的统称,因为农家人记事的时间都以农历为主,除此之外,就再没有其他叫法。虽然很直白,但却承载着家乡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盼与向往。

农家小院的房前屋后都有成片的树荫,当月上树梢,月光散向院落的时候,整个院落静谧极了,树梢下面斑驳陆离的月影如月亮娘娘散向人间的碎银一般,将这农家小院妆扮得神秘而洁净、温情而浪漫,再无喧嚣和杂乱。庭院中央的桌子上,父亲燃起了炉香,母亲刚从锅里烙出的月饼及水果之类也被一一敬献于月光之下,这此地,如没有院外一两声蛙鸣传来,还真不分天上人间呢!

月饼是母亲烙制的,刚出锅散发出新鲜而浓郁的麦香味儿,如母亲的味道熟悉而好闻极了。离家多年后的今天,我一直在想,那该是家的味道才对呀!

在我的记忆里,老家人过八月十五的心是非常虔诚的,烙制的月饼得用当年自家新产的麦面,得家人亲自烙制,而且必须得献在皎洁的月光下才算了结一年的心事。如果这天没有月光,这个节日的敬献活动就得向后顺延,直到月亮赏脸为至。敬献的物品除了月饼之外,还有粗粮制品和自家水果及其他农作物。因为,敬献过月亮的食品中既饱含着月亮娘娘对敬献者来年的祝福,也深含着农家人对一年来上天赐予风调雨顺、丰收年景等福报的感激。所以,敬献过月亮的食品是要分给家人每个成员还有鸡狗等家畜来享用,以保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儿时的八月十五,在我的心中很早就占据着很大的空间,不仅很神秘,而且还能吃到母亲做的月饼和平时很少有的水果。这一天,所有的敬献活动都是在大人的操持下完成的,除制作月饼之外,村子里还要唱大戏。所以,这一天,大人们都赋闲在家,整个村子里到处人来人往,节日的气氛很随意的飘荡在村子上空。平时不走动的亲戚在这一天也要相互登门送去祝福。不仅如此,村子里将要过门的姑娘们在这一天都会收到男方家里送来的礼品,两家新亲戚同座一席大话未来的美好生活。既将要做媳妇的姑娘们,在这一天就会一改往日的羞涩,妆扮一新,如同主妇一般开始上锅煮饭,大显身手,预示着她们即将步入主妇的行列。我也是在这一天,真切地看到村子里的姑娘们如月亮娘娘赋予灵气一般,变得妩媚了很多、柔情了很多、清秀了很多、动人了很多。也有好多姐姐被邻村的小伙子们牵着手,在这一天喜滋滋地做了别人的新娘

少不更事的我,每逢此时,就缠着姐姐让她保证永远不被别人牵手,永远不离开我。姐姐被我不懂事的胡搅蛮缠逗得笑翻了天,掐住我的鼻子嗔怪道:赶快长大挣钱,给你媳妇送礼去…姐姐无意的戏谑,竟让我心中涌起阵阵的不舍与酸楚。因为,我知道姐姐总是要离我而去的。

在我离家后的多年里,每逢这个节日,大街小巷、超市的'柜台上到处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月饼。虽然精致极了、炫目极了,可在我的眼中,竟没有一样能抵得上家乡月饼的甜美与醇香,不仅没有新鲜的麦香,更没有母亲和家的味道,也失去了月饼应有的寓意。给我的感觉是月是月、饼是饼,饼来自超市、月自在天边,超市的饼永远不能摆脱市侩的俗艳,而母亲烙制的饼始终饱含着农家人对明月的虔诚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远在天边的明月时时关注着人间的一切,可忙碌的人们有几人在这一刻想起了母亲的味道、新鲜的麦香、静谧的农家小院、还有院落里年迈的爹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古人对圆满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是圆满的,亲人天各一方的日子无处不在。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一家人因为生活聚集一处,当我们长大成人的时候,这个圆满就被生活所切割,如果不是这样,现实生活中就不会有每逢佳节倍思情这样精美的诗句来脍炙人口了。

其实,月亮是永不失去的,当我们看不到月光的时候,那只是被云层遮蔽了。人人都知道月亮的存在,可不一定时时能触及月光清辉的爱抚,可月的清辉不因为遮蔽而消失,就象儿时的八月十五一样,永远在我的心中,那里有母亲烙制的月饼、还有月影下农家小院及小院里年迈的爹娘既使因为忙碌而忘却,我想那只是暂时的。

儿时的零食经典散文

每次带儿子去超市,零食区是他必去的地方。货架上玲琅满目的零食着实让他为难,拿起这个又瞅那个,拿了那个又放不下这个,可是在我“只能挑三样”的条件下,他只得留下自己最贪恋的三种。虽然挑选时费劲了心思,可是一旦付款,没等我发觉零食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了他的小肚子,前面千挑万选的真爱之物瞬间就化为乌有。这些零食被下肚后几乎不会在他脑海里留下丝毫记忆。

和他相比,我对我们儿时的“零食”记忆尤为深刻。那些不仅仅是我们心心念念渴盼的零食,也是我们童年最真切,最质朴的生活片段,现在更是我回忆童年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时的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方圆几里才有一家商店,称之为“合作社”。周围十几个村子的人们都在合作社买东西,合作社里大部分都是日用百货,鲜有零食,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一两分钱的水果糖,还有一些散称的饼干,麻花,面包等,其他的就没什么印象了。即使是这些也得用钱去买,然而那会的家家户户生活都很窘迫,并没有多余闲钱让我们买零食。记得当时只有每过一个多月去外婆家才有机会光顾商店买一些“好吃的”。到了外婆家,外婆会把上次买的食物拿出来给我们吃,把当天买的又锁到柜子里等待下次去再吃。因此去外婆家就成了我们最盼望的事。

家里偶尔会买点水果(主要是苹果),都会锁到柜子里,或者装在篮子里吊在半空小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儿时的我们可能都对家里的衣柜和吊在半空的篮子有一种别样的情怀,因为它们里面装着我们儿时的渴盼。别家的调皮孩子会趁父母不在家想方设法偷吃,我们姐弟三人从来不敢这样,也许由于我们胆小,也许是我们懂事,也可能由于我的父母有一种无形的威严。所以即使他们把东西放在我们能够到的地方我们也不会擅自偷吃。

小学时,校门口也会有一些卖小食品的人,米花糖,拉丝糖,还有一个附近村子的果农,卖一些不太好的桃子,都是一两分钱一个。不过买主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或者是偷父母钱的'孩子。有一次我看到我大弟买了一个桃子在吃,气的我正要走过去责备他偷父母的钱,可还没等我开口,他把吃了一半的桃子递给我,说:“我今天捡了两分钱”。我接过桃也就没再批评他。钱到底是他偷父母的,还是他捡的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也常常“偷”零食。村子里经常会来一些走村串巷小贩,我们的作案对象是一些卖西红柿,红薯的小贩,因为这些东西可以直接吃。我们一群小孩尾随在小贩的架子车周围,趁他们不注意,偷偷的拿一个塞进衣服里,一群人互相打着掩护,让所有小孩都偷到后就立刻撤走,找一个麦草垛,靠在边上幸福的享受战果。我们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做的天衣无缝,现在想想,那会的我们真聪明啊!那会的人们可真是善良啊,几乎从没有揭露过我们自以为是的聪明!

除了这些,自制零食是我们最乐此不疲的事。还未成熟的青柿子,把它们摘下来,埋到水稻田里,做上记号,过上三五天再挖出来,柿子就没那么涩,吃起来有点甜甜的味道,对当时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美味呢。还有就是烧豆角,玉米,或者小麦,总之能烧熟吃的,我们都不会手下留情。捡点干树枝干树叶,或者直接从农户家门前拿些麦草,找个空地一群人围在一起,生一堆火,把能烧的东西丢在火里,过一会,用树枝再把它们拨出来,不管生熟,几个人抢着囫囵吞枣地吃。吃完个个变成花脸猫,脸上手上满是黑灰。

我把这些经历告诉儿子时,他每每会感叹:“妈妈你们那会好可怜啊!”。是啊,也许在现在孩子眼里我们那会是艰苦的,可怜的。可儿时的我们并没有觉得可怜,相反,我们是快乐的,充实的,健康的。我们一群一群的,整天无忧无虑的在田间地头,前街后院,玩耍嬉闹。一村的孩子几乎都是姐妹兄弟,彼此照顾,彼此陪伴。所以我们从没觉得自己可怜!我们在寻找零食的过程中享受着我们美好的童年!

当然还有好多“好吃”的零食和美好的记忆,都封存在我的脑海里,偶尔会在自己的世界里反刍回忆,享受回忆!

又是一年中秋时的经典散文

时间在人们的周身爬行,爬出了一道道裂痕,爬出了一道道悲痛。中秋到来,人们仿佛又老了一岁。

中秋来临,全国各地沉浸在欢乐祥和的中秋团圆之中。

中秋吃月饼,赏明月,自然成为了中国人的习惯。生活里少不了要走亲访友。有的人早就买好了月饼,把月饼提前送到客户的手中。什么美心,美华,安琪,冰皮,莲蓉月饼,名字都数不清。有的尤其以香港的名牌月饼为贵重。其中还配合名贵的茶叶送给客人。礼尚往来成了客户与客户之间的一个交流平台。人们要问,是不是名贵月饼?是不是名贵茶叶?月饼要入口,茶叶入胃才知道。现在华丽的包装,假冒伪劣产品居多。只要包装漂亮,以次充好,客人也不好意思说出去。当然我们希望都是正品,质量上乘。不过,名贵的月饼吃多了也反味,多了就是隐患。

有个推销月饼的业务员,隔一两天就打来一个电话,问我,兄弟该定月饼了,你们公司中秋难道不发月饼?我这里月饼牌子多得很,贵的,便宜的都有,看你要那种?时间已经不多了,赶快定月饼。我说,我说了不算,要老板说了才算。你可以直接找老板谈。他说,你行政部不管这个?我说行政部不一定都管发月饼吧?

走到步行街,月饼宣传广告多如雪花飞舞。几个人在发月饼广告,来来去去的人拿着广告纸,有的盯两眼,有的看都不看,往地上一丢。把发月饼广告的姑娘小伙洗涮得不成样子,仿佛当面打了他们几个耳光,他们仿佛受到了奇耻大辱。我在想,这些广告纸难道不要钱,印刷厂是白做的?有的朋友说,这是广告效应,如中央电视台,一个广告要打好几遍,地方电视台一样也要打好几遍。广告时间多了人们都记住了,买家就来了。我不清楚是不是这个道理?

有的员工问我,我们公司中秋节发什么月饼?我说老板自有安排,不用担心,月饼有的,什么都有的。到了中秋节的夜晚,你们尽情欣赏月亮吧。去寄情山水,去背诵古诗,如“明月千里寄相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心里就有一种中秋情结,中秋会在你们的血液里膨胀。

我又想起30年前的中秋。那是我们在老山前线作战,八月十五这一天,天空异常的晴朗。夜里月亮爬上了边关的`堑壕,爬上了猫耳洞,爬上了我们的阵地,焦土上一片银白的月光。白天后勤还给每一个战士发了一个月饼。让战士们没有想到的是,战火硝烟的战场,居然还有月饼?后来才知道,是后方人民专门为前线将士制作的慰问品。我们手捧着沉甸甸的月饼,捧着一颗颗沉重的心。我们为了祖国的领土完整,为了边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说“一家不圆万家圆”。

今天又是一个中秋圆月的夜晚,躺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的战友已经在阴曹地府度过了30个中秋夜晚。我仿佛看见我的战友们还在边关站岗放哨,月亮跳上了他们的钢枪,跳上了他们的领章帽徽钢盔帽,他们头顶着圆月在巡逻,在执行特殊的使命。

又是一年中秋时,边关将士几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