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庐山的句子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飘荡的一缕青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看清楚它的俊姿,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巨大的冰山……

我们又来到了龙首崖,龙首崖拔地千尺,危峰丌立,怪石峰峋,一块巨崖直立,跟另一块石头横断其上,直插天池山腰,势如苍龙之首,气势非凡。站在崖山,可以领略庐山的风光,看苍松翠柏长得郁郁葱葱。

接着,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我又去了五老峰,很远便可看见那气势磅礴的五老峰,远看真像五位老人,有垂眉入定的老僧,有昂首高歌的豪士,有俯首苦吟的老人,也有悠闲钓鱼的。

“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三叠泉就是这次旅游的第三个景点。三叠泉顾名思义,瀑布被陡峭的山崖分成了三叠。第一叠泉水细细的,像一匹白练;第二叠泉水比第一叠泉水粗了一点,犹如一匹美丽的绸缎;第三叠泉水就像一条白龙,从天空上飞到了水里,腾飞而下,发出了巨大的响声。站在三叠泉脚下,泉水随风飘来,突然感觉整个身体一下子凉了下来。

庐山的山道像条长龙似的在欢迎我们,山道两旁的树阴差不多遮住太阳光,不时漏下一个一个的光圈子像和我们捉迷藏似的,多么迷人啊!我们顺着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石道逐级而上,不一会我们来到龙潭,许多游人在潭里划着小船,悠闲荡漾,米芾勒于潭旁巨大上的“第一山”。“青玉峡”摩崖大字,雄强劲逸,浑厚挺拔,宋代南康守朱端章的“庐山”两字,气势恢宏,“山”字每竖均可容一人卧睡,游人至此,都喜欢以身卧量,寓意身在此山中。龙潭入口处,有“龙”。“虎”两字“盘踞”似坐昭示着青玉峡那端急的泉流,如龙腾虎跃一般威猛。

庐山的云雾,是天然的美,是秀气的美。这种美,也是一种变化多端的美:当云雾聚集的时候,好似朵朵软软的棉花,给庐山的天空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好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玉带。这种美,更是一种独一无二、奇异的美:那些萦绕在庐山旁的云雾,好像赖在庐山不走了,久久不能散去。这种美,是一种气势浩大的美:那些云雾,几千里连成一片,有些甚至几万里练成一片,这些“云雾大军”怎么不让人叹为观止呢?

庐山的山是奇的。其中,以庐山的“五老峰”最有名气。他们就似五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盘坐在地,冥思苦想。而这些山是连绵起伏的,还有的山陡峭而惊险。而山就像是一个顽皮的小孩,它爱和云雾姐姐玩捉迷藏,而云雾姐姐每次都会把它找出来,气得它直跺脚。

庐山的巨石是奇的。庐山的怪石被冠以不同名称的就有一百余处,如方印石、定心石、飞来石等,这些怪石以奇特的形状令人浮想联翩,许多传说中的名人轶事也给一些山石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站在庐山西海的大坝上,举目望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湖水,和点缀在其间的几十座大大小孝形状各异的岛屿,恰似棋盘上布局有致的棋子,使得整个景区看起来就像一座迷宫,吸引着许许多多有好奇心的游客,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描写庐山瀑布句子

1、久违的庐山瀑布印入眼帘,瀑布的水是那么纯净。我高兴得欢呼起来。瀑布宛如一条白龙,从崖壁上冲了下来,在它面前的一切,似乎都会被它的冲击力所斩断。

2、庐山瀑布,很美,也很有韵味。瀑布“哗哗”地直奔那个看似无边的大池子。从远处看,犹如一条又粗又壮的白色巨龙下降人间,而这条“巨龙”又很长很长,似乎又等不到它完好的下降人间。瀑布飞溅出来的颗颗晶莹的水珠,落在脸上,霎时间一种惬意、凉丝丝的感觉油然而生。瀑布下的水潭边有一块空旷的水泥地,许多游客在那里休息,拍照。

3、这一天,妈妈带我去庐山瀑布游玩,见识一下庐山瀑布的宏伟壮观。

4、庐山瀑布最令人喜欢,虽然没有古代那么壮观,那是因为环境变化了,变得很干旱,瀑布的水也变少了,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了。现在,庐山瀑布远看像一条长长的白线,近看也没有那么壮观了。庐山还有很多悬崖峭壁、山洞、小溪、峡谷、山峰,我真想去看一看啊!

5、瀑布,让我想起诗仙李白的千古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觉得李白写地一点也不夸张,庐山瀑布就是这样的。

6、迈入庐山风景区,你便会觉得空气是“洁白无瑕”的。猛吸两口,令人心旷神怡。走着走着,感觉树木愈来愈密,色彩愈来愈绿,而瀑布声也是越来越近。先是一阵“哗哗”声,接着便像狂风巨浪向我们袭来,响彻天空,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瀑布在吟唱。

7、庐山瀑布,多姿多彩,景色迷人。前来观赏的游人无不为之倾倒,留连忘返。庐山瀑布分三级叠下,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正如书上描述的那样,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玉推冰,最壮观的是下级,如玉龙天降,银汉倒悬,奔腾而下。

8、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瀑布,但心还在那奔腾的瀑布中翱翔。这次庐山行使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9、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我们来到了庐山大瀑布。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庐山大瀑布。它像一条布带从高达百米的山崖上落下;又好似青山爷爷的胡须,又长又白;还像女孩儿的马尾辫,直直地垂下来。瀑布从高山泻下来,激起一片水雾,朦朦胧胧之间,隐约看见青山与绿苔夹杂着洁白的瀑布,耳边是那清脆的水流声,“哗啦啦”“哗啦啦”,好像是水精灵在唱歌,我仿佛来到了仙境。

10、走过了几千级台阶,到达那瀑布的脚下。扑面的水珠似无数的精灵在你周围飞舞,与你嬉戏。当手指触摸到那冰冷刺骨却带着生命灵气的瀑布时,整个人都酥软了。天空中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心中却在燃烧着一团烈火。

11、雨过天晴,太阳光折射出一道道彩虹。彩虹仙子大概正坐在彩桥上凝神欣赏庐山美景呢。彩虹给庐山瀑布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彩虹中的庐山瀑布更美,更动人。

12、没过多久,头发和衣服就都已经湿了,冰凉冰凉的,舒服极了。接着我们还看了黄龙潭和乌龙潭两个小瀑布,虽然没有三叠泉那样气势磅R,但它们的壮观景象同样让人惊叹。短短的三天庐山之旅,让我饱览了那里的美景,尤其庐山瀑布,让我难以忘怀。我也为祖国有这样的美景而感到自豪。

13、瀑布下的水池,泛着幽幽的绿色,水面偶尔会有一点波纹。这水池非常独特,别的瀑布下的水池都会因瀑布的冲击掀起大浪,但庐山瀑布下的水池,却只是偶尔起波纹。真是别具一格!

14、我又来到庐山瀑布源头。源头的水很清澈,但是水流湍急,河道很宽,完全没有下面那派“飞流直下”的气势,我禁不住下水和这“银河”之水亲密接触。从这里向下望,啊,真高,下面不时吹来凉丝丝的风,再看第二眼时,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冷战,赶紧退回安全地带。

《望庐山瀑布》与《庐山瀑布》对比赏析

导语:《望庐山瀑布》全诗融情于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洋溢着诗人昂扬激进的思想,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

一、原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二、对比赏析

1.两首诗一开头便将一条巨大的瀑布“挂”在了读者的眼帘,即使并未亲眼见过庐山,但通过他们的描写我们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庐山瀑布的壮观,两首诗中均有“诗中有画”的境界。读罢“遥看瀑布挂前川”与“虚空落泉千仞直”这两句诗,我们已然不知是该赞叹大自然造物的巧夺天工还是该赞美诗人们的艺术美感。这两句同写瀑布与山的依存状态,李在描写手法上巧在了一个“挂”字,“挂”原意是人为的动作,却用来描写瀑布倚靠在香炉峰的状态,突出了瀑布的巧夺天工,似乎是神仙有意为之;“遥看”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远远望见瀑布时“两眼放光”的喜悦之情,此情着实溢于言表。徐的“千仞直”则把瀑布写得干净利落,这里的瀑布好似一把利刃,于千万丈的山峰上直直地劈斩至平地,气势震撼,场面壮阔,让人为之一震。

2.读到这里,我们发现,徐的诗较之李更早地进入了描写瀑布的状态,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李一开始腾出了一句七个字“日照香炉生紫烟”来描写整个大环境,而不直接就写瀑布,这是有其用意,他并不着急将我们带到瀑布面前,而是先跳出来,让我们看看香炉山在日光的照耀下烟雾缭绕的景象,意境灵动,视野开阔,给人“欲进却出”之感。徐则单刀直入,马上从视觉上给予我们以强烈的冲击,而后如惊雷般的声响更让人心头为之一震。两首诗的前两句是两位诗人在不同的方位观下对瀑布的艺术渲染,各有其妙处。前者较之后者意境视野更加开阔,但在冲击力方面则要略略逊色于后者。

3.两首诗为突显瀑布的宏伟巨大似乎注定了描写手法上离不开了夸张和比喻等手法,先看李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有多长?三尺为一米,三千尺为一千米!天晓得哪里找得到这么长的瀑布,但是,在李白的诗里,它却可以存在着。词句为展现瀑布与山峰的高大毫不吝啬地夸张描绘,画面感依旧同前两句一样地强烈。最后诗人发出感慨:想必这是天上银河落下来的吧,更是将诗人的兴奋、赞叹的情绪含蓄地表达了出来。而徐则把瀑布比成白练,着重从视觉上展现瀑布镶嵌于山峰中间的状态,“破”字更是如前面所提到的“千仞直”一样突显了瀑布的冲击力(“杀伤力”),瀑布于被青色包裹的山峰中冲“破”而下,抑或说是“劈出”一道“白痕”来,手法夸张但又写实,很好展现了徐凝眼中瀑布的雄伟壮观之景象,这是徐的手法妙之所在。

4.通读两首诗,发现这两首诗在描写瀑布的状态方面给我们呈现出的意境大体一致,只有几处略微不同。第一,李的诗整体空间较大,徐的诗较为局促,这与李白欲勾勒瀑布恢弘开阔之画面、徐凝意营造瀑布视听美景之盛况的目的有关。第二,由于着眼点的略微不同,也就造成了两首诗在瀑布上花的笔墨不同,李白笔下的瀑布显得没有徐的有神、有形,这是为造宏观之势作出的牺牲。总之,无论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还是徐凝的《庐山瀑布》,都为描述庐山瀑布的一幅神作,各有各的'特点与长处。

《望庐山瀑布》赏析

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南傍鄱阳湖,古称南障山,相传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庐居此山,因而得名,瀑布,指香炉峰附近的开先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因其峰尖圆,状如博山香炉,加上峰顶终年云雾如香烟缭绕,颇具香炉之神。这句诗是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色,为瀑布勾勒一幅壮美隽逸的背景图画。香炉峰上之山石多为紫褐色,兼有云母页岩,山头常年云雾升腾,在阳光的照耀下,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因此远远望去会有“紫烟”缭绕之感。这里的“香炉”、“紫烟”无疑是景物名称的偶然巧合,但是经过诗人似乎漫不经心的一笔巧借、点化,却增添了动感。这里的勾勒环境,其实并不单纯为了描绘美景,而是借此来寄情托意,将自己的性格、理想寓于追求香烟缥缈的仙境的志趣之中。唯其如此,才更能显示出“谪仙人”李白那飘逸、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遥看瀑布挂前川”,把遥望中开先瀑布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里的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突现了远望中瀑布的静态感、其灿若珠帘、洁如白练的壮美感。这样,在雄阔的背景中勾出珠帘垂空、直泻润底的一泓瀑布,就增添了诗歌景中有声、以静显动的气韵。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诗人扣紧瀑布的喷涌,通过“飞流”、“直下”两个极有气势的动词和“三千尺”这个富于夸张的数量词,把瀑流之湍急、冲力之猛烈、声势之宏大,展现于读者眼前。在这突如其来的气势面前,第四句妙笔的生发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中,诗人巧借银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飞动的气势。此处的“疑”字分外传神,它既真切地传达了诗人仰观飞瀑时一刹那间的心灵感受,又符合开先瀑布高接云天的实际。它在青玉峡之上游约二华里处,位于香炉峰之左前侧,其正后方没有峰峦遮挡,瀑流自开先峰脊直泻而下,游人在瀑布前仰望,大有瀑布之水“天上来”的感觉。

李白是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大师,这首诗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精神、激奋的爱国热情和横空飘逸的才气。诗人积极浪漫地调动想象、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来突现庐山开先瀑布的变幻多姿和雄奇壮观,把瀑布描绘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

全诗融情于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洋溢着诗人昂扬激进的思想,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诗人丰富独特的想象,使全诗的字里行间飘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诗人又调动衬托、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段,更使全诗神采飞扬,浑然天成。苏东坡对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诗推崇备至,评赞曰:“帝谴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对比

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不能没有背景,没有背景就难以把画面的景物衬托得更为鲜艳夺目。风景画如此,写景诗亦然。即便同一景物,如果置于不同的背景之下,给人美的享受、艺术感染也不一样。入选在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的《瀑布》和《望庐山瀑布》都是同写瀑布的诗作,但,由于作者的观察点、表现手法不同,所描绘的背景有别,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瀑布图。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比欣赏,鉴别理解诗的意境。

《瀑布》是新体诗,显得自由活泼。诗的开端先写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那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好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声音先给以昂扬振奋、心旷神怡的感觉。听到它,怎不令人急于目睹其形。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望见了,这又是何等的兴奋,诗人却无法比喻“这般景象”,只觉得“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诗人爱慕的感情油然而生。望见了,还没来得及细致欣赏,这是诗人初见瀑布的感受。乃至“站在瀑布脚下仰望”,这才饱览无余,“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诗人的情感进一步升发开去,由衷地发出慨叹。看看吧!这,就是瀑布。多壮观呀!然而,诗人由激昂兴奋又围到情意缠绵。这是因为“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多优美、多惬意呀!这种境界又是多么令人心情舒畅、流连忘返。

而《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景色就与此迥然不同。《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仙李白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勾画出香炉峰瀑布在阳光照耀下飞奔直下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深切热爱。

诗的开头写香炉峰的壮丽奇观,为瀑布先渲染出一幅色彩绚丽的背景。“日照香炉生紫烟”,意思是说,在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云烟。接着笔锋一转进入主题,“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作者远望瀑布的情景。由于作者遥望而非近观,所以瀑布四周的广阔天地都在他的视线之内:白色的瀑布从峰顶上的紫烟中喷涌而出,直挂在苍翠的香炉峰前面,在阳光、紫烟、绿茵的掩映下,瀑布既显得雪白如练,又是银光闪烁。整个景色非常丰富多彩,清丽奇巧,给人以色彩绚丽、气象万千之感。紧接着诗人以夸张比喻的手法极写了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的流势之速、声响之洪、气势之磅礴、色泽之鲜明完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势雄伟壮阔,格调豪放明快,可谓古今之绝唱。

两相对照,我们不难看出,两幅瀑布图都是优美的,都热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前者是近观,画面幽静迷人;后者是遥望,给人以气势雄伟壮观的感觉。所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对两首诗的对比欣赏,仔细品味两幅瀑布各自的诗情画意,在鉴别中理解诗的内涵,能提高学生欣赏鉴别事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