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移动实验室的设计开发的研析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于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特别是面对各类突发事件,如何在现场进行快速准确的实验检测,已成为一个函需解决的问题。而移动实验室的推广使用,将有助于政府主管部门在第一时间掌握突发事件的核心信息,以便科学决策、果断处置。为此,本文设计开发了一款移动实验室。

1产品概述

本移动实验室是在轻型客车的基础上自主全新设计而成。车内配备有多种专业检测设备、实验台、洗手池、通风橱、生物安全柜、旋转座椅、车载冰箱等基础设施,配合稳定的电源系统、先进的摄录系统、高效的换气、灭菌系统,为移动实验室的快速、机动作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基础平台。通过配备不同的快检设备,可对不同行业实现实时、有效监管,成为快速检测的综合移动平台。

2功能设计

2.1载车底盘选择

基础车型采用丰田柯斯达作为改装平台,保证工作人员拥有宽敞舒适的工作环境,并且为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符合技术要求的环境条件。在保持整车优良性能的前提下对车辆进行改装,实现符合用户使用要求的工作环境、使用功能,从而成为量身定制的特种专用车辆。

2.2供水系统设计

由水位显示系统、电动控制系统、清水箱、污水箱、洗手池、电加热水龙头、洗眼器、洗瓶器等组成,具有水位显示直观、一键式排除污水、加热快速等特点。

2.3通风系统设计

由变频空调、气暖加热系统、换气扇、电动天窗等组成。变频空调和气暖加热系统在理化实验区和生物实验区均设置1个主机,保证独立制冷、制热;换气扇装于后设备舱顶部,可对外排风散热,也可对内吸气换风;在理化区和生物区各设置1个天窗,有利于车内采光,紧急情况下,还可作为逃生通道。

2.4灭菌消毒系统设计

理化区和生物区各安装1套紫外消毒灯,通风橱和生物安全柜内也各配备有1套紫外消毒灯,消毒灯带自动延时功能,可方便对车内进行及时消毒。

2.5支撑平衡系统

底盘下部安装4只电动支撑腿,可一键式进行支撑调平操作,也可每只腿独立进行操作,能有效支撑整车,提高车身稳定性。

2.6车载橱柜系统

所有工作台均采用钢板喷塑处理,耐酸碱,工作台面采用优质理化板,耐酸碱能力强,易清洁;所有吊柜采用PVC轻质材料,耐脏、易清洗。

2.7前处理系统

在洗手池右侧配备活动操作台,用于进行前处理操作;另配备通风橱和生物安全柜,为检测人员提供辅助检测平台,保护人身安全。

2.8实验检测系统

车内配备各种专业检测设备。由于进行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不同检测行业,选择配备不同检测设备,一车多用,从而灵活、快速地完成跨行业的检测任务。

3结构设计

车辆改装布局设计主要是满足移动实验室功能需求,合理利用空间,减少系统间的电磁干扰,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在整体布局上,车厢内部划分为驾驶区、理化实验区、生物实验区和后设备区4个区域。

3.1驾驶区设计

驾驶室保持原车风格。在驾驶员右侧的仪表台上安装一个倒车后视屏。副驾驶位置安装洗手池水箱、录像机等。

3.2理化实验区设计

驾驶室后方安装有前隔断,隔断中部开推拉门,门上带观察窗。前隔断左后侧安装一体式实验台。此实验台后格安装集中控制面板,其余格安装相关检测设备。实验台上部对应侧围上安装走线槽,其外表安装若干电源插座。前隔断右后侧安装洗手池,采用感应式水龙头,后部安装通风橱。洗手池和通风橱之间正对原车侧门内侧设置折叠工作平台。

3.3生物实验区设计

中隔断左后侧安装一体式实验台。此实验台内部安装相关检测设备。实验台上部对应侧围上安装走线槽,其外表安装若干电源插座。左侧实验柜上方安装吊柜,吊柜下部安装2只照明灯。中隔断右后侧前部安装生物安全柜,后部安装长排座柜,内部安装气暖加热器。生物安全柜后端面安装折叠式工作台。正对右侧座柜的盲窗中开逃生窗,上方安装吊柜。

3.4后设备区设计

生物实验区后部整体为后设备区,其前端面蒙铝塑板,形成后隔断。后隔断中部朝前安装各相关设备。底层安装车载冰箱,冰箱上方设置电动支撑腿控制盒及抽屉。中层并排安装3只车载冷藏箱。上层中部安装培养箱,左、右两侧为储物柜,可安装相关设备或附件。后隔断左后侧下部安装分体空调室外机,上部安装分体空调室内机。后隔断右后侧下部安装发电机,其对应右侧车身外侧开下翻门,发电机舱内及门上设置导轨,方便发电机抬下进行加油、发电、维修。

3.5内部装饰设计

针对移动实验室的特点,整车内饰设计以简洁舒适、美观大方、安全实用为宗旨,运用了当今流行装饰设计元素。立足于美学的高度,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点,进行合理的空间划分和色彩搭配以及人性化的设计。以原车内饰为基调,局部区域使用对比色,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得整个空间既体现出庄重严肃的工作氛围,又不显得生硬死板。工作面板采用矩形倒圆角造型。沙发设计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靠背与椅面倾斜1050,椅脚不高于500 mm,使人坐而不累,相当舒适。

4电气设计

4.1供电系统设计

供电系统具备市电、发电机、逆变器、附加电瓶和稳压电源等供电方式,具有自动切换、市电优先的不间断供电的能力,电源在相互转换时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市电接口的电源接插件采用航空插头座;发电机采用雅马哈发电机。配线方式采用TN-S系统,系统中性线N与保护线PE严格区分,设备金属外壳通过保护线PE与接地线相连接;主开关采用带漏电保护装置的空气断路器。

采用了市电优先的原则:在有外电的地方通过30 m的电源线缆绞盘向系统供电,从而不用启动发电机,也可用于对电池充电;在蓄电池电量耗尽而又无市电的情况下,将发电机启动为整个系统供电。各种供电方式自动切换以确保系统在任何情况下的正常使用。

4.2照明系统设计

车内设置两套照明系统。一套为DC12 V供电,在无外电或逆变电时,均可开启照明,使用方便;一套为AC220 V供电,当车辆停车进行长时间工作时,采用此照明灯进行工作。2种照明系统均为LE D冷光源,光线柔和,照明亮度高,节能省电。

4.3摄录系统设计

由2个摄像头和1套硬盘录像机及显示器组成,理化区和生物区各配备1个摄像头,可对舱内情况实时监控,监控结果存储于硬盘录像机内,可随时查阅。

5整车密封设计

门、窗、孔、舱体壁盒采用特种密封胶条加专用型材进行配合安装,以增加门、窗、孔、壁盒的密封性。整车蒙皮接缝均施以汽车专用密封胶密封。车顶所有出线均通过特殊过线法兰盘接头,接头与车体固定牢靠,并施以汽车专用密封胶,线与接头通过橡胶密封圈密封;车体其余部份过线采用过线胶圈并施以汽车专用密封胶,在密封的同时达到保护线束的目的。

6结语

以前的流动检测车,仅仅是简单地把实验室设备搬到车辆上,以满足一些移动实验检测工作的需要。本文设计开发的移动实验室采用全新的系统设计,在集成设计了生物安全柜、通风橱等多种专业实验检测设备的基础上,还设计了减震、配电、供水、通风、空气调节等多类辅助设施,以保证移动实验检测作业的数据真实可靠。本移动实验室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等领域已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应用,相关技术要求已融入国家标准《移动实验室移动特性》。

对高水平体育教学管理的研析论文

摘要:教育部《87》数字008号文件下发已近20年,被允许特招体育特长生的艺术学院也在逐年扩大,各高校在高水平体育的竞争与投入方面的“较量”也日趋激烈。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已越来越多地成为现实。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为高校办高水平体育带来了更多的契机,本文就高校办高水平体育的教学训练特点及管理进行了一些研析。

关健词:高等教育高水平体育训练管理

0引言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国力的增强,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国家竞技体育的重心在慢慢地向着教育领域进行着战略回归转移。为了更加健康地推动高水平体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本文就当前高等教育中的高水平体育的教学、管理谈以下观点。

1高校高水平体育教学训练的特点

1.1突出强度重质量:我国运动员专业体制的教学训练是以训练时间的积累来培养优秀运动员,专业队训练的最大资源是时间,时间是以训练为中心来安排。而高校教学训练时间的资源恰恰是最稀缺的。高校学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来训练,他们相当大的精力要用来进行大学学业的学习。如何应对、解决这一矛盾?高校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训练理念,要精心计划每次训练课的内容,循序渐进地提高训练水平,突出训练的强度。训练要围绕着强度的核心目标来进行。所谓强度,包括了生理强度、心理强度、技术强度等。

1.2针对训练挖潜力:高校体育生的训练尤要重视其针对性。经历中学训练的学生,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术尚不成熟完善,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很辛苦,一个教师往往带好几个项目的学生训练,专项技术和能力不可能抓的很细很全面。这就给高校教师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教学训练任务:认真选好有发展潜力的“半成品”,经过高校阶段的训练变为“成品”直至“精品”。这就需要强调再针对性上下工夫,高校教师在训练上一定要把准这个“脉”。体育生在大学时期是身体发育最终成熟期,应该是出成绩的时期,结合个人的特点,抓住思想上、技术上,素质上,心理上等方面的主要问题矛盾,在指导思想上、技术、战术、训练安排、训练手段、训练要求等等方面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就会较快地提高运动成绩。

1.3比赛训练出成绩:高效办高水平体育同学校其它学科一样,重在出成果。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必须在竞技的环境中才能体现出来。高校要积极组织学生运动员参加各种体育比赛活动,在比赛中才能更好的锻炼队伍,提高水平,完善技术。各种比赛就是一种最积极最有意义的训练检验和大强度训练方式。运动员只有通过多次的比赛锻炼,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他们才会深刻体会努力、勤奋、付出、与成就、获得、荣誉的真实感受。

1.4文化修养显特色:新一代的大学生运动员应战线其特色与风采。而这个特色与风采就是文化修养素质。文化修养素质的培养是高校高水平体育教学训练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在日常训练工作中,要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自觉地用大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体育赛场上要有“霸气”而遵纪守法,生活中文明礼貌且富涵“谦气”,训练上拼搏进取要充满朝气,用实际行动来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时代体育精神,作一个合格的先进体育文化的代表与宣传者。

2高效应对的措施

2.1建设一支合格的教练队伍:高校办高水平体育,首要的是建设一支合格的教练员队伍。在人员聘用上采用竞争上岗的教练负责制,教练员要政治思想好,要善于学习,对专项技术有深刻的理解,训练方法有创造性,对国内外该项目的技术前沿发展有所把握,敬业精神强的教师担任。目前,我国高校由于体制和条件的限制,还很难涌现出名牌教练。高校在积极挖掘培养自己的人才潜力的同时,也可适当引进人才。要充分认识到高水平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性,长期性,复杂性与系统性。 2.2以人为本改革体制:多年来高校带队训练的老师其岗位定职并不明确,在人们的思想里一般的理解为“兼职”,大学体育老师主要是上公共体育课。这种观念反映在体制上就是高校至今在教练的聘任职称上没有一个成文的文件,训练工作的优劣,成绩的大小全凭领导的印象和需要,今年重视,明年可能就不那么重视,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缺乏制度上的认定。正因为如此,高校训练员的工作岗位缺乏竞争力,与专业队训练的竞争压力无法相比。高校带训练的教师待遇偏低,仅以北京大学为例上一次普通学生的体育课90分钟,课时费是40元;而一次训练课平均150—180分钟,课时费是20元。大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头学很多,体育课,体育科研,群体工作,课余训练及相关的社会工作等。而高水平的体育训练是一项科学的`严谨的系统工程,从事高水平训练的教练一定要从这些繁杂的工作中相对地脱离出来,一心一意带高水平的训练。在学术职称的评定方面,有突出训练成绩的教练应肯定他们在学术职称上的地位。既办高水平体育,相关的体制就要跟上。尤其是要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给教练的工作及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相信,这是高校办好高水平体育的重要举措。

2.3实事求是科学管理:体育特长生的管理目前已不是简单的体育部一元化管理。而是体育部、学生所在系和学校的三重管理。体育特长生是一群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学校对他们的管理目标应该是更加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更加有利于他们充分发挥特长,在体育上不断创造优异的成绩。要根据运动训练的特点、比赛任务的需要,学生在比赛中创造成绩的优劣,在学籍管理上体现出一定的弹性。上至校长下至普通的教务人员应充满理解、支持、关爱鼓励的态度来对待目前在体育生管理上还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果要求体育生不断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同时又要求与普通生一样严格的各科文化考试通过率,那就忽略了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会给办高水平体育的工作造成许多矛盾和困难。高水平体育成绩的获得,必然要有生理上、心理上、精力上、时间上的大量投入付出。高效应积极探索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制度,在完成大学基本学业的前提下制订一套相对合理的鼓励制度,激励他们边学习边为国家的体育事业作出贡献。

3结语

3.1体育隶属文化、教育的范畴,创建一流大学就应建设一流的体育教育。大学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也是顺理成章的。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深层次改革的一个例证。办高水平体育虽然还处在探索、过渡、“试办”阶段,但它顺应了国际教育的大趋势,进一步理顺了我国体育教育培养人才的体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高校办高水平体育绝不是表面上特招几个体育特长生的简单形式,而是高校挖潜、提高全面教育层次、质量的改革。高校有高水平的体育,进一步充实了高校高水平的教育。英国的剑桥、牛津;美国的哈弗、耶鲁…纵观世界名牌大学都无一例外地拥有值得自己骄傲的体育。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坚持这个改革方向,不断完善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机制,为高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而奋斗!

3.2“过河”的任务已明确,“架桥”的具体工作需要高校的努力。招生—管理—训练—比赛—毕业,整个工作系统的流程,各个环节的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总结与完善,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和科学的工作精神。学校、体育生所在的系、体育部应进一步加大合作的力度,为体育生创造较好的学习、训练条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高校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在一些基础条件方面与实际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诸如:饮食营养、练后恢复、运动医疗、体育科研等,仍需要长期的努力工作。但是,高校办高水平体育的过程同样是创建一流大学的过程,我们应不断克服困难努力把这个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报.—2022.8.23.

[2]中国高校体育改革回顾与展望—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22.1

[3]田径科技动态—2022.7.

称重物资的交易签收系统设计开发论文

摘要:在高校后勤管理系统中,为有效减轻食堂管理人员签收入库食材物资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以及规避廉政风险,作者设计并开发了一套针对称重物资的交易签收系统。这套系统结合食堂采供需求涵盖了去皮称重、拍照记录、金额统计、送达确认、数据同步等九大功能模块,实现物资称重数据的精准实时记录与传输,以及称重物资的电子化交易与签收,有效避免了人为干预。这套系统的特点在于确保数据记录真实,大大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交易签收速度.

关键词:后勤管理信息化;交易签收系统;系统设计

1研发背景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到2022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对高校而言,后勤管理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部分内容,是全面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有利保障。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后勤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有先进的后勤信息管理系统作支撑,实现数据录入、管理、存储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在高校后勤管理系统中,食堂管理是最一般、最常规的工作,其管理人员要应对的一项重要但繁琐的工作是食材物资的签收入库。为确保食堂食材物资新鲜,学校仓库每天都要签收入库大量物资。若需过秤确认时,采供双方通常都采取手工记录到纸质订单的传统方法完成现场过秤、签字确认环节,最后再手工输入到企业资源计划(简称ERP)系统中。然而,这种传统方法存在几大弊端:一是手工抄写秤上的数字,容易发生笔记模糊、纸张打湿情况从而导致客观数据记录差错;二是容易产生人为干扰因素,签收人员存在有意不按秤上显示的数字如实记录;三是每天发生的大量采购入库单和供应商的送货单,导致月底纸质对账工作量非常大,且经常因对不上账目而导致坏账;四是签收时物资外观、品质情况不能跟随订单记录,导致物资品牌、规格等内容与订单不符合等情况发生;五是签收完成的入库单在输入ERP系统时要耗费大量人工,且人工录入极其容易因看错数字而录错,导致交易双方周期对账时不一致。在信息化时代,学校食堂物资交易签收系统的简单化、可视化、即时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交易双方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因素干扰,可避免重复工作、耗费大量人工,使人力、物力等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基于此,我们试图设计并开发一种更加简单便捷、更加节约人工、更加信息化的称重物资交易签收系统,实现高校采供双方订单记录、签收与管理的精准对接,以此顺应信息化对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2系统设计与开发

2.1设计思路

当食材物资过秤时,对应的称重数值通过一台符合计量标准并配置蓝牙通讯模块的电子秤,实时传输至平板电脑(PAD)中的订单,并同步至ERP系统,实现入库业务流信息化。

2.2开发技术

2.2.1技术与开发环境

(1)编程语言:C#,Java,Objectc;(2)开发平台:VS2022,Xcode8,Androidstudio2.3;(3)CASE工具:Visio2022;(4)单元测试工具:Xunit;(5)版本管理工具:Tfs2022;(6)数据库和数据库工具:Mysql5.6,Powerdesigner16.5。

2.2.2硬件配置

(1)符合计量标准的150KG量程电子秤;(2)蓝牙通讯模块;(3)安卓系统终端PAD。

2.3功能模块

该系统主要结合食堂管理方面的要求和问题,涵盖以下九个功能模块:订单提醒:系统实时显示待签收订单数量,用户单击详情可查看每个订单包含的商品名称、预定时间、预定数量等内容。去皮称重:商品若有塑料筐、纸箱等包装,系统根据实际重量和该功能按钮一键扣除,自动保存扣除量和运算。精度调整:终端和电子秤可同步调整称重数量保留的小数点。一般蔬菜水果取整,肉类等保留1位小数。价格改动:根据经营习惯,签收时可以下调结算价格,但不允许上调超过协议价。拍照记录:点击保存记录按钮,可存储签收场景、表头显示、商品外观等照片信息。金额统计:实时计算签收价格,采供双方现场比对,减少订单因误送货导致的差错。称重累加:当同一种商品需分多次称重时,系统可以自动累加数量。送达确认:供应商在现场手动确认送达物资数量,离开现场后,系统则在设定时间内自动确认。同步ERP:点击整单签收,所有数据同步至对应数据库。

2.4业务流程

在该系统中,食堂称重物资的交易签收涉及到采供双方的智能终端、称重设备、记录称重过程的拍照设备和摄像装备(如图1所示),实现称重数据无线传输、信息化存储,做到有据可循。其具体流程包括四个步骤:S1:收货方和签收方均在现场对被称重物资逐批进行过秤,称重设备将称重数据上传到双方的智能终端进行保存并显示,智能终端根据被称重物资和称重数据生成相对应的订单。S2:现场的拍照设备对被称重物资进行拍照,将照片上传到双方的智能终端进行保存并显示,并将该照片与订单绑定;现场的PAD拍摄设备对每次称重过程进行图片或视频拍摄,将图片视频上传到双方的智能终端进行保存并显示,并与订单绑定。照片或视频标签了物资编号、名称、规格、数量、签收时间、签收人、物资外观、电子秤表头显示等数据。S3:若双方对每次过秤重量均无异议,收货方通过智能终端对被称重物资进行逐批签收,送货方也通过智能终端对被称重物资进行逐批签收,智能终端对每批订单进行保存。S4:该过程信息实时通过外网同步至ERP数据库。

3系统特色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套系统一方面由于减少了人工重复录入数据、人工做账等操作,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整合了从称重到数据存储的各个环节,使得交易签收流程更加便捷化、简单化。再者,这套系统记录了称重过程,将称重物资的交易签收流程可视化、规范化,便于事后在线核查,可有效规避廉政风险。具体来说,这套系统的主要特色有:(1)在数据记录方面,通过系统的去皮功能一键完成去皮,实现食材物资的真实重量随订单保存;数据记录采取电子化方式,采供双方在场能保证所有称重数据真实,避免事后补单、补录;称重过程由拍照设备和摄像装备记录,避免发生订单内容与签收商品不符现象。(2)在数据传输方面,这套系统通过蓝牙通讯模块将食材物资的称重数据无线传输至安卓系统终端,避免人为修改与干预;数据传输反应灵敏,传输速率达到毫秒级。(3)在交易签收方面,这套系统实现1秒内称重并记录完毕一个商品,达到快速签收,大大提升了签收速率。

4结语

这套系统前期经过1年多时间的调研,最终经过若干个月的研发调试得以成形。在高校实际应用中,这套系统取得了预期效果,提升了管理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高校食堂采供需求的不断变化,未来这套系统将进一步深入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逐步探索实现视觉识别商品名称、分析外观、判断商品品质等属性,通过增加气味传感器分析单元来识别鱼虾肉类食材的新鲜度,以及通过开发食品农残快检设备接口,来同步订单,保存检测记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EB/OL].2022-7-29.

[2]姚金雨.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理论诠释和推进策略[J].高校后勤研究,2022(05).

语文类课程现状及教学创新研析论文

摘 要:本文分析与归纳调研所得,以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为切入点,讨论高职院校开设语文类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走出”传统高职语文教学的观点,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思路与建议。

关 键 词:素质能力提高 就业导向 语文类课程 改革创新

绪言

十几年来,高职教育发展很快,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但随着经济发展迅速与人文素质缺失的矛盾日益凸显,素质教育的核心——“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同行所思考。必须全面理解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应该是一个综合发展较为全面的人。高职教育要有远见,要对高职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如何使高职院校在有限的学时里将语文类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使之成为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内容,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使高职学生真正受益,进而提高其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母语基础,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语文类课程统指《高职语文》、《应用文》、《现代汉语》、《文学鉴赏》、《写作基础》、《演讲与口才》等学习和使用母语的课程。从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看,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合格的高职毕业生除了要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在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方面,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这其中自然包括对语文能力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文素质教育最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自强、自信、自立。对于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与技能学习的作用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长期关注语文教学改革的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就认为:当前正提倡素质教育,大学语文等语文类课程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对十余所在杭高职院校(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中国美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教育学院小和山校区、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等)的语文教师和部分学生以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并对已回收的由师、生分别填写的600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统计、分析。课题组力求在广泛调研、开拓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清现状,探求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杭州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工作现状

通过调研,我们较全面地了解到:近年来,关于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吁,在理论研究上已经逐渐得到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鉴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各校轻视语文类课程教学的情况普遍存在,高职语文类课程开不开设并无定规。而且一旦涉及具体安排,有的高职院校往往舍不得把必要的学时、学分拿出一些给语文类课程。在课题组进行调研的十几所高职院校中,除了三所以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比较重视语文类课程的教学外,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都把开设语文类课程当作是执行教学计划的“填充物”和“替补队员”,其中不足50%的高职院校把它作为部分专业(以文、管类专业为主)的限选课,不足38%的高职院校把它作为全院的公选课。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农、理、工类专业中,语文类课程的开设率为零。由此可见,目前在杭州的高职院校中,语文类课程学时少、学分低、规模小、学科系统性差,并常常处于随时可能被“砍掉”的、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调研中还发现:一些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因没有语文教学任务,只好转行教“两课”或做其他工作。在高职语文类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同时还了解到:在开设了语文类课程的高职院校中,有70%左右的学生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效果“基本满意”,有1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另有18%的学生选择了“说不上来”。由此可见,目前杭州高职院校的语文类课程教学,无论是规模、质量和效果,都还没有完全达到高职培养目标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勿庸讳言,现状是令人忧虑的。

二、高职语文教学形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

调研中,对 “高职语文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一题,有25%的教师和28%的学生选择了“教材因素”,38%的教师和16%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因素”,16%的教师和21%的学生选择了“学生因素”,25%的教师和18%的学生选择了“学校重视度”,50%的教师和学生选择了“其他(如教法)”。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不佳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造成的。

例如:在一些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中,领导们往往把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文素质教育,全部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只设“思政教研室”,不设“文科(语文)教研室”,甚至认为高职院校里有了“两课”,就不再需要语文类课程了,课题组认为这属于办学理念上的失误。加上一些学校领导过于强调高职教育“重技能,重操作”的培养方式,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养,因此语文类课程相对于专业课或英语、政治等课程而言,在杭州高职院校中并没有明确的“学科地位”,处于十分“边缘化”的位置。

随着与世界接轨步伐的加快,西方的语言文化通过多种渠道对我国青少年产生影响。加上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试”倾向,使许多学生把学好英语作为第一要务,对汉语的学习反而抱无所谓甚至不屑的态度。许多高职学生更是从中学起就形成了对语文类课程兴趣不大的思维定势。例如问卷中“是否会认真学习《大学语文》等课程”一题,有16%的学生表示“不会”,2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58%的学生表示“会”(其中文科类的学生占40%);在“除了《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你会去学其他语文类课程吗?”一题中,有23%的学生表示“不会”,2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53%的学生表示“会”。还有21%的学生(主要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认为在自己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必要学习语文类课程。

综上所述,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对高职语文类课程再不重视,恐怕会耽误整整一代人,此语决非危言耸听。

三、高职院校开设语文类课程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中到底要不要开设语文类课程?在调研中,来自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同时最近几年,来自用人单位的要求强化毕业生语文能力的呼声也很高。去年,《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曾经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1]。所以,此问题已有了答案。

那么,高职院校的语文类课程应该如何开设?对这个问题要做具体分析。本着“必须”和“够用”的高职教学原则,课题组认为:在工科类的高职院校中,语文类课程可作为必选课(或考查课)出现。实践证明:毕业生仅有专业知识,而不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参加工作以后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会产生困难和障碍。反之,这种困难和障碍又会影响到个体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发挥。所以学一点语文类课程,对工科类高职毕业生是大有好处的。在文科类或经管类高职院校中,语文类课程应该是必修课。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学一点人文知识,懂一些语文常识,受一阵民族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点滴入心,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成材,必定也会大有裨益。在综合性高职院校中,更应该给语文类课程以应有的学科地位。要防止那种“只懂技能而没有文化”的培养方式在高职院校中泛滥。经验证明:当高职毕业生掌握了某种技能以后,他可以解决牛奶与面包的问题(即饭碗问题),但不可能有更大发展;只有那些既掌握了一定技能又接受过语文类知识(人文知识)熏陶的高职毕业生,才可能在成材之路上走得更远。

高职教育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各种素养(含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高职毕业生将来从事某一专门职业时,其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专业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政治修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身体情况等非专业方面的因素有很大关系。高职教育所提供的知识和由此形成的能力(技能)是高职毕业生将来开展职业活动的前提条件。有一定人文素质的高职毕业生,可以在职业活动中发掘出工作的乐趣和生活的真谛,会自觉将工作与人生的重大意义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在职业活动中取得突破、做出成绩。所以在高职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人文素养的提高这三方面,应该有机结合,协调进行。应该彻底改变某些高职院校“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养”的现状。正因为如此,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语文类课程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四、对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创新的探讨

正确使用汉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传统,是当代高职学生应尽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应该担负的历史任务。传统的语文类课程教学观念是否应该突破?应该怎样突破?突破以后如何定位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怎么操作?在对师生们的调研中,有13%的教师和15%的学生选择了“教材改革”,38%的教师和22%的学生选择了“教法改革”,50%的教师和42%的学生选择了“语文教学结合专业”,25%的教师和26%的学生选择了“语文教学适应现实需求”,在学生们提出的语文教学建议中,有65%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学应加强实用性,例如有选择地学一些常用文种,扩大知识面,以更适合于今后工作的需要。

课题组在认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汇总调研所得,广纳意见和建议,提出如下应对措施,供同行们在教学中参考:

1、 结合高职教育的需要,建议开设《高职语文》、《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语文

类课程,还应该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调研中有24%的学生提出增加人文类课外活动的建议。例如借用人文讲座、社团活动、社会调查、辩论演讲等形式,突出高职语文课的实用性,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对接,使高职学生们和专业系部真正体会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 高职院校开设的语文类课程,必须立足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坚持“就业导向”,突

出其针对性和适用性特点,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为专业建设与发展服务,从而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应该按照专业和岗位需要,确定语文类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把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放在首位。

3、 在调研中,超过95%的教师和48%的学生明确表示要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语文教学,增强语文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人文影响。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议有关部门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结合起来,落实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上,力求在体制上、政策上、方法上使高职语文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在教学内容方面,有88%的教师和44%的学生提出应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内

容,进行现有教材、教法的改革。课题组建议采用“大语文”的观念,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人才教育目标。同时充分考虑高职学生语文水平的普遍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将文、史、哲、政等知识结合起来,灵活使用教材,跳出原有的“讲几段范文,写几篇作文”的旧模式,力求实现“雅俗共赏”,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

5、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63%的师生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好于一般课堂教学),制作声情并茂、寓教于乐的教学课件,通过大众的、通俗的、趣味性的解读方式,在情境教学中以“真、善、美”动人。力避传统的“老三段”教法,代之以启发、引导和联想,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做到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理论与实用相结合。

6、 提倡在教学中加强语文教师之间的校际交流(如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同一课程的

教学软件实现共享,兄弟院校合编新教材等),结合时代特征,突破传统“语文”的教学空间,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巧妙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如讲授经济类应用文的教师应熟悉企业主要经济活动和相关经济制度),多渠道强化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个人素质,使语文教师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有更多话语权。

在高职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知识教育同样重要。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的改革创新,理应引起主管部门和各高职院校领导层的足够重视。一个民族的文化、文明程度如何,其语文(母语)教学水平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不能因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而停顿。高职语文教学应着力为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其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母语基础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①温儒敏.在教育部素质教育委员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精品课建设高级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R].北大新闻网.2022,5,30

②田志凌.母语保卫战:徘徊在爱与痛的边缘[N].南方都市报,2022,11,16

③武怀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启示[J].职教论坛,2022,21

④蒋锦旗、华泽秋.关于高职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22 ,4

⑤夏红梅.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22,8

⑥冯燕群.高职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22,1

⑦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大出版社.2022,4

⑧芦京昌.高职语文教学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