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鉴赏:Digging

Seamus Heaney

Between my finger and my thumb

The squat pen rests; as snug as a gun.

Under my window a clean rasping sound

When the spade sinks into gravelly ground:

My father, digging. I look down

Till his straining rump among the flowerbeds

Bends low, comes up twenty years away

Stooping in rhythm through potato drills

Where he was digging.

The coarse boot nestled on the lug, the shaft

Against the inside knee was levered firmly.

He rooted out tall tops, buried the bright edge deep

To scatter new potatoes that we picked

Loving their cool hardness in our hands.

By God, the old man could handle a spade,

Just like his old man.

My grandfather could cut more turf in a day

Than any other man on Toner‘s bog.

Once I carried him milk in a bottle

Corked sloppily with paper. He straightened up

To drink it, then fell to right away

Nicking and slicing neatly, heaving sods

Over his shoulder, digging down and down

For the good turf. Digging.

The cold smell of potato mold, the squelch and slap

Of soggy peat, the curt cuts of an edge

Through living roots awaken in my head.

But I‘ve no spade to follow men like them.

Between my finger and my thumb

The squat pen rests.

I‘ll dig with it.

挖掘

在我手指和大拇指中间

一支粗壮的笔躺着,舒适自在像一支枪。

我的窗下,一个清晰而粗厉的响声

铁铲切进了砾石累累的土地:

我爹在挖土。我向下望

看到花坪间他正使劲的臀部

弯下去,伸上来,二十年来

穿过白薯垄有节奏地俯仰着,

他在挖土。

粗劣的靴子踩在铁铲上,长柄

贴着膝头的内侧有力地撬动,

他把表面一层厚土连根掀起,

把铁铲发亮的一边深深埋下去,

使新薯四散,我们捡在手中,

爱它们又凉又硬的`味儿。

说真的,这老头子使铁铲的巧劲

就像他那老头子一样。

我爷爷的土纳的泥沼地

一天挖的泥炭比谁个都多。

有一次我给他送去一瓶牛奶,

用纸团松松地塞住瓶口。他直起腰喝了,马上又干开了,

利索地把泥炭截短,切开,把土.

撩过肩,为找好泥炭,

一直向下,向下挖掘。

白薯地的冷气,潮湿泥炭地的

咯吱声、咕咕声,铁铲切进活薯根的短促声响

在我头脑中回荡。

但我可没有铁铲像他们那样去干。

在我手指和大拇指中间

那支粗壮的笔躺着。

我要用它去挖掘。

经典诗歌鉴赏

你们,依然还站在那里

用骨头支撑着那座

燃烧了十四个小时的大厦

支撑着一个民族,前仆后继

用爱铸造起来的信仰

你们,依然还在行走

从一个人的嘴中,悄悄地

走到另一个人的嘴中

从一些燃烧的心坎上,走到

另一些也在燃烧的心坎上

你们,用军魂铸造的丰碑

让朝夕相处的战友们

铭记,让无数被泪水淹没的'

眼睛铭记,让共和国的

史册,永远铭记

这个寒冷的中午

我用仰视,测量着你们的

高度,在我火光弥漫的心中

我不住的高呼:好样的

我们的中国军人

美容

我要给大地美容

用锹、扫帚和燃烧

祛除植物的腐尸、动物的

骨头和人的身体中流出来的

垃圾。像祛除我们

身上的污垢脸上的黑斑

我们在大地上生活

挖她的身体,掏她的心脏

抢夺她几千年的收藏

撕扯她美丽的衣衫

端庄的大地,沉默地

像一个娴静的淑女

宽厚仁爱的大地

为我们捧出粮食与衣裳

用煤、石油和五颜六色的

身体,滋润我们的生活

给我们温暖和飞翔的翅膀

现在,我要用爱给大地

细心做一次美容,用细土

弥合她身体上的伤痕

再种几棵花,铺上

一点碧绿的小草,就像

给我自己的抹上“大宝”

良心

在华夏超市大门前

一个七、八岁的你

长跪在那里,乞求过路的人

给他几个回家的路费

我伸手摸摸口袋里

几个用来买盒饭的硬币

我不知道该不该让它变成

一张车票的多少分之一

听说这年头行乞,已经

是一中收入不菲的职业

从北边跑来的寒风

划着你脏兮兮的小脸

我把几块硬币拽出来

放进,他面前的饭盒里

我宁愿自己的良心

被他扔到北风中,也不愿

夜半三更被自己鞭打

司空图经典诗歌鉴赏

生平简介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治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所撰《诗品》一书 ,对后代严羽 、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有《司空表圣文集》(即 《一鸣集》)。又有《司 空表圣诗集》,系后人所辑。

退居漫题七首(其一、其三)

司空图

其一

花缺伤难缀,

莺喧奈细听。

惜春春已晚,

珍重草青青。

其三

燕语曾来客,

花催欲别人。

莫愁春已过,

看着又新春。

司空图诗鉴赏

这两首五绝是司空图《 退居漫题七首 》中的第一、三两首 。诗题既名曰“退居”,当然是指归隐后 的作品。司空图曾亲身经历黄巢农民起义的骚乱,目睹农民军占领长安,深感唐王朝国势衰危,于是跑到家乡中条山王官谷 ,过起“身外都无事,山中久避喧”那种表面闲散而内心并不平静的林泉生活。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春光迟暮的感叹,但忧虑和孤独中并不使人感到消沉。

先看第一首。前两句对仗极其工稳 。抒写伤春,不是笼统点明惆怅的情怀 , 也不是泛泛描绘春意阑珊,而是先从表现春光已晚的典型景色着笔 : 一是花,二是莺。落红满地,花瓣残缺,这固然是春光消失的象征。然而诗人偏偏把“花缺”的客观图景,和有感于“花缺”的心情融合起来,从而深化一层,表明目睹了这一幅图景的诗人,所感到的实已无法将残花重新弥补的悲伤。与此相类,黄莺巧啭中透露出哀怨萧瑟的声音,往往成为历来诗人抒写抑郁特别是春怨的标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金昌绪《春怨》);“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李商隐《流莺》)。司空图在这里却别开蹊径:既不像金昌绪用怨愤之情抱怨它啼叫时惊人好梦,更不像李商隐因为怕引起自己伤春的情绪而不忍去聆听。相反地,因为自己退居深谷 ,长期度着“疏钟泛泬寥”的岁月, 心境寂寞孤独之极,所以喧闹的莺声反而使他感到亲切,情不自禁地侧耳谛听。而参差巧啭的莺声又恰似吐露着“ 花缺伤难缀 ”的愁情,这更引起诗人的共鸣,而把黄莺引为寂寞生活中的同调了 。“奈细听” 相当于“耐细听”。它表示三层意思:乐意听 ;别有 会心地去听 ;听后深切领会到彼此同感的伤春之情。 因此这“惜春”之“春 ”,就不仅仅指王官谷大自然的春天,也是自伤诗人自己韶华已逝的春天,同时还暗喻着唐王朝繁华事散的春天,涵蕴相当丰富。

“花缺”句以沉着见长 ,是深稳之笔 。“莺喧”句以委婉见长,是渟蓄之笔。尽管二者各有不同,但这两种各具审美特征的暮春景物——作为图画美的残花和作为音乐美的莺啼,却都统一到诗人伤春之感的浑然天成的意境之中,画龙点睛地表达他为“家山牢落”而百感丛生的深刻感受。

也许因为头两句情绪太伤神了吧,后两句作一转折,诗情稍稍振起 ,仿佛诗人于无可奈何中的自遣、 自我安慰和自励 。“惜春春已晚”总结了以上残花和啼莺 的情境,表示春天行将别去 ,虽欲“惜春”,势已无 从。但是,诗人并没有就此凄然欲绝。无可奈何花落去 ,尚有野草色青青。要珍重啊 !这一结句,是突破重重绝望萌发的希望,使全诗的意境突然增添了亮丽,表明诗人身处乱世、仍能自葆高洁的情怀。后来朱全忠的部下柳璨一度矫诏要他入朝参预政事,他有意装成年老昏愦,误堕朝笏,终获诏许还山,不为裹胁。诗的情调是感伤的,但其风骨却是挺拔的。诗人因不得已而无所作为,但却又有点不甘于无所作为。

后一首写的还是春暮之感 。开头两句也是对仗,别具一格。第一首前两句对仗一暗一明交相辉映,后一首却是利用两度时间来互为对衬。春燕归来,梁上作栖,呢喃细语,转眼都成往事 。你看,“曾”字用 得多么传神 !春光烂漫 ,一阵阵催着百花开放,然而 ,这正是催着百花与春光同逝 ,终于与赏花人分别。花开是催,花谢是催。暮春催去了残花,而花谢则更带去春光 。这里的“欲别”是说花正在被催走, 亦即欲别而未别之时。这该是多么使人难堪啊!一边是回忆曾经带来过春天的燕子,一边却又悬想着即将来临的与春天的别离。这样一种时间的互衬,把春光渲染得来去匆匆,使人深感惋惜与忧心。

同前一首一样,这里“莫愁”一折,也有着峰回路转 、洒落挺拔的情趣,使人看到希望和信心。“莫 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 ”,这可以说是司空图诗论中 “生气远出,不着死灰”(《诗品》)的实例。

这两首小诗始终无颓萎之气 ,能使读者翛然远 瞩,寄期望于前程,为迎接新的春天而更相信青春必能永葆。从司空图的大部分诗歌看来,他的情调经常倾向于消沉和抑郁,但也有一部分作品表现为“不堪寂寞对衰翁”的磊落之气;而这两首诗恰可以说是两种心情交织而亮色较为显著的典型。表面看来,这两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情调互不相同,然而从诗人感情变幻起伏的汇归来说,却又完全统一。惟其春暮,所以分外惜春,而惜春的最终目的却是期待“ 新春 ”的降临。

归王官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

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

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

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

不必门多长者车。

司空图诗鉴赏

司空图的诗歌多是山林遣兴、 闲吟自适的作品, 但其中也有反映社会动乱现实的悲慨之作。这首《归王官次年作 》,正是兼有二者特点的作品,它既表现 了司空图归隐后的与世无争 、放浪山水之情 ,同时也曲折地流露了对于社会现实的忧虑和苦闷,体现出“韵外之致 ”和“ 味外之旨 ”,印证了自己的诗歌 理论。

诗题点明了两点 :一是作诗的地点 ,“ 王官” 即王官谷 , 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 。二是作诗的`时间 ,司空图弃官“归王官 ”是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次年”即光启四年(888),故诗题一作《光启四年春戊申 》,司空图 五十二岁。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出作者故居在兵燹之后的受到严重毁弃:“乱后烧残数架书 。”“乱”是指战乱,即 黄巢农民军与唐王朝军队的战争。此次战争从875 年 开始,到884 年结束,山西南部永济一带和陕西关中 地区都是主战场。作者回归故乡时战争虽已平息,但旧居经过火烧 ,已洗劫一空 ,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乱”字已令人悚目惊心,一个“烧”字更 使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恐怖情景 ,不禁为之震栗 。然而,虽经战争的洗劫,但这毕竟是诗人的故乡,所以第二句紧接着来了一个转折:“峰前犹自恋吾。”表现了对故乡的执着的挚爱 。 作此诗时诗人已经归隐一年 ,对故居作了重建和整修 ,所以已经有“庐”可“恋”。这一句使我们想到陶渊明《 读山海经 》诗: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恋吾庐”,显然是从陶诗中点化出 。此时,他 和陶渊明有共同的心境,即逃离官场、归隐田园之后的自足自适、轻松自得,但他又比陶渊明多了一种愤慨 ,因为多年来战火纷飞 ,本来极好的旧居竟遭毁坏,想到天下多事 ,个人多难,不禁悲从中来。“犹 自”二字,充满着人世沧桑的伤怀感。这两句突兀而起,曲折婉转而又包蕴不尽,起了提挈一篇、笼罩全诗的作用。

接着,诗人表达了归隐后的心情 :“忘机渐喜逢 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前一句表现了归隐后在旧 居中屏绝尘嚣 、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 ”,就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由于深居山中,不问政事,来往人又少,所以用不着机心了,诗人对此是很高兴的。从这句诗的潜台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归隐前在翻云覆雨的政治斗争中 ,是用尽了心机的, 那斗争的激烈、处境的险峻、诗人内心的憎恶,已经不言而喻。而这,正是作者急流勇退,归隐的真正原因。于是,他对自己的过去作了深入的反思:我对镜自照,看到如此衰老,感到过去是徒然高兴地在等待鹤书的到来了 。“鹤疏”即鹤书,书体名,也叫“鹤 头书”,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这是沉痛的忏悔,说自己过去不应当躁于进取 ,出去做官 ,如今回来了,也就永远再不出去做官了(以后虽经曲折,他确实没有再出山做官 )。这一联非常婉曲地表明了终老 山林之志 ,也深刻地暗示了“恋吾庐”的根本原因, 就在于要逃离无谓的斗争,遁迹深山。

第三联掉换笔锋 ,以精心结撰的诗句,另开新境,描写了“庐”中的美景,令人爽心悦目。“孤屿 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这两句是“互文”, 出句与对句互相交织 ,意思是 :在初晴的中午,有着小岛的池塘里涨满了春水,小小花圃中鲜花盛开,更加富有韵味。两句诗精炼而又形象生动 ,而且从“午晴初”三字中,可以推知上午还在下雨,那油油的春雨飘飘洒洒,涨满春池,滋润着花朵(当然也滋润着作者的心 ),中午雨霁云开,融和的阳光照在春 池的碧波上,照在带着雨珠的花朵上,一切显得更加清新明媚、生机盎然,这真是无限美好的时刻啊!同时 ,“ 孤屿 ”与“小栏”互相映带 ,从“孤”字、“小”字和“满”字、“韵”字中 ,隐约透出作者在 深山旧居里自为天地、自得其乐的心情。两句包蕴深厚,而且语言十分精美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 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体现出作者高度的技巧 ,堪称佳句。清人吴乔在《 围炉诗话 》中说: “司空图佳句,大有高致,又甚细密。”正是指此。

当作者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留连不已时,情不自禁地在最后一联中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 “酣歌自适逃名久 ,不必门多长者车(音居)。”“逃 名”是用《汉书·逸民传》中法真的故事:东汉人法真,字高卿,扶风郿人,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 就,遁形远世 ,世人谓之逃名 。“不必门多长者 车”,又化用了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句:“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文选》李善注陶诗说:“《汉书》 曰:张负随陈平至其家,乃负郭穷巷。以席为门,门外多长者车辙。《韩诗外传》:楚狂接舆妻曰:门外车辙何其深 。”“长者车”,指达官贵人之车,意与陶诗 略同。作者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和陶渊明那样做逃迹的隐士,在山林中尽情高歌,决不做陈平那样的人去与达官贵人交往,徒费心机。这里的“长者 ”,显然是对“忘机渐喜逢人少” 中的“人”的具体解释。原来 ,诗人所反复表示的, 就是要与扰攘争夺的晚唐政治绝缘,深隐故居,啸傲山林,来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经典诗歌鉴赏:夜莺

夜莺

[法国]福尔

你在寂静的心灵里歌唱,隐蔽的黄莺呵!

整个玫瑰怒放的花园在侧耳将你的歌声谛听。

月光的翅翼轻轻地滑翔着。

是否在夜莺歌唱的玫瑰丛里没有一丝风?

在这芳香渐浓的玫瑰丛里没有一丝风

能将它们的灵魂拢入你的歌唱。

这黄莺的歌在宁静的深夜,

犹如向潜藏在黑暗中上帝的呼唤,

这歌声就是一丝风,它在向,

唉!向那香气益浓而不萎的玫瑰呼唤!

(葛雷译)

【赏析】

夜色渐渐地深重了,一只黄莺躲在树丛深处,深情地歌唱着,它唱得是那么的专注,那歌声就像是从它的心里流出的一样。整个宁静的夜空就像是它的心灵,而夜空下花园里怒放的玫瑰花们就是它的忠实听众,它们静静地伫立在夜幕下的花园里,已经陶醉在夜莺那优美的'歌声中了吧?月亮像一只巨大的飞鸟,时不时地用它那半透明的翅翼轻轻地拨开云层,让花园里的玫瑰能够沐浴在它的光辉里。夜莺的独唱使这里的夜晚太过宁静了,静静伫立的玫瑰也许已经睡着了吧,它们怎么一动也不动呢?空气中玫瑰的芳香越来越浓了,可是没有风吹过,把沉睡的玫瑰们唤醒,它们的灵魂是否也被夜莺那动人的歌声环绕呢,诗词?在这宁静的深夜里,黄莺不知疲倦地依然歌唱着,就像虔诚的信徒在向黑暗中的上帝呼唤一样执著而真诚。它的歌声就是一丝丝微风,轻轻地环绕在花园的四周,向那些怒放的玫瑰深情地呼唤着,它的深情就像那香气四溢的玫瑰一样永不凋零!

像一首优美的小夜曲,这首诗以歌唱的“黄莺”和怒放的“玫瑰”为中心意象,它们之间就像深情的恋人:夜莺在深情歌唱,玫瑰则静静地伫立在夜空下,陶醉在夜莺的歌声中。这些意象色彩浓厚而鲜艳,使诗情显得浓烈而诚挚;但同时诗人的语言却是那么的轻灵而优美,又使诗情摆脱了压抑、厚重而显得通脱、逸。

作为法国后期象征派诗人,福尔的诗从民歌民谣中汲取营养,以天真、纯朴和快活的抒情色彩见长,在某些方面接近雅默,但又有自己的特色。他的诗节律上有散文化的特点,但韵律相当和谐。歌行婉转,连绵反复,用词极为平易简约,然而却予人以荡气回肠、余音绕梁之感,这是他从古代浪漫曲和牧歌中汲取营养的成果。他的诗里有爱情、民间传说、大自然和外省风习,一切都溶化在一幅幅画境之中。这些诗看来绝类散文,但实在全是格律诗或无韵诗。他在《路易十一的故事》中谈到自己的诗歌时说:“至于形式,我重视节奏远远超过重视诗的技巧。我探索一种风格:随着情感起伏,散文可以转入诗歌,而诗歌也可以转向希腊文。这种变化就是有节奏的散文所引起的。散文、有节奏的散文、诗,这三者只是一个音调逐渐升高的乐器。”(杜绣琳)